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三總" ,結果共:20筆
-
三總「健康巴士」衛教展 攜手多方響應「世界抗生素週」(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4日電)抗生素抗藥性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十大公共衛生威脅之一,三軍總醫院今日攜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及臺灣感染症醫學會,啟動「健康巴士全臺跑,抗藥細菌全趕跑」互動式衛教展覽,共同響應「世界抗生素週」,期盼提升民眾對「正確用藥」與「預防感染」的觀念,一同守護永續醫療體系。 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少將致詞時指出,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在全球被定義為「醫療緊急危機」,根據資料顯示,預估至2030年將奪走西太平洋地區約500萬人的生命,而臺灣每年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預估將超過新臺幣3,000億元,對公共健康與財政形成嚴峻挑戰。他強調,三總將持續站在醫療前線,透過推動抗生素監控與衛教,與全民共同守護寶貴的醫療資源。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署長羅一鈞表示,行政院推動「防疫一體抗藥性管理計畫」,疾管署作為抗藥性防治的核心角色,透過跨部會合作強化抗生素管理,以及食品與環境監測,並呼籲全民積極參與,共同成為抗藥性防線的一環。 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長張上淳也指出,抗生素的出現,是現代醫學的輝煌成就,然而隨著不恰當使用,抗藥性的蔓延成為另一波「無聲大流行」。張董事長強調,抗藥性防治不僅需仰賴各醫療院所落實,更要透過深入生活的衛教宣導,提升全民用藥意識。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張峰義理事長進一步表示,感染抗藥性細菌患者的治療成本為一般患者的1.4倍,對社會與臨床治療都是重大挑戰。張理事長呼籲,抗生素抗藥性問題的存在,無分種族、年齡,而是全民應共同關心的議題。 開幕式後,現場醫護人員以「四不一要」及「診間三問」為題,進行有獎徵答活動,透過互動加深民眾認知。其中,「四不一要」原則呼籲民眾,「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自行購買」、「不吃他人藥」、「不隨便停藥」,並「要遵守醫囑」;「診間三問」則提醒「處方是否含抗生素」、「應服用多久」以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以確保用藥安全。 此外,展覽現場設計「健康巴士駕駛員」的互動體驗,將艱澀的衛教知識轉化為寓教於樂的遊戲,透過正確的知識與行動,遠離抗藥性危機,期盼各界攜手守護臨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共同打造完善且永續的醫療環境。【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4日
-
三總發表過動症診治案例 協助患者找回專注力與自信(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17日電)三軍總醫院今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常被誤解為「好動」或「不聽話」,透過及早發現與完整治療,能有效協助孩子改善學習、人際與情緒發展,開啟成功人生。 三總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嵩濤表示,台灣約有9%的兒童受其影響,但僅有極少數比例接受完整治療,許多ADHD兒童因上課坐不住、專注力不足與情緒失控等症狀,導致學業及人際關係受挫。他指出,透過專業的評估與理解,讓孩子能克服這些困難,累積更多成功經驗,進而相信自己也能辦得到。 針對家長擔憂「吃藥會上癮」的疑慮,李醫師澄清,臨床常用藥物並不會造成依賴或成癮。相反地,規律治療不僅能改善孩子的專注力與情緒控制,還能降低他們未來濫用藥物的風險。他以「替孩子的大腦戴上一副眼鏡」比喻藥物作用,並指出,藥物治療有效率可達八至九成,若搭配行為治療,效果更佳,能顯著提升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品質。 李醫師進一步強調,ADHD的治療是醫學、教育、家庭與社會的合奏。家長可透過正向教育策略協助孩子,學校與社會資源也應共同提供支持。他呼籲大眾應破除「長大就會好」或「只是教養問題」的迷思,及早發現並及早治療,讓孩子有機會綻放出獨特的光彩。【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7日
-
知識傳承與實務接軌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手冊》中文版發表(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16日電)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今日舉行新書發表會,這本歷時一年多,並且成功翻譯國際知名外科參考書《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中文版,結合理論與實務的臨床經典工具書正式與國內醫學界接軌,提供醫學生與臨床人員更即時、實用的知識來源。 《華盛頓外科學手冊》自1974年首版問世,歷來被視為外科醫師實務診療的重要參考依據,內容涵蓋基礎原則、診斷流程、處置準則與手術技巧,廣泛應用於住院醫師訓練與臨床決策中。此次翻譯計畫由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臺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蔡建松中將構思,並由三總外科部主導統籌,集結各專科主治醫師依臨床領域進行審譯,確保專業性與語意一致。 蔡局長表示,該書的翻譯出版,是知識傳承與臨床實踐整合的重要成果,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醫學專業內容在地化與國際接軌,協助全國醫療體系在外科學領域持續邁進,最終惠及病患福祉,實現醫學教育與照護品質的雙軌提升。 蔡局長強調,本書特別針對臺灣臨床環境與醫療制度進行內容調整與術語優化,除提升學習可及性與閱讀效率,也進一步強化教學場域與臨床現場的銜接。全書以母語呈現,便利醫學生、住院醫師及專科醫師快速查詢,亦有助於臨床團隊於第一線進行即時判斷與溝通。【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6日
-
黃常次秋節慰勉澎湖駐軍 感謝官兵付出與努力(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11日電)秋節將屆,為慰勉外島官兵戮力戰訓本務,守護國土的辛勞,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今日分別前往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軍備局工程營產中心中工處澎湖分遣所,代表國防部顧部長犒慰官兵辛勞,對於弟兄姐妹們不分日夜戍守地區,矢志守護家園的辛勤付出,表達高度肯定與嘉勉,並提前祝賀大家中秋佳節愉快、平安健康。 黃常次上午由澎防部指揮官陳中將、軍醫局局長蔡中將、軍備局工營處長黃少將、工營中心主任賀少將及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少將等人陪同,聽取工作簡報,並提出工作指導。 黃常次表示,三總澎湖分院提供最佳醫療服務,照顧離島軍民,以「病人不動、醫師動」的服務理念,真正落實「醫療在地化」的具體價值。他也肯定醫院積極招募與留任護理人力、推動ESG及智慧醫療等提升醫療韌性與急重症處理能力,展現國軍醫療體系持續精進的決心。 此外,黃常次也肯定澎湖分遣所,對於澎湖地區國軍不動產管理成效,期勉同仁持續精進、固守本務,捍衛國軍不動產權益。 最後,黃常次亦前往海軍馬公基地視導興安專案工程,瞭解新建大樓施工進度,同時也肯定專案人員戮力推動工程進展,協調各單位使用需求,達照顧官兵的目標,為澎湖海軍第一線人員提供安全舒適的住宿及辦公環境。【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1日
-
三總「肺癌精準診斷一站式治療」 造福早期患者(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10日電)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蔡遠明醫師,今日以「肺癌精準診斷一站式治療」為主題進行醫療成果發表,說明藉由改良式經肺實質導航支氣管鏡,大幅提升檢查精度,縮短肺內病灶取樣時間,有效整合診斷與治療,造福更多早期肺癌患者。 蔡醫師表示,59歲的李女士因長期咳嗽及家族有肺癌病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上肺葉約1.5公分毛玻璃結節,在家人陪同下,前往三軍總醫院接受改良式導航支氣管鏡導引,經肺實質穿刺定位,確認手術切除範圍後,緊接著轉換至單孔胸腔鏡手術切除,術中透過冰凍切片即時病理分析,診斷為惡性腫瘤,為早期第一期肺腺癌,無淋巴結轉移及遠端侵犯跡象,李女士術後恢復良好,後續追蹤至今無復發情形,成功阻止肺癌進一步惡化。 蔡醫師指出,改良式經肺實質導航支氣管鏡是藉由虛擬導航結合穿肺實質取樣方式,克服傳統支氣管鏡及電腦斷層導引穿刺的盲點,準確的處理體積小、位置深或支氣管徑路不明確的肺內病灶,並能在術中即時定位後,無縫轉換至單孔胸腔鏡進行切除,一次性完成診斷與治療。 蔡醫師說,在安全性方面,臨床應用期間未發生氣胸、出血等嚴重併發症,顯示具高度可行性與安全,藉由支氣管鏡定位結合單孔胸腔鏡切除的一站式治療,不僅提升診斷陽性率,同時也能提高病灶判讀與取樣的精準度。 蔡醫師也補充,肺癌精準診斷一站式治療的手術流程,可在單次麻醉下同步完成定位與切除,進一步降低病患風險,縮短住院時間,對病患照護品質與醫療資源使用都具有正向效益。 蔡醫師進一步表示,肺癌精準診斷一站式治療為微創診斷與治療樹立新標竿,也展現臺灣醫學團隊的創新能力與國際影響力,未來,將進一步整合支氣管鏡穩定系統與運算平臺,強化精準度並拓展臨床應用,期能造福更多早期肺癌患者。【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0日
-
三總與醫華生技簽署合作備忘錄 推動AI數位病理檢測技術(軍聞社記者劉哲宇臺北9日電)三軍總醫院今日與醫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作推動人工智慧(AI)數位病理與癌症篩檢技術,建立臺灣自主的AI數位病理資料庫與診斷模型,進一步提升癌症早期檢測與臨床應用。 簽約儀式於三軍總醫院舉行,由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中將、參事石中將及軍醫局局長蔡中將共同見證。醫華生技董事長黃忠諤率領團隊出席,院長陳少將則代表三總簽署合作文件。 陳院長致詞時表示,癌症一直是威脅國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此次合作將AI技術導入病理檢測,可有效提升切片判讀的精確度與效率,協助醫師縮短診斷時間,並支持臨床治療決策。他強調,這是醫療與生技跨領域整合的重要一步,未來將持續推動相關應用,以造福更多病患。 醫華生技董事長黃忠諤則指出,公司長期專注於半導體生物晶片、AI影像診斷與自動化病理掃描系統的研發,並多次獲得國際肯定,透過與三總合作,相關技術將能進一步應用於臨床場域,不僅提升病理診斷效率與準確度,也將有助於推動癌症早期檢測。 三總強調,合作將聚焦三大方向,包括「技術創新」,結合AI與醫學,加速癌症早期偵測與精準治療;「醫療升級」,減輕醫事人員負擔,提升病理分析效率與服務品質;以及「國防韌性」,強化醫療自主,提升軍陣醫學能量,守護軍民健康。未來,雙方將持續推動AI數位病理平臺建構與研發,逐步完善國內智慧醫療與癌症防治體系,並拓展合作成果至國際,進一步提升臺灣醫療科技的能見度。【部隊頻道】 114年09月09日
-
三總舉辦講座 宣導帶狀疱疹預防與治療(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7日電)三軍總醫院昨(6)日舉辦「三總心國醫情」系列講座,邀請皮膚科主治醫師劉昇雯主講「帶狀疱疹處置及預防」,透過專業解說,增進民眾對疾病症狀及治療方式的認識,並提醒應及早就醫,維護健康。 帶狀疱疹與水痘俗稱「皮蛇」,皆由水痘病毒引起,當免疫系統下降,或因年齡增長及糖尿病、癌症、慢性腎臟病等因素,病毒可能再度活化。研究顯示,逾三成患者會出現疱疹後神經痛,且可能持續超過90天;同時,感染後一週內心肌梗塞風險為一般人的1.68倍,一年內中風風險則提高至1.3倍。 劉醫師強調,治療應把握黃金時間,於症狀出現3日內使用抗病毒藥物,能有效縮短病程並減輕不適,並須依醫囑完整服藥,搭配止痛藥物緩解症狀,避免水泡破裂造成細菌感染。此外,孕婦、嬰幼兒及免疫力低下者應避免與患者接觸。 在預防方面,劉醫師進一步說明,新款的帶狀疱疹疫苗為非活性疫苗,安全性高,50歲以上接種後保護力達97%,70歲以上仍有91%的效果,且具預防神經痛功效,建議50歲以上民眾,以及18至49歲具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族群,均可依需求選擇公費或自費施打,以降低感染風險,維護身體健康。【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7日
-
三總微型支架技術 打造青光眼治療新選擇(軍聞社記者王進福臺北27日電) 「青光眼」可能讓人逐漸失明,而控制眼壓是治療青光眼的不二法門,但過去臺灣有不少患者因藥品副作用而在治療過程中自行停藥,而無法穩定治療青光眼。三軍總醫院發展「微小樑切除及支架合併手術」,結合傳統與微創手術優點,提升成功率外,也使病人恢復期縮短,成為青光眼治療的新選擇。 三軍總醫院今日召開記者會分享青光眼治療手術,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臺灣青光眼患者約占總人口1.75%,年齡愈大,比率愈高;而素有「視力小偷」稱號的青光眼,起因於眼內房水液無法正常排出,造成眼壓過高,壓迫視神經,使之受損萎縮,產生視野逐漸縮小。若無有效治療,將可能導致完全失明。 呂主任指出,目前青光眼主要治療方法是控制眼壓,當藥水、雷射效果不佳,或患者無法容忍副作用時,一般會考慮手術。但傳統「小樑青光眼濾過手術」雖能有效降低眼壓,但傷口大、造成患者術後恢復時間較長且風險較高,影響患者接受度。而「微創青光眼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簡稱MIGS)」 雖然傷口小,術後併發症機率較低,恢復也更快,但降眼壓的幅度不夠大,所以對某些需要降壓較多的患者,仍需依靠傳統的小樑濾過手術。 呂主任分享,三總眼科部過去三年改良傳統小樑手術恢復期長與微創手術降壓幅度不足的缺點,發展出一種「微小樑切除及支架合併手術」,作為青光眼治療的新方式。根據三總近三年觀察數據顯示,這項手術平均降眼壓幅度為35-45%,高於MIGS的20-30%,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低於5%,患者滿意度更是高達9成。 呂主任提醒,視野缺損的進展就像滾雪球,初期緩慢,隨著病情加重,惡化速度愈來愈快,且不可逆。也因此,若患者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能保有的視野將遠少於早期積極治療的患者。呂主任呼籲有家族病史的18歲以上民眾,或一般民眾35歲起,就可以盡早做青光眼篩檢,以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最新動態】 114年08月27日
-
李棟樑慰訪三總巡迴醫療活動 肯定醫護人員為民服務辛勞(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20日電)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榮譽理事長,同時也是陳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李棟樑,今日前往松山區精忠區民活動中心,慰問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銀髮照護」與「社區關懷」巡迴醫療活動,對三總持續關懷社區里民的熱忱表示肯定。 李榮譽理事長上午在國防部副部長鍾上將、海軍常務次長黃中將、軍友社簡秘書長、政戰局長陳中將等人陪同下,前往精忠區民活動中心,除了關心現場服務人員,也與里民親切互動。 活動中,松山分院醫護人員引導長輩們逐一進行「血壓、血醣、總膽固醇」、「公費BC肝篩檢」、「骨密度測量」、「營養諮詢」等多項檢測項目,熱忱關懷長者們的身心健康;隨後,鍾副部長也頒發禮品犒慰醫護人員辛勞。 李榮譽理事長表示,三總松山分院社區巡迴醫療活動是值得讚許的敦親睦鄰表現,讓高齡及行動不便的長者可以免去舟車勞頓,就近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也感謝精忠里賴美旭里長積極協助配合,促成活動順利圓滿。期望巡迴醫療持續深耕地方,讓更多長輩們能享有更好的醫療服務品質。【最新動態】 114年08月20日
-
三總八仙塵燃十週年感恩紀念活動 攜手傷友見證重生歷程(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16日電)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件屆滿十週年,三軍總醫院今日上午舉辦「八仙塵燃十週年感恩紀念活動」,邀請當年傷者及醫療團隊齊聚一堂,一同見證重生歷程,向不畏困境的生命意志與無私奉獻的醫療精神致敬。 活動上午於三軍總醫院舉行,由院長陳少將主持,並邀請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舒靜嫻執行長及12位當年傷友與家屬到場分享經歷,共同見證重生歷程。現場也安排曾參與救治的醫療團隊代表,除回憶當年緊急應變的挑戰經驗,也分享後續長期照護與支持復健的歷程,展現跨科別團隊合作成果。 事發當時,三軍總醫院為事件中收治人數最多的醫療機構,共收治65位傷患,成功達成「零死亡」紀錄。十年來,醫病雙方攜手走過艱難復健路程,並放映紀錄影片「十年後的告白:八仙塵燃10週年」,回顧過往挑戰與感動。隨後,與會傷友逐一分享歷經多年復健、重返生活的歷程,向醫療團隊表達深刻謝意,氣氛感人。 院長陳少將表示,回顧2015年事故當時,醫院秉持「收治病患無底線」的信念,緊急動員300多位醫護人員,搶救65名傷患,最終創下零死亡紀錄。十年後的今天,看到當年傷友歷經漫長復健,重新融入社會、展現堅強生命力,是最深的感動。他也向所有醫療同仁與陽光基金會致上最高敬意,並感謝所有曾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社工及志工夥伴,因為他們的堅守與陪伴,讓這段歷程不只是災難的記憶,更是重生的見證。 三總強調,此次活動不僅是回顧十年前的共同記憶,更象徵對醫病之間深厚連結的肯定。未來,將持續強化重大災難應變能力,積極提升整體醫療量能,守護全民健康安全。【最新動態】 114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