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國軍" ,結果共:342筆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9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6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及西南空域3架次)及共艦5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此外,國防部另指出,昨(28)日偵獲中共空飄氣球2枚,首枚於上午7時35分於基隆西北方65浬處,高度2萬8000呎處偵獲,於上午8時40分消失;次枚於晚間9時40分於臺中西南方95浬處,高度2萬6000呎處偵獲,於晚間11時10分消失。【國防訊息】 114年01月29日
-
戰備無假期春節佳節,家家團圓之時,國軍官兵依然不分假期與日夜,堅守崗位,毫不鬆懈,以確保國家安全,讓國人能安心歡度新年。(軍聞社陳軍均)【最新動態】 114年01月28日
-
職涯分享楊佳霖退伍後,在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支持下,不僅創立了自己的品牌,還順利取得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學位。高雄市榮服處也持續提供協助,包括品牌經營指導、創業貸款利息補貼與學費補助,讓他的事業穩定發展。此外,為感念輔導會的幫助,楊佳霖決定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與經驗,並將這份感謝轉化為實際行動,鼓勵更多退除役官兵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繼續傳承溫暖與希望。(文:軍聞社呂尚俞/圖:楊佳霖提供)【最新動態】 114年01月28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28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6架次及共艦7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114年01月28日
-
中科院研製機動儲能系統 確保緊急民生及軍事電力供應(軍聞社記者林庭暉臺北27日電)由於我國發電系統採集中型發電,南電北送特性使得分散式備援電力及儲能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為此,中科院以國防科技研發能量為基礎,配合產業需求導向,結合綠能、節能及儲能等關鍵技術,將電源轉換與能量管理技術擴展至實際場域應用,涵蓋民用及軍用儲能領域。 中科院表示,我國目前電力來源主要仰賴台電公司供應,一旦台電供電中斷,儲能系統即可立即為民生及軍事需求提供穩定電力。以民生用途為例,若因地震或颱風等天災造成台電輸電系統故障,儲能系統可立即支援緊急通訊及基本民生用電需求。此外,該系統還可儲存再生能源生產的多餘電力,有效緩解再生能源供應的不穩定性,並調節供需時機,實現電力管理最佳化。 中科院指出,軍中備用電力系統長期依賴柴油發電機,卻因燃油可能耗盡、補給中斷及容易因餘熱遭熱感應飛彈鎖定等問題,產生作戰隱憂。有鑑於此,中科院積極發展機動儲能系統,透過能源多元化與就地取材的方式,結合匿蹤技術,提升國軍作戰與應變能力。 中科院研製的機動儲能系統涵蓋「小型機動儲能供電系統」、「中型機動儲能供電系統」、「拖車式儲能供電系統」及「大型機動儲能供電系統」等類型,可依戰備需求及民生應用情境,選擇適合的機動儲能系統。 「小型機動儲能供電系統」適用於單兵作戰或緊急通訊用電,能獨立持續供電4小時,並可結合小型折疊式太陽能電池板與充電電池,延長野外供電時間。該系統設計重視輕量化,使其更便於攜帶及快速部署。 「中型機動儲能供電系統」則適用於班排連級的緊急供電需求,持續供電可達14小時,主要應用於國軍救災、野外臨時指揮所及可攜式衛星通訊供電等場景。 針對營旅級需求,「拖車式儲能供電系統」可取代傳統柴油發電機,整合為拖車型態,提供野戰指揮中心、指管車、雷達車、目獲車及發射車等裝備的作戰電力,確保行動作戰時電力供應無虞。 此外,「大型機動儲能供電系統」具高機動性,並可結合太陽能與風力等能源,達到就地取材進行充電、供電,適用於基地級作戰備用電力,提供野戰宿營、演習及救災等多元需求,同時兼具匿蹤效能。 中科院在發展機動儲能系統的同時,不僅滿足民生及國軍機動化需求,亦掌握機動化儲能技術關鍵專利,包含「叢集式家戶型儲電系統管控技術」、「社區儲電系統電力穩定技術」、「電力調度技術」、「高壓電力保護控制技術」及「可攜式蓄能供電裝置」等,這些技術未來可授權國內廠商,進一步帶動國內再生能源與儲能產業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 在自製機動儲能系統方面,儲能核心電芯採用國內廠商生產,電力轉換模組則與國內公司合作,由中科院掌握電池管理及能量管理技術,負責整體系統設計與整合測試,確保自主與穩定性。 未來,中科院將持續結合產業力量,開發適當的綠電系統,達到節電、產電、儲電、配電及戰備效益,協助國內產業突破技術瓶頸,促進軍民產業互通,為國防與民生建立永續發展的基石。【部隊頻道】 114年01月27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林庭暉臺北27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4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空域2架次)及共艦5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114年01月27日
-
【影】海軍官校水壓實驗室 強化學生實作與科研能力(軍聞社記者陳彥樺高雄27日電)為強化海軍官校學生的實作能力,並肆應未來戰場需求,海軍官校船舶機械系耗時三年完成「水壓實驗室」建置。該實驗室目前為全國最大型的水壓實驗設施,不僅可模擬高壓深海環境,還能進行多項艦船結構與運轉設備的耐壓測試,成為教育與科研兼備的重要場域。 海軍官校水壓實驗室的建置源於對未來海軍需求的前瞻規劃,實驗室專門針對水下耐壓結構,進行極端環境下的力學測試研究,包括靜態結構部件及運轉設備在內,均能模擬水下高壓環境進行測試。海軍官校船舶機械系教授徐慶瑜指出,水壓實驗室不僅為官校學生提供真實操作場域,印證艦船設計理論,更能支持海軍武器裝備研發,提升其在極端環境中的可靠性與效能。 自水壓實驗室建成後,海軍官校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與多所國內知名大學及研究機構共同完成多項耐壓測試專案,如MK6電雷管水下耐壓試驗計畫及FRP水下艦壓力艙之結構強度認證等,展現實驗室的卓越功能。這些合作成果有效推動艦船技術的進步,進一步滿足國軍的戰力需求。 海軍官校在建置水壓實驗室的過程中,結合「潛艦國造」計畫,以此場域為基礎,深化學員對潛艦技術的理解,並培養具備現代化戰爭素養的軍事指揮人才。徐教授表示,實驗室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艦船結構耐壓測試、設計的專業能力,透過理論與實驗的結合,讓學生能夠應對未來高科技化戰場的嚴峻挑戰。 水壓實驗室的設立不僅為國軍教育體系注入嶄新能量,亦展現海軍官校在提升學生實作能力與科研成果方面的堅持與努力,成為現代海軍科技教育的重要典範。【最新動態】 114年01月27日
-
臺中總醫院呼籲良好健康管理 預防心臟疾病(軍聞社記者卓以立臺中26日電)有鑑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及體重過重為心臟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國軍臺中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甘承正呼籲民眾,養成良好自我健康管理,是即早發現與治療是預防心臟疾病的重點。 近期國軍臺中總醫院就治療一位46歲患者楊先生,他有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裝了五根支架等病史。在某日凌晨因急性胸痛,喘不過氣,至該院急診就醫,心電圖顯示其急性前壁心肌梗塞,須立即接受心導管治療,同時併發急性肺水腫呼吸衰竭,於急救室接受氣管插管。 甘承正醫師以心臟超音波發現患者左心室射血分率約為百分之三十以下,緊急聯繫心臟外科準備葉克膜,以應對導管術中高危險情形。 在心導管手術過程中,發現患者左前降支冠狀動脈之前放置的支架已完全阻塞,故以導絲通過阻塞病灶並抽吸血栓後,再放置支架建立血流。過程中病患多次心因性休克,由心臟外科林敬惟醫師放置葉克膜體外循環系統來改善重要器官血流,等待心臟功能回復。 術後於加護病房治療,心臟功能逐漸改善,住院五天後移除葉克膜,第七天拔管,隔天轉至普通病房,觀察一周後順利出院返家。 甘承正醫師提醒,病患除有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裝了五根支架等病史外,一天還抽四包菸,吸菸會增加2至4倍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每日吸菸量越多、吸菸年數越長,則風險越高,同時也增加中風、周邊動脈疾病及肺癌的發生率。預防勝於治療是不變的道理,與其等發生症狀時慌張失措,平常一定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守護心好人生。【部隊頻道】 114年01月26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陳勝勳臺北26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6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西南空域2架次)及共艦7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此外,國防部另指出,昨(25)日偵獲中共空飄氣球2枚,首枚於上午06時23分於基隆西北方75浬處,高度1萬8000呎處偵獲,於上午7時45分消失;次枚於上午06時23分於基隆西北方68浬處,高度1萬8000呎處偵獲,於上午7時26分消失。【國防訊息】 114年01月26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林庭暉臺北25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28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西南空域27架次)及共艦8艘次,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此外,國防部另指出,昨(24)日偵獲中共空飄氣球2枚,首枚於下午02時20分於臺中西北方73浬,高度4萬2000呎處偵獲,於下午04時50分消失;次枚於下午06時20分於基隆西方74浬處,高度2萬7000呎處偵獲,並於晚間08時05分消失。【國防訊息】 114年0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