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水下" ,結果共:15筆
-
中科院打造船舶鋰電池系統 推動民用船舶電動化(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30日電)為提升臺灣國防科技自主化,奠定安全與科技進步的堅實基礎,並將技術拓展至民生相關的綠能與電動載具領域。對此,中科院打造船舶鋰電池系統,結合軍事科技的高標準與民用需求的靈活性,為水上與水下無人載具的電動化提供強大支持。 中科院表示,船用電池系統因續航力與推進考量,容量達MWh等級,與車用KWh之電池規模差異極大,電池管理是一大挑戰;另相較於陸上救援資源豐富,船用更注重電池空間的抗衝擊及防延燒安全,並著重防水與耐腐蝕等設計考量。 中科院強調,船舶鋰電池系統的電池組適應性極佳,採用像樂高積木的模組化設計,填補船舶內畸零空間,可為各式水上、水下載具客製化設計電池系統。電池串組採熱插拔設計,電池隨插即用無外露配線,可大幅降低組裝或維護時的感電風險,也方便龐大電池系統的後勤維護保養,實現快速組裝與高效維護,串組可依不同載具量體的容量需求自由擴充,支援1MWh以上的所需電力。 中科院指出,船舶鋰電池系統通過軍規等級船舶振動、衝擊測試,模擬電池系統持續承受海上波浪外力與推進馬達共振過程中仍可穩定供電,在材料設計選用也著重防水與耐腐蝕等設計考量,以提升水用電動載具系統的供電可靠度。另外,中科院開發的船舶鋰電池模組內部,也導入防延燒設計,降低並壓制異常發生時單一電芯的千度以上高溫至數百度等級,可避免侷限空間中電池熱失控造成整艘載具連環的電池危害。 未來在國防科技的基礎上,中科院持續投入綠能與民生科技,實現技術的軍民融合,並將持續推動臺灣在儲能系統與電動載具技術領域的突破,為國家帶來更多永續發展的可能性,並為全球綠色轉型提供來自臺灣的解決方案。【訊息平台】 114年01月30日
-
深海探索的引領者 徐慶宇教授與水壓實驗室的設計願景(軍聞社記者陳彥樺專訪)走進海軍官校水壓實驗室,迎面而來的是徐慶宇教授熱忱的笑容。他是水壓實驗室的核心人物,作為船舶機械學系的資深教授,徐教授以其豐富的學術背景與實務經驗,帶領團隊打造出全國最先進的水壓測試系統,為國防科技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徐教授談到,這項設備的發想始於十多年前。他指出,隨著未來海軍作戰環境逐漸轉向深海,水下裝備的耐壓性能測試成為關鍵。「我們希望透過這套系統模擬深海環境,進行結構材料的耐壓測試,不僅能驗證裝備性能,更能降低實地測試的高風險與高成本。」他表示,這套系統具備2000公尺水深的模擬能力,結合即時攝影與觀測設備,大幅提升測試過程的精確性與可視性。 除了支援海軍裝備的耐壓測試,水壓實驗室亦積極投入產學合作。徐教授提到,他帶領的團隊曾與台灣大學、大氣海洋局等單位合作進行水下滑翔機的耐壓測試,也與中科院進行微型爆破實驗,藉由跨單位、多領域的協力模式,水壓實驗室成為國內外學術機構與產業界的橋梁,推動深海技術的進步。 展望未來,徐教授對水壓實驗室充滿期待。他表示,除了深化教學與科研結合,實驗室也將持續拓展技術能力,為國防需求提供更多支援。他希望學生透過實驗學習,了解深海環境的挑戰,並在操作過程中養成嚴謹的態度,為未來成為海軍骨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 徐教授提到,學生最喜歡的體驗之一是將一個普通的飲料杯放入模擬深海環境中,隨著壓力逐漸增大,杯子從普通尺寸壓縮至迷你大小。「這樣的實驗,不僅讓學生直觀了解水壓的威力,也點燃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 「培養第一等的人才,建設第一等的海軍,」水壓實驗室在徐教授的帶領下,不僅是國防科研的利器,更是學生培養專業與實務能力的殿堂。【圖文專訪】 114年01月27日
-
探索深海奧秘-水壓測試系統海軍官校水壓實驗室的核心設備「水壓測試系統」,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耐壓測試平台。該系統能模擬深達2,000公尺水深的環境,進行高壓狀態下的結構耐壓測試。設備配備觀測窗、內部照明與即時攝影功能,可即時觀測測試物件在高壓環境中的反應,驗證結構穩定性與運作可靠性。這項尖端技術不僅支援海軍裝備的研發,更為產學合作及深海研究提供強力支撐。(軍聞社陳彥樺)【圖文專訪】 114年01月27日
-
【影】海軍官校水壓實驗室 強化學生實作與科研能力(軍聞社記者陳彥樺高雄27日電)為強化海軍官校學生的實作能力,並肆應未來戰場需求,海軍官校船舶機械系耗時三年完成「水壓實驗室」建置。該實驗室目前為全國最大型的水壓實驗設施,不僅可模擬高壓深海環境,還能進行多項艦船結構與運轉設備的耐壓測試,成為教育與科研兼備的重要場域。 海軍官校水壓實驗室的建置源於對未來海軍需求的前瞻規劃,實驗室專門針對水下耐壓結構,進行極端環境下的力學測試研究,包括靜態結構部件及運轉設備在內,均能模擬水下高壓環境進行測試。海軍官校船舶機械系教授徐慶瑜指出,水壓實驗室不僅為官校學生提供真實操作場域,印證艦船設計理論,更能支持海軍武器裝備研發,提升其在極端環境中的可靠性與效能。 自水壓實驗室建成後,海軍官校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與多所國內知名大學及研究機構共同完成多項耐壓測試專案,如MK6電雷管水下耐壓試驗計畫及FRP水下艦壓力艙之結構強度認證等,展現實驗室的卓越功能。這些合作成果有效推動艦船技術的進步,進一步滿足國軍的戰力需求。 海軍官校在建置水壓實驗室的過程中,結合「潛艦國造」計畫,以此場域為基礎,深化學員對潛艦技術的理解,並培養具備現代化戰爭素養的軍事指揮人才。徐教授表示,實驗室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艦船結構耐壓測試、設計的專業能力,透過理論與實驗的結合,讓學生能夠應對未來高科技化戰場的嚴峻挑戰。 水壓實驗室的設立不僅為國軍教育體系注入嶄新能量,亦展現海軍官校在提升學生實作能力與科研成果方面的堅持與努力,成為現代海軍科技教育的重要典範。【最新動態】 114年01月27日
-
水下大隊協助入塢作業艦艇入塢作業,需要大家共同合作,才能讓任務順利完成,除了艦上、岸上的分工,水面下的作業,更是扮演關鍵角色。岳飛軍艦入塢後,在確認定位前,不會將船塢的水放掉,海軍水下作業大隊隊員此時會從船艏、船艉兩端下水,潛水確認船體坐墩的位置是否準確到位,確認無誤後,塢內作業才可以繼續進行。(軍聞社陳軍均)【圖文專訪】 114年0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