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醫療" ,結果共:31筆
-
屏榮高榮攜手推進ESD技術 提升微創手術品質(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26日電)屏東榮民總醫院與高雄榮民總醫院日前召開「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成效記者會」,宣布兩院攜手合作,成功將ESD技術引進屏東榮總,為屏東地區民眾提供更精準、安全、高品質的內視鏡微創手術服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惡性腫瘤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腸癌、胃癌、食道癌亦名列前茅。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於提高存活率至關重要,傳統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手術風險及術後恢復時間長,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隨著內視鏡技術進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已成為治療早期消化道癌症的重要技術。該手術透過微小切口及特殊內視鏡刀具,完整切除病變組織,同時保留健康組織,避免大範圍切除造成的身體負擔,顯著縮短住院時間,提升術後生活品質。 自2024年8月至今,屏東榮總與高雄榮總合作,已成功為10位患者施行ESD手術,所有病患術後恢復良好,3-5天即可出院。這項技術不僅縮短了病患住院時間,也降低了復發風險,讓患者能夠迅速恢復日常生活。 病友林先生也現身說法,分享自身手術經歷。他表示,他的運氣很好,當初是高主任特別聘請許主任從高榮過來,手術完真的非常的良好,也沒有副作用,3天就出院,到現在快一年了,到現在生活作息都非常正常,跟手術之前比改善很多,兩位醫師的技術真得超乎意料,以前都是要整個部位切除,現在只要類似刨除即可,希望能將好的醫療推廣到屏東,讓更多鄉親得到最好的醫療照護。 高雄榮總副院長陳垚生表示,高榮從屏榮開院持續提供醫療支援,包含門診醫師支援、專科手術合作及醫療技術移轉等,從去年累積至今已提供逾2萬4千人次的醫療服務。他強調,ESD技術的引進,能讓屏東民眾享有與醫學中心相同品質的醫療服務,減少跨區就醫的不便。 屏東榮總王瑞祥院長表示,屏榮自開院以來積極引進創新醫療技術,並透過人力擴增與設備升級,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他感謝高榮的支援,使得ESD技術得以順利推展,未來屏榮將持續與國內外醫學中心交流,提供屏東鄉親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部隊頻道】 114年03月26日
-
三總醫療記者會 發表腸皮瘻管中西醫整合療法(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6日電)三軍總醫院今日辦理記者會,說明三總中醫部成功運用中西醫整合治療,幫助一名卵巢癌術後併發腸皮瘻管的患者順利康復,為未來類似個案提供重要參考。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林健蓉醫師表示,腸皮瘻管是一種腸道和皮膚之間的異常通道,通常是因惡性腫瘤而導致廣泛性腹腔沾黏或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腸道手術後發生,腸道內容物會經由腸皮瘻管外滲至皮膚外,患者需要禁食治療,且容易感染、發炎導致傷口難以癒合,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林醫師說明,該名61歲女性患者自2018年診斷為卵巢癌第三期(FIGO分期IC3)後,接受多次手術、化療、標靶治療等多種治療方式,但在2023年1月,患者手術後於右下腹形成腸皮瘻管,並反覆破裂、感染,後於2023年12月25日開始接受中西醫共同照護。 林醫師指出,患者轉介至三總中醫部後,透過中藥內服、外敷治療,抑制患部發炎並促進腸道修復,並根據患者病況靈活調整用藥,1個月後即有明顯改善,4個月後恢復正常飲食,並持續服用科學中藥3個月以鞏固療效,至今未再發生腸皮瘻管破裂,且無癌症復發跡象,展現中醫在外科併發症治療的潛力,以及中西醫整合治療在提升患者整體療效上的優勢。 林醫師強調,三總中醫部在多種癌症治療上都展現良好的成果,未來將會持續推動中西醫整合照護,共同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6日
-
三總航醫大樓啟用 賴總統勉造福國軍嘉惠民眾(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25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上午出席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航空醫學大樓」落成啟用典禮,肯定松山分院過往在臺灣遭遇重大公衛事件時所展現的醫療量能,並期勉該院航空醫學大樓啟用後,繼續造福國軍、嘉惠民眾;也希望未來能發揮功能,肩負全社會防衛韌性的使命,守護國軍和國人的健康。 總統抵達後,首先觀賞航空醫學大樓介紹影片;隨後致詞時表示,他非常高興來到空軍醫療的前哨—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和大家一起迎接新建航空醫學大樓的誕生,他要代表國人感謝國防部、軍醫局、三軍總醫院,以及松山分院全體醫護同仁的努力和辛勞,讓這棟大樓能夠如期完工,也祝福未來大樓啟用後,不僅造福國軍、嘉惠民眾,同時讓航空醫學更上一層樓。 總統提到,從稍早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松山分院儘管歷經多次的更銜,但80年來肩負起許多使命,也具備光榮的歷史,相信未來松山分院一定可以發揮更大功能。回顧過往,當臺灣遭遇到重大公衛事件,像是SARS及COVID-19,松山分院都配合衛福部政策成為專責醫院,顯示出松山分院的醫療量能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總統表示,松山分院平時除了照顧國軍及眷屬,也照顧一般民眾,是地方健康的守護神,當疫情來臨時,更站在第一線守護國家及民眾健康。此外,松山分院也肩負起離島醫療防疫工作,甚至遠赴烏坵,守護國軍和國人的健康。 總統指出,最近政府為了要落實「健康臺灣」的目標,在總統府成立「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主要是因為國人平均餘命增長,但不健康年數也超過8年,希望能讓國人活得長壽、健康,且縮小不健康年數。為了達到此目標,政府有幾項作為,包括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年齡往下調整,並推廣更多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總統接著指出,總統府也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不論是天災地變,或發生重大意外有大量傷患時,希望每家醫院都有能力肩負起醫療服務工作。在軍醫局及三軍總醫院協助下,松山分院編制「前進外科小組」,是臺灣少數幾個前進外科醫療小組,可提高後送傷兵的存活率,希望未來松山分院也能發揮功能,肩負全社會防衛韌性的使命。 總統說,總統府也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近來林口長庚醫院舉辦講習分享節能減碳的成果與經驗,值得學習。可以進一步檢視空調等各項設備有否必要汰舊換新,提高電力使用效能,或考量與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合作,有效達成節能減碳目標。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用儀式,並視導「空勤健檢中心」及「航空視聽感知評估站」,也體驗空勤視力箱檢測項目。 包括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國安會副秘書長劉得金、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元皓及松山分院院長蔡宜廷少將等亦出席是項活動。【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5日
-
屏東榮總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 展現智慧醫療創新成果(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22日電)屏東榮民總醫院日前分別在「醫療院所類-醫院醫事服務組」及「護理照護服務類-智慧護理組」榮獲2024年SNQ國家品質標章,展現在病人安全領域的卓越成就。 為提升醫療品質,屏東榮總護理部導入「手術單支器械智能管理滅菌追蹤系統」,運用雷射雕刻技術為每支手術器械賦予唯一識別碼,確保回收、清洗、滅菌及發放的全程監控,有效降低器械混淆與錯誤風險。該系統整合清洗與滅菌功能,並自動接收設備上傳的監測資料,確保清潔度與滅菌品質,同時推動無紙化作業,減少人為錯誤。此外,亦能精準追蹤感染器械,降低院內感染風險,並建置智能化教育模組,提升醫療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 屏東榮總表示,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該院已舉辦15場次參訪活動,吸引國內外81家醫院、185人次到院觀摩學習,促進國際交流,並成功取得3項新型專利。此外,亦於2024年美國HSPA年會發表1篇海報、亞太感染管制學會國際大會(印尼雅加達)進行口頭發表,並計畫於2025年AORN全球手術全期護理大會發表2篇海報論文,展現國際競爭力。 另為確保病患用藥安全,屏東榮總藥劑科導入「閉環式用藥系統」,透過智能藥盒與電子紙標籤技術,強化藥品調劑、配送與給藥流程。該系統涵蓋藥師調劑、藥車運輸至護理站及病房端正確給藥的完整流程,並結合軟硬體,確保作業無縫接軌。病患專屬藥盒可透過電子標籤同步顯示資訊,護理人員則在給予病人服藥時間,透過E化行動護理智慧藥車進行條碼確認,依「三讀五對」程序確保用藥正確無誤。此創新模式提升院內給藥安全,並與歐洲荷蘭兩家醫院共同引領閉環式用藥系統的國際發展,為全球醫療安全貢獻力量。【訊息平台】 114年03月22日
-
黃埔三村職務宿舍動土 提供官兵眷屬優質居住環境(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22日電)「黃埔三村職務宿舍新建工程」昨日舉行動土典禮,由國防部副部長鍾樹明上將率領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及軍備局、軍醫局等單位代表,與工程團隊及地方仕紳一同祈福,期勉團隊確保施工安全,落實環保責任,與周邊社區和諧共處。 本工程因應軍備局「第205廠搬遷案」及國軍高雄總醫院「軍陣醫療大樓新建工程案」,安置受影響住戶,選址於陸軍官校列管的黃埔三村,預計於民國117年完工。新宿舍將建設8棟地上8至9層、地下1層的大樓,共260戶,包括慈仁六村100戶、慈光新村160戶,並規劃休憩中庭、兒童遊戲場、球場及綠化空間,提升居住品質,完善軍眷照顧。 鍾副部長表示,國軍近年執行職務宿舍新建工程,不僅提供現代生活優質居住環境,更大幅提升職務宿舍住用品質,均獲官兵及眷屬認同與支持。 此外,鍾副部長強調,施工期間,施工、監造及督導單位應嚴格落實安全管制,施工單位須妥善控管空氣污染與噪音影響,並與周邊學校及居民充分溝通,以維護社區環境與鄰里關係,同時確保工程順利推展。 國防部期盼,透過本案提升軍眷居住品質,吸引更多醫務人員投入,強化國防醫療能量,進一步落實「軍眷安心、軍人安家、部隊安全」的政策目標。【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2日
-
臺南市召開三會報 提升地方應變韌性(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南13日電) 臺南市政府「114年動員、戰綜、災防三會報第1次定期會議」今日在市政中心召開,由市長黃偉哲主持,邀請國防部副部長兼任行政院動員會報副執行長柏鴻輝,以及國防部全動署、臺閩戰綜會報、南區戰綜會報、臺南市戰綜會報、市府各防救災編組單位、各區公所及公民營事業等單位一同與會。 會議首先由市長黃偉哲,頒發動員業務輔訪績優單位及聘書。接續進行動員、戰綜及災防工作會報,以及兩大狀況推演,驗證各項整備計畫可行性。 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致詞時,首先肯定各單位對各項狀況處置,均展現有效的臨災應變機制,也感謝現場所有與會同仁,兢兢業業地完成各項工作;柏副部長表示,今年「2025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演習」遵總統的指導,採「有想定、無腳本」方式實施,透過各類型兵推與實作方式,找出機制不足及待改善之處。 柏副部長指出,平時的狀況推演,不代表實際狀況,應將想定設計的更極端,才能應付災變的突發狀況。機關間的橫向聯繫已經非常完善,未來應更重視潛勢區災害、緊急突發事件的預防工作,這一切需要政府及民間共同配合與努力。 柏副部長在會報中也提出包括「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精進動員準備執行計畫」、「整備2025城鎮韌性演習」、「落實公需簽證作業」、「持恆全民國防教育」等五項要點,希望能逐步強化相關整備工作。 其中,柏副部長特別指出,「全社會防衛韌性」是現階段政府重點工作,目標是透過「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及「資通、 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等5大主軸,建構可因應大型災害威脅及嚇阻敵人侵犯的各種能力。【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3日
-
國防部資料開放透明化 榮獲數發部中央金質獎(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10日電)行政院數位發展部今日舉辦「113年政府資料開放頒獎典禮」,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揚獲獎中央、地方政府機關,肯定致力資料開放所做貢獻;其中,國防部榮獲「資料開放金質獎」中央機關第2名殊榮,提供民眾便利查詢,促使政策透明化。 「113年政府資料開放頒獎典禮」今日於富邦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鄭副院長出席並表揚榮獲資料開放金質獎10個中央、地方機關;國防部榮獲中央機關第2名,由通次室助理次長林少將代表受獎,並以國防部軍醫局、全動署提供「國軍醫院衛教資訊」、「國軍醫院醫療科技展」、「行政院動員會報定期會議」、「地區戰綜會報定期會議」等7項高應用價值資料集,公開於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榮獲肯定。 鄭副院長致詞時表示,資料驅動是數位科技發展與國家進步的關鍵,資料開放則是政府創新服務的基石,透過與產業、學界及其他機構的協作,資料可轉化為高價值的創新服務,提升智慧治理與國家競爭力。 鄭副院長指出,政府資料開放不僅是推動透明治理,也是創新經濟和智慧國家的關鍵力量,讓民間與學界靈活運用數據,優化公共服務並促進產業發展。因應主權AI發展,政府將打造臺灣主權AI訓練語料庫,並與各界合作強化AI競爭力,邁向AI新時代。 數位發展部進一步指出,隨著AI與資料科技的進步,政府資料開放已進入深化應用的關鍵階段。目前,各機關不僅提供高品質資料,也積極推動跨領域應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已累積超過5萬筆資料集,涵蓋語言、歷史、地理、動植物、國家文化記憶庫等多元主題。未來,將優先推動政府機關釋出中文語料,包含施政計畫、施政報告、政府出版品等,確保臺灣的AI發展能夠具備本土語言與文化特色。 數位發展部強調,政府資料開放不只是政策,更是一場政府與民間共創的合作歷程。未來,數發部將持續深化資料開放應用、強化AI技術結合,讓政府資料開放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數位創新的關鍵動力。【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0日
-
臺中榮總微波消融術 改寫子宮腺肌症命運(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9日電)子宮腺肌症是影響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0至15%的育齡女性受到此病困擾,主要症狀包括嚴重經痛、月經異常、大量出血,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 臺中一名44歲的林小姐,39歲時連續100多天異常大量出血,因劇烈經痛就醫確診為子宮腺肌症,賀爾蒙藥物治療導致體重增加5公斤、經常頭痛,讓她必須額外再吃止痛藥以減輕不適。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謝筱芸醫師施以微波消融手術(Microwave Ablation),將子宮體積從術前的136立方公分恢復至72立方公分,接近正常子宮50至60立方公分大小,術後林小姐終於擺脫經痛困擾及對賀爾蒙藥物的依賴。 謝筱芸醫師指出,微波消融手術是在腹部開2至3個小孔,透過高頻微波能量,精準加熱病灶部位,使異常組織凝固壞死。若手術過程中發現腸沾黏或卵巢問題,醫師也能同步處理,有效降低腸穿孔等併發症風險。 謝醫師說明,傳統治療方式以賀爾蒙藥物控制,嚴重者則需接受子宮切除手術,而微波消融手術保留了子宮,又能讓患者擺脫賀爾蒙藥物治療,且手術時間僅需1至2小時,術中出血量極少,患者通常24小時即可出院,一週後便能恢復正常工作。不過若子宮因病症增厚太多就不適用,且因保留子宮,便有復發的可能。謝醫師建議患者應根據個人病情與需求,與醫療團隊進行充分溝通後,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目前臺中榮總已為7名子宮腺肌症患者成功使用微波消融手術,而微波消融手術亦可治療子宮肌瘤,幫助更多女性擺脫經痛困擾,且對於希望避免子宮切除的患者來說是可行的選擇,不僅保留子宮,同時減少術後併發症,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訊息平台】 114年03月09日
-
三總澎湖分院心臟內科 成功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病患(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8日電)陸軍澎防部黃姓士官長日前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由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威廷,立即啟動心導管團隊,將病患緊急轉入「高階心導管室」進行心導管手術,成功搶救黃姓士官長生命,並於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三總澎湖分院表示,陸軍澎防部黃姓士官長,日前向家人表示有胸悶不適問題,運動後仍有胸悶狀況,在用晚餐時倒下無意識,呈現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狀態(OHCA),經消防局救護車護送至三總澎湖分院急救;黃員經急診醫師搶救後恢復心跳,再會診心臟內科劉威廷醫師,經評估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並向家屬說明後,隨即轉入「高階心導管室」治療,成功完成手術。 心臟內科醫師劉威廷指出,黃姓士官長從抵達急診經一系列急救處置,直到打通血管,僅花54分鐘,優於緊急醫療能力評定規定之90分鐘,展現該院急重症照護處置效能。 三總澎湖分院強調,在國防部軍醫局及三軍總醫院的指導及全力支持下,自109年10月完成「高階心導管室」建置,並自113年4月起由三總所屬7家國軍醫院,指派醫師支援澎湖分院心臟內科醫療任務,全年不分畫夜全天候至少有一位心臟內科醫師駐守,大幅降低空中後送轉診病患。 另外,黃姓士官長經過三總澎湖分院的治療及照護後,並於7日由三總澎湖分院院長胡上校率領醫護團隊的祝福下,順利出院,後續將持續接受復健及高壓氧治療;黃士官長表示,從軍超過20年,見證了三總澎湖分院醫療品質的逐年提升。此次的經歷,讓他體會到國防部照顧離島軍民的用心,也非常感謝三總澎湖分院的醫療團隊,在鬼門關前及時救回他。【最新動態】 114年03月08日
-
軍醫局長慰問心肌梗塞獲救士官長 肯定三總澎湖分院醫療量能(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7日電)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蔡中將昨(6)日赴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探視因心肌梗塞成功獲救的黃姓士官長,其眷屬也對國軍醫療提供重症急救,能即時挽救家中支柱,表達感謝之意。蔡局長鼓勵澎湖分院醫護團隊,急重症搶救是「在地化醫療」的重要指標,也是澎湖軍民對三總澎湖分院的肯定與期待,務必要作好「健軍衛國」使命。 三總表示,服務於澎湖某單位的黃姓士官長,曾向家人表示有胸悶不適問題,近日下午運動後仍有胸悶狀況,在晚餐吃幾口飯後即倒下無意識,經家屬聯絡消防局由救護車送至澎湖分院急救。黃員到院前已心跳停止(OHCA),經急診醫師搶救後恢復心跳,再會診心臟內科診斷疑似急性心肌梗塞,向家屬說明後即轉送心導管室治療,成功完成手術,再利用高壓氧艙治療,術後恢復良好。 三總指出,澎湖分院自109年10月,在軍醫局及院部指導及支持下,完成「高階心導管室」建置,大幅降低空中後送轉診病患,啟用迄今已完成609人次心導管手術。 三總進一步指出,為提供全時醫療救護,自113年4月1日起由三總、桃園、臺中、高雄、左營、花蓮及松山等7家國軍醫院,指派醫師支援澎湖分院心臟內科醫療任務,每日不分晝夜至少有一位心臟內科醫師駐守,提供鄉親全天候急性冠心症醫療服務,獲得地方諸多好評。 蔡局長表示,三總澎湖分院「心導管室」建置,就是為了讓澎湖軍民,一旦有心血管疾病時能獲得即時救治,具備醫學中心等級的醫裝,投入國軍醫院心臟內科醫師人力支援,提供不分晝夜全時救護,均為將三總澎湖分院打造為「地區級醫學中心」的決心。 蔡局長指出,三總澎湖分院不僅有「心導管室」治療,對於心臟外科手術也創下外離島的第6例,追求卓越優質醫療,增進軍民身心健康,這不僅是澎湖軍民之福,「在地化醫療」更是軍醫體系最佳典範。【部隊頻道】 114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