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
  • 部隊頻道

中科院無人機防禦系統 展自主防衛能量

  • 民國114年11月08日
中科院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具備全天候偵蒐與主動預警能力。(軍聞社資料照片)
中科院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具備全天候偵蒐與主動預警能力。(軍聞社資料照片)

(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8日電)為深化無人載具防禦技術,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自主研製完成「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具備全天候偵蒐與主動預警能力,能有效因應小(微)型無人機威脅,無人機防禦系統採開放式整合架構,可彈性整合主動雷達、頻率偵測、光學識別及軟殺干擾等多元偵測與反制手段,依作戰環境靈活部署,展現中科院在反制無人機領域的研發實力與自主防衛能量。

 無人機防禦系統主要針對美國無人機分級標準中的1、2級無人機,即重量在25公斤以下、飛行高度約3500呎以下、飛行速度約在466公里以下的無人機進行設計與研發,配備系統操控臺、威脅預警雷達、干擾系統及單兵攜帶的干擾槍等功能,能整合感測系統之無人機資訊,包含路徑、高度、位置,可自動追蹤目標,並能偵測、識別與反制距離5公里之無人機,干擾槍更能依現地需求執行機動式防禦,以手動干擾距離2公里之無人機。

 無人機防禦系統運作模式主要透過偵測、識別、鎖定追蹤與反制等4個階段,當無人機襲擾時,透過威脅預警雷達的偵蒐,及被動偵測系統對目前無人機的遙導控及圖傳頻段(2.4GHz 和5.8GHz )進行偵測,接續,由位於指揮中心操作人員下達干擾指令,亦可設定自主干擾模式,當無人機進入預設的「紅區」時,即自動啟動干擾程序。

 其中,反制手段區分為「軟殺」與「硬殺」2種,「軟殺」是透過訊號干擾使無人機懸停、返航或降落,並不破壞機體本身;「硬殺」則是直接擊落無人機,適用於搭載危害性炸藥的無人機等,硬殺手段包括高能雷射系統,以及20公厘機砲、30公厘鏈砲及散灑鋼珠等。

干擾槍能依現地需求,執行機動式防禦。(軍聞社資料照片)
干擾槍能依現地需求,執行機動式防禦。(軍聞社資料照片)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