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火箭" ,結果共:19筆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11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2架次(進入西南空域2架次)及共艦6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此外,國防部也指出,中共於今日凌晨12時47分,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經臺灣中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臺灣地區無危害。【國防訊息】 114年04月11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10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11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西南空域9架次)及共艦6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此外,國防部也指出,中共預計於4月1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運載火箭,經我國ADIZ向西太平洋飛行。【國防訊息】 114年04月10日
-
東吳高職學子參訪101旅 深化全民國防教育(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30日電)為推廣全民國防教育,陸軍步兵第101旅日前辦理「嘉義市東吳高職營區參訪活動」,期間除安排學子聆聽隊史介紹、從軍經驗分享及觀摩快速反應射擊示範外,更加入紅隼火箭彈模擬器射擊、新式戰鬥個裝著裝等體驗,透過豐富多元的活動,增進青年學子對國防事務的認同與支持。 旅長蔡上校表示,藉由辦理營區參訪,除讓學生實地瞭解部隊沿革及單位任務,更透過互動式體驗親身體會國軍平日備戰的堅實訓練,不僅加深部隊與學校間的交流,也拉近官兵與學生的距離,深化全民國防理念。【部隊頻道】 114年03月30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7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20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及西南空域12架次)及共艦7艘、公務船1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此外,國防部也指出,中共於昨(26)日深夜23時55分,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經臺灣中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臺灣地區無危害。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7日
-
共軍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24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9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西南空域7架次)及共艦8艘、公務船2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此外,國防部也指出,中共預計於3月26日,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運載火箭,經我國ADIZ向西太平洋飛行。【國防訊息】 114年03月24日
-
國防部公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深化戰略布局因應區域威脅(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23日電)國防部日前公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針對國際變局中的臺海安全、國防安全之戰略指導、打造克敵制勝的軍隊、推動國防改革優先要務、全民防衛動員支援持續作戰及鏈結區域強化集體嚇阻等6章23節進行全面檢討,並提出具體發展目標與執行方向,確保國軍具備堅實防衛能力,以因應日益嚴峻的區域安全挑戰。 報告中指出,全球安全情勢持續變動,美中戰略競爭加劇,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等國際事件對區域安全產生影響。中共持續對臺施壓,頻繁進行軍事演訓,採取聯合戰備警巡、長航繞臺、灰色地帶行動及認知作戰等多層次手段,破壞臺海現狀,對我國安全構成直接威脅。我國須強化國防戰力,提升全民防衛意識,確保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 面對中共軍事威脅,國軍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為戰略指導,深化聯合作戰能力,推動不對稱作戰戰略,透過精準打擊武器系統如M1A2T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等先進裝備的籌獲與部署,有效強化聯合防空、制海與反登陸作戰能力。此外,也積極推動無人機作戰及人工智慧輔助決策,提升整體戰場效能。 國防部持續推動國防自主政策,積極落實國機國造、國艦國造及多元武器系統自製,透過F-16V戰機性能提升、勇鷹高教機量產交機及潛艦國造等重點計畫,有效提升國防自主能力。此外,為落實軍事人員素質提升,持續推動待遇調整與職涯規劃,以提升兵員留用率與招募成效。 此外,國防部亦積極推動國防改革作為重要優先要務,推動後備戰力精實化與裝備現代化,並落實義務役役期延長相關配套措施,提升整體兵力結構。此外,透過人員整體規劃,落實部隊訓練與作戰需求,強化戰備整備,達成快速動員與戰力轉換。 另一方面,全社會防衛韌性為總統重大政策,透過精進動員機制與民防能量、跨部會協力合作及戰災防護救助等措施,全面提升防衛韌性。持續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推動全民防衛資源整合與演練,加強民防教育及應變訓練,確保平戰快速轉換,增進後備戰力;同時藉城鎮韌性演習驗證戰時指揮管制、民生物資配售、防空疏散等能力。另建置戰傷救護訓練機制,強化戰備藥品與血品庫儲,提升戰災防救能量,運用跨部會協力保障基礎設施安全,完善動員人才庫,以強化資源調度與應變效能。 臺灣作為印太安全關鍵角色,國軍將深化與美國及友盟國家的軍事合作,透過軍售支持、聯合訓練、情報共享與資安合作,提升國軍整體戰力,並積極參與區域安全對話,強化與歐洲及亞太國家的防衛合作,確保國際支持。為提升國防產業競爭力,國軍將與國內外企業深化合作,推動軍工產業發展,確保關鍵軍備供應鏈穩定,提升戰時國防自主能力。 《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完整檢視國防發展現況,並針對未來挑戰提出具體應對方案。透過深化聯合作戰能力、推動不對稱作戰、強化國防改革、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及深化國際安全合作,確保國軍能夠應對複雜戰場環境,維護國家安全,並確保臺海與印太區域和平穩定。【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3日
-
顧部長立院施政報告 提交《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9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受邀至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進行國防施政狀況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專案報告,部長詳細說明國軍戰力整備、國防自主發展、兵力規劃與人力提升等重點,展現國防改革與精進戰力之決心。 國防部業務報告概分「區域情勢掌握」、「檢討組織編裝」、「提升作戰韌性」、「年度演訓規劃」及「全社會防衛韌性」等14項重大國防施政。 提及區域情勢掌握,部長指出,中共持續以各種複合式威脅手段施壓,亦針對周邊國家進行灰色地帶侵擾及軍事挑釁,國軍面臨嚴峻的安全環境,將持續關注區域情勢變化,透過增加國防預算,提升軍事現代化,精進戰備整備,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與友盟夥伴深化合作等具體作為,以建立有效嚇阻能力,確保國家安全與區域和平。 關於檢討組織編裝,顧部長表示,國軍配合M1A2T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各式無人機及人攜式防空飛彈等新式武器裝備陸續獲裝,同步檢討老舊裝備汰除,並調整部隊編組人力,以具備遠距精準打擊及快速機動應援等能力。守備及後備部隊則檢討配賦無人機、自走火砲等,強化部隊機動性與火力。 在提升作戰韌性部分,顧部長指出,除強化國軍後勤、指通韌性外,國防部也規劃於今年底前,成立國軍首座「捐血機構」,後續於中、南及東部國軍總醫院成立捐血機構。另參照友盟國家軍事血液計畫,將於明年成立「三軍血液計畫(TSBP)」,建立由中央管理的血液供應系統,制定政策與作業流程,確保國軍血液供應穩定機制。 顧部長亦提及,年度演訓規劃上,國軍於3月17至21日執行「立即備戰操演」,使各級部隊熟稔防衛作戰備戰部署階段整備要項;另因應中共針對性軍演,執行非計畫性「立即備戰操演」。另外,第1季時海軍將執行聯合截擊作戰計畫演練並結合空軍戰術總驗收實施,後續依期程執行「漢光41號」電腦輔助指揮所及實兵演習、三軍精準飛彈射擊、陸軍聯兵旅戰術對抗及三軍聯合火力實彈測考等聯合演訓,維持國軍整體戰力。 針對「漢光41號」演習,顧部長說明,區分「高階幹部圖上兵推」、「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及「實兵演練」等3階段實施。「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規劃於4月5至18日,進行14天13夜對抗推演,磨練指揮官用兵決策能力;「實兵演練」規劃於7月9至18日,實施10天9夜實兵演練,以步兵旅全旅擴編動員、新式武器裝備作戰效能及軍民整合為重點,驗證部隊執行計畫能力,建立快速反應並維持高戰備能力。 在全社會防衛韌性部分,顧部長進一步指出,遵循賴總統裁示,將「萬安」、「民安」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其中,「全社會防衛動員演習」採無劇本、小規模方式進行,驗證戰時景況下各項災害搶救作為,包含戰時聯合應變指揮管制中心運作、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等;「防空演習」則由縣市政府擇定3個行政區,驗證防空疏散避難作為。 另有關武器籌獲,顧部長也說,國軍今年度計有「人攜式刺針飛彈」、「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等217案武器裝備;國機國造迄今交機43架,國艦國造持續推動高效能艦艇等4型艦籌建;海空戰力規劃111至115年籌建「雄三飛彈」等9型飛彈量產,均依計畫執行中。 針對立委關切的國防預算編列及執行,顧部長表示,國防部將確保預算穩定成長,滿足國軍戰力維持、軍備籌獲、人力提升及戰備整備需求,並強調將持續強化義務役及後備部隊戰力,藉由戰備物資補充與高強度戰備訓練計畫,全面提升整體防衛動員能量,同時也積極與國際夥伴合作,參考先進國家軍事發展趨勢,持續優化訓練方式與戰術運用,提升國軍整體作戰效能。 顧部長強調,國防部將積極回應各界期待,持續秉持務實態度推動國防建設,強化戰備整備、提升作戰能力,確保面對任何威脅都能迅速應對,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維護臺海及區域和平穩定。 此外,國防部整合評估司司長苗蕙芬針對《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進行專案報告指出,因應當前臺海安全情勢嚴峻,國軍將持續強化「不對稱作戰」戰略,提升聯合作戰能力,並依據威脅變化適時調整作戰計畫及兵力整建,以有效因應未來挑戰。 苗司長表示,國軍積極推動無人作戰系統、人工智慧決策輔助、精準打擊能力與資通電戰技術發展,確保戰場科技優勢,全面提升作戰效能。同時,也強化後備部隊的裝備精進與動員效率,落實全民防衛動員體系的建置,提升全民整體防衛韌性。苗司長強調,未來國軍將持續精進資源配置,確保各項裝備維持最佳戰備狀態,並強化戰術靈活性,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 苗司長進一步指出,國防部將深化與美國及其他友邦之軍事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印太區域和平穩定,持續提升國軍現代化建軍目標與戰略執行效能。透過軍事合作與聯合演訓,進一步強化國軍與盟友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確保臺灣在區域防衛網絡中的戰略地位。【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9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10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11架次(其中進入北部、西南空域9架次)及共艦9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此外,國防部也指出,中共於今日凌晨1時17分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運載火箭,經我國ADIZ向西太平洋飛行。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114年03月10日
-
中共發射運載火箭對臺無危害 國軍嚴密掌握動態(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10日電)國防部表示,今日上午1時17分時,中共於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經臺灣中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臺灣地區無危害。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嚴密掌握相關動態,適切警戒與應處。【國防訊息】 114年03月10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8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2架次及共艦6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國防部指出,昨(7)日偵獲中共空飄氣球8枚,首枚於上午9時15分於臺中西南方98浬處,高度1萬8000呎處偵獲,於上午10時40分消失;次枚於上午10時35分於基隆西北方73浬處,高度2萬1000呎處偵獲,於上午11時56分消失;第三枚於下午12時52分於臺中西南方85浬處,高度3萬呎處偵獲,於下午2時38分消失;第四枚於下午1時01分於臺中西南方106浬處,高度2萬2000呎處偵獲,於下午3時58分消失;第五枚於下午1時03分於臺中西南方128浬處,高度2萬2000呎處偵獲,於下午3時32分消失;第六枚於下午2時38分於基隆西北方74浬處,高度2萬1000呎處偵獲,於下午4時04分消失;第七枚於下午2時55分於屏東西南方80浬處,高度2萬呎處偵獲,於下午5時40分消失;第八枚於下午3時16分於臺中西南方72浬處,高度2萬呎處偵獲,於下午4時44分消失。 此外,國防部也指出,中共將於3月10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運載火箭,將經我國ADIZ向西太平洋飛行,國軍也將同時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嚴密掌握相關動態資訊,適切警戒與應處。【國防訊息】 114年03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