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臺灣之盾" ,結果共:6筆
-
行政院通過國防特別條例 加速建軍備戰提升嚇阻能力(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27日電)行政院會今日通過《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規劃自2026年至2033年投入新臺幣1.25兆元,國防部部長顧立雄上午出席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時指出,此次特別預算採購方式包含軍購、商購及自製,其中對美軍購是重要項目,已與美方完成初步協調,並獲得美國國防部安全合作局正式提供採購項目、報價及交易期程等資訊。 此次特別預算具備三大特色,包括「建構重層防衛體系打造臺灣之盾」、「引進高科技與AI加速擊殺鏈」、「厚植國防產業打造非紅供應鏈」,並透過特別條例強化七大目標,包含「空中重層攔截網」、「指管與決策輔助」、「多層次削弱」、「遠距精準打擊」、「強化作戰韌性」、「提升軍備量能」及「國防帶動經濟效益」,籌購項目涵蓋精準火砲、遠程精準打擊飛彈、防空及反彈道飛彈、無人載具與反制系統、作戰持續量能裝備及AI輔助指管系統等。 國防部戰規司長黃中將於記者會中說明,中共持續以灰色地帶侵擾、針對性軍演、駭客攻擊、無人機騷擾、公務船越界及遠海長航等行動,已使區域安全情勢日益嚴峻,壓縮國軍預警與反應時間,並透過「環臺軍演」逐步形塑包圍態勢,對臺灣及第一島鏈構成直接威脅,為因應威權勢力擴張所帶來的衝擊,美、日、韓、菲及澳紐等國皆已相繼提升國防預算,位處第一島鏈樞紐的臺灣,更需加速建軍備戰腳步,強化不對稱戰力以展現自我防衛決心。 顧部長表示,此次特別預算除強化戰力整建外,也將為國內產業帶來明顯效益,無論是軍購、商購或委製案,皆會在國內投入相關製造及營建工程等項目的採購與投資,並依據國家公共建設投資就業效果模型推估,可創造超過9萬個工作機會,整體產業附加價值,預期將超過新臺幣4,000億元。 經濟部何次長補充,政府正推動無人機、無人船、機器狗、航太與船艦等五大產業能量,包括高教機、軍艦國造、F-16維修中心、無人載具產業、衛星產業鏈等均已逐步成形,國內業者成功切入國際供應鏈。 針對外界關注區域威脅情勢,顧部長指出,中共已具備封鎖臺灣周邊海域、隔絕外國勢力介入的能力,對我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影響。面對中共軍力快速擴張及其可能採取的犯臺行動,政府必須加速建構整體戰力,提升嚇阻與持久作戰能力。他強調,不論以「敵情威脅」或「軍事威脅」,唯有持續強化自我防衛決心與能力,才能有效因應區域情勢變化。 行政院長卓榮泰進一步表示,臺灣位處第一島鏈關鍵位置,面對中共威脅,更須展現自我防衛決心與能力,才能凝聚理念相近的國際伙伴;他表示,在全球安全情勢快速變動、各國紛紛強化國防之際,臺灣更應未雨綢繆,提升防衛韌性,持續捍衛臺海和平與國家整體安全。 此外,媒體關切海鯤軍艦上午執行第4次浮航測試,顧部長回應,此次浮航測試將針對主機與電力管理系統、IPMS、全艦水密等項目進行測試,視結果再規劃第5次浮航測試,若順利則進入潛航測試。【最新動態】 114年11月27日 -
賴總統:展現自我防衛決心 以實力守護臺海和平(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5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國防部長顧立雄與經濟部長龔明鑫也共同出席,針對中國對臺灣與印太區域日益加劇的威脅,提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及《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兩大行動方案。 賴總統表示,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將展開行動,向世界展現堅定守護國家、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並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及民主防衛機制,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並強調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守護民主臺灣是政府、朝野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期盼全體國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與臺灣人民的自由。 國防部長顧立雄於記者會中表示,當前我國正面臨嚴峻的安全挑戰,中共襲擾樣態日趨多元,亦壓縮我預警時間,面對威脅,國軍奠基於過去10年穩定的國防預算成長,以及建軍備戰成果,規劃於2026年起編列「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區分8年籌獲符合防衛作戰實需的武器裝備,以展現強烈自我防衛決心。 顧部長指出,「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執行期程為2026-2033年,預算上限暫匡新臺幣1兆2,500億元,籌獲項目計「精準火砲」、「遠程精準打擊飛彈」、「防空、反彈道及反裝甲飛彈」、「無人載具及其反制系統」、「強化作戰持續量能相關裝備」、「AI輔助與C5ISR系統」、「臺美共同研發及採購之裝備、系統」等7類,期望透過爭取預算一次性配賦,確保資源穩定集中,加速獲得所需戰力。 顧部長說明,這次編列的特別預算,具備「建構重層防衛體系,打造臺灣之盾」、「引進高科技與AI,加速擊殺鏈」、「厚植國防產業,打造非紅供應鏈」三大特色,期能達成「空中重層攔截網」、「指管與決策輔助」、「多層次削弱」、「遠距精準打擊」、「強化作戰韌性」、「提升軍備量能」及「國防帶動經濟效益」七大目標,以強化國防力量,對抗威權擴張。 顧部長強調,「投資國防即投資和平」,臺灣站在第一島鏈與民主世界的前緣,會與友盟持續在各層面加強合作。國防部也將在國會監督下,以最嚴謹的態度編列與執行特別預算,籲請國人支持、共同努力捍衛國土家園。【最新動態】 114年11月26日 -
總統主持將官晉任授階 勉持續發展不對稱戰力(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25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上午主持「中華民國114年12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強調面對威權主義的擴張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必須持續發展不對稱戰力,除陸續籌獲M1A2T戰車等先進裝備,也將加速打造「臺灣之盾」,讓防衛更具深度與韌性;同時精進戰術戰法,改善資通電作業環境與設備,讓整體戰力更具機動性、彈性與嚇阻效益。期許打造國軍為更現代化、可恃且有效的防衛力量,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的福祉。 賴總統致詞時首先向所有榮升的將軍致賀,並對辛勤付出的寶眷表達謝意。他指出,晉任不僅象徵新的責任與起點,更代表國家對將領多年努力的肯定。賴總統期盼各位將領能秉持初衷、持續精進,並打破形式主義的框架,帶領官兵專注於戰備訓練,提升組織效能。 賴總統首先恭喜侯嘉倫、陳宏詩、尹昌榮、黃超政四位晉任中將,肯定他們在「聯兵旅戰術對抗操演」、「戍衛元首安全」、「武器裝備籌獲」以及「友盟國家軍事交流合作專案」等任務中,充分展現了高階將領的專業與格局。接著,賴總統恭喜葉雲五、楊俊陵、陳家揚、蒙恩、胡雅中、黃耀霆、張博彥、李有恒、簡朝興等九位晉任少將,無論在戰訓整備、基地訓測、國防工程規劃、醫療精進,或是政戰心輔、後勤整補及法制推展等方面均全力以赴,達成提升官兵生活與作戰效能的目標。賴總統強調,這些中、少將長年在不同崗位展現擔當,是國軍重要的中堅力量,其領導統御更是推動部隊革新與強化戰力的關鍵。 賴總統指出,面對威權主義擴張與科技快速發展,全球局勢面臨複合式挑戰,臺灣必須以堅定的民主信念,持續發展不對稱戰力,守護區域的和平穩定。賴總統說明,近年來國軍除陸續籌獲M1A2T戰車、「海馬士遠程多管火箭系統」等先進裝備外,未來也將引進各型偵蒐與無人載具等新興戰力,並且建構分層防禦與有效攔截的防空體系,加速打造「臺灣之盾」,讓我們的防衛更具深度與韌性。 賴總統強調,國軍在裝備更新的同時,也要精進戰術戰法,改善資通電作業環境與設備,讓整體戰力更具機動性、彈性與嚇阻效益。面對敵方在灰色地帶侵擾不斷變化的手段,賴總統期許在場將領能帶領幹部研析敵情、創新戰術思維,並結合臺灣特殊的地理條件,將國軍打造為更現代化、可恃且有效的防衛力量,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 最後,賴總統再次向現場所有寶眷致謝。他表示,正是因為有眷屬的體諒、信任與支持,國軍幹部才能全心全力投入使命、守護家園。賴總統最後呼籲大家團結一致,守護國人安全、維持社會安定,讓臺灣堅定走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參謀總長梅家樹上將、陸軍司令呂坤修上將及空軍司令鄭榮豐上將等均在場觀禮。【最新動態】 114年11月25日 -
顧部長:強化防空、資安與體檢制度 以實力守護國家安全(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1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上午於立法院院會前受訪,就外界關注的兵役體檢、F-16戰機交付及國軍個資防護等議題說明,強調國軍將持續提升建軍備戰與國防韌性,以堅實力量守護國家安全。 談及F-16新機交付進度,顧部長說明,臺美雙方持續透過管制會議,就軍售裝備延宕情形保持密切溝通,目前部分問題已逐步獲得改善,明年可望開始交付,惟全數按期完成交機仍具挑戰性,國防部將全力爭取如期建軍、維持戰力。 關於「臺灣之盾」與美合作情形,顧部長指出,防空系統建置為建軍重點之一,臺美雙方已有討論,未來將納入年底提出的特別預算中說明,構建多層、完整的防空網。 媒體詢問第三波「閃兵集團」體檢是否與三軍總醫院有關,顧部長表示,相關細節仍待進一步調查,但國防部此前已與三總研議體位認定標準,並採取預防措施,防杜規避兵役情事。未來將與三總研討,並儘速提出具體策進作為。 另針對海軍大氣海洋局局長遭人檢控案,顧部長表示,海軍秉持「勿枉勿縱」原則,已完成初步調查並提出說明,部分指控屬單方面陳述,後續將要求提出完整書面報告,確保官兵權益與部隊風紀。 有關中共近期公布國軍官兵個資,顧部長指出,中共透過認知戰與心理戰,利用我國民主社會資訊透明特性,拼湊並散布資訊,意圖分化社會與削弱信心。國防部已要求各單位加強社群媒體個資防護與輔導機制,並研議精進措施,防堵資安漏洞。 顧部長強調,國軍將持續精進體檢制度、強化防空戰力及個資防護,確保國軍戰備整備無虞,以實力守護臺海和平與國人安全。【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1日 -
顧部長:整合偵打體系建構「臺灣之盾」 強化機動存活戰力(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於立法院會前受訪,針對總統國慶文告所提「臺灣之盾」、國造潛艦進度及國軍反情報工作等議題,向外界詳細闡述國防政策方向。顧部長強調,「臺灣之盾」的核心是整合偵測與打擊系統,此概念完全符合不對稱作戰原則,國軍將持續建置高機動、高存活率的防衛裝備,以嚇阻敵情威脅,確保國家安全。 針對媒體詢問「臺灣之盾」與不對稱作戰的關聯,顧部長說明,我國防空防禦系統的建置工作持續進行中,總統提出的指導方向,是將各式雷達偵測設備(Sensor)與飛彈打擊系統(Shooter)進行高效整合,藉以遂行多層次、高效率的攔截任務。顧部長指出,唯有透過資源整合與有效的火力協調,方能顯著提升攔截成功率,這正是不對稱作戰概念的精髓。 顧部長進一步表示,未來國軍在籌獲雷達、飛彈系統及反無人機裝備時,均將以「高機動性」與「高存活率」為優先考量,這正是不對稱作戰的發展方向。有關預算,除持續建案外,年底提出的特別預算中,亦將有相當部分用於購置各型反飛彈與反無人機系統。 談及國造潛艦海鯤號進度,顧部長指出,潛艦目前正處於「海測前裝備測試與調校階段」,相關作業需要時間以求完備。他對潛艦最終能夠建造完成深具信心,但坦言要在11月前完成交艦,「確實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國防部後續將請海軍,就可對外公開部分,向國人進行更完整的說明。 對於近期發生的官兵涉洩密案,顧部長首先強調,此案是由國防部接獲檢舉後主動查獲、移送法辦,顯示內部保防教育已讓官兵建立相當程度的警覺。為杜絕類似案件,顧部長指出,未來除加強反情報工作與官兵教育外,最關鍵的措施是嚴格實施「機密資格認證機制」。未來無論階級、軍職或文職,凡需接觸機密資訊者,皆須通過加強查核,未通過者即無法接觸相關工作。 最後,顧部長鄭重呼籲,中共對我滲透工作無孔不入,此次案件再次凸顯我國面臨嚴峻的敵情威脅。全體國人,無論現役、退役官兵乃至一般民眾,均應對此具備高度警覺,共同防堵中共滲透,以確保國家整體安全。敵人的威脅不僅止於軍機艦的侵擾,更在於無形的滲透分化,國人應團結一心,共同鞏固國家安全的堅實防線。【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3日 -
賴總統發表國慶演說 強調堅實國防為和平最有力後盾(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0日電)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大會今日於總統府前廣場盛大舉行,總統賴清德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為題發表演說。在當前威權主義擴張、國際秩序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賴總統強調「和平必須靠實力」,並向國人及國際社會鄭重宣示,臺灣將大幅提升國防投資,以具體行動展現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 賴總統在演說中指出,二戰歷史殷鑑不遠,當前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已對臺海、東海、南海乃至整個第一島鏈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他強調,民主臺灣是印太和平穩定的樞紐,將致力維持現狀。同時,賴總統也向中國喊話,期待其能體現大國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及二戰歷史,並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共同維護區域和平。 為落實「侵略必敗,團結必勝」的信念,賴總統宣布了劃時代的國防投資計畫。他表示,今年底將提出國防特別預算,並承諾明年度國防預算將依北約標準,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更將在2030年前,達到GDP 5%的目標。 賴總統進一步闡述,新的國防預算將用於加速打造「臺灣之盾」(T-Dome),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且能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同時加強引進高科技與AI技術,建構智慧化的防禦作戰體系,以發揮不對稱戰略的嚇阻效能;並將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民主國家軍工產業合作,藉此厚植國防實力、深化本土供應鏈,進而成為友盟信賴的安全合作夥伴。 除了軍事實力,賴總統也強調全社會韌性的重要性。他指出,過去一年透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努力,已有效整合政府與民間、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強化軍民協作能力。上個月發布的最新版《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更是將全民參與、自助助人的理念化為具體行動,以應對天災甚至軍事侵略等極端情境。 演說最後,賴總統以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成千上萬民眾自發投入救援的「鏟子超人」為例,感動地表示,這場自發性的全民運動證明了臺灣人在面對危機時,擁有無比強大的韌性與守護家園的決心。他強調,未來將帶領國家,團結一心,無畏風雨,勇敢向前【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