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教育部" ,結果共:7筆
-
114年第4梯次志願士兵 現正開放報名(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19日電)國軍114年第4梯志願士兵即日起至6月19日止,受理網路暨通信報名,歡迎年滿18歲至32歲以內,高中(職)以上學校畢業或具教育部認可之同等學力,且體格基準符合甄選簡章所定條件,志願服務軍旅的男女青年,踴躍報考。 詳細甄選資訊及簡章可逕至國軍人才招募志願士兵簡章下載專區瀏覽,或至各地區招募站索取;或電洽0800-000-050免付費專線,將有專人服務。【訊息平台】 114年05月19日
-
全民國防教育暨防衛動員學術研討會 強化全民國防教育成效(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15日電)為強化大專院校全民國防教育、防衛動員及全社會防衛韌性等學術研究風氣,國防部今日偕同教育部舉辦「2025全民國防教育暨防衛動員」學術研討會,透由學術交流,強化全民國防教育理念。 研討會上午於國立政治大學登場,開幕式邀請政治大學副校長詹志禹、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內政部政務次長馬士元等貴賓與會致詞。此外也邀請國內專家學者發表論文,以全民國防教育暨防衛動員為主軸,進行「防衛動員」、「國防政策」、「國際情勢」、「國防科技」、「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維運韌性」及「全民國防」等6項領域實施學術研究與探討,分享研究成果及實踐經驗。 柏副部長於致詞時首先感謝教育部的全力支持,自去(113)年成立大專校院全民國防教育資源中心以來,各大專院校在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方面皆有顯著的成果;並指出,近年面對中共各項軍事挑釁與灰色地帶襲擾,國防部發揮新聞文宣作戰能量及戰略溝通效能,有效凝聚國人共識,主導認知戰場,達到提升國軍整體戰力目標。 柏副部長強調,全民國防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如何透過現今的教育資源結合全民國防事務,激起年輕人對這塊領域的興趣,是當前要努力的首要目標;柏副部長也勉勵與會的發表人都能在今天研討會中,透由「防衛動員」等6項議題,使在座學子可以瞭解全民國防的重要性,將觀念烙印在腦海中。【最新動態】 114年05月15日
-
蕭副總統主持全大運開幕 勉選手突破自我邁向顛峰(軍聞社記者林庭暉臺南27日電)蕭美琴副總統今日前往長榮大學,參與「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開幕典禮,並宣布賽會正式開始。典禮現場匯集全國145所大專校院代表隊及師長,共同見證全大運開幕,並從即日起至5月2日,展開全國大專生最高水準的運動盛事,教育部鄭英耀部長、體育署鄭世忠署長、臺南市黃偉哲市長也一同出席盛會,期勉選手展現實力。 典禮首先以「超越巔峰,競在手中」為題,展開開場表演。由氣勢磅礡的十鼓擊樂團揭開序幕,象徵選手蓄勢待發、全力以赴;緊接著由臺南神學院牧人合唱團以溫暖歌聲傳遞團結與友誼;創意表演「全大運變變變」則由斑馬人演劇團演出,透過道具與服裝的快速轉換,動態呈現多元競賽項目,展現青春活力與創意巧思。接著由台鋼雄鷹啦啦隊登場,以動感應援曲炒熱全場氣氛。壓軸登場的海軍官校鼓號樂隊則以整齊劃一的操演、隊形變化與燈光特效,向所有選手致上最高敬意,也為賽事揭開榮耀序曲,點燃熱血氛圍。 緊接著,全國參與賽事的大專校院選手代表依序進場,展現出運動員朝氣蓬勃與團結榮耀的氛圍,隨後舉行升旗儀式,國旗與全大運會旗冉冉升起、大會歌響起時,全場肅立,氣氛隆重。 最後,由運動員及裁判代表宣示,承諾秉持公平競爭、公正執裁的精神,展現體育賽會的誠信與專業。隨後聖火進場,由長榮大學舉重陳柏任選手及顏瑋勤選手手持聖火進場,點燃象徵榮耀與使命的主聖火,正式宣告全大運啟動,聖火不僅象徵運動精神的延續,也點亮全體選手拚搏夢想的堅定意志。隨後,現場燃起長達三分鐘的絢麗煙火秀,將現場氣氛推向最高潮。 蕭美琴副總統指出,體育運動讓臺灣更團結,運動部將於今年成立,政府規劃更多創新國家體育政策,並持續挹注各種資源,提供多元良好的運動環境,支持競技專業發展,成為各位選手最好的後盾,也落實競技運動全民化,讓競技不只是一個運動賽事,也能形塑一種社會文化,同時提升競技運動的普及化。期盼選手們透過全大運,互相切磋,一起進步。 此次全大運共有田徑、游泳、體操、桌球、羽球、網球、軟式網球、跆拳道、射箭、擊劍、柔道、空手道、舉重、拳擊、射擊、划船、輕艇、自由車、角力、木球及橄欖球等21種競賽種類。全大運不僅是競技舞台,更是展現青春能量與團隊精神的重要平臺,並提升國人對於體育運動的重視,讓選手能在這場盛會中綻放光芒,也進一步凝聚國人向心力。【最新動態】 114年04月27日
-
114年第3梯「志願士兵」受理網路暨通信報名(軍聞社記者薛皓文臺北9日電)國軍114年第3梯志願士兵即日起至5月14日止,受理網路暨通信報名,歡迎年滿18歲至32歲以內,高中(職)以上學校畢業或具教育部認可之同等學力,且體格基準符合甄選簡章所定條件,志願服務軍旅的男女青年,踴躍報考。 考試項目包括智力測驗、口試及體能鑑測等3項,詳細甄選資訊及簡章可逕至國軍人才招募志願士兵簡章下載專區瀏覽,或至各地區招募站索取;或電洽0800-000-050免付費專線,將有專人服務。【訊息平台】 114年04月09日
-
國軍官兵參與反毒教育特展 強化毒品防制觀念(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3日電)空軍第4戰術戰鬥機聯隊、陸軍步兵第101旅及嘉義後備指揮部等單位,昨日前往嘉義文化創意園區舉辦的「解癮-解開毒品上癮的真相」反毒教育特展參觀體驗,藉由瞭解毒品對身、心、靈的嚴重危害,有效提升官兵識毒、防毒與拒毒能力。 嘉義後備指揮部、陸軍步兵第101旅、空軍第4聯隊等單位幹部日前率領官兵參觀特展,官兵們化身「記憶特務」,逐步探索「誘惑」、「沉淪」、「失控」、「新生」及「解癮」5大關卡;透過劇情式解謎與親身體驗,讓大家對毒品危害有更深刻、直觀的體認。 另外,現場還備有VR虛擬實境空間,讓體驗者深刻感受毒駕風險與聲色場所的誘惑,並結合大麻、愷他命、安非他命等仿真毒品氣味體驗,讓參與官兵具備辨別常見的毒品氣味能力,提高對周遭環境變化警覺,進一步強化識毒、察毒的反應能力。 由教育部結合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嘉義市政府,在嘉義文化創意園區舉辦「解癮-解開毒品上癮的真相」反毒教育特展,自3月28日起展出至5月19日止,現場以科技互動、沉浸式體驗與實境解謎等方式,生動傳遞毒品防制正確觀念,具體了解毒品成癮的成因與影響,並以3D全息投影呈現藥物對人體及大腦的傷害,讓反毒教育更具說服力。【部隊頻道】 114年04月03日
-
教育部解癮反毒教育特展 打造健康無毒臺灣(軍聞社記者林庭暉嘉義28日電)為展現中央、民間及地方政府共同推動「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成果,教育部結合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及嘉義市政府,今日在嘉義文化創意園區舉辦反毒教育特展開幕記者會,並設置各式宣導及反毒教育攤位,期望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深化民眾對毒品成癮議題的認識。 開幕記者會上午於嘉義文化創意園區舉行,邀請教育部學務特教司司長吳林輝、中信反毒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王卓鈞、嘉義市市長黃敏惠及各局處首長、空軍第四聯隊21作戰隊長王上校等多位貴賓出席,並邀請嘉義女中等多所學校開幕表演。國防部中部地區人才招募中心,也特別在現場設置招募攤位,期望吸引現場青年學子加入國軍,同時達到全民國防教育成效。 本次反毒教育特展特別規劃回顧專區,透過互動展示呈現教育部與中信反毒教育基金會十年來合作的重要成果,見證臺灣反毒教育的蛻變歷程。本次特展延續廣受好評的「記憶特務」實境解謎遊戲,讓參觀民眾化身特務,透過解謎過程深入了解毒品成癮的成因與影響。特展更運用最新科技,以3D全息投影呈現藥物對人體及大腦的傷害,讓反毒教育更具說服力與震撼性。 此外,近年來學生除了面臨毒品的威脅,同時也面臨詐騙手法不斷翻新,因此,反詐騙宣導同樣是校園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次反毒特展設置智能防詐ATM,讓民眾透過實機操作ATM體驗提款交易流程,親身感受防詐騙功能的設計,期許提升防範意識。 此次特展,教育部結合嘉義市政府及嘉義市聯絡處在展場外精心規劃各式活動市集,並提供參觀民眾反毒宣導品。教育部長鄭英耀及嘉義市長黃敏惠也親自錄製宣導短片,展現教育部與地方政府齊心協力,共同打造健康臺灣,無毒校園的願景,並自即日起開放學校團體預約參觀,也歡迎民眾免費入場,期望透過創新的互動式展覽內容,呼籲國人共同關注毒品成癮議題,攜手打造無毒家園。【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8日
-
賴總統主持國安高層會議 籲請國人團結抵抗分化(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13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下午召開國家安全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分別針對臺灣當前所面對的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包括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之威脅,以及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臺青之威脅,提出十七項因應策略。 賴總統強調,面對日益嚴峻的威脅,政府不會停止努力,全力確保國家主權不受侵害,也期盼全體國民團結抵抗分化,他期許國人一起提高媒體識讀能力、參與組織公民教育活動、即時揭露各種協力統戰的行為,以及拒絕參加所有犧牲國家利益的活動,只要每個國民都在國家的繁榮和安全目標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齊心合作,沒有甚麼可以擊倒我們。 賴總統表示,近期在許多場合,不少國人向他表達同樣的憂慮,他們看到有現役、退役軍人被中國收買,出賣情報,甚至組建武裝力量,計畫傷害自己的國家和國人;有藝文工作者,為了個人事業上的利益,不惜配合北京指令,說自己的國家不是國家。他們也看到,中國官媒用來挑弄臺灣內部對立的訊息,總是很快的被特定管道傳播。有人甚至以協助中國官媒錄製統戰節目為業,散播民主無用、疑美疑軍,操弄分化和對立。很多人憂心,我們的國家,還有得來不易的自由和民主,共同打造的繁榮進步,將因為這些統戰操弄,一點一滴的流失。 賴總統說,誠如知名戰略學者葛宣尼克(Kerry K. Gershaneck)對中國統戰作為的分析,他說,中國是透過顛覆、滲透、收購媒體、發動媒體戰、心理戰及法律戰來分裂和征服我們,他們的企圖是,在臺灣的社會中,種下不和的種子,讓我們忙於內部矛盾,而忽略來自外部的真正威脅。 賴總統指出,數十年來,中國併吞臺灣、消滅中華民國的野心,沒有一天改變過,不僅持續文攻武嚇,對臺灣社會的統戰滲透也愈來愈嚴重,從2005年,中國頒布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把武力併吞臺灣視為國家任務,到去年6月,更發布所謂的「懲獨22條」,將所有不接受「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所有人,都視為「懲戒」對象,作為傷害臺灣人民的藉口,最近更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在在顯示出中國對臺灣主權日益迫切的威脅。 賴總統進一步表示,過去這段期間,中國更利用民主臺灣的自由與多元開放,吸收黑道、媒體、名嘴、政黨乃至於現、退役軍警,在臺灣的內部進行分化、破壞、顛覆等活動。 賴總統說,根據國安局報告,去(2024)年因共諜案起訴人數共64人,是2021年的三倍之多;其中統促黨、復康聯盟黨、臺灣軍政府等為中國發展叛國組織,佈建武裝力量的案例,在民主自由社會令人匪夷所思,但卻真真實實存在當前臺灣社會。 賴總統也強調,中國處心積慮對國軍進行滲透及間諜活動,去年涉及共諜案遭起訴的現役及退役軍人分別為28人(43%)及15人(23%),合計占共諜案比例高達66%。 他更警覺到,中國近來藉由廣泛核發中國護照、利誘臺灣國人申辦中國「居住證」、「定居證」、「身分證」等,企圖讓臺灣人混淆自己的國家認同。 賴總統指出,中國也將兩岸交流視為對臺統戰的管道,在臺灣內部區隔敵我,分化臺灣內部,削弱敵我意識,並意圖架空政府公權力,塑造中國已經在臺灣「治理」的假象,藉此擴大對臺灣內部的影響力。 賴總統也注意到,中國持續擴大對臺灣的融合發展策略,採取各種手段,要求、脅迫臺商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利誘臺灣青年赴中國發展,且不擇手段覬覦臺灣人才、竊取關鍵技術,影響臺灣的經濟安全,也大幅升高臺灣青年赴中國的風險。 賴總統認為這樣的中國,已是我國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他沒有選擇,必須採取更積極的作為,這也是他今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的目的,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強化臺灣的民主韌性與國家安全,保護臺灣珍視的自由民主和生活方式的時候了! 會中,賴總統也針對臺灣當前所面對的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以及十七項的因應策略,向國人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在因應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方面。 有主權,才有國家;有臺灣,才有中華民國。正如他在去年520就職演說及雙十國慶談話所指出,自1996年臺灣第一位民選總統宣示就職以來,已經向國際社會傳達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臺灣社會最大共識,就是捍衛民主、維護主權,以及守護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堅決反對臺灣被中國所併吞。 策略一,請國安會、國防部及行政團隊要全力推動「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展現全國上下一致反對中國併吞臺灣的全民共識與堅定決心。 策略二,請國安會、外交部擬定行動計畫,透過與友盟國家的合作,向全世界宣達我們反對中國併吞臺灣的國家意志與社會共識,反制中國意圖在國際社會消滅臺灣、矮化臺灣主權的野心作為。 第二,在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讓軍法官回到第一線,與檢調司法機關共同協力,處理現役軍人涉犯叛亂、利敵、洩密、廢弛職務、抗命等軍事犯罪之刑事案件,未來現役軍人觸犯陸海空軍刑法之軍事犯罪案件,將交由軍事法院審判。 策略二, 進行相關配套改革,包括訂定「軍法官人事條例」及軍事法院、軍事檢察署組織法等,將在完成全部規劃與討論定案後,由國防部向社會作完整說明及溝通,讓軍事審判制度的恢復,能被社會信任及充分支持。 策略三,為有效遏制現役及退役軍人各種嚴重打擊國軍士氣的爭議言行,國防部須研擬在陸海空軍刑法增訂「對敵人效忠表示」之處罰,並修正對於領取退除給與人員之相關規範,以有效維護軍隊的紀律。 第三,在因應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 請內政部、陸委會等相關機關就國人同胞申請中國涉及身分認定的各種證件,包括護照、身分證、定居證及居住證等,持續進行必要的清查及管理,尤其是對國家有忠誠義務的軍公教人員,以嚴防並遏制中國藉「融合發展」為名,進一步採取試圖扭曲國人對國家認同的統戰操作。 策略二,對中國人士及港澳人士歸化及融入臺灣社會,在兼顧臺灣社會發展及個人權益下,須有更多國安考量;原籍中國人士申請來臺定居,應確實依照我國法律放棄中國戶籍與護照,不能兼具雙重身分;有關香港及澳門人士申請來臺定居、居留等相關制度,將增列長期居留規定,以符合實際需要。 第四,在因應中國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鑑於赴中國旅行的風險愈來愈高, 113年元旦迄今,陸委會接獲通報國人赴中失聯、遭留置、盤查或關押者合計71人;未通報之數字可能數倍於此,其中有3名年長的一貫道親從去年12月被拘捕,迄今未獲釋,相關機關要提高國人赴中國旅遊風險意識,持續加強公眾溝通,並落實各種登錄制度,以減少赴中國旅行的可能意外及風險。 策略二,應落實中央及地方各級公職人員赴中國交流的揭露制度,從行政官員到民意代表,從立法委員到村里長,皆應將交流資訊公開化、透明化,以向國民負責,內政部也應建立宗教團體等公益組織赴中國交流之揭露制度,以防杜中國的干預與統戰。 策略三,對中國人士來臺交流進行風險管理;中國人士來臺之審查許可,應以進行正常兩岸交流,以及對等尊嚴的官方互動為範圍,並應將兩岸情勢變化等相關因素納入考量;應嚴格限制具有統戰背景的中國人士來臺,以及禁止中國人士來臺進行具統戰性質之活動。 策略四,兩岸交流要避免受中國政治干預及衍生國安風險。包括宗教、文化、學術、教育等交流案件之審查及管理,應本於「去政治化」、「去風險化」原則,讓民間交流盡量單純化,符合推動健康有序交流的初衷。 策略五,為遏制中國藉文化統戰削弱臺灣主體性,行政院應研擬提升本土文化產業競爭力方案,加強輔導及獎勵國內影視及文創產業深化民主文化創作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並鼓勵對臺灣本土歷史文化的研究。 策略六,強化影藝從業人員在中國發展的輔導與管理,主管機關應提供影藝人員在中國發展之言行應注意事項,並明確涉及危害國家尊嚴相關言行之查處範圍,以避免中國施壓我影藝人員表態或作出危害國家尊嚴之言行。 策略七,相關主管機關應採取積極有效作為,防止中國透過網路、應用程式、AI等工具,對臺灣進行認知作戰及危害資安。 策略八,為落實以上各項措施,請各主管機關應全面檢視現行相關行政命令、措施、解釋令等,完備相關執法規定;若仍有不足,應強化國安法制進一步提出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兩岸關係條例、港澳條例、資通安全管理法等之修正案,並加強社會溝通,盡速落實。 第五,因應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臺青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請國安會會同行政部門,基於「臺灣優先」及「立足臺灣、佈局全球」之經貿戰略,就臺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進行策略性的結構調整;並本於「強本固臺、風險管理」原則,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以強化經濟安全,有力應對中國對臺經貿統戰及經濟脅迫。 策略二,請教育部會同陸委會、經濟部等相關機關,全面深化青年學子對中國的識讀教育,以及對兩岸交流應有的認知,同時也要廣泛宣導國內青年就業創業的各種機制,提供充分資訊及協助,讓青年學子對國家願景更有信心,更積極投入建設及發展臺灣的行列。 賴總統表示,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八十週年,歷史告訴大家,任何威權的侵略併吞,終將以失敗告終,而守護自由,戰勝極權侵略的不二之道,就是團結。 賴總統強調,面對日益嚴峻的威脅,政府不會停止努力,全力確保國家主權不受侵害,確保兩千三百萬人民的自由民主和生活方式永續如常。但只憑政府的力量尚有不足,我們更需要全體國民的共同警覺和行動。 賴總統指出,每一位國民都是守護民主自由的第一線,他期望國人一起做到提高媒體識讀能力,不傳播、不轉發中國官宣的統戰資訊;第二、參與、組織公民教育活動,增強對統戰的認識,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第三、即時揭露各種協力統戰的行為,讓所有惡意企圖寸步難行;第四、拒絕參加所有犧牲國家利益的活動。 最後,賴總統期望國人展現應有的警覺與行動,就是對抗統戰滲透最堅強的防線。只有團結,才能抵抗分化,只要每個國民都在國家的繁榮和安全的目標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齊心合作,沒有什麼可以擊倒我們。【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