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災害應變" ,結果共:10筆
-
防空避難體驗特展 強化全民應變能力(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2日電)「守護之盾—防空避難體驗特展」今日於臺北捷運西門站遊客中心前盛大開展,結合2025年「國家團結月」與「城鎮韌性演習」,設置「守護之盾」特展三大主題展區,展期自即日起至7月30日止,每日11時至21時免費開放參觀,強化國人防險意識。 「守護之盾—防空避難體驗特展」上午舉辦開幕典禮,由行政院長卓榮泰、內政部長劉世芳、警政署署長張榮興及臺北市警察局長李西河等政府高層皆親自出席,展現中央與地方對全民防衛的高度重視。 本次展覽由內政部警政署與臺北市政府聯合主辦,展區區分「防空避難指引」、「疏散與設施規劃」及「避難物資整備」等三個區,並首度公開新版國家級避難指引,結合生活情境展區與互動學習區,模擬居家避難、緊急疏散、災時通訊與寵物安置等場景,藉以提升民眾應變能力,現場亦安排週末公益演出與平日專題講座,讓參與者在寓教於樂中強化防災觀念。 行政院長卓榮泰致詞指出,面對當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與日益多元的威脅型態,政府以具體行動,推動社會整體安全韌性的建設。此次展覽以賴總統宣布「七月為國家團結月」為主題,置重點在「有準備,更安全。」他並表示,臺灣位處地緣政治第一線,面對戰爭威脅、自然災害與反恐挑戰,唯有整合各部門能量、強化制度準備,才能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卓院長指出,包括國防部、內政部、海洋委員會與農業部等機關,皆已依其職責全面強化應變系統與基礎設施防護。例如內政部目前正針對各地防災中心與緊急維生設施強化設計,並推動將公有建築納入短暫避難空間的規劃,整合警政、消防與民防系統,建構完整的應變架構。他也特別感謝參與演練的第一線人員展現高度專業與團隊精神,讓各項模擬演練更具實戰效益。 卓院長也提出「三個一起」行動:「一起下載防災App、一起準備避難物資、一起遵循防空指引」,每個人心中都要有「當災難來臨,國家與你同在」的概念,全民與政府應攜手合作,從現在起就展開行動,讓臺灣成為一個更有準備、更具韌性的安全社會。【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2日
-
嘉義縣天然災害防災演練 打造災防韌性城市(軍聞社記者吳柏融嘉義24日電)因應極端氣候所帶來的豪雨災害風險,嘉義縣政府今日於竹崎鄉辦理「114年嘉義縣土石流暨大規模崩塌災害防救實兵演練」,模擬強降雨引發山區土石流、鐵路交通中斷及大量人員受困等多重災情,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各部門、民間社福團體及自主防災社區力量,展現全方位災防應變能量。 演練由嘉義縣政府水利處主導,結合農業部、嘉義縣消防局及衛生局等橫向單位聯繫,分別實施「黃紅警戒防災運作」、「河岸救生」、「森林鐵路火車翻覆」、「前進指揮所成立」、「受困搜救與檢傷」、「大量傷患處置」及「收容場所運作」等7項情境演練,全面驗證災防應變整備、通報協調、跨機關合作與資源調度等機制。 在「竹崎鄉緞繻村黃紅警戒防災演練」中,自主防災社區啟動預警與疏散程序,針對不願撤離民眾,由警消協力進行強制疏散,展現地方應變主動性;而於「牛稠溪河岸救援」中,消防單位出動舟艇與拋繩槍進行水域救生,並同步於下游架設攔截索,強化水域意外應處能量。 演練並模擬阿里山森林鐵路因落石及樹木倒塌,導致列車翻覆,嘉義縣政府災害應變中心立即成立前進指揮所,並透過檢傷分類,有效處理現場30名乘客的初期救護與後送作業;衛生局同步啟動大量傷病患應變機制,連結各急救責任醫院與衛福部通報系統,落實「分流、分級、分送」處置原則。 此外,社會局於竹崎高中設置緊急收容所,結合慈濟等民間團體,提供民生物資與心理關懷;演練也設置防疫通報機制,強化疫情下避難場所的感控措施與後送作業。 嘉義縣翁縣長表示,透過與各機關聯合演練,提升第一線救災人員實務能力,也藉由高擬真情境,驗證「整備先於災難、應變快於變局」的救災核心精神,實踐韌性城市、守護家園的決心。【最新動態】 114年06月24日
-
澎湖縣城鎮韌性演習 驗證災防應變能力(軍聞社記者李恬恬澎湖5日電)為強化災害應變能力,澎湖縣政府今日辦理2025城鎮韌性演習,由縣長陳光復擔任指揮官,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擔任行政院指導官,演習區分上午兵棋推演、下午綜合實作演練,以「有想定、無劇本」方式,推演聯合應變指揮管制中心開設及各項狀況應處,驗證地方政府動員、災害防救應變機制,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能量。 兵棋推演上午在澎湖縣消防局舉行,首先由縣府、澎防部報告轄區特性、敵情分析,針對聯合封鎖階段、火力打擊階段、全面作戰階段等3階段,進行特別狀況下達暨情境處置討論與報告,並交流各方意見,以妥善規劃地方資源分配,達到有效統合人、物力動員目標;會中,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澎湖地區戰綜會報召集人陳中將等人均出席與會。 綜合實作演練下午於各場地進行,驗證各項戰時災變應處作為,首先演練「戰時民生必需品配售」,模擬戰時物資短缺情境下之配發及秩序維護;隨後於龍門尖山碼頭實施「關鍵基礎設施遭破壞搶救」演練,設定碼頭輸油站遭破壞,設備起火燃燒,造成多名人員輕重傷,由消防、警察、中油、T-CERT(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等單位橫向協同救災,並執行傷患後送。 接續轉往開設於湖西鄉衛生所的急救站,演練「大量傷患醫療救援」,展開分級醫療處理,進行輕、中度傷患醫療救護,降低傷患湧入醫院負荷;最後,進行「救濟站開設」及「戰時強化抗敵防衛意識、反制假訊息及認知作戰」演練,模擬戰時民眾的收容與生活安置,鞏固全民心防,穩定民心士氣。 行政院指導官林次長在講評時表示,透過城鎮韌性演練,擴大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跨單位的整合協調,建立有效率的應變機制,抱持著「有備無患」的態度,維持國民生活韌性,為全民建構一個「安全」及「安定」的生活環境。【最新動態】 114年06月05日
-
國醫與聯大簽署合作備忘錄 提升毒化災應變能力(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5日電)為強化國軍衛勤人員對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之應變知能,國防醫學院與國立聯合大學化學物質危害與環境風險研究中心,今日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推動跨領域訓練課程,攜手建構軍醫與環境災害應變專業網絡。 簽約儀式上午在衛訓中心舉行,由國防醫學院校長林致源少將與國立聯合大學侯帝光校長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見證人則由環境部化學署副署長陳淑玲擔任,過程中由衛訓中心主任葉上校陪同。此次透由雙方的合作,訓練高度專業的化學災害應變人員,同時也藉由跨界交流合作提升授課品質。 國防醫學院校長林少將致詞時表示,全球化學災害風險日益嚴峻,無論是工業事故、恐怖攻擊、或化武威脅,都凸顯提前整備與強化專業應變能力的必要性。此次與聯合大學合作,不僅是學術交流,更是捍衛國安與民眾福祉的關鍵起點。 「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以知識為盾、以行動為矛,共同戮力守護我們的國家與人民安全。」林校長希望透過持續與環境部化學署、國立聯合大學及各界夥伴的相互合作,培育優秀人才,強化國家整體防衛韌性的能量。 陳副署長致詞時表示,「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一直是化學署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毒化災應變領域,更是責無旁貸。隨著全球產業與科技的發展,化學災害的複雜程度與挑戰也隨之增加,我們深知「跨界合作,才能找到解方」,唯有軍公民營合作,方能有效提升毒化災的應變能力,守護民眾安全與環境永續。 聯合大學侯校長則指出,自今年6月起,正式於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開辦各級「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專業應變人員訓練課程,並已於今年3月獲得環境部核准場地使用。課程內容將邀請災害應變領域的資深專家,與實務經驗豐富的應變人員授課,除強化基礎知識外,更融入情境模擬與團隊實作,全面提升學員在面對災害事件時,發揮整體應變與溝通協作能力。 衛訓中心表示,根據合作備忘錄內容,雙方將辦理課程,除符合法規規範之產業業者外,亦提供部分免收費名額,供衛訓中心選送國軍學員參與。其中,課程設計涵蓋毒化災應變體系、法規制度、個人防護裝備、除污與偵檢技術、事件指揮系統與應變計畫撰寫,兼顧理論與實作。【最新動態】 114年06月05日
-
融合教育科技與全民國防 國防醫學院巴黎國際發明展獲獎(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18日電)2025年巴黎國際發明展(Concours Lépine International de Paris)日前盛大舉行,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魏澤民教授,攜手許秀珠士官長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士生陳柏睿,憑藉兩項融合教育科技與全民國防概念的創新發明,榮獲兩面AIFF獎牌,於國際舞臺嶄露鋒芒。 此次國防醫學院團隊分別以「博雅通識知識庫模擬訓練系統」與「全民國防:無人機應用模擬學習系統」為題,前者結合AI輔助學習與模擬決策平臺,建構涵蓋民主素養、媒體識讀、永續發展、醫療倫理與災害應變等多面向的數位公民訓練模組;後者則以虛擬實境與戰術模擬技術為核心,模擬無人機在各類國防與救災情境中的應用,培養青年學子在危機管理、科技應用與國防認知上的整合能力。 「臺灣的作品年年令人驚豔,不僅具有創意,更展現實用性與社會責任感。國防醫學院的參展團隊正體現了巴黎發明展所追求的價值精神。」評審團主席拉維尼耶(René Lavergne)於頒獎典禮致詞中,高度評價此次國醫的獲獎成果。 魏主任表示,獲獎不只是對技術的肯定,更是對教育創新思維的鼓勵。他指出,面對未來數位轉型與全球安全挑戰,通識教育必須突破傳統框架,結合AI科技與國防實務,培養學生的跨域理解與系統思考能力。 國防醫學院院長林少將表示,該院長期推動「智慧通識」與「數位國防」的結合,未來將持續深化模擬訓練與創新教學平臺的研發,同時拓展與國內外教育、產業與軍事機構的合作,強化學生實戰應用力與國際競爭力。【部隊頻道】 114年05月18日
-
首支海域化學事故技術小組成軍 共同守護海洋環境(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14日電)我國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昨(13)日成軍,這支由海洋委員會、跨政府部門、地方政府專業人員、學者與民間廠商專家共60人組成的團隊,未來將在海上發生化學污染後,運用高科技偵測設備快速研判情勢,即刻展開處置,以有效縮短應變時間、降低危害風險,守護海洋環境。 成軍儀式在海巡署艦隊分署第5海巡隊舉行,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授予海上化學品應變執行長陳政任小組隊旗,現場並展示技術小組配備的攜帶式氣相層析質譜儀、紅外光譜儀(FTIR)、多用氣體偵測器、防蒸氣式化學防護衣等應變關鍵裝備與先進儀器。 管碧玲表示,技術小組的成立,不僅是長期規劃的成果,也是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的具體展現,期許小組成員,務必將海上化學品應變視為重責大任,並重申海委會將持續強化人員訓練與資源整備,以及推動跨部門的協作,全力以赴落實守護海洋的使命。 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員,結合3位技術專家、5位應處人員,以及海委會13位取得海上危害性物質(HNS)指揮級訓練資格者,39位曾赴海外受訓、橫跨海委會、環境部、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等多部會與地方政府的專業人員等共60人所組成,成員多數具備多年災害應變實戰經驗,熟悉從現場評估到污染物判讀等流程。【國防訊息】 114年05月14日
-
十軍團防火安全暨監工實務講習 強化災害應變與施工管理(軍聞社記者卓以立臺中6日電)為強化官兵防火安全觀念與提升軍事工程監工實務知能,陸軍第十軍團日前由副參謀長杜上校主持「防火安全暨監工實務講習」,邀請臺中市政府消防局第二救災救護大隊,以及民間建築師事務所專業人員進行實務分享,並安排觀摩興安專案工程,希望透過法規解說與施工現地觀摩等實務工作,強化災害應變與施工管理。 杜副參謀長表示,防火工作為營區安全管理首要任務,務必依各項消防法規定期檢修消防設備,確保設備功能正常;同時強調官兵應熟稔火災通報流程、初期滅火操作與緊急疏散路線等事項,平時應透過模擬演練以強化官兵應處作為。 此外,杜副參謀長亦針對監工實務工作提醒單位監工人員,應落實施工各階段的查驗、紀錄與通報義務,避免圖利與疏失行為。【部隊頻道】 114年05月06日
-
基隆市城鎮韌性演習 驗證臨災應變能力(軍聞社記者吳柏融基隆30日電)為強化災害應變能力,基隆市政府今日辦理2025城鎮韌性演習,演習區分上午兵棋推演、下午實兵演練,置重點於聯合封鎖、火力打擊、全面作戰等三階段,推演各階段應變中心開設、災害警報傳遞、防救疏散等課目,藉以強化臨災應變韌性,守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兵棋推演上午在基隆市防災大樓辦理,由基隆市政府秘書長方定安主持,國防部常務次長楊中將擔任行政院指導官,行政院政委季連成則出席指導;推演過程由基隆市府、基隆後備部報告轄區特性、敵情分析。會中針對特別狀況下達情境處置,共同討論應處對策,並妥善規劃地方資源分配,提升在災變或戰時狀況下的快速判斷與協調能力。 下午綜合實作演練於各場地實施,首先演練「戰時民生必需品配售」,模擬戰時物資短缺情境下之配發與秩序維護;隨後前往新山淨水場,進行「關鍵基礎設施遭破壞搶救」演練,模擬設施因爆裂物攻擊、不明氣體外洩,造成多名人員受傷,由消防、警察、自來水公司自主緊急應變隊、毒災應變隊等救災單位橫向協同救災。 隨後,因造成多人受傷,轉往開設於婦幼館的「急救站」,展開分級醫療處理,減緩醫院急診壓力,急救站處理輕傷及中傷的病患,減少大量傷患時醫院負荷;最後則進行「救濟站」收容演練,模擬戰時流離失所民眾的收容與生活安置機制。 基隆市府秘書長方定安表示,感謝市府各單位對於演習工作的重視與努力,藉由演練加強市府與中央單位之間的協調聯繫,也讓各單位更清楚在戰災、自然災害等複合式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責任。 國防部常務次長楊中將也肯定基隆市各單位對於兵棋推演及綜合實作務實的演練,期使落實動員準備具體能力,強化對於戰災時的應變制變能力。【最新動態】 114年04月30日
-
臺北市三合一會報 柏副部長籲深化整備提升韌性(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28日電)臺北市政府今日於災害應變中心召開「114年動員、戰綜、災防三會報第一次聯合定期會議」,由市長蔣萬安主持,國防部副部長兼任行政院動員會報副執行長柏鴻輝應邀出席,與全動署、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臺閩、北區戰綜會報及市府各防救災編組機關、公私部門代表共同與會,研議災變應處整備作為,提升全民防衛韌性。 柏副部長於會中致詞指出,面對中共在灰色地帶襲擾,國防部有責任協助地方及早瞭解區域態勢與應變方向,強化整體社會防護能量。並強調,依據兵推經驗,戰事過程隨時可能出現難以預期的發展;因此,必須設想各種可能性,甚至是超乎常規的極端情形,並將之納入推演與相關實務規劃,形成可供參照且得以具體執行的模式。 柏副部長說明,在重大災變或事件來臨前,市政府就要事先規劃人員疏散、資源分配與相關應變行動。尤其,假設遭受影響,屆時周邊居民疏散及交通引導等作業,必須事前充分整備,特別是考量地形規劃,更顯關鍵。 柏副部長特別提醒,防災規劃必須貼近民眾實際感受,將生活物資等列為重點項目。他強調,未來通訊中斷演練將列為必測項目,確保災害初期社會能夠持續穩定運作。 柏副部長並分享國際經驗指出,芬蘭長期投入建置防空掩體,捷運站及各類建築設施均納入戰時防護規劃,並以公開透明方式強化國家嚇阻效果。他強調,除了完善防災計畫,仍應針對極端情境,建立備援方案,確保在最不利情況下仍能維持城市基本運作功能。 最後,柏副部長感謝地方政府持續推動「減災、備災、應變、復原」等災害防救工作,展現成熟有序的城鎮韌性能力。他強調,備戰為了避戰,防災為了安心,唯有持續精進整備、強化教育宣導並廣納民眾參與,才能讓社會保持韌性,進而鞏固國家和平與穩定。【最新動態】 114年04月28日
-
竹市動員、戰綜、災防三會報 中央地方攜手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新竹24日電)新竹市政府今日於東區區公所召開「114年動員、戰綜、災防三會報第1次定期會議」,會議由代理市長邱臣遠主持,國防部副部長暨行政院動員會報副執行長柏鴻輝應邀出席,與全動署、臺閩及北區戰綜會報、新竹市府各防救災編組機關及公私部門代表,共同研議防災整備作為。 會議首先由代理市長邱臣遠,頒發役政績優單位及新任委員聘書。接續進行動員、戰綜及災防工作會報,以及專題報告並進行提案討論暨意見交流,驗證各項整備計畫可行性。 會中,柏副部長以芬蘭強化防空體系、地下避難設施及民防演練經驗為例,說明全民防衛的實質意涵與重要性。他強調,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需要仰賴公私部門共同努力與事前整備,一旦發生大規模災變,如停電、停水等,都可能對民生造成劇烈衝擊,唯有平時強化教育訓練、提升實兵演練層級,方能在第一時間安定民心,確保社會運作不中斷。 柏副部長指出,新竹市除本地人口外,還有來自科學園區的龐大工作人口,實際承載人數已近百萬,市府防災與戰備規劃應依此實際狀況擬定。他也提及,自由民主社會需具備抵抗極權滲透與認知作戰的能力,若平時缺乏警覺與整備,將喪失災變或戰時的應變效能,嚴重影響國家整體韌性。 針對災防與戰備整合層面,柏副部長指出,市府應透過演練實測機制、強化共同圖像建構與無人機等科技工具運用,掌握轄區災情與資源動態,並依照輕重緩急,進行有效調度,確保城市關鍵基礎設施如電網、交通與醫療體系得以持續運作。 最後,柏副部長強調「備戰才能避戰」,新竹市在市府與各單位積極合作下,展現強大執行力與前瞻性,並勉勵持續推動全民防衛工作,透過不間斷的訓練與實作,確保市民面對災變與戰時挑戰時能保持冷靜與秩序,實踐中央與地方共同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核心目標。【最新動態】 114年0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