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國防產業" ,結果共:10筆
-
國防部召開產業合作發展會報 深化供應鏈生態系(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28日電)國防部常務次長楊基榮中將與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今日共同主持「產業合作發展會報第80次委員會議」,邀集國防部、經濟部相關聯參、機關代表及產官學界專家委員與會;雙方就深化產業合作、建構完整供應鏈等議題交換意見,期能提升國防工業支援體系運作能量。 會議首先由產業合作發展會報針對民國114年執行成效及115年規劃工作進行專案報告,並由與會委員針對各項議題實施研討與工作指導。 楊常次在會中表示,期盼透過會議的研討與案例宣導,持續精進包括合格證管理、增加軍品採購額度、人員教育訓練,以及推動第三方協驗等機制,以務實態度落實各項工作推展及執行,確保政策有效落實。 針對未來的推動方向,經濟部何政務次長指出,在過去會報的努力下,國內業者已陸續獲得國防部認證並參與相關採購;未來的關鍵在於將這些具備合格證的廠商串聯,透過整合民間力量,能強化合作與技術對接,讓產業發展更具力道。 楊常次總結表示,國防部與經濟部透過委託試研製修軍品方式,整合國內優質廠商參與國防產業,不僅擴大內需、促進投資及增加就業機會,更能激勵廠商提升技術水準與產能,在建立國防產業合格商源的同時,亦能完善國防工業動員體系供應鏈,厚植國防戰力。【最新動態】 114年11月28日 -
行政院通過國防特別條例 加速建軍備戰提升嚇阻能力(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27日電)行政院會今日通過《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規劃自2026年至2033年投入新臺幣1.25兆元,國防部部長顧立雄上午出席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時指出,此次特別預算採購方式包含軍購、商購及自製,其中對美軍購是重要項目,已與美方完成初步協調,並獲得美國國防部安全合作局正式提供採購項目、報價及交易期程等資訊。 此次特別預算具備三大特色,包括「建構重層防衛體系打造臺灣之盾」、「引進高科技與AI加速擊殺鏈」、「厚植國防產業打造非紅供應鏈」,並透過特別條例強化七大目標,包含「空中重層攔截網」、「指管與決策輔助」、「多層次削弱」、「遠距精準打擊」、「強化作戰韌性」、「提升軍備量能」及「國防帶動經濟效益」,籌購項目涵蓋精準火砲、遠程精準打擊飛彈、防空及反彈道飛彈、無人載具與反制系統、作戰持續量能裝備及AI輔助指管系統等。 國防部戰規司長黃中將於記者會中說明,中共持續以灰色地帶侵擾、針對性軍演、駭客攻擊、無人機騷擾、公務船越界及遠海長航等行動,已使區域安全情勢日益嚴峻,壓縮國軍預警與反應時間,並透過「環臺軍演」逐步形塑包圍態勢,對臺灣及第一島鏈構成直接威脅,為因應威權勢力擴張所帶來的衝擊,美、日、韓、菲及澳紐等國皆已相繼提升國防預算,位處第一島鏈樞紐的臺灣,更需加速建軍備戰腳步,強化不對稱戰力以展現自我防衛決心。 顧部長表示,此次特別預算除強化戰力整建外,也將為國內產業帶來明顯效益,無論是軍購、商購或委製案,皆會在國內投入相關製造及營建工程等項目的採購與投資,並依據國家公共建設投資就業效果模型推估,可創造超過9萬個工作機會,整體產業附加價值,預期將超過新臺幣4,000億元。 經濟部何次長補充,政府正推動無人機、無人船、機器狗、航太與船艦等五大產業能量,包括高教機、軍艦國造、F-16維修中心、無人載具產業、衛星產業鏈等均已逐步成形,國內業者成功切入國際供應鏈。 針對外界關注區域威脅情勢,顧部長指出,中共已具備封鎖臺灣周邊海域、隔絕外國勢力介入的能力,對我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影響。面對中共軍力快速擴張及其可能採取的犯臺行動,政府必須加速建構整體戰力,提升嚇阻與持久作戰能力。他強調,不論以「敵情威脅」或「軍事威脅」,唯有持續強化自我防衛決心與能力,才能有效因應區域情勢變化。 行政院長卓榮泰進一步表示,臺灣位處第一島鏈關鍵位置,面對中共威脅,更須展現自我防衛決心與能力,才能凝聚理念相近的國際伙伴;他表示,在全球安全情勢快速變動、各國紛紛強化國防之際,臺灣更應未雨綢繆,提升防衛韌性,持續捍衛臺海和平與國家整體安全。 此外,媒體關切海鯤軍艦上午執行第4次浮航測試,顧部長回應,此次浮航測試將針對主機與電力管理系統、IPMS、全艦水密等項目進行測試,視結果再規劃第5次浮航測試,若順利則進入潛航測試。【最新動態】 114年11月27日 -
賴總統:展現自我防衛決心 以實力守護臺海和平(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5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國防部長顧立雄與經濟部長龔明鑫也共同出席,針對中國對臺灣與印太區域日益加劇的威脅,提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及《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兩大行動方案。 賴總統表示,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將展開行動,向世界展現堅定守護國家、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並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及民主防衛機制,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並強調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守護民主臺灣是政府、朝野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期盼全體國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與臺灣人民的自由。 國防部長顧立雄於記者會中表示,當前我國正面臨嚴峻的安全挑戰,中共襲擾樣態日趨多元,亦壓縮我預警時間,面對威脅,國軍奠基於過去10年穩定的國防預算成長,以及建軍備戰成果,規劃於2026年起編列「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區分8年籌獲符合防衛作戰實需的武器裝備,以展現強烈自我防衛決心。 顧部長指出,「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執行期程為2026-2033年,預算上限暫匡新臺幣1兆2,500億元,籌獲項目計「精準火砲」、「遠程精準打擊飛彈」、「防空、反彈道及反裝甲飛彈」、「無人載具及其反制系統」、「強化作戰持續量能相關裝備」、「AI輔助與C5ISR系統」、「臺美共同研發及採購之裝備、系統」等7類,期望透過爭取預算一次性配賦,確保資源穩定集中,加速獲得所需戰力。 顧部長說明,這次編列的特別預算,具備「建構重層防衛體系,打造臺灣之盾」、「引進高科技與AI,加速擊殺鏈」、「厚植國防產業,打造非紅供應鏈」三大特色,期能達成「空中重層攔截網」、「指管與決策輔助」、「多層次削弱」、「遠距精準打擊」、「強化作戰韌性」、「提升軍備量能」及「國防帶動經濟效益」七大目標,以強化國防力量,對抗威權擴張。 顧部長強調,「投資國防即投資和平」,臺灣站在第一島鏈與民主世界的前緣,會與友盟持續在各層面加強合作。國防部也將在國會監督下,以最嚴謹的態度編列與執行特別預算,籲請國人支持、共同努力捍衛國土家園。【最新動態】 114年11月26日 -
國防科技貢獻獎評委頒聘 黃常次勉公正遴選卓越人才(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22日電)國防部今日召開「行政院國防科技貢獻獎評選委員會委員頒聘暨說明會」,由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主持,代表顧部長頒贈聘書,感謝評委們參與國防重要事務,並提供多元觀點與專業意見,期望借重委員們的長才與客觀立場,公平選出對國防科技有重大貢獻的人士。 黃常次致詞時表示,行政院為表揚對國防科技或產業有重大貢獻者,以促進尖端科技人才培育與提升國防產業發展,特訂定此獎項,並由國防部主辦、國科會及經濟部協辦,期藉委員們的專業,遴選對國防科技貢獻卓越的團體或個人,並公開表揚,以發揮標竿典範效應,鼓勵更多學術界、學研中心、民間軍工產業等優秀人才參與,擴大獎項影響力,進而提升國防科技水準,厚植國防自主實力。 黃常次進一步指出,歷年獲獎團隊均為對國防科技貢獻卓著的單位,回顧民國112年由中科院的林俊村博士團隊以「天弓三型飛彈系統」獲獎,在於該關鍵技術已獲得突破,並完成作戰部署,實質強化我國防戰力,獲獎實至名歸,期盼今年在各委員的嚴謹評選中,拔擢出對國防科技或產業具備突破性的重大貢獻者。【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2日 -
【影】《國防線上》2025台北航太展 無人載具揭示未來戰力(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9日電)軍聞社製播的《國防線上》節目,持續推出「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系列報導(下集),本集聚焦「國防館」無人載具展區,帶領觀眾探索臺灣如何透過前瞻科技與不對稱戰力,打造未來作戰場景,並見證國防自主的嶄新成果。 展覽期間,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與多家國際知名軍工企業簽署採購合約與合作備忘錄,深化國際合作,強化臺灣航太與國防產業的研發能量。此舉不僅厚植國防自主實力,更為無人載具等前瞻武器系統注入動能。 本集節目將介紹勁蜂III、IV型攻擊無人機、小型快速無人艇、電動無人自駕偵打戰術輪車及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等多項重點裝備,展現陸、海、空多元應用的突破進展。現場民眾也踴躍參與,許多家庭帶著孩子參觀體驗,熱烈感受國防科技帶來的震撼與驚豔。 「2025台北航太展」日前圓滿落幕,「國防館」不僅彰顯國軍自主研發的堅實實力,也讓社會大眾更加理解建軍備戰的成果。面對瞬息萬變的安全挑戰,唯有凝聚全民防衛共識,才能厚植國力,打造堅韌國防,攜手守護國家安全。 《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 打造堅韌國防》(下集)將於今日下午2時在華視頻道首播,並於週五下午2時、週六上午8時重播,也歡迎民眾點選「軍聞社」網站及YouTube頻道收視,一同見證國軍建軍備戰的堅實成果。【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9日 -
顧部長立院進行特別預算報告 強化防衛韌性與資通建設(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8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前往立法院針對「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進行報告,顧部長表示,面對中共持續以灰色侵擾與軍事行動威懾,國防部已規劃於民國115至116年間,執行「強化國土防衛能量」及「提升資通作業環境及設備」等兩大措施、六項方案,藉由集中資源整建與深化軍民整合等方式,提升防衛韌性與整體戰力。 顧部長指出,「強化國土防衛能量」主要辦理國軍重要軍品、修護工廠、軍用碼頭、軍事醫療、訓練場地、資訊通信、作戰陣地及戰情指管等庫儲設施維護及整建,以及國軍主要武器系統零附件、飲用水、油料戰備存量及工兵機械籌補作業等所需經費,總計428億餘元。 而在「提升資通作業環境及設備」上,顧部長表示,國防部將推動指管通信設施機動化,並引進衛星通信、雲端作業環境備援及光纖緊急搶修套件,確保在遭受攻擊或災害時通信暢通;所需經費包涵資通電作業環境暨設備提升及其他附屬支援裝備購製、租賃、整合與其相關支援系統、裝備之獲得、產製、維修、工程等,相關經費總計703億餘元。 顧部長強調,特別預算的推動將可集中資源整建、快速提升戰力,此外,建構機動、備援、軍民通用資通系統架構保持通信暢通。另外,儲備物資、改善庫儲訓場、整備工兵機具可延長國家作戰持續力。 顧部長並指出,特別預算將運用國內資通及營造實力,擴大內需產能,提升產業附加效益,約可帶動1,900億元以上的內需效益,達成國防與民生雙贏目標;同時,全案將持續帶動民間廠商投入國防產業,深化軍民技術整合,強化供應鏈,使國防產業穩定發展。 顧部長最後表示,國防部將確遵「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規範,在法定額度內如期、如質完成各項裝備採購作業,結合軍事、救災與促進國內經濟動能需求,打造穩定持久的國防體系,持續戮力戰備整備工作,將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守護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8日 -
中科院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強化前瞻國防科技研發(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4日電)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為推動國防前瞻科技發展,日前與國立清華大學攜手合作,由院長李中將和清大校長高為元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增進雙方在先進材料、智慧製造、人機協作、電池技術、工業工程、人因工程、量子科技、前瞻半導體及人工智慧等項的創新發展,致力成為國家安全與國防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 中科院表示,此次與清大的產學研策略聯盟,涵蓋研發與人才培育兩大主軸,透過師生交流與技術合作,結合理論與實務,培養具備跨界視野的優秀人才,期能為國防工業注入新動能,持續保持臺灣在國防科技上的韌性與競爭力。 中科院指出,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與科技挑戰,為深耕國防科技研發,近期引進國外優質技術,擴大產學合作對象與範圍,並整合清大在量子科技、前瞻半導體、先進材料及人工智慧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導入國防科技實務經驗,將有助於強化自主研發能力,為國家打造更堅實的科技基礎。 中科院強調,此次合作將與清華大學共同推動相關合作研究計畫,結合清大在半導體、高熵合金、AI與人機協作等技術的優勢,以及竹科在地的產業鏈,共同開發新世代的核心關鍵技術,增強武器系統環境適應力與製造精度,縮短研發時程,並兼顧國防科技與民生應用,達成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的「學用合一」目標。【部隊頻道】 114年10月04日 -
賴總統參觀航太展 瞭解國防科技研發成果(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19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下午前往南港展覽館一館參觀「2025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瞭解國防與航太科技最新發展趨勢及研發成果。 賴總統分別參觀「Space Chiayi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TAIA航太產業館」、「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防產業館」、「Taiwan Space台灣太空形象館」、「邑錡股份有限公司」、「U.S.A Pavilion」等攤位,聽取各項產品研發理念及介紹。 總統也由軍備局獲得管理處長李鵬霄少將陪同導覽參觀「國防館」,除觀看國防部形象影片,也聽取M1A2T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105公厘輪型戰車、勁蜂三及四型攻擊無人機、銳鳶二型無人機、電動無人自駕偵打戰術輪車、艦載型監偵無人機、Anduril水下自主無人多功能載具、小型快速無人艇、強弓飛彈發射架及雷達等武器裝備說明,並實際操作T112步槍射擊訓練模擬器、塔江艦操船模擬機及AJT高教機電腦程序訓練器,瞭解我國國防科技研發成果及國防韌性能量。 「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展覽日期為9月18日至20日,係國防、航太、無人載具及軍警部品產業專業展,完整呈現國防航太產業最新趨勢及研發成果,開啟軍民合作及國際交流契機,也讓國人透過展覽瞭解國防自主與韌性之重要性。 包括總統府資政沈榮津、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副秘書長李問、諮詢委員劉得金、國防部長顧立雄、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及AIT副處長梁凱雯(Karin M. Lang)等亦出席是項活動。【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9日 -
【2025臺北航太展】 顧部長:創建國防自主能量 厚實韌性(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18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前往「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慰勉參展官兵辛勞,並期許持續創建國防自主能量、尋求創新,厚實國防韌性。 顧部長上午前往南港展覽館,出席航太展開幕記者會,隨後與貴賓一同參觀臺灣太空形象館、美國館、國防館、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航太公會航太產業館、國防產業發展協會等展區。 期間,顧部長除聽取各展區解說與裝備介紹,並與負責國防科研工作的幹部進行研討,深入瞭解發展現況,期望他們持續戮力科技研發工作,產製高性能的武器裝備,滿足建軍備戰需求。 顧部長在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韌性、自主、創新」是國防建設的重要方向。因為要具備韌性,必須建立屬於我國的國防自主能量;在強化自主能量的同時,也要不斷追求創新。 顧部長指出,臺美軍事交流一向頻繁,雙方在厚植國防自主能量及提升作戰韌性,都有高度共識。後續在相關技術合作、在地生產等領域,雙方都會持續深入探討,並推動更具體的合作。 針對國防部未來運用人工智慧(AI)的規劃,顧部長強調,AI在輔助國防決策系統上,將扮演關鍵角色。國防部會加速發展並引進AI,無論是在「sensor-to-shooter(偵攻一體)」指管系統,或情報輔助整合系統等領域,AI都能有效提升國軍戰力。 至於特別預算是否納入無人機採購,顧部長表示,目前特別預算條例仍送行政院審查中,待條例通過後,國防部會再提出相關項目,目前仍在規劃階段。【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8日 -
中科院簽署多項合作案 展現國防創新研製能量(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18日電)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今日在「2025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中,與6家國際知名廠商完成合作簽署,象徵我國國防自主走向國際。 這次合作案中,中科院與美商Anduril公司簽訂採購合約,將引進無人自主水下航行器,並展示多款具備人工智慧控制的無人裝備,強化海、陸、空及水下的整體作戰能量。同時,中科院也和加拿大AirShare公司合作,導入彩帶火箭攔截技術,提升反制無人機的能力,以更有效率、低成本方式保障部隊及關鍵設施安全。 此外,中科院分別與美商AeroVironment、Northrop Grumman、MARTAC及Leonardo DRS等四家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合作內容涵蓋無人機開發、空防指揮系統、無人船自主作戰技術,以及戰車射控與觀瞄系統升級,展現多元且前瞻的國防科技發展方向。 中科院表示,這些合作不僅能強化國軍戰力,更可帶動我國軍工產業升級,並將國防能量轉化為產業動能,創造更多就業與經濟效益。此次簽署被視為國防自主政策的重要里程碑,也突顯臺灣在全球國防產業鏈中的合作潛力。【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