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資安" ,結果共:10筆
-
國防大學參與網路安全暨無人機競賽 培育國防科技人才(軍聞社實習記者李鴻翔臺北29日電)國防部今日上午召開例行記者會,由發言人孫立方少將主持,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崔怡楓少將針對「114年軍校盃網路安全競賽」暨「國防大學參加第二屆國防應用無人機挑戰賽」作說明;期透過兩場競賽,培育國軍網路作戰人才,強化無人機自主技術研發與應用。 崔院長表示,本次軍校盃網路安全競賽活動於5月22、23兩日舉行,邀請三軍官校、警察大學、陸軍專科學校、航空技術學院、國防大學管理及理工學院等8所學校參加,活動規劃為培訓營及實機競賽兩大部分。培訓營活動包含網路安全綜合課程及實機課程訓練,其中綜合課程內容主要介紹網路安全技術發展趨勢,研討網頁情蒐、逆向工程、加解密技術及數位鑑識等運作知識,實作課程內容則介紹各項技術運用的手法及工具。 崔院長說明,實機競賽則區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網路安全理論及實作綜合設計成任務場景,參賽隊伍依任務引導方式進行奪旗(capture the flag, CTF)闖關競賽;第二階段則依據競賽主題設計對應之網路靶場環境(cyber range),由各參賽隊伍接管後達成各項競賽主題目標以獲取分數,並邀請產官學界之資安領域專家擔任裁判進行評分及指導。 崔院長進一步指出,國防大學參加由成功大學舉辦的第二屆國防應用無人機挑戰賽,主題為「無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GNSS)環境執行多目標偵蒐」,模擬無人機受到干擾無法使用GNSS,並不使用第一人稱主視角(First Person View, FPV)操作時,能於未知環境進行自主飛行與偵蒐,並獲取目標之資訊,包含數量、位置等;挑戰技術包含「無GNSS自主導航」、「自主飛行與動態路徑規劃」及「機載目標物偵蒐、AI影像辨識與定位」。崔院長說明此項技術主要用於特殊環境,例如在山區救援訊號不穩定時,即使導航系統失效,任務仍可繼續遂行。 崔院長強調,透過網路安全競賽及無人機挑戰賽,不僅能激發軍校生創新思維與實務能力,亦能深化資安人才培訓,提升無人載具研發與技術應用,展現國軍積極導入新興科技及前衛技術之決心,未來國防大學將持續推動產學合作,培育優秀的國防科技人才,增益國防產業自主研發能力,進而強化整體防衛能量。【最新動態】 114年04月29日
-
建構資安聯防生態系 臺中總醫院與市調處攜手提升防護韌性(軍聞社記者卓以立臺中24日電)為強化醫療院所資通安全防護與情資分享機制,國軍臺中總醫院日前與法務部調查局臺中市調查處舉行「資通安全聯防與情資分享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由院長施宇隆少將與臺中市調查處處長張穎仁共同簽署,未來將透過資安聯防協作平台,攜手提升醫療資訊系統的防護韌性與應變能力。 國軍臺中總醫院施院長表示,此次合作備忘錄簽署,正是雙方資安戰略整合的具體實踐,將促進雙方在資安情資交流、事件應變演練及教育訓練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建構互助共贏的資安聯防生態系,特別是在面對日益嚴峻的駭客攻擊威脅時,透過聯防聯繫,可迅速釐清事件脈絡,將有助於即時應對與風險控管。 施院長強調,該院資安責任等級符合B級標準,並通過ISO 27001國際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將持續延攬資安專業人才,強化資安教育訓練,並在推動智慧醫療之際,打造堅實的資安防線,涵蓋「實體安全、網路安全、系統與主機安全、存取與身分認證管理、備份與災難復原、政策與管理制度」等六大面向,為病友個資與醫療系統安全把關,也為國家整體資安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臺中市調處指出,為響應政府將資安防護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政策,近年來積極偵辦多種類型的電腦犯罪與網路駭侵案件,期能透過與各公私機關的合作,提升事件即時應變能力以降低損害程度,全面加強資安防護能量。【訊息平台】 114年04月24日
-
服役條例修正草案報告 顧部長:國軍對忠誠義務維護須有明確規範(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6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應邀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就沈伯洋委員等17人提出的「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進行報告,對委員關切國軍人員服役期間及退除給與規範表達尊重,並說明國防部研處意見。 本次修正草案主要針對軍官、士官於服役或領受退除給與期間,如犯內亂、外患罪,或觸犯「國家安全法」、「陸海空軍刑法」中有關效忠國家職責罪章、「國家機密保護法」、「國家情報工作法」及「反滲透法」等法律,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責確定者,明定其喪失領受退除給與之權利。 草案另增訂若相關罪嫌尚未判決確定,或屬緩起訴期間,則暫停其領受退除給與,並於判決無罪或相關原因消滅時補發。此外,針對在現役期間犯貪污或瀆職罪而未獲緩刑者,以及領受期間涉及上述罪嫌者,亦明定不得請領遺屬給與之條件。 對於修法整體方向,國防部表達支持,並指出將參照「國家安全法」等相關法令修正內容,研議修正「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對應條文。顧部長強調,確保國家安全是全體國人的責任,國軍作為捍衛國家最堅強的力量,對忠誠義務維護須有明確規範與嚴謹態度。 會中,顧部長亦就近日社會關注共諜議題回應委員關切,並強調國防部對維護機密安全與資訊防護的高度重視。近年國軍面臨共諜滲透挑戰,目前已有多名現、退役人員因涉間諜案遭起訴。委員則回應,國防安全不僅為軍事問題,更關係整體社會穩定,國防部應積極回應各界期待,強化制度與風險控管。 顧部長表示,面對日益嚴峻的滲透威脅,將全面檢討資訊安全機制,提升機密資料管理與查核流程,同時加強對敏感職務官兵忠誠查核,維護國軍組織純淨與安全。另將擴大實施反情報教育與資安宣導,提升全軍對滲透威脅的警覺與應對能力。【最新動態】 114年04月16日
-
國防部公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深化戰略布局因應區域威脅(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23日電)國防部日前公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針對國際變局中的臺海安全、國防安全之戰略指導、打造克敵制勝的軍隊、推動國防改革優先要務、全民防衛動員支援持續作戰及鏈結區域強化集體嚇阻等6章23節進行全面檢討,並提出具體發展目標與執行方向,確保國軍具備堅實防衛能力,以因應日益嚴峻的區域安全挑戰。 報告中指出,全球安全情勢持續變動,美中戰略競爭加劇,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等國際事件對區域安全產生影響。中共持續對臺施壓,頻繁進行軍事演訓,採取聯合戰備警巡、長航繞臺、灰色地帶行動及認知作戰等多層次手段,破壞臺海現狀,對我國安全構成直接威脅。我國須強化國防戰力,提升全民防衛意識,確保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 面對中共軍事威脅,國軍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為戰略指導,深化聯合作戰能力,推動不對稱作戰戰略,透過精準打擊武器系統如M1A2T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等先進裝備的籌獲與部署,有效強化聯合防空、制海與反登陸作戰能力。此外,也積極推動無人機作戰及人工智慧輔助決策,提升整體戰場效能。 國防部持續推動國防自主政策,積極落實國機國造、國艦國造及多元武器系統自製,透過F-16V戰機性能提升、勇鷹高教機量產交機及潛艦國造等重點計畫,有效提升國防自主能力。此外,為落實軍事人員素質提升,持續推動待遇調整與職涯規劃,以提升兵員留用率與招募成效。 此外,國防部亦積極推動國防改革作為重要優先要務,推動後備戰力精實化與裝備現代化,並落實義務役役期延長相關配套措施,提升整體兵力結構。此外,透過人員整體規劃,落實部隊訓練與作戰需求,強化戰備整備,達成快速動員與戰力轉換。 另一方面,全社會防衛韌性為總統重大政策,透過精進動員機制與民防能量、跨部會協力合作及戰災防護救助等措施,全面提升防衛韌性。持續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推動全民防衛資源整合與演練,加強民防教育及應變訓練,確保平戰快速轉換,增進後備戰力;同時藉城鎮韌性演習驗證戰時指揮管制、民生物資配售、防空疏散等能力。另建置戰傷救護訓練機制,強化戰備藥品與血品庫儲,提升戰災防救能量,運用跨部會協力保障基礎設施安全,完善動員人才庫,以強化資源調度與應變效能。 臺灣作為印太安全關鍵角色,國軍將深化與美國及友盟國家的軍事合作,透過軍售支持、聯合訓練、情報共享與資安合作,提升國軍整體戰力,並積極參與區域安全對話,強化與歐洲及亞太國家的防衛合作,確保國際支持。為提升國防產業競爭力,國軍將與國內外企業深化合作,推動軍工產業發展,確保關鍵軍備供應鏈穩定,提升戰時國防自主能力。 《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完整檢視國防發展現況,並針對未來挑戰提出具體應對方案。透過深化聯合作戰能力、推動不對稱作戰、強化國防改革、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及深化國際安全合作,確保國軍能夠應對複雜戰場環境,維護國家安全,並確保臺海與印太區域和平穩定。【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3日
-
第八軍團:吳姓下士照片遭盜用 已赴警察局報案提告(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21日電)針對網路社群流傳「我官兵在抖音張貼軍服照,及軍機、艦船圖片」等情,陸軍第八軍團指揮部今日表示,經查係所屬招募組吳姓下士在營外招募宣導時,所拍攝的個人軍服照遭到不明人士盜用,已於本日下午赴警察局報案提告。 第八軍團指出,冒用官兵帳號,恐有詐騙之不法意圖;且抖音具有高度資安風險,將持續宣導官兵不可下載使用,並提醒外界勿受偽冒帳號及訊息欺騙,避免遭到誤導。【國防訊息】 114年03月21日
-
資通電軍:堅實資安防護 提升數位韌性(軍聞社記者陳勝勳臺北17日電)針對中共以我國部分國軍人員個資,抹黑資通電軍有「駭客」、「網攻」等情,資通電軍今日表示,資通電軍網路戰聯隊的核心任務一如所有民主國家,係為負責維護國防資訊,確保網路安全。中共擷取網路公開圖片「指鹿為馬」,無端拼湊指控,亦凸顯其意圖以恫嚇威逼,壓迫臺灣民眾的蠻橫心態。 分析此種挑釁舉動,資通電軍指出,中共近年不斷升高其在印太、乃至全球的軍事威脅,以機、艦襲擾台灣與區域各國,並結合網路攻擊等灰色地帶手段恫嚇脅迫,公然挑戰國際秩序、破壞區域和平穩定,近來更因而引發多國抗議譴責,已是國際社會公認最大的「麻煩製造者」。 資通電軍指揮部強調,所屬官兵捍衛國防安全,在第一線應對敵人網路攻擊與威脅,將持續堅實資安防護、提升國軍數位韌性,以發揮國防資電優勢、捍衛數位疆土,確保國家安全。【國防訊息】 114年03月17日
-
賴總統主持國安高層會議 籲請國人團結抵抗分化(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13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下午召開國家安全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分別針對臺灣當前所面對的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包括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之威脅,以及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臺青之威脅,提出十七項因應策略。 賴總統強調,面對日益嚴峻的威脅,政府不會停止努力,全力確保國家主權不受侵害,也期盼全體國民團結抵抗分化,他期許國人一起提高媒體識讀能力、參與組織公民教育活動、即時揭露各種協力統戰的行為,以及拒絕參加所有犧牲國家利益的活動,只要每個國民都在國家的繁榮和安全目標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齊心合作,沒有甚麼可以擊倒我們。 賴總統表示,近期在許多場合,不少國人向他表達同樣的憂慮,他們看到有現役、退役軍人被中國收買,出賣情報,甚至組建武裝力量,計畫傷害自己的國家和國人;有藝文工作者,為了個人事業上的利益,不惜配合北京指令,說自己的國家不是國家。他們也看到,中國官媒用來挑弄臺灣內部對立的訊息,總是很快的被特定管道傳播。有人甚至以協助中國官媒錄製統戰節目為業,散播民主無用、疑美疑軍,操弄分化和對立。很多人憂心,我們的國家,還有得來不易的自由和民主,共同打造的繁榮進步,將因為這些統戰操弄,一點一滴的流失。 賴總統說,誠如知名戰略學者葛宣尼克(Kerry K. Gershaneck)對中國統戰作為的分析,他說,中國是透過顛覆、滲透、收購媒體、發動媒體戰、心理戰及法律戰來分裂和征服我們,他們的企圖是,在臺灣的社會中,種下不和的種子,讓我們忙於內部矛盾,而忽略來自外部的真正威脅。 賴總統指出,數十年來,中國併吞臺灣、消滅中華民國的野心,沒有一天改變過,不僅持續文攻武嚇,對臺灣社會的統戰滲透也愈來愈嚴重,從2005年,中國頒布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把武力併吞臺灣視為國家任務,到去年6月,更發布所謂的「懲獨22條」,將所有不接受「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所有人,都視為「懲戒」對象,作為傷害臺灣人民的藉口,最近更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在在顯示出中國對臺灣主權日益迫切的威脅。 賴總統進一步表示,過去這段期間,中國更利用民主臺灣的自由與多元開放,吸收黑道、媒體、名嘴、政黨乃至於現、退役軍警,在臺灣的內部進行分化、破壞、顛覆等活動。 賴總統說,根據國安局報告,去(2024)年因共諜案起訴人數共64人,是2021年的三倍之多;其中統促黨、復康聯盟黨、臺灣軍政府等為中國發展叛國組織,佈建武裝力量的案例,在民主自由社會令人匪夷所思,但卻真真實實存在當前臺灣社會。 賴總統也強調,中國處心積慮對國軍進行滲透及間諜活動,去年涉及共諜案遭起訴的現役及退役軍人分別為28人(43%)及15人(23%),合計占共諜案比例高達66%。 他更警覺到,中國近來藉由廣泛核發中國護照、利誘臺灣國人申辦中國「居住證」、「定居證」、「身分證」等,企圖讓臺灣人混淆自己的國家認同。 賴總統指出,中國也將兩岸交流視為對臺統戰的管道,在臺灣內部區隔敵我,分化臺灣內部,削弱敵我意識,並意圖架空政府公權力,塑造中國已經在臺灣「治理」的假象,藉此擴大對臺灣內部的影響力。 賴總統也注意到,中國持續擴大對臺灣的融合發展策略,採取各種手段,要求、脅迫臺商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利誘臺灣青年赴中國發展,且不擇手段覬覦臺灣人才、竊取關鍵技術,影響臺灣的經濟安全,也大幅升高臺灣青年赴中國的風險。 賴總統認為這樣的中國,已是我國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他沒有選擇,必須採取更積極的作為,這也是他今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的目的,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強化臺灣的民主韌性與國家安全,保護臺灣珍視的自由民主和生活方式的時候了! 會中,賴總統也針對臺灣當前所面對的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以及十七項的因應策略,向國人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在因應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方面。 有主權,才有國家;有臺灣,才有中華民國。正如他在去年520就職演說及雙十國慶談話所指出,自1996年臺灣第一位民選總統宣示就職以來,已經向國際社會傳達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臺灣社會最大共識,就是捍衛民主、維護主權,以及守護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堅決反對臺灣被中國所併吞。 策略一,請國安會、國防部及行政團隊要全力推動「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展現全國上下一致反對中國併吞臺灣的全民共識與堅定決心。 策略二,請國安會、外交部擬定行動計畫,透過與友盟國家的合作,向全世界宣達我們反對中國併吞臺灣的國家意志與社會共識,反制中國意圖在國際社會消滅臺灣、矮化臺灣主權的野心作為。 第二,在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讓軍法官回到第一線,與檢調司法機關共同協力,處理現役軍人涉犯叛亂、利敵、洩密、廢弛職務、抗命等軍事犯罪之刑事案件,未來現役軍人觸犯陸海空軍刑法之軍事犯罪案件,將交由軍事法院審判。 策略二, 進行相關配套改革,包括訂定「軍法官人事條例」及軍事法院、軍事檢察署組織法等,將在完成全部規劃與討論定案後,由國防部向社會作完整說明及溝通,讓軍事審判制度的恢復,能被社會信任及充分支持。 策略三,為有效遏制現役及退役軍人各種嚴重打擊國軍士氣的爭議言行,國防部須研擬在陸海空軍刑法增訂「對敵人效忠表示」之處罰,並修正對於領取退除給與人員之相關規範,以有效維護軍隊的紀律。 第三,在因應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 請內政部、陸委會等相關機關就國人同胞申請中國涉及身分認定的各種證件,包括護照、身分證、定居證及居住證等,持續進行必要的清查及管理,尤其是對國家有忠誠義務的軍公教人員,以嚴防並遏制中國藉「融合發展」為名,進一步採取試圖扭曲國人對國家認同的統戰操作。 策略二,對中國人士及港澳人士歸化及融入臺灣社會,在兼顧臺灣社會發展及個人權益下,須有更多國安考量;原籍中國人士申請來臺定居,應確實依照我國法律放棄中國戶籍與護照,不能兼具雙重身分;有關香港及澳門人士申請來臺定居、居留等相關制度,將增列長期居留規定,以符合實際需要。 第四,在因應中國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鑑於赴中國旅行的風險愈來愈高, 113年元旦迄今,陸委會接獲通報國人赴中失聯、遭留置、盤查或關押者合計71人;未通報之數字可能數倍於此,其中有3名年長的一貫道親從去年12月被拘捕,迄今未獲釋,相關機關要提高國人赴中國旅遊風險意識,持續加強公眾溝通,並落實各種登錄制度,以減少赴中國旅行的可能意外及風險。 策略二,應落實中央及地方各級公職人員赴中國交流的揭露制度,從行政官員到民意代表,從立法委員到村里長,皆應將交流資訊公開化、透明化,以向國民負責,內政部也應建立宗教團體等公益組織赴中國交流之揭露制度,以防杜中國的干預與統戰。 策略三,對中國人士來臺交流進行風險管理;中國人士來臺之審查許可,應以進行正常兩岸交流,以及對等尊嚴的官方互動為範圍,並應將兩岸情勢變化等相關因素納入考量;應嚴格限制具有統戰背景的中國人士來臺,以及禁止中國人士來臺進行具統戰性質之活動。 策略四,兩岸交流要避免受中國政治干預及衍生國安風險。包括宗教、文化、學術、教育等交流案件之審查及管理,應本於「去政治化」、「去風險化」原則,讓民間交流盡量單純化,符合推動健康有序交流的初衷。 策略五,為遏制中國藉文化統戰削弱臺灣主體性,行政院應研擬提升本土文化產業競爭力方案,加強輔導及獎勵國內影視及文創產業深化民主文化創作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並鼓勵對臺灣本土歷史文化的研究。 策略六,強化影藝從業人員在中國發展的輔導與管理,主管機關應提供影藝人員在中國發展之言行應注意事項,並明確涉及危害國家尊嚴相關言行之查處範圍,以避免中國施壓我影藝人員表態或作出危害國家尊嚴之言行。 策略七,相關主管機關應採取積極有效作為,防止中國透過網路、應用程式、AI等工具,對臺灣進行認知作戰及危害資安。 策略八,為落實以上各項措施,請各主管機關應全面檢視現行相關行政命令、措施、解釋令等,完備相關執法規定;若仍有不足,應強化國安法制進一步提出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兩岸關係條例、港澳條例、資通安全管理法等之修正案,並加強社會溝通,盡速落實。 第五,因應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臺青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請國安會會同行政部門,基於「臺灣優先」及「立足臺灣、佈局全球」之經貿戰略,就臺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進行策略性的結構調整;並本於「強本固臺、風險管理」原則,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以強化經濟安全,有力應對中國對臺經貿統戰及經濟脅迫。 策略二,請教育部會同陸委會、經濟部等相關機關,全面深化青年學子對中國的識讀教育,以及對兩岸交流應有的認知,同時也要廣泛宣導國內青年就業創業的各種機制,提供充分資訊及協助,讓青年學子對國家願景更有信心,更積極投入建設及發展臺灣的行列。 賴總統表示,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八十週年,歷史告訴大家,任何威權的侵略併吞,終將以失敗告終,而守護自由,戰勝極權侵略的不二之道,就是團結。 賴總統強調,面對日益嚴峻的威脅,政府不會停止努力,全力確保國家主權不受侵害,確保兩千三百萬人民的自由民主和生活方式永續如常。但只憑政府的力量尚有不足,我們更需要全體國民的共同警覺和行動。 賴總統指出,每一位國民都是守護民主自由的第一線,他期望國人一起做到提高媒體識讀能力,不傳播、不轉發中國官宣的統戰資訊;第二、參與、組織公民教育活動,增強對統戰的認識,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第三、即時揭露各種協力統戰的行為,讓所有惡意企圖寸步難行;第四、拒絕參加所有犧牲國家利益的活動。 最後,賴總統期望國人展現應有的警覺與行動,就是對抗統戰滲透最堅強的防線。只有團結,才能抵抗分化,只要每個國民都在國家的繁榮和安全的目標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齊心合作,沒有什麼可以擊倒我們。【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3日
-
第八軍團:手機外流資訊未涉機敏 持恆要求資安風險管控(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12日電)針對網路社群流傳「137旅官兵手機資訊外流」,陸軍第八軍團指揮部今日表示,137旅前吳姓士兵於112年間不慎遺失手機,發覺後即主動完成警局備案及手機註銷程序申請;經初步審認,網路流傳營外訓練照片及群組對話截圖等資訊,均未涉及機敏資訊。 第八軍團強調,單位獲悉後極為重視,已成立專案小組調查釐清;另將援引為例,持恆要求所屬單位落實資安宣導及風險管控作為,以維資訊安全。【國防訊息】 114年03月12日
-
國軍飛安交流研討會 精進安全管控作為(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7日電)為精進國軍飛航安全管控暨風險管理,一連2天的「114 年國軍飛航安全交流研討會」昨(6)日展開,會中透過專家學者的課程講授、實地參訪、案例研討、專題演講及直升機、無人機操演等動、靜態展示,進行有關飛、航失事預防,以及駕駛臺資源管理、風險管理、事故調查經驗的交流和研討,強化危安預防作為,形塑國軍優質安全文化。 研討會首日活動在海軍左營基地登場,由國防部總督察長章中將主持,除召集國軍專職從事飛安、航安相關業務主管及承辦人員外,並邀請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交通部民航局、海巡署等單位與會,海軍司令部副司令敖中將、運安會主委林信得、民航局副局長林俊良亦親自出席,期盼建立軍民常態交流機制,增加互動聯繫,進一步維護我國飛航安全。 上午課程中,先後實施「直升機落艦安全」、「海軍無人機運用」等簡報,並參訪海軍官校「艦船模擬儀中心」的輪機模擬教室、全功能船橋模擬機等;與會人員下午則前往軍港參訪海軍S-70C反潛直升機、武江軍艦與各型無人機,聽取專人解說武器裝備諸元和性能後,實施無人機的投射放行、S-70C起落艦等動態操演。 在動態操演中,由S-70C機組人員和艦艇官兵密切配合,自康定級艦後甲板起飛,立即執行吊放聲納、落艦和熱加油等課目演練,每一項操演均確實遵守安全規範,官兵動作嚴謹熟練,展現艦、機合一的良好訓練成效,贏得與會各界訪賓的讚許及掌聲。 章總督察長強調,飛航安全無可取代,近年來在無人機載具快速的發展下,產生許多訓練安全的灰色地帶,也連動著航安、資安和國安的重要課題,期許參與研討人員在課程中,深入吸取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並擴大相關問題的交流研討,提供實務與改善建議事項,防杜危安事件肇生,維護國軍整體戰力。【最新動態】 114年03月07日
-
中科院拓展AI應用領域 擘劃智慧國防新藍圖(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日電)中山科學研究院在政府主導研發的「生成式AI對話引擎TAIDE」基礎上,打造ANILA (Advanced NCSIST Interactive Language AI)營運管理平臺,初期加值行政與營運管理AI應用,強化行政效率與提升營運決策能力,未來將推廣於國防相關運用,以有效發揮不對稱作戰能力。 中科院表示,TAIDE是由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李育杰率領的國內頂尖學府團隊所推出的大型語言模型,為全球第一個以繁體中文為主,且可信任、符合本土文化需求的AI基礎模型,適用於百工百業,有助於促成軍民通用的AI轉型,進而創造出具高度安全性的AI解決方案。 中科院指出,在TAIDE大型語言模型基礎下研製的ANILA營運管理平臺,可配合資安實體隔離政策,確保在與外界隔絕的封閉網路中,提供安全且穩定運作。ANILA運用檢索增強技術(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RAG),整合內部人事管理、採購流程及總務營運等作業規範,打造出高效率的作業流程,同時建立AI客服機制,提供人性化且貼合需求的智慧化服務,讓使用者透過語音或文字提問,即時獲得精準的解答與指引,提升作業流程的順暢度與解答的完整性。 此外,中科院也利用AI代理人 (AI Agent) 技術,串聯各式營運與製造管理資訊系統,實現生產期程、財務管理、品質監控及物件流向等數據的即時分析。因此,可透過ANILA營運管理平臺迅速掌握營運指標與制定快速且精準的營運決策。 中科院進一步表示,該院長期專注國防科技研發,累積多年國防相關系統發展經驗且蒐集大量數據。未來考量臺海作戰環境與國軍作戰需求,將匯集國軍各式作戰準則與教則等軍事領域資料及各項演訓與武器蒐集數據導入ANILA營運管理平臺,並搭配戰場情資整合技術,產出具作戰價值的資訊,提升各式裝備智慧化能力,成為第一個專責國防事務的生成式AI決策平臺。 中科院強調,面對兩岸局勢瞬息萬變,ANILA可結合虛實整合技術,運用既有資料庫及建模所蒐集之數據與參數,在虛擬環境中產生多樣化戰場情境,持續優化戰場情研、指管與武器自主能力,也能針對研發中新世代裝備系統,透過模擬進行快速試驗、分析與優化,縮短研發期程與降低產製成本,並擴展戰術應用層面與提升作戰效益。透過「邊演練、邊修正」模式,可配合各軍種需求開發AI決策應用系統,大幅提升國軍戰備應變能力,使我國邁向智慧國防新的里程碑。【訊息平台】 114年0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