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海軍" ,結果共:94筆
-
行政院通過韌性特別預算案 顧部長:強化訓練與戰備儲量鞏固國安(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11日電)行政院今日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包括國防部主管經費1132億元,國防部部長顧立雄上午出席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時指出,透過此次特別預算,可使國軍戰備存量從30天提升至120天,並改善訓練、武器彈藥儲備及作業環境,強化資通電防護韌性,進一步鞏固國土安全。 立法院日前三讀「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預算上限5700億元,行政院院會今日通過據此編列的韌性特別預算案,共編列5500億元,區分為四大主軸,其中強化韌性部分1500億元、普發現金2360億元、社會支持71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1130億元,預留200億元作為後續編列特別預算額度,視國際情勢發展再行編列。 在強化韌性中,國防部主管經費1132億元,區分「強化指管通信韌性」673億元、「設施更新厚實戰備能量」429億元及「守護海疆保護人民」30億元。 戰規司司長黃中將於記者會中說明,此次特別預算將投入673億元於資通環境更新,建立雲端環境與AI防駭技術,並推動三軍指揮所機動化,以確保戰時仍能持續運作;另編列429億元用於重要防護設施改善、擴大後勤儲備能量及訓練量能;也編列30億元強化海防,並整合陸軍、海軍及海巡雷達系統,建立情資共享平臺,納入臺灣戰術網路(TTN),確保海域安全。 顧部長表示,透過特別預算,國軍除強化後備訓練與戰備儲量,並整建各式武器彈藥庫儲設施,更重要的是建立具機動性、備援性與通用性的資通電架構,以因應中共持續進行的網路與電磁攻擊,確保無論是平時、戰時,都能夠維持指管不中斷,確保擁有作戰韌性。 顧部長強調,特別預算相關建案均會於國內進行採購,將同步提升產業附加效應,兼顧國防安全與民生發展。【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1日 -
海軍:網傳不實訊息 籲民眾勿以訛傳訛(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9日電)針對外界質疑「國軍以執行演訓為由,將高雄旗山、美濃等地,擴大設置無人機飛行為紅區」,海軍司令部今日表示從無類案,籲請國人勿以訛傳訛。 海軍司令部說明,航空部隊現有旗山、美濃訓練空域,自民國71年4月起,經民航局劃設至今,均未肇生危安及擾民情事;而因應無人機用途愈加廣泛,考量訓練空域的飛航安全,自114年6月25日起,需於飛行前提出申請。 海軍司令部表示,為反映民情,滿足地區農務及無人機培訓需求,已於114年7月3日邀集有關單位,針對民用無人機於禁航區操作申請,共同商討妥適的方式,可經由一次性申請,免除多次申請的程序,達到簡化程序與便民服務,並於8月4日公告。 海軍司令部強調,有關網路散播「該區域禁止無人機飛行」、「美濃軍事禁飛是保護盜採安全」相關情事為不實訊息,特此澄清。【國防訊息】 114年09月09日 -
海上加油展現專業默契 確保遠航任務順遂(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長達萬餘浬的航程中,海上加油是確保納編軍艦足以持續遠洋航行的重要任務,磐石軍艦作為支隊唯一補給艦,需定期執行「海上油料整補」任務,與武昌、鄭和等受補艦進行併航整補作業,為航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海上整補平均每三至五日實施一次,過程中,受補艦須調整俥速、保持航向,快速靠近磐石軍艦並維持併航,雙艦距離僅數十公尺,需在洋面風浪與船身搖晃中,穩定建立高線纜索,並吊掛油管進行輸油。 輸油前,首先由整補艦發射纜繩至受補艦,並將聲力電話線傳遞至受油艦完成通信構聯,再將油管高線引纜拉至受油艦,當輸油管探針頭與受油器順利接合後,正式啟動整補程序。此時,艦上操作人員全程緊盯絞機張力與油壓數值,維持油管穩定壓力,避免因壓力異常引發漏油等危安狀況。 整補期間,除了需要整補站官兵確保輸油管高線作業外,艦長與駕駛臺人員需緊密監控風浪變化,透過聲力電話、通信旗與信號板相互協調,展現整體艦隊操縱協調能力。完成整補後,補給艦以廣播播放樂曲,向受補艦致意「艦運昌隆」,官兵站上甲板揮手致意,傳遞的不只是情誼,更是彼此共同完成遠航任務的信任與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為提升整補速度,海上加油時常以雙舷加油方式,同時為兩艘受補艦進行輸油,展現艦艇之間高度協調與專業能力,更證明海軍整體後勤補給量能。 「操演時最關鍵的,就是兩艦的間距不能超過作業限制。」磐石軍艦帆纜士官長陳士官長表示,若兩艦間距過近或過遠,不僅會造成鎖具脫離,還可能損傷整補裝備,甚至危及人員安全。他分享,加油過程曾遇到天候突變,海象突然惡化,兩艦晃動劇烈,間距一度縮短,駕駛台下令立即停止輸油、加速脫離,凸顯海上加油困難與風險,同時也驗證官兵緊急處置能力與作為。 此外,在遠航加油過程中,官校學生也親身參與加油部位作業,陳士官長表示,透過船上官兵講解流程,再由官兵示範,最後讓學生實作,希望藉由這些實地體驗,讓他們未來任官後更瞭解操演風險,做好安全監督之責。【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7日 -
支隊官兵海上操練 宣慰僑胞展現國家實力(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於敦訪友邦國家期間,展開各項文化交流,其中,海軍官校鼓號樂隊、海軍樂儀隊及陸戰莒拳隊所組成的操演隊伍,代表我國執行對外展演任務,透過整齊劃一與精準動作,傳遞國軍專業形象與堅實戰力,深獲僑胞與當地民眾高度肯定。 海軍儀隊的薛中士指出,在軍艦上練習與陸地大不相同,最大挑戰在於船體晃動對平衡與槍法穩定性的影響,再加上海上曝曬無遮蔽、刺眼陽光,更考驗官兵體能與反應,透過持續精進體能,克服不同環境所帶來的考驗,期許自己在未來表演中導入新式槍法,讓學弟們獲得更多學習與突破的機會。 這次擔任海軍樂隊帶隊官並擔任指揮的唐士官長表示,音樂是自己的專長與興趣,能透過音符傳遞情感,並代表國家於友邦演出,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此次任務更首度演出他親自創作的《榮耀傳承進行曲》,隊員們從練習到演出,呈現出的氣勢與情感令他感動不已,期望透過樂曲,讓大使與僑胞們能因中華民國海軍而感到驕傲。 海軍樂隊韓下士指出,在海上演奏練習不僅須適應氣候與船體晃動,更要在船上機械運作的吵雜環境下保持專注力,這次敦睦遠航訓練能代表國家演出,對他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對自己的磨練,透過一遍遍的練習,與隊友們攜手將最完美的樂曲帶給友邦國家,以行動詮釋中華民國海軍堅毅不拔、精實自信的信念。 經歷九次敦睦遠航訓練任務的陸戰莒拳隊陳士官長表示,在船上訓練分為莒拳專項及運動科學兩部分,透過跆拳道踢擊、擊破技巧與肌力強化,藉以克服暈船與搖晃等挑戰,透過敦睦遠航與友邦交流,展現莒拳隊「忍耐克己、百折不撓」的戰鬥精神,並期望明年能順利完成第十次遠航,為自己的軍旅二十年生涯留下圓滿回憶。【圖文專訪】 114年09月07日 -
遠航見習實作結合理論 強化官校生專業能力(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是海軍年度重要任務,同時也是驗證海軍官兵遠洋航行能力,包括海軍官校、政戰學院、理工學院與管理學院的應屆畢業生進行艦艇各部位值更,藉由艦上官兵親身教導及學生實務見習,累積海上航行經驗,並依見習進度完成簽證,為未來投身海軍奠定良好基礎。 見習期間,學生依所屬專長輪調至駕駛臺、輪機、戰情等艙間,配合官兵輪班值更,透過親身體驗值更工作,深化對於航行的認識。其中,在戰情室及駕駛臺內,學生會輪流擔任副值更官、左右舷瞭望、測繪組、電話手、雷達手及網路手等部位,學習海圖相關知識,瞭解各項職務內容,協助值更官確保艦艇航行安全,並透過實際操作,提升航海實務經驗,為即將畢業任官做好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理工學院的學生因畢業後將派任至艦艇輪機部門,實習內容與其他學生略有不同,他們需深入悶熱吵雜的機艙底部,進行機械與裝備巡檢,從實務中認識艦艇動力系統的運作,並逐步培養維保與故障排除的實力,未來將肩負重任保障海軍航行動力。 在執行海上加油任務時,學生也會與艦上官兵一同投入工作之中,實際操作聲力電話、信號旗與信號板等通訊工具,理解艦與艦之間協調指揮方式;同時,在官兵講解與帶領下,學生們瞭解高線引纜的傳遞程序,親身感受海上整補作業的艱辛與挑戰。 此外,在靠泊友邦期間,支隊安排學生參與各項參訪活動,深入體驗當地文化風俗,拓展國際視野與人文素養。學生們也肩負鼓號樂隊及操演展示等任務,展現我國軍校生的專業形象,也讓他們深刻體認,海軍就是「半個外交官」。【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7日 -
敦睦航訓培養未來海軍新血 海上見習汲取經驗(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敦睦遠航訓練期間,任務艦安排許多課程,其中海軍官校與國防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必須針對「值更」進行簽證,並依專長輪值駕駛臺、戰情室與輪機等部位,在支隊幹部與艦上官兵的帶領下驗證各項操作,透過實務訓練,培育海軍堅實新血。 「艙底就像船的心臟,是確保軍艦遠航源源不斷動力的來源。」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學生陳玉祥表示,在學校教育期間主要學習理論與原理,透過這次遠航在輪機部門見習,實際接觸主機、發電機、造水機等設備,這對他來說是最寶貴的經驗。 海軍官校學生涂汶愷表示,在航行期間曾擔任副值更官,實際執行畫海圖、雷達觀測、航行避碰等任務,在這次遠航過程中實際操作,而這些都是在書本中學不到的,深刻體會其中難度與責任。 海軍官校學生謝詠伃表示,在遠航訓練中歷經不同部位見習,更獲艦上官兵肯定,在遠航訓練進行艦體戰術運動期間,曾擔任見習值更官,統籌駕駛臺各部位,隨時注意艦艇航行的方向,配合任務艦進行編隊,透過這次見習經驗,期許自己未來能擔負艦艇值更官的職責。【圖文專訪】 114年09月07日 -
軍事深造教育聯合開訓 劉志斌勉迎接挑戰邁軍旅高峰(軍聞社記者王進福臺北5日電)國防大學校長劉志斌上將今日主持「軍事深造教育暨國際學院戰研所聯合開訓典禮」,他期勉學員精進本職學能,陶冶軍人武德,勇敢迎接挑戰,成為一位允文允武、德才兼備的現代專業軍人,向軍旅高峰邁進。 開訓典禮上午在國防大學率真校區舉行,戰爭學院、陸軍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及國際學院共793位學員展開軍旅生涯新旅程。劉校長以「實踐優良校風,展現將校風範」、「精研專業學能,樂活智慧人生」、「凝聚團隊共識,塑造榮譽文化」與「涵養進取態度,再創軍旅高峰」等四點與學員共勉。 劉校長表示,明年是國防大學建校120週年,學員們應效法先賢先烈為國盡忠的堅定心志,在日常生活中端正品德操守,涵養軍人氣節。在學習上,當尊師重道、虛懷若谷,積極充實個人軍事學能與戰略素養。在領導統御上,要懂得照顧部屬,以身作則,帶兵帶心,培養「將校風範」。 劉校長指出,在現代軍事思維中,如何將科技、戰術與戰略相互結合,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創造出逆轉戰局的契機,是每位軍人必須思考的課題。因此學校在課程設計上,增加了AI科技、無人載具應用及最新戰術戰法等內容,將尖端軍事科技結合作戰實務理論,有系統地提升學員軍事作戰能力。 劉校長分享超微半導體公司(AMD)董事長蘇姿丰的故事勉勵學員,無論出生地與成長背景如何,只要保持進取態度,有清晰的目標、積極的態度,以及持續不斷的努力與學習,每個人都可以突破環境的限制,創造卓越人生,邁向軍旅高峰。【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5日 -
臺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 海軍官校生榮獲領航之星獎(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5日電)海軍官校海洋科學系學生王祥宇、張翊翔與林金灣3位學生,在指導老師鍾育仁副教授帶領下,以「海洋築夢家」團隊名義參加「臺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並運用「AI海洋守護者」為題提出創新方案,榮獲青年組「領航之星」獎項,展現學校培育人才的成果與青年學子守護海洋的熱忱。 該論壇自2019年舉辦以來,規模持續擴大,今年邁入第7屆,首次由日本、菲律賓等駐臺機構共同協辦,吸引來自約30國、近千位青年報名參與。經過激烈初選,最終13組團隊晉級決賽,針對海洋污染防治、資源循環、科技應用與教育推廣等議題,提出具創意與可行性的解方,展現國際青年對海洋永續的責任與行動力。 「海洋築夢家」團隊提出「AI海洋守護者:數據驅動之海洋污染熱點識別及決策參考」方案,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整合海洋、氣象、船舶與污染等跨平臺數據,訓練AI模型預測污染熱區,並透過視覺化儀表板提出潔淨海洋策略與行動建議,展現高度跨域整合與實務應用能力,深獲評審肯定。【部隊頻道】 114年09月05日 -
海軍114年敦睦遠航/系列四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於造訪帛琉友邦國家期間,海軍官校鼓號樂隊、海軍樂儀隊及陸戰莒拳隊於棒球場帶來精湛演出,獲得現場民眾與旅居僑胞熱烈迴響,不僅展現海軍精實訓練成果,也鼓舞官兵士氣。(軍聞社王茗生)【圖文專訪】 114年09月04日 -
海軍114年敦睦遠航/系列三敦睦支隊離開帛琉前,黎大使、副總統兼衛生公共服務部長(Arnold Oilouch)與僑胞們於港口邊奮力揮舞國旗,為來自家鄉的同胞官兵送行,並由帛琉港勤拖船施放水門禮,歡送支隊離開,也為帛琉敦訪行程劃下圓滿句點。(軍聞社王茗生)【圖文專訪】 114年09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