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成果" ,結果共:98筆
-
234旅戰術集結與戰備部署 為「陸勝操演」揭開序幕(軍聞社記者莊家豪嘉義25日電)陸軍年度「陸勝操演」本週正式展開,機步234旅今日於中部地區執行「戰術集結與戰備部署」科目,為操演揭開序幕,檢視部隊臨戰應變及協同作戰能力。 本次演練課目以「戰術集結與臨戰部署」為主軸,模擬部隊接獲作戰命令後,於指定地區迅速完成集結、偽裝與防護作業,並進行通信、補給、整補與再部署程序。官兵依計畫分區防護,戰車、甲車採交錯配置,形成火力防線,同時偵搜分隊執行周邊警戒,確保集結地區安全。 過程中,單位迅速完成集結與展開,依地形特性及任務需求,實施隱蔽接敵與干擾作戰,官兵建立警戒防護,完成機動前整備作業,包括車輛裝載與物資盤整,展現訓練成果。【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5日 -
36化學兵群發煙訓練 強化專業職能(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3日電)為強化戰場應變與支援能力,陸軍36化學兵群煙幕營昨(22)日於駐地實施基地專精訓練,官兵操作M56渦輪發煙車、M3A3機械發煙器等裝備進行發煙作業,模擬施放煙幕掩護作戰部隊機動,除驗證煙幕遮障作業流程,也強化油料補給、測候等組合訓練,扎實部隊訓練成果。 36化學兵群煙幕營官兵實施發煙訓練時,採縮短距離演練方式,模擬支援作戰部隊在機動過程中,施放防護煙幕掩護部隊,並驗證官兵完成油補點及測候所開設與發煙機架設等綜合演練,以強化官兵默契配合與專業職能;同時,各車組透過MHR-112無線電話機保持密切通聯,靜待發煙指令。 此外,單位也驗證官兵M3A3機械發煙器操作,各煙幕陣地官兵接獲指令後,立即拉動泵浦將煙幕油霧化,藉由精準計算的方向、位置部署,使煙幕順應風向持續覆蓋目標區,以彌補煙幕間隙,展現支援作戰能量。【部隊頻道】 114年10月23日 -
八軍團「干城盃」戰技競賽圓滿落幕 凝聚向心展現榮譽士氣(軍聞社記者林庭暉高雄22日電)陸軍第八軍團今日舉行114年「干城盃」戰技競賽決賽,來自各單位共10支參賽隊伍齊聚一堂、同場較勁;歷經連日激烈賽事,各單位展現平時訓練成果與團隊合作精神。最終,由43砲指部勇奪「干城盃」總冠軍,為單位贏得最高榮譽。 為強化官兵戰技,今年度陸軍第八軍團「干城盃」戰技競賽,共有「快速反應射擊」、「手榴彈投擲」、「武裝接力」、「無人機競賽」等項目,期透由分組競賽,鼓勵官兵強化體能戰技及本職學能,並激發單位團結與榮譽感、凝聚向心與提升士氣。 值得一提的是,為因應近年戰爭型態變化與威脅,今年度干城盃特別新增「無人機競賽」項目,參賽隊伍各派遣10員參賽者,測驗「精準控制、戰場穿越」等競賽項目,充分展現各單位積極強化無人機訓練與作戰應用。 競賽結束後,由陸軍第八軍團指揮官廖中將主持閉幕典禮,逐一頒發團體與個人競賽獎項,表揚在競賽中全力以赴、奮力拼搏爭取榮譽的官兵。其中,43砲指部榮獲「干城盃」總冠軍殊榮,並且額外摘下「無人機競賽」、「武裝接力」兩項單項冠軍,成績斐然;「快速反應射擊」、「手榴彈投擲」則分別由39化學兵群、機步333旅奪得,為單位爭取榮譽。 廖指揮官閉幕致詞時表示,平時落實駐地訓練,才能在競賽或戰時,將訓練成果轉化爲戰力。這兩日的競賽,正是在驗收大家平常訓練的成果,無論團體或個人是否有獲獎,所有同仁都能在這兩日的比賽中得到收穫,也和友軍單位彼此切磋、建立更深一層的友誼。 「體力就是戰力、戰力就是國力」廖指揮官強調,軍人必須具備有良好的體格,才能履行保家衛國的責任。舉辦體能戰技競賽的目的,就是希望藉由這一系列的戰技競賽,培養良好的運動風氣,達到促進身心健康,提升部隊戰力的目標。 「勝不驕,敗不餒」廖指揮官指出,本次競賽中,無論是參賽選手,或是加油團隊,都盡了最大的努力;運動精神除了競技之外,賽前的整備過程也很重要。唯有不斷的練習與準備,培養團隊默契,彼此相輔相成,才能在比賽中發揮堅強實力,並在無形之中提升單位的向心力和榮譽感。 最後,廖指揮官勉勵全體官兵,在返回單位後,應持續秉持運動家精神,在各自崗位上再接再厲,發揮更卓越的表現與團隊默契,讓整體戰力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2日 -
空軍前瞻建軍及科技趨勢學術研討會 深化國防科技發展根基(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2日電)空軍司令部今日舉辦「114年前瞻建軍規劃及科技趨勢學術研討會」,由司令鄭榮豐上將主持,邀請國家安全研究院、國防大學及各領域專家學者與會,以「科技空軍」為主軸,聚焦未來作戰趨勢與新興科技發展,藉由學術交流與政策研析,拓展建軍視野,精進前瞻規劃能量。 研討會共分四個場次,主題分別為「少子化對空軍建軍的影響」、「電磁頻譜作戰的演進與未來挑戰」、「太空科技與國家安全」及「人工智慧驅動防衛:重新定義戰場節奏與攻防態勢」,邀請國家安全研究院王占璽博士、杜貞儀博士,以及成功大學莊智清博士與吳士駿博士分別主講,內容涵蓋人力調整與培育策略、電磁頻譜運用與反制思維、太空作戰布局及AI決策應用等議題,展現科技創新對未來戰爭樣態的深遠影響。 鄭司令致詞時表示,在全球少子化、AI科技快速發展與電磁頻譜、太空等新興領域納入軍事運用的情勢下,空軍在建軍規劃上面臨多重挑戰,唯有不斷吸收新知、掌握國際脈動,才能在變局中搶得先機、保持優勢。他指出,本次研討會藉由專家學者的深度剖析與建言,期能使空軍對未來敵情威脅與科技趨勢有更深入的瞭解,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施政方向,強化「堅實戰力」與「防衛韌性」。 鄭司令強調,借鏡俄烏戰爭可見,先進科技已徹底改變傳統作戰模式,未來戰場決勝關鍵在於人工智慧運算、太空通訊與電磁頻譜整合運用。他期許空軍各階幹部能藉此研討會拓展思維、勇於創新,為建構不對稱作戰優勢奠定基礎。此外,會場並展示「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及「國防先進科技研究計畫案」等13項合作成果,展現軍民科研合作能量,深化國防科技發展根基。 鄭司令最後感謝各界先進蒞臨指導,期盼透過理論與實務並進的研討成果,為空軍未來建軍備戰注入新動能,強化國防安全與科技整合能力,確保國家安全。【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2日 -
夜航馳援空軍21日晚間自嘉義基地派遣S-70C型直升機,前往蘭嶼執行本國籍傷患後送任務,機組員平安將人員送往臺東馬偕醫院治療,展現空軍緊急救護能力與平時勤訓精練成果。(文:軍聞社侯凱議/圖:空軍司令部提供)【圖文專訪】 114年10月21日 -
全民防衛動員業務講習 強化防衛韌性整備工作(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21日電)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今日舉辦「114年全民防衛動員業務執行主管講習」,邀集各動員方案暨分類計畫與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動員會報執行秘書、業務主管,以及各級戰力綜合協調會報副召集人等共同與會,藉由專題報告與經驗交流,提升動員業務推展效能,強化全民防衛整備工作。 講習上午於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舉行,由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主持,副部長首先頒獎表揚2025城鎮韌性演習評鑑績優單位,肯定他們在動員整備及社會韌性推展上的卓越表現,並期勉各級主管持續精進動員作業,提升中央與地方協調效能。 柏副部長致詞時表示,當前國際局勢變化,從俄烏戰爭至今,全球供應鏈與經濟皆受到嚴重衝擊,顯示現代戰爭不僅是軍事對抗,更是全方位的挑戰,無論是地緣政治變化、能源與物資短缺、資訊安全威脅或複合式災害發生,都需要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才能有效維持社會運作,展現全社會防衛韌性量能。 柏副部長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為例,說明複合式災難中各部門協調的重要性,他指出,政府必須在平時建立跨域協調與整合機制,強化規劃與執行能力,使防災、救災及動員作業能迅速啟動,將人員與財產損失降至最低。他認為,從「鏟子超人」等民間自發救援行動即可看出,臺灣社會充滿熱心與凝聚力,充分體現全民防衛動員的實際效能,更在災害或危機中展現堅韌與團結力。 柏副部長進一步指出,現今防衛不僅侷限在武力層面,資訊安全與認知作戰同樣關鍵,各級主管與人員應提升資訊識別與防護意識,避免中共勢力利用虛假、爭議資訊或輿論操作製造社會分化,唯有構築健全的心理防線與資安防護,方能鞏固整體社會防衛能量。 柏副部長強調,防衛韌性並非單一政策或軍事作為,而是全民共同的責任,從基層防災、社區協力到民間自助互助,都是國家整體安全的重要基石,各級單位應以務實態度落實計畫,讓平時準備成為確保國家在面臨各類威脅時能快速應對、持續運作,為守護家園與國家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講習安排兩場專題演講,國防安全研究院蘇紫雲所長以「全社會韌性是安全的總和」為主題,說明社會整體防衛能力與公共安全資源整合的重要性;Google臺灣總經理林雅芳則透過民間科技協助政府部門共同預防詐騙的實務經驗,以「數位時代下強化國家韌性」為題,分享資訊安全管理與風險防護作為及成果,提供與會人員參考與借鏡,深入瞭解防衛韌性與資安管控的做法,提升全民防衛動員及危機應變效能。【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1日 -
空軍後勤技能評比 教學相長爭榮譽(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0日電)為驗證後勤人員的訓練成效,空軍「114年後勤技能評比」日前於空軍航空技術學院舉行,來自空軍各單位的後勤精英齊聚一堂,專注投入專業技勤項目評比,為單位及個人爭取榮譽,並藉技術交流與經驗傳承,提升整體專業職能。 此次評比與往年不同,區分甲、乙兩組實施。其中,甲組為空軍第一至第六聯隊等飛行部隊,除既有的專業技勤評比外,特別新增「停機線維護」項目,強化機務人員接放飛能力的實作驗證;乙組則由空作部、教準部、防空部、保指部、空軍官校、航發中心、第七聯隊、松指部及飛訓部等後勤單位參加,評比項目涵蓋飛機修護、非破壞性檢驗、機械加工、電子職類、汽車修護、室內配線及消防競技等7項。 為使評比符合安全、公平及客觀原則,專業技勤評比於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國家考試檢定場地及工廠實施,並特別邀請勞動部核定的評鑑老師擔任評審,透過與業界的經驗交流,使技勤官兵汲取最新技術和知識,精進本職學能,強化空軍後勤修護效能與部隊整體戰力。 過程中,由於每項評比均須於規定時間內,完成指定紀錄、操作和成果等,參與官兵均全神貫注,按程序、步驟、要領,細心謹慎逐一測評內容。其中,消防競技參考民間消防隊的訓練課目與方式,設計「快速著裝」、「低姿態拉水帶」、「提泡沫桶」、「重物拖行」、「假人搬運」、「狹隘空間穿越」及「水線部署、水帶銜接及出水射靶」等受測項目,並要求在10分鐘內完成,相當考驗受測官兵的體力、耐力和穩定度。 評比結束後,由空軍副司令顏中將主持頒獎典禮,頒發團體績優及各類績優個人獎牌,肯定獲獎團體及個人的優異表現。顏副司令表示,透過此次競賽,選手們已從中獲得許多寶貴經驗,期勉所有選手能將參賽經驗及後勤技能傳承給後進,並以積極態度求取新知,進而提升空軍後勤支援戰力。【部隊頻道】 114年10月20日 -
全民國防走入鄉里 深化全民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蔡枋澐桃園18日電)為深化全民國防理念、促進軍民交流,國防部資通電軍指揮部今日於桃園市中壢龍岡大操場舉辦「全民國防教育走入鄉里」活動,透過全民國防體驗、裝備陳展、社團成果展示及人才招募宣傳等多元內容,展現全民國防教育的豐碩成果。 「全民國防教育走入鄉里」活動,由資通電軍指揮官毛中將主持,並邀請地方首長、仕紳及後備輔導中心幹部等人出席;活動首先由莊敬高職儀隊整齊劃一的槍操表演揭開序幕,緊接著花蓮電戰隊原舞社、藝工隊官兵,也以舞蹈表演炒熱現場氣氛,充分展現國軍官兵允文允武的活力。 毛指揮官致詞時表示,國防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而國家安全的穩固,必須建立在全民的理解與支持之上,唯有全民一心、軍民合作,才能形成堅實的防衛力量與社會韌性。他強調,國防不僅是軍人的責任,更需要地方政府與全民共同參與,期盼藉由此次活動讓更多民眾瞭解國防事務,深化全民國防意識,並激發青年對軍旅生涯的熱忱,為國家安全貢獻心力。 活動現場設有全民國防互動體驗、靜態裝備及社團成果展示,並規劃人才招募專區,期藉由官兵向民眾現場說明部隊任務與國軍多元職涯發展,延攬有志青年男女加入國軍行列,為守護家園奉獻一己之力。【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8日 -
陸戰勁旅兩棲基地淬鍊 鍛鑄灘岸突擊堅實戰力(軍聞社記者林庭暉高雄18日電)海軍陸戰隊登陸戰車大隊日前配合步兵營實施為期13週的基地訓練,透由一連串高強度實戰演練,強化部隊兩棲作戰效能,同時檢視登陸戰車大隊與步兵部隊的整合戰力,展現陸戰隊捍衛國土、堅實防衛的決心與能力。 此次操演聚焦於「步兵部隊」與「兩棲突擊車」的密切協同作戰,並透過「艦岸運動」、「舟波突擊」、「搶灘登陸」等不同階段課目,強化官兵對兩棲基礎戰術作為的熟稔度,並透過演練各項戰術科目,提升部隊在現代戰場環境下的機動與存活能力,應對未來可能的多變威脅。 在本次各項操演科目中,「艦岸運動」是展現兩棲部隊戰術素養的首要環節,其訓練目的在於使官兵熟稔AAV7兩棲突擊車在水中的駕駛操作穩定性,確保車輛能依循戰術規劃,維持既定隊形與時序,精準抵達戰術位置,並且取得搶灘的優勢。過程中,官兵駕駛AAV7兩棲突擊車在水域中航行,需要兼顧操控,以及維持車輛之間的戰術隊形,以順利執行作戰任務。 另一項重要課目「兩棲突擊車泛水」,則著重於艦艇搭載兩棲突擊車時,熟練車輛下卸的操作要領。此階段不僅關乎泛水作業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是一系列應變訓練的綜合演練,包含搭載部隊逃生訓練、換載作業及緊急跳水等,確保官兵能在緊急狀況下迅速、確實地執行水上作業,將風險降至最低,在保障人員與裝備安全的前提下,順利完成任務。 除了大型兩棲載具,輕巧靈活的登陸艇在兩棲作戰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操舵教練」訓練在兩棲作戰與水域滲透作戰中,目的在於強化部隊對敵水上或近岸目標發揮奇襲、制敵的效果,透過短距離內的快速滲透,癱瘓或瓦解敵方戰力與士氣。此外,為了確保訓練安全與成效,參與突擊連編組的官兵,在進訓前必須完成國訓中心相關專長合格簽證,尤其艇長及操舵手更需通過舷外機操作及操舵訓練簽證,方能實施操作課目。訓練中,也會先由助教、教官編成示範組,詳細示範海上操舵及海灘突擊操作等程序,再由學員編組實施,確保每位官兵都能安全、熟練掌握操舟技巧。 陸戰隊指揮部強調,AAV7兩棲突擊車憑藉其強大火力與卓越的水陸機動性能,始終是陸戰隊執行灘岸作戰的關鍵戰力。透過此次為期13週的嚴格基地訓練,不僅有效檢驗裝備的妥善與效能,更重要的是,鍛鍊了官兵在複雜環境下克敵制勝的戰技與意志。面對未來的多變威脅,海軍陸戰隊官兵將持續秉持「永遠忠誠」的精神,以嚴訓精練的成果,確保兩棲作戰部隊能肩負起捍衛國家安全的重任。【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8日 -
257旅軍事訓練役期末鑑測陸軍257旅日前實施常備兵役軍事訓練役第234梯期末鑑測,包括三項體能測驗、175公尺實彈射擊、震撼教育等項目;營長陳中校表示,此次鑑測不僅是對訓員平時訓練成果的檢驗,更是對心理素質與意志力的一大考驗。期望透過鑑測,訓員們不僅驗證了自身訓練成效、提升自信心,也進一步凝聚團隊向心,強化整體戰鬥意志。(文:軍聞社蔡枋澐/圖:陸軍257旅提供)【部隊頻道】 114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