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
  • 最新動態

水械專長班模擬潛深訓練 強化大深度潛水作業能力

  • 民國114年02月21日
潛水員於艙內以手勢回報身體狀況正常,確維訓練安全。(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潛水員於艙內以手勢回報身體狀況正常,確維訓練安全。(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軍聞社記者陳彥樺高雄21日電) 為提升官兵大深度水下作業能力,海軍192艦隊水下作業大隊水械專長班第115期,今日於國軍左營總醫院模擬潛深訓練室內進行訓練,模擬在水下190呎深度的環境中作業,以確保學員能夠適應高壓條件,並在未來執行深海作業時維持最佳狀態。

 在外海執行高風險深潛作業前,水械人員需先於濕槽內進行模擬深潛訓練,學習如何應對深海環境帶來的生理與心理挑戰。本次訓練全程採用水面供氣系統,學員透過臍管供氣與岸臺保持連線,確保供氣穩定與通聯網路暢通,並模擬長時間水下作業,以提升深潛耐受能力。

 隨著潛水員逐步下潛,控制手密切監測水面供氣設備的深度表數據,並適時調整臍管壓力,確保供氣穩定。潛水總監則全程關注監控畫面與計時碼表,精準掌握潛水員狀況,確保訓練按計畫執行。當艙內氣壓逐步提升,模擬達到目標深度時,潛水員透過通話系統回報自身生理狀況,確認適應高壓環境,訓練過程在嚴格監控下進行。當學員抵達目標深度後,隨即完成手寫板上的題目問答,以檢驗其認知能力與專注度,確認未受氮迷醉影響,保持清晰思考與作業能力,確保其能在深海環境中執行各項水下任務。

 訓練結束後,學員依照標準作業程序緩步上升,並在30呎及20呎水深處分別進行2分鐘與8分鐘的水中空氣減壓,以模擬實際深海作業中的減壓程序,降低減壓病風險,確保能安全返回水面。上升過程中,記錄手持續記錄學員的生理反應與減壓狀況,確保所有減壓階段均符合規範。返回水面後,學員隨即接受神經檢查,以確認是否出現減壓病徵兆,確保訓練過程安全無虞。

 本次訓練不僅是深海作業的前置準備,更是水械人員晉升合格海軍潛水員的重要考核之一。學員若無法適應此深度的生理與心理挑戰,將無法勝任未來深海任務,並可能面臨退訓。透過高強度的模擬訓練,水械專長班確保所有通過考核的學員皆具備應對深海作業的能力,為國軍水下作業任務培養堅實戰力。

潛水員穿著水面供氣設備進入濕槽實施訓練。(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潛水員穿著水面供氣設備進入濕槽實施訓練。(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操櫃手操控控制臺,遂行艙內加壓。(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操櫃手操控控制臺,遂行艙內加壓。(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控制手操作DCS-2潛水控制箱,適時回報下潛深度,並針對臍管壓力進行增、減壓動作。(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控制手操作DCS-2潛水控制箱,適時回報下潛深度,並針對臍管壓力進行增、減壓動作。(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學員於水中進行手寫板上的題目問答,以檢驗其認知能力與專注度,確認未受氮迷醉影響。(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學員於水中進行手寫板上的題目問答,以檢驗其認知能力與專注度,確認未受氮迷醉影響。(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學員出水面後隨即接受神經檢查,以確認是否出現減壓病徵兆。(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學員出水面後隨即接受神經檢查,以確認是否出現減壓病徵兆。(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攝)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