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後勤" ,結果共:27筆
-
金防部戰備偵巡演練 M41D戰車街頭機動強化應變(軍聞社記者陳傳奇金門9日電)為驗證戰備整備與應變處置能力,陸軍金防部烈嶼守備大隊今日執行戰備偵巡演練,出動M41D戰車於地區道路實施戰備偵巡,強化部隊臨戰狀況下的快速反應與行動能力。 演練期間,官兵依令完成行軍機動與部署,模擬接獲任務後,迅速前推至指定位置,途中執行戰場搶修課目,模擬戰車在任務途中發生故障,機動保修人員即刻檢查處置,並完成拖救作業,強化裝甲部隊面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與支援能量。 戰車連連長陳少校表示,平時透過戰備偵巡演練,能使官兵熟悉作戰環境與任務流程,持續提升裝備操作與後勤支援等各項能力。【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9日
-
RF-5E型機除役典禮 編隊飛行完成最後任務(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花蓮4日電)空軍司令部今日於花蓮基地舉行「RF-5E型機除役典禮」,安排戰機編隊飛行、靜態展示與播放紀錄影片等項目,活動也特別邀請飛行員眷屬到場觀禮,與官兵一同見證光榮時刻。 典禮由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主持,並向執行任務的飛行官與後勤人員頒贈紀念品與紀念臂章,感謝長年投入與專業奉獻。 活動中,由3架RF-5E與2架F-5F型機組成5機編隊,自花蓮基地起飛後沿東部海域實施空域巡航,返場降落時通過消防車水門,完成最後一次飛行任務。 典禮現場內設置靜態展示區,展出RF-5E、F-5F實機與歷年任務裝備,並播放紀錄影片,回顧該型機自服役以來在空防體系中的任務轉型與實績,呈現其在偵照、災情監測與技術發展上的多元應用。 RF-5E型機自民國86年由F-5系列構改,搭載光電偵照設備,專責國土監偵、災情勘查與情報蒐集等任務,亦多次投入天災應變支援作業。雖其作戰模式與主戰機不同,但同樣屬於空軍關鍵任務機種之一。 F-5系列戰機自服役以來,歷經教練、作戰與偵照任務角色,見證空軍發展歷程與技術轉型。未來戰術偵照任務將由RF-16型戰機承接,持續提供即時空中情報,支援國軍作戰規劃與決策運用。【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4日
-
【影】軍人優先登機首日 賴總統勗勉官兵「為自己感到驕傲」(軍聞社記者周昇煒臺北1日電)今天是國軍官兵搭乘國籍航空公司的國際線航班,可以享有「優先登機」禮遇的首日,總統賴清德今日上午在華視頻道「國軍114年精神戰力專案教育」中強調,這項政策是對全體國軍的肯定,國軍弟兄姐妹更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同時,他也勗勉國軍官兵在即將舉行的「漢光41號」實兵演習中,思考如何「防衛成功」、如何運用各界物力與民力「共同生存」、如何讓國家遭遇挑戰後,能夠「重建起來」、早日「恢復日常」,打造真正的「全社會防衛韌性」。 賴總統日前前往臺中地區慰問中部駐軍之餘,特別在「陸軍砲兵第58指揮部」與官兵一起錄製「精神戰力專案教育」勗勉節目。影片中,賴總統與官兵在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前輕鬆話家常,了解國軍弟兄姐妹們分享接裝、操作訓練及射擊演練的心得。 賴總統表示,他知道官兵們不論是遠赴國外接裝,或者是返回駐地的裝備操作訓練,以及後勤保修的工作與學習,每一項都是艱辛的挑戰,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他要肯定各位不分晝夜、全力以赴的投入每一項任務,而且都確實完成。他很高興能在漢光演習前來看看大家,身為三軍統帥,他最重要的責任就是了解國軍的訓練、生活情況,帶給大家更大的支持。 賴總統強調,自他上任後,就指示國防部要全方位研議對軍人的待遇、福利及結合社會各界的敬軍措施。除了在4月1日調整各項加給待遇外;7月1日起,現役軍人搭乘國籍航空公司的國際線航班,可以享有「優先登機」的禮遇,國防部也配合修改相關攜帶證件的辦法。這項政策是對全體國軍的肯定、以及提升官士兵的榮譽感及地位,國軍在國土的每一個角落,全天候待命、保家衛國,所有的努力和貢獻,令人敬佩,國軍弟兄姐妹更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 賴總統指出,政府會持續推動各項政策,也編列和爭取更多的國防預算,在今年達到GDP百分之3以上的目標,來支持國軍,讓官兵們在為國家付出的同時,沒有後顧之憂。 賴總統也表示,再過不久將舉行「漢光41號」實兵演習,這是每年一次的軍事總驗證。在過去每一年、每一場次中,我們都不斷調整科目、提升實戰強度,演習的內容都是與時俱進,接軌現代戰場的趨勢。這些改變顯示出,國軍對於未來戰爭型態的深刻理解與不斷精進。在過去傳統的軍事訓練中,部隊習慣以「打贏一場戰爭」,作為最高目標,但在今天,國軍的重點已經不再只是「贏」那麼單純,更要思考如何「防衛成功」、如何運用各界物力與民力「共同生存」、如何讓國家遭遇挑戰後,能夠「重建起來」、早日「恢復日常」。 總統指出,「漢光演習」不僅驗證國家防衛構想、部隊整備、指管協調與後勤支援,更反映整體防衛戰略的核心,當國家在面對區域安全情勢與灰色地帶衝突時,更需要有完整的「防衛韌性」來應對及應處。他特別強調,國防不是軍人的責任而已,而是全民共同要承擔,我們除了要持續強化跨部會協調、整合科技力量,推動資安建設與國防科技創新,更要深化全民防衛意識,讓每位國人明白,他們不是旁觀者,而是國防的一部分,才能夠打造真正的「全社會防衛韌性」。 賴總統表示,近年來面對敵人直接的軍事威脅,國家也都時時刻刻對於滲透、假訊息攻擊等「沒有硝煙」的戰爭做準備。但是,國人不用擔心,因為今天民主、自由、繁榮的臺灣,是臺灣人民一起走過各項挑戰,用勇氣、信念與行動,一點一滴爭取而來,更展現出團結與韌性。而身穿軍服的國軍官兵們,不僅僅是民主社會的一分子,更是捍衛日常的守護者。 賴總統強調,他會繼續努力、政府會繼續投資,讓「穿軍服是一種榮耀」是社會的共識。未來,與大家共同努力、繼續加油,並預祝國軍「漢光41號」演習任務,順利成功!【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1日
-
114年度國防科技論壇 聚焦無人載具與AI應用(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7日電)為結合產、官、學、研界科技能量,擴大國防先進科技研究領域,國防部今日於國立成功大學舉辦114年度「國防科技論壇」,由軍備局李少將與成功大學副校長張始偉教授共同主持,邀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臺灣大學、成功大學及高雄科技大學等專家學者擔任主講人,研討主題為空中、水面、水下、陸地等四維立體空間無人載具與AI機器人之發展趨勢與運用。 會中由前國防部長楊念祖教授、整評司處長翁孫少將、陸軍後勤指揮部副指揮官游少將及海軍大氣海洋局局長林上校擔任專題主持人,引導國軍研究單位與產、學、研界頂尖學者共同實施議題研討,展現國防科技與學研機構的密切交流,期使國防科技發展需求及學研機構前瞻思維相互融合,持續強化與各大學研中心互信機制及溝通平臺,促進創新、合作,奠定未來先進科技、武器自主研發之能量。【部隊頻道】 114年06月27日
-
【影】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4次會議 總統盼全體參與發揮最大力量(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6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下午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時表示,政府未來會持續盤整各部會資源和力量,反覆檢討、精進作為,讓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建構工作更加穩健和堅實。今年7月是「國家團結月」,將透過漢光演習和城鎮韌性演習的驗證,向國際社會展現臺灣人堅強的防衛意志與自我保護的決心。 議程安排5個報告事項,除了「第三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及辦理情形」之外,分別由內政部、國防部以及行政院,針對「全社會防衛韌性五大主軸執行與目標落實」、「漢光41號演習規劃」、「2025城鎮韌性演習整備及推動概況」以及「2025韌性演習觀察所見」進行報告。 賴總統表示,今年7月是「國家團結月」,一年一度的漢光演習實兵演練即將展開,期間也將進行「2025城鎮韌性演習」。漢光演習著重國軍的演訓,而城鎮韌性演習著重整合非軍事部門對緊急事件的應變,透過軍民協力,展現國家團結的意志,提升臺灣的全社會防衛韌性,透過實際的演練,扎根「有準備、更安全」的意識,更要向國際社會展現臺灣人堅強的防衛意志與自我保護的決心。 總統進一步表示,這些年來,國軍以「實戰化訓練」為根本,「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為戰略,發展「不對稱戰力」,建構「多域拒止、韌性防衛」的整備方向。今年7月9日到18日,為期10天9夜的「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國軍部隊將落實「實戰化訓練」要求,驗證重點包括:灰色地帶襲擾應處;快速反應備戰部署;戰略溝通運作機制;動員部隊戰力恢復;重層縱深防禦部署;新式裝備作戰效能;精進後勤支援能量;軍民整合協調運作。 總統說明,在「2025城鎮韌性演習」方面,從今年4月10日開始,已經在連江縣、花蓮縣、基隆市、新竹市等8個縣市陸續舉行,接下來7月15日到17日,將在臺中市、臺南市和臺北市舉行的三場演習,將選定關鍵基礎設施進行實作,並在周邊行政區域開設配售站、急救站及救濟站。同時,全國22個縣市也將同步進行防空避難與民防演練,全面驗證中央和地方在面對極端情境時的協同應變能力。 總統強調,保衛臺灣從來不只是國軍的責任,也是全民意志的展現。這代表無論身在何處,每一個角色、每一份力量,都是串起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唯有全民有感、全體參與,全民防衛才能發揮最大力量,讓臺灣在各種挑戰中保持穩健,更加團結。未來將透過預告、系統性演練以及跨部門實地演作,讓全民都能清楚瞭解到當危機和挑戰來臨時,如何串聯各自的角色,發揮最大的力量來共同應對。 而在晚間召開的會後記者會中,內政部長劉世芳、國防部發言人孫中將、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等人,說明總統會議結論,並接受媒體提問。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說明,總統在會中做出三點裁示,將做為後續政府繼續努力目標。一是政府要做先鋒,引導民間更全面參與全社會防衛韌性工作,並在基層扎根更深;二是各級政府要普及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相關知識,加深「有準備、更安全」意識,當民眾參與、了解並具備專業知識,知道該如何因應,內心會更有安全感,整體全社會防衛韌性會更有力量;三則是持續強化軍民合作能量,逐步擴大演習驗證項目。 媒體詢問,對於未來是否會將超商、賣場以及公營事業納入演習範圍,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過去一年的整備,先以公營事業的配售點為主,現在慢慢擴散到民營,原因是比較貼近民眾生活圈,包括米、油及口糧等戰略物資,都會以最快的配售地點為主。 劉部長進一步表示,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是基於合作,也沒有任何經費補助,全聯員工也要模擬有關應變演習的部分與賣場顧客避難引導等,若是很不錯的示範,未來將會擴及到與四大超商合作,但基礎是所有公營的配售站、救濟站原先就有。 會中,劉部長也特地在現場介紹單人單日緊急避難包及單人2-3日的居家必需品,單人單日緊急避難包的內容物包括3公升水、2,100大卡糧食、醫療及清潔用品、禦寒保暖衣物;單人2-3日的居家必需品,則有6-9公升桶裝水、4,200大卡-6300大卡食品、基礎衛生用品,以及小型手搖式發電機、備用電源或太陽能充電板。 此外,針對社福醫療整備三軍血液計畫等相關問題,國防部發言人孫中將指出,三軍血液計畫是為建立國軍對血液管理的具體做法,軍醫局都有完整且詳盡規劃,目前是依照計畫進行;劉部長則補充,韌性醫療整備計畫裡面,也有加入軍醫局,目的是在任何演習的時候,軍跟民在醫療整備計畫要更有韌性。 而針對「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期程延長與罷免掛勾議題,國防部發言人孫中將強調,這恐怕是大誤解,漢光41號演習是依據去年漢光40號演習的經驗與教訓,以及所面臨的敵情威脅變化,加上國軍戰力不斷地成長,考量主客觀環境因素後,據以設計漢光41號演習。 孫發言人指出,漢光41號演習的整體計畫,於去年底就已經訂頒,顧部長3月與媒體茶敘時,就已說明今年漢光演習實兵演練為10天9夜,電腦兵推的日程也有延長,籲請外界不要推翻國軍官兵戮力戰備訓練的努力。【最新動態】 114年06月26日
-
澎湖聯保廠靶船製作小組 實彈操演幕後功臣(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2日電)「後勤能量不僅是軍隊戰力的泉源,更是攸關作戰成敗的關鍵。」澎湖乙型聯合保修廠,除肩負第一作戰區的各式通用裝備妥善及修護外,他們也運用自身的專業職能,協助執行操演靶船製作,有效提升防區訓練效能,提升整體防衛作戰能量。 在澎湖防區進行的鎮疆操演中,各式武器會對海上目標區進行實彈射擊,其中戰車砲及標槍飛彈,會由澎湖聯保廠編組具備相關專長的官兵製作靶船,除能在操演進行中協助射手瞄準,亦能檢驗射擊精準度,評估成果。 澎湖聯保廠官兵於射擊任務前3至4週的時間,靶船製作小組便會展開前置作業,過程涵蓋任務分工、材料選定、鐵角裁切、水管製作、框架焊接、木板鑽孔等環節,缺一不可,在每個部件完成後再進行組裝,完成最終成品。 由於靶船體積龐大,聯保廠靶船製作小組會在操演開始前,將製作好的靶船部件及焊接工具運送到碼頭,實施組裝作業,完成後再運用3.5噸載重車吊桿將靶船吊放到海中,並由簽署合約的船家廠商,將靶船拖至射擊海域,實施拋錨作業,完成射擊目標區的設置任務。 澎湖聯保廠陳士督長指出,為了確保靶船的穩固與浮力,需將角鐵依照規格切割,再以電焊組成框架,同時在木板鑽孔減少風阻、加強穩定性,才足以對抗澎湖海域強勁風勢與海浪的挑戰;此外,由於標槍飛彈屬於紅外線導引,在製作靶船時必須考慮到熱源的加裝,以利射手及飛彈的追瞄、擊打。 澎湖聯保廠廠長潘中校表示,聯保廠在鎮疆操演中,除負責參演裝備妥善狀況外,同時也要驗證保修單位的裝備修製及靶船製作成效,透過各項任務,除考驗官兵溝通與協調能力,同時也驗證平時專業後勤技術,未來會持續協同第一線作戰部隊,共同為保衛家園付出心力。【最新動態】 114年06月22日
-
國防管理學術研討會 探討人工智慧應用(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10日電)國防大學管理學院今日於復興崗校區舉辦「2025第33屆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由校長劉志斌上將主持,邀請國內各個領域的企業領袖與學者專家共同與會,並以「探索人工智慧應用、強化軍事管理效能」為核心議題,探討在國內、外環境急遽變遷與多重挑戰之下,國防管理所面臨的實務與前瞻課題,進而提出具體可行的應對策略與精進方案,作為國防政策擘劃與制度優化的參考,建構長久可恃、並具韌性的國防戰力。 研討會區分為專題演講及研討會兩階段,首先由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董事長以「從王道談臺灣在AI的國際定位」為題演講,從「人本智慧、以人為本,創造有價值工作」為核心出發,提供寶貴的經驗與指引。隨後,由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以「智慧前瞻、數位航運」為題,實施專題演講,分享陽明海運在全球後勤、智慧物流、彈性應變等方面的經驗,提供國軍後勤體系參考與借鏡。 此外會場還發表形式多樣的論文,範疇涵蓋「國防法制」、「國防財務管理」、「國防運籌管理」、「國防資訊安全」、「國防人力管理」、「國防資訊管理」及「決策科學及科技管理」七大領域。藉理論實務的驗證與整合,精進國防管理整體作業效能。 劉校長對於管理學院全體師生,在學術領域所展現的卓越成就及深厚的研究能量,表達嘉勉與肯定。他指出,管理學院一向肩負國軍管理領域智庫的重責大任,去年迄今,共獲得18項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案,並刊登國內、外指標性期刊論文25篇,參與論文競賽獲獎31篇,研究成果豐碩且具影響力。 劉校長致詞時表示,面對人工智慧迅速崛起的浪潮,賴清德總統於就職典禮中明確宣示,將全力推動我國發展為「人工智慧島」,展現國家推動科技轉型、數位創新的決心;國防部長顧立雄亦指出,人工智慧技術在國防領域具備極高的應用潛力,值得國軍積極投入與前瞻規劃。 劉校長強調,憑藉我國穩固的科技基礎與卓越的創新實力,國軍應審慎規劃,強化對人工智慧的理解與應用能力,並靈活運用人工智慧的演算分析與決策支援功能,建構國軍整體防衛作戰體系與應變能力,同時結合軍民科技交流整合,共同開創國軍智慧國防的新紀元。【最新動態】 114年06月10日
-
油料整補演練為強化後勤支援效能,陸軍五支部補給油料庫臺中油料分庫日前實施「桶裝油料整補」、「陸油灌裝操作」等演練,官兵在各級幹部帶領下,戮力完成各項課目,展現油料部隊專業能力;分庫長蕭少校表示,後勤能量是維持部隊戰力的重要基石,唯有平時不斷強化專業技能,使官兵熟稔本職學能,方能確保在各項任務中,提供穩定及高效的後勤支援,鞏固部隊戰力。(文:軍聞社卓以立/圖:陸軍第十軍團提供)【部隊頻道】 114年06月09日
-
通基廠捐血活動為發揮軍愛民的良善精神,陸軍後勤指揮部通基廠日前舉辦愛心捐血活動,號召所屬官兵與員工踴躍挽袖捐血,透過實際行動為血庫注入暖流,展現國軍官兵主動關懷社會、積極參與公益的高度熱忱。廠長陳上校表示,捐血是助人亦助己的良善行為,不僅讓「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精神在部隊中傳承,更能讓官兵從中體認「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諦,培養樂於助人的價值觀與同理心,為社會注入更多正向力量與希望。(文:軍聞社陳彥樺/圖:陸勤部通基廠提供)【部隊頻道】 114年06月05日
-
海軍:浮塢測試異常 編組進行處置並釐清肇因(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29日電)海軍保修指揮部表示,所屬左營後勤支援指揮部第6號浮塢於上午執行壓浮載測試期間,發現艙間不明原因進水,即實施緊急排水應處,因進水無法控制後坐底,塢上人員無傷損。 海軍保修指揮部強調,已編組進行後續處置及釐清肇因。【國防訊息】 114年0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