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光電" ,結果共:7筆
-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系列四為強化單兵日夜間偵蒐能力,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研發「手持式測距熱像儀」,並在16日起登場的「2025創博會」亮相。此裝備整合長波紅外線熱像感測與人眼安全雷射測距技術,讓使用者在日夜、濃煙或惡劣天候等多種環境下,皆能清晰地觀測、標定及回報目標方位距離資訊。這項研發不僅有效提升單兵全天候的戰場偵察效能,更彰顯我國防科技在光電領域的自主創新實力。(軍聞社陳彥樺)【圖文專訪】 114年10月17日
-
中科院攜手中央大學開發太空衛星技術 提升國家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24日電)面對敵情威脅,國防科技研發刻不容緩,尤其在全球太空科技快速發展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將運用既有關鍵技術,攜手中央大學國防科研團隊擅長的「太空衛星技術」、「遙測技術資料處理與分析」及「光電科技」等強項,為前瞻國防先進武器研發注入創新與活力,也提升我國國家安全的防衛韌性。 中科院院長李世強中將和中央大學校長蕭述三博士昨(23)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啟動互補優勢的產學合作,形成更強大的研發動能,使我國在尖端科技上走得更快、更穩,進一步強化臺灣在太空領域的技術自主性與國際競爭力。 中科院指出,此次簽署MOU內容涵蓋研發和人力資源運用等兩面向,提升雙方相關領域的研發實力,以及推動國際交流與產學的跨域合作,同時開啟更多實習、研究與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將所學應用於真實場域,使科研能量持續保持活力與前瞻性,成為未來科技發展與國防應用的重要核心。 中科院表示,自創立以來,該院長期深耕於國防工業研發領域,在產業實務、系統整合與國防應用上擁有豐富經驗,而航太與國防的關聯密不可分,融合中央大學深厚的學術研究基礎後,未來將共同建構通訊、定位、導航等方面的自主能力,提升精準太空探測與防禦系統的能量;以及加速新一代無人機引擎的開發,打造更具戰略價值與實用性的無人載具,持續突破挑戰、開創新局,為國防科技發展寫下新篇章。【部隊頻道】 114年09月24日
-
銳鳶Ⅱ型無人機「銳鳶Ⅱ型無人機」具備長航時能力,可長時間滯空作業半徑達數百公里遠距離、持續進行情報監控;具有先進飛控與導航系統,可日夜間與不良天候下達到全天候、穩定執行任務能力。另依任務需求搭配模組化酬載,包含海搜雷達、複合式光電酬載、電子偵蒐設備及外掛聲標莢艙或攻擊型無人機等,兼顧海洋偵蒐、監控、反潛與打擊等多功能任務;且其內建通信與航管系統,能與其他無人機、艦艇及自主載具協同運作,形成即時共享的作戰資訊網絡,達成聯合作戰支援目標。(軍聞社蔡枋澐)【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0日
-
【2025臺北航太展】 電動無人自駕偵打戰術輪車中科院協同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捷能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將傳統戰術輪車研改為「電動無人自駕偵打戰術輪車」,除將傳統油車升級為電驅動載臺外,並整合無人自主駕駛技術、光電酬載、光學雷達(LiDAR)、遠端遙控武器及勁蜂Ⅰ型攻擊無人機等,具備低噪音、零排放、動力結構簡單,可同時執行偵搜及攻擊等任務,實現「偵搜、判斷、反制」一體化作戰。(軍聞社蔡枋澐)【圖文專訪】 114年09月18日
-
【2025臺北航太展】 2.75吋火箭車載砲塔系統中科院研發可搭載高爆彈頭、鋼珠彈頭及音爆彈頭的「2.75吋火箭車載砲塔系統」,其酬載包含「光電偵搜儀」與「2.75吋火箭砲塔」,具行動監偵、隨停即打能力,可視戰場環境現況,機動停駐於適當或隱蔽位置,執行各項作戰任務。光電偵搜儀鎖定目標後,系統能自動完成彈道解算,另可接收雷達目獲資訊,執行備位追鎖與帶砲射擊。(軍聞社蔡枋澐)【圖文專訪】 114年09月18日
-
【2025臺北航太展】 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為中科院針對商用級無人機威脅所開發,使重要基(陣)地建立全天候偵蒐能力,可有效涵蓋各飛行基地禁航區範圍,並具備主動告警能力。全系統整合威脅預警雷達、被動偵測系統、光電目獲系統、干擾系統及系統操控臺,配賦攜行式干擾槍供人員執行機動式防禦;其中,中科院與加拿大AirShare公司簽訂OVERWATCH INTERCEPTOR系統整合協議,將針對中科院反制無人機系統(Counter-Unmanned Aerial System)結合雙方技術優勢,導入該公司具備降落傘功能的低成本「彩帶式火箭彈系統」硬殺攔截手段。(軍聞社蔡枋澐)【圖文專訪】 114年09月18日
-
三總發表永續報告書 推動社會與環境永續發展(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14日電)三軍總醫院今年8月正式發表《2024永續報告書》,成為國軍醫療體系首家出版永續報告書並通過國際第三方認證的國軍醫院,完整揭露在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治理韌性等方面的成果,展現軍醫院邁向綠色智慧醫療新紀元的決心。 三總表示,此份報告書依循GRI國際準則、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框架及SASB永續會計準則編製,由法標國際認證股份有限公司依AA1000 v3保證標準查證,確保揭露資訊的透明度與可信度,並於2024年3月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共同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的承諾,推動醫療減碳、綠能運用、AI智慧作業與社會關懷等行動,落實軍民健康與永續醫療目標。 在環境永續方面,三總內湖與汀州院區已建置6,024片太陽能光電板,年減碳效益相當於約2.3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吸碳量,並全面汰換15,583盞LED節能燈具、更新高耗能冰水主機、設置RO回收系統,有效降低能源與水資源消耗,穩健邁向2050淨零排放。 在社會責任上,三總肩負軍醫任務,透過遠距醫療提升醫療可近性,長期投入社區健康促進與公益義診,包括澎湖、南沙、東沙、馬祖等離島與偏鄉地區,並跨海參與尼泊爾、蒙古、越南等國醫療援助。 而在治理韌性方面,由三總院長陳元皓少將親自召集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並由五位副院長分別領導環境永續、醫療韌性、社會關懷、效率治理與卓越醫療等五大策略小組,推動涵蓋綠色採購、智慧醫療、節能減碳、資源循環與國際醫療合作等計劃,更將永續理念融入醫療供應鏈與跨國交流,推動綠色轉型。 陳院長強調,全球醫療正面臨氣候變遷、人口高齡化與區域安全挑戰,永續經營是必須持續努力的方向,未來將深化智慧醫療與低碳運營,持續以創新醫療與綠色行動,打造綠色、韌性、智慧化的軍民醫療體系,為臺灣醫療永續書寫新篇章。【最新動態】 114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