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三軍總醫院" ,結果共:21筆
-
三總舉辦講座 宣導帶狀疱疹預防與治療(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7日電)三軍總醫院昨(6)日舉辦「三總心國醫情」系列講座,邀請皮膚科主治醫師劉昇雯主講「帶狀疱疹處置及預防」,透過專業解說,增進民眾對疾病症狀及治療方式的認識,並提醒應及早就醫,維護健康。 帶狀疱疹與水痘俗稱「皮蛇」,皆由水痘病毒引起,當免疫系統下降,或因年齡增長及糖尿病、癌症、慢性腎臟病等因素,病毒可能再度活化。研究顯示,逾三成患者會出現疱疹後神經痛,且可能持續超過90天;同時,感染後一週內心肌梗塞風險為一般人的1.68倍,一年內中風風險則提高至1.3倍。 劉醫師強調,治療應把握黃金時間,於症狀出現3日內使用抗病毒藥物,能有效縮短病程並減輕不適,並須依醫囑完整服藥,搭配止痛藥物緩解症狀,避免水泡破裂造成細菌感染。此外,孕婦、嬰幼兒及免疫力低下者應避免與患者接觸。 在預防方面,劉醫師進一步說明,新款的帶狀疱疹疫苗為非活性疫苗,安全性高,50歲以上接種後保護力達97%,70歲以上仍有91%的效果,且具預防神經痛功效,建議50歲以上民眾,以及18至49歲具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族群,均可依需求選擇公費或自費施打,以降低感染風險,維護身體健康。【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7日
-
三總微型支架技術 打造青光眼治療新選擇(軍聞社記者王進福臺北27日電) 「青光眼」可能讓人逐漸失明,而控制眼壓是治療青光眼的不二法門,但過去臺灣有不少患者因藥品副作用而在治療過程中自行停藥,而無法穩定治療青光眼。三軍總醫院發展「微小樑切除及支架合併手術」,結合傳統與微創手術優點,提升成功率外,也使病人恢復期縮短,成為青光眼治療的新選擇。 三軍總醫院今日召開記者會分享青光眼治療手術,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臺灣青光眼患者約占總人口1.75%,年齡愈大,比率愈高;而素有「視力小偷」稱號的青光眼,起因於眼內房水液無法正常排出,造成眼壓過高,壓迫視神經,使之受損萎縮,產生視野逐漸縮小。若無有效治療,將可能導致完全失明。 呂主任指出,目前青光眼主要治療方法是控制眼壓,當藥水、雷射效果不佳,或患者無法容忍副作用時,一般會考慮手術。但傳統「小樑青光眼濾過手術」雖能有效降低眼壓,但傷口大、造成患者術後恢復時間較長且風險較高,影響患者接受度。而「微創青光眼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簡稱MIGS)」 雖然傷口小,術後併發症機率較低,恢復也更快,但降眼壓的幅度不夠大,所以對某些需要降壓較多的患者,仍需依靠傳統的小樑濾過手術。 呂主任分享,三總眼科部過去三年改良傳統小樑手術恢復期長與微創手術降壓幅度不足的缺點,發展出一種「微小樑切除及支架合併手術」,作為青光眼治療的新方式。根據三總近三年觀察數據顯示,這項手術平均降眼壓幅度為35-45%,高於MIGS的20-30%,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低於5%,患者滿意度更是高達9成。 呂主任提醒,視野缺損的進展就像滾雪球,初期緩慢,隨著病情加重,惡化速度愈來愈快,且不可逆。也因此,若患者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能保有的視野將遠少於早期積極治療的患者。呂主任呼籲有家族病史的18歲以上民眾,或一般民眾35歲起,就可以盡早做青光眼篩檢,以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最新動態】 114年08月27日
-
東引指揮部心輔巡迴宣教 強化初級防處效能(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4日電)為強化官兵心理韌性,東引地區指揮部日前辦理「114年上半年心理衛生鏈結軍陣醫學巡迴宣教」,特別邀請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軍陣精神科主任吳醫師,以「壓力辨識與心理健康」為主題進行講演,協助瞭解壓力來源,掌握自我調適方法,並介紹「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相關服務,以增進心理健康意識。 吳醫師表示,在座官兵除了面對日常勤務、家庭與情感等一般壓力外,更因身處第一線,需長期維持高壓狀態,心理負荷相對沉重,近期共軍頻繁採取多元滲透手段,更突顯心防建設的重要;吳醫師強調,唯有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才是維繫部隊整體戰力的關鍵。 政戰主任林上校指出,部隊應重視官兵心理健康,建立相互支持、關懷的正向氛圍,不僅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更能凝聚團隊向心,全面提升戰備效能,未來將持續辦理相關活動,打造健康的服役環境。【部隊頻道】 114年08月24日
-
李棟樑慰訪三總巡迴醫療活動 肯定醫護人員為民服務辛勞(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20日電)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榮譽理事長,同時也是陳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李棟樑,今日前往松山區精忠區民活動中心,慰問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銀髮照護」與「社區關懷」巡迴醫療活動,對三總持續關懷社區里民的熱忱表示肯定。 李榮譽理事長上午在國防部副部長鍾上將、海軍常務次長黃中將、軍友社簡秘書長、政戰局長陳中將等人陪同下,前往精忠區民活動中心,除了關心現場服務人員,也與里民親切互動。 活動中,松山分院醫護人員引導長輩們逐一進行「血壓、血醣、總膽固醇」、「公費BC肝篩檢」、「骨密度測量」、「營養諮詢」等多項檢測項目,熱忱關懷長者們的身心健康;隨後,鍾副部長也頒發禮品犒慰醫護人員辛勞。 李榮譽理事長表示,三總松山分院社區巡迴醫療活動是值得讚許的敦親睦鄰表現,讓高齡及行動不便的長者可以免去舟車勞頓,就近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也感謝精忠里賴美旭里長積極協助配合,促成活動順利圓滿。期望巡迴醫療持續深耕地方,讓更多長輩們能享有更好的醫療服務品質。【最新動態】 114年08月20日
-
總統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 期許精進醫衛能量為國貢獻(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19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上午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肯定國防醫學院數十年來在國防醫學發展的深遠貢獻,並對升格後的國防醫學大學提出三點期勉,第一,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第二,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第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為提升國軍戰力,以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做出貢獻。 典禮上午在國防醫學大學舉行,賴總統與現場貴賓一起進行「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儀式,並視導戰傷暨災難急救訓練中心及醫學科技教育中心,以及聽取尼泊爾、印尼、柬埔寨、蒙古、印度、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簡報服務概況,瞭解戰傷救護訓練任務與醫學科技相關課程及教學應用。 賴總統致詞時表示,國防醫學院於民國114年8月1日正式升格為「國防醫學大學」,國防醫學院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功在國家、社會及人民,深獲肯定,如今升格為大學,更展現國家對國防醫學發展的大力支持。他很榮幸能親自主持揭牌典禮,共同見證歷史性時刻,並代表國人祝賀國防醫學大學校運昌隆,相信未來能承接更重大的使命,持續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過程中,賴總統肯定國防醫學大學的前身-國防醫學院全體醫師對社會的貢獻,並指出,金山、萬里、基隆一帶的民眾,在遭遇重大疾病時會選擇至三軍總醫院就醫,可見三軍總醫院的基層醫療服務深獲肯定。此外,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兼具軍事任務與醫學教育的高等學府,是擁有雙重任務的英雄培育基地。身為醫界出身的總統及三軍統帥,他將責無旁貸支持國防醫學大學的發展,也期盼在國防醫學大學校長林致源少將的帶領下,能承續歷任院長打下的深厚基礎,讓貢獻更上層樓。 賴總統期勉國防醫學大學未來能持續精進,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並深入基層服務。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並非單為服務國軍而設立,平時也兼顧照護民眾健康,期盼未來能持續精進、擴大。 賴總統談到,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具備「生物安全等級第四實驗室」的學校,非常難得。他指出,全球傳染病在1、20年間就會出現一次,規模大小不一,如2002年爆發的SARS或2019年的Covid-19,包括臺灣在內都受到傳染病的威脅,並期盼國防醫學大學能善用此資源,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 賴總統接著表示,國防醫學大學與一般醫學大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軍陣醫學及戰傷救護訓練的專業。如果持續精進,對國軍戰力、甚至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將有很大幫助。臺灣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並透過國際合作,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同時,也能利用AI人工智慧、虛擬AR、VR等作為學習工具。 最後,賴總統再次期勉國防醫學大學升格後,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以及軍陣醫學與戰傷救護等三大領域的相關訓練,並推廣到全國各地,相信對國家會有很大幫助。 包括總統府資政童永、沈榮津、戰略顧問霍守業、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教育部長鄭英耀、衛福部長邱泰源、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德發、軍醫局長蔡建松、國防醫學大學校長林致源等亦出席是項行程。【最新動態】 114年08月19日
-
三總八仙塵燃十週年感恩紀念活動 攜手傷友見證重生歷程(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16日電)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件屆滿十週年,三軍總醫院今日上午舉辦「八仙塵燃十週年感恩紀念活動」,邀請當年傷者及醫療團隊齊聚一堂,一同見證重生歷程,向不畏困境的生命意志與無私奉獻的醫療精神致敬。 活動上午於三軍總醫院舉行,由院長陳少將主持,並邀請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舒靜嫻執行長及12位當年傷友與家屬到場分享經歷,共同見證重生歷程。現場也安排曾參與救治的醫療團隊代表,除回憶當年緊急應變的挑戰經驗,也分享後續長期照護與支持復健的歷程,展現跨科別團隊合作成果。 事發當時,三軍總醫院為事件中收治人數最多的醫療機構,共收治65位傷患,成功達成「零死亡」紀錄。十年來,醫病雙方攜手走過艱難復健路程,並放映紀錄影片「十年後的告白:八仙塵燃10週年」,回顧過往挑戰與感動。隨後,與會傷友逐一分享歷經多年復健、重返生活的歷程,向醫療團隊表達深刻謝意,氣氛感人。 院長陳少將表示,回顧2015年事故當時,醫院秉持「收治病患無底線」的信念,緊急動員300多位醫護人員,搶救65名傷患,最終創下零死亡紀錄。十年後的今天,看到當年傷友歷經漫長復健,重新融入社會、展現堅強生命力,是最深的感動。他也向所有醫療同仁與陽光基金會致上最高敬意,並感謝所有曾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社工及志工夥伴,因為他們的堅守與陪伴,讓這段歷程不只是災難的記憶,更是重生的見證。 三總強調,此次活動不僅是回顧十年前的共同記憶,更象徵對醫病之間深厚連結的肯定。未來,將持續強化重大災難應變能力,積極提升整體醫療量能,守護全民健康安全。【最新動態】 114年08月16日
-
三總發表永續報告書 推動社會與環境永續發展(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14日電)三軍總醫院今年8月正式發表《2024永續報告書》,成為國軍醫療體系首家出版永續報告書並通過國際第三方認證的國軍醫院,完整揭露在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治理韌性等方面的成果,展現軍醫院邁向綠色智慧醫療新紀元的決心。 三總表示,此份報告書依循GRI國際準則、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框架及SASB永續會計準則編製,由法標國際認證股份有限公司依AA1000 v3保證標準查證,確保揭露資訊的透明度與可信度,並於2024年3月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共同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的承諾,推動醫療減碳、綠能運用、AI智慧作業與社會關懷等行動,落實軍民健康與永續醫療目標。 在環境永續方面,三總內湖與汀州院區已建置6,024片太陽能光電板,年減碳效益相當於約2.3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吸碳量,並全面汰換15,583盞LED節能燈具、更新高耗能冰水主機、設置RO回收系統,有效降低能源與水資源消耗,穩健邁向2050淨零排放。 在社會責任上,三總肩負軍醫任務,透過遠距醫療提升醫療可近性,長期投入社區健康促進與公益義診,包括澎湖、南沙、東沙、馬祖等離島與偏鄉地區,並跨海參與尼泊爾、蒙古、越南等國醫療援助。 而在治理韌性方面,由三總院長陳元皓少將親自召集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並由五位副院長分別領導環境永續、醫療韌性、社會關懷、效率治理與卓越醫療等五大策略小組,推動涵蓋綠色採購、智慧醫療、節能減碳、資源循環與國際醫療合作等計劃,更將永續理念融入醫療供應鏈與跨國交流,推動綠色轉型。 陳院長強調,全球醫療正面臨氣候變遷、人口高齡化與區域安全挑戰,永續經營是必須持續努力的方向,未來將深化智慧醫療與低碳運營,持續以創新醫療與綠色行動,打造綠色、韌性、智慧化的軍民醫療體系,為臺灣醫療永續書寫新篇章。【最新動態】 114年08月14日
-
101歲抗戰老兵康復出院 三總父親節獻上祝福與敬意(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8日電)適逢父親節,三軍總醫院今日為101歲的抗戰老兵王榮年先生舉辦出院慶生活動,特別策劃溫馨儀式,場面相當感人,家屬也特別致贈醫療團隊花束,感謝專業醫護群在療程中辛勤的付出和照護。 抗戰老兵王榮年先生日前因在家中不慎跌倒,導致右側股骨轉子間骨折,經由三軍總醫院醫療團隊積極治療後,手術過程順利,術後也在多位專業醫師團隊合作下,積極復健,恢復良好,於今日出院返家與家人團聚,體現他「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堅強意志。 整合疼痛治療中心主任徐永吉醫師表示,針對高齡病患執行麻醉,需特別重視術前風險評估、麻醉執行計畫與術後恢復管理,透過ERAS(術後加速康復)策略,利用多模式止痛與麻醉深度監測,結合神經阻斷技術,協助病人術後加速整體康復,以降低術後相關併發症風險,確保手術安全與病患恢復速度。 心臟內科病房主任劉文正醫師表示,對於曾多次接受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反覆發作冠狀動脈疾病的高齡患者而言,只要支架術後持續進行良好的心臟照護與藥物治療,若面臨重大或緊急手術需求,經術前完整的心臟功能評估,並配合適當的麻醉策略,仍可安全接受手術,進而避免潛在的併發症。術後則須密切監控病患的血行動力學變化,並持續給予心血管相關藥物及抗凝治療,以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王誌謙醫師表示,高齡長者因骨質疏鬆及平衡力退化,常因跌倒導致近端股骨骨折,若未即時處理,進而導致長期臥床而引發深部靜脈栓塞、肺炎、壓瘡、泌尿道感染及肌肉萎縮等嚴重併發症,嚴重者更可能危及生命。【最新動態】 114年08月08日
-
臺北市醫師公會創會百年講座 蔡局長分享迷彩下的白袍初心(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31日電)為迎接臺北市醫師公會創會百年,臺北市醫師公會今日於三軍總醫院舉辦「百年風華,傳承永續」系列第四場講座,以「迷彩下的白袍初心:一位軍醫的選擇與回望」為主題,邀請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分享自身經歷與故事,吸引眾多醫界人士及青年醫師參與。 蔡局長為國內心臟外科權威,累積逾三萬例手術經驗與近三百例心臟移植手術,其帶領的心臟外科團隊更創下亞洲首例鏡像異位右心心臟移植、臺灣首例跳動式開心手術等重要醫療里程碑,展現蔡局長在醫療上的專業與堅定信念。 講座中,蔡局長首先回顧投身軍醫體系的初衷與歷程,並分享自身臨床經驗,致力推動軍陣醫學體系的現代化與創新治理,積極擘劃整合軍民醫療資源,強化災難醫療與應變能力。 此外,為配合衛福部「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推動「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規劃「全國性備援手術室計畫(BORP)」,以及推動電子傷票、遠距分級救護等智慧科技,實質提升國防醫療的快速動員與應變能力。 蔡局長強調,「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的推動不應僅限於軍醫體系,而應涵蓋全國醫療資源,透過與衛福部、內政部消防署、警政署等部會合作,推動教育訓練、醫療整併與分級分流機制,有效提升臺灣整體醫療效能。 除了推動醫療端的改革外,蔡局長也積極拓展我國軍陣醫學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透過舉辦「臺北國際軍陣醫學論壇(TIMIMF)」,廣邀盟國軍醫專家分享實戰經驗,強化臺灣與國際軍醫體系的合作。 最後,蔡局長感謝一路指導的師長,以及在工作中並肩奮鬥的團隊夥伴,長年勤奮努力與累積的寶貴經驗,成為他在醫學界持續深耕與成長的重要養分。【最新動態】 114年07月31日
-
國醫與三總攜手展出多項專利 展現國軍醫療創新量能(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25日電)2025亞洲生技大展昨(24)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國防醫學院與三軍總醫院共同展出8項專利技術,研發人員現場說明研究成果,展現軍醫生技研發能量,有效提升國際能見度。 由國防醫學院所發表的「模擬訓練系統」,運用虛擬實境(VR)與3D靜脈顯像技術,模擬各種臨床情境,協助學生與護理人員熟悉靜脈注射流程,提升操作準確率與學習效果;並整合「心情日記平臺」,結合AI分析技術,讓教師得以掌握學生課後情緒與學習狀況,展現智慧醫學教育成果。 三總也展示包含「尿管連接泵裝置」、「尿袋轉接裝置」、「尿液辨色裝置」等多項專利成果,有效提升臨床照護效率與安全性。其中,「尿管連接泵裝置」可連結尿管與尿袋,中間設計分支,開端頭為矽膠材質,可由該處進行膀胱化療灌藥、收取尿液培養檢體及膀胱沖洗,無須再反覆移除接回,且轉接器導管中設計單向瓣膜,可防止尿液逆流於膀胱,減少染污機率,還可降低化療藥物外滲風險,未來將嘉惠更多病患。 此外,國醫與三總也聯合展出「多元化微生物及免疫學實驗輔助教學系統」、「耳蝸植入導管及其細胞遞送裝置」、「針對IgA腎病變之非侵入性檢測診斷試劑組及方法」、以及「大腦多巴胺神經滋養因子用於改善肺炎之用途」等專利技術,充分展現軍醫在智慧醫療、精準檢測與臨床應用方面的多元創新成果。【最新動態】 114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