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三軍總醫院" ,結果共:13筆
-
三總劉文芝獲資深敬業獎 提升社工服務品質獲肯定(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31日電)行政院長卓榮泰今日出席於台北凱達大飯店舉行之「114年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表揚典禮」,頒發資深敬業獎等獎項,表彰全國184位優秀社工人員長年在各領域之付出與貢獻。其中,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會工作師劉文芝,憑藉20年來於精神醫療服務與跨領域教學所展現之熱忱與堅持,榮獲資深敬業獎,由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親自頒獎。 劉文芝社工師自民國83年起投入社工服務,現於三總北投分院社會服務室服務,長期關注精神醫療臨床服務、家庭支持、災難心理衛生、司法精神鑑定、性侵害及家暴案件處遇等議題,並積極參與專業訓練與社工實務教學,對於提升國軍醫療體系社工服務品質貢獻卓著。 在臨床服務方面,劉社工曾協助急慢性病房、門急診與社區個案之家庭社會診斷、家族治療等工作,協助病人及家庭走過身心障礙、長照與司法等挑戰,體現社工專業的溫度與價值。她並多次參與災難事件後之心理衛生支援,如0102黑鷹事件、海軍0703小艇翻覆事件等多起軍中憾事,提供官兵及家屬心理支持與復原協助,展現高度的專業能力與人文關懷。 除臨床業務外,劉社工師也長期投入教學業務及主管業務,歷任社工師訓練督導及學校教學指導者,致力於社會工作人才培育。她也積極投入性侵害、家庭暴力及成癮等特殊議題個案服務,具備深厚實務歷練與高度敏感度。 劉社工分享得獎感言表示,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也是一門藝術,需兼具專業知識與堅定信念。她認同維琴尼亞·薩提爾所說的:「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社工的價值在於陪伴個人與家庭走過困境,促進社會正義與公平。她感謝長官及團隊長年來的支持與協力,未來也將持續投入服務現場,精進專業,發揮社工影響力。 典禮中,衛福部亦表揚特殊貢獻獎、績優社工獎等,展現政府對社會工作專業的高度肯定與支持。衛福部指出,未來將持續強化社工支持制度,優化工作環境與晉升制度,吸引更多人才投入社工行列,厚植社會安全網基礎,實踐照顧弱勢、守護民眾的核心價值。【最新動態】 114年03月31日
-
三總醫療記者會 發表腸皮瘻管中西醫整合療法(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6日電)三軍總醫院今日辦理記者會,說明三總中醫部成功運用中西醫整合治療,幫助一名卵巢癌術後併發腸皮瘻管的患者順利康復,為未來類似個案提供重要參考。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林健蓉醫師表示,腸皮瘻管是一種腸道和皮膚之間的異常通道,通常是因惡性腫瘤而導致廣泛性腹腔沾黏或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腸道手術後發生,腸道內容物會經由腸皮瘻管外滲至皮膚外,患者需要禁食治療,且容易感染、發炎導致傷口難以癒合,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林醫師說明,該名61歲女性患者自2018年診斷為卵巢癌第三期(FIGO分期IC3)後,接受多次手術、化療、標靶治療等多種治療方式,但在2023年1月,患者手術後於右下腹形成腸皮瘻管,並反覆破裂、感染,後於2023年12月25日開始接受中西醫共同照護。 林醫師指出,患者轉介至三總中醫部後,透過中藥內服、外敷治療,抑制患部發炎並促進腸道修復,並根據患者病況靈活調整用藥,1個月後即有明顯改善,4個月後恢復正常飲食,並持續服用科學中藥3個月以鞏固療效,至今未再發生腸皮瘻管破裂,且無癌症復發跡象,展現中醫在外科併發症治療的潛力,以及中西醫整合治療在提升患者整體療效上的優勢。 林醫師強調,三總中醫部在多種癌症治療上都展現良好的成果,未來將會持續推動中西醫整合照護,共同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6日
-
飛行員視功能分析儀賴清德總統25日上午出席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航空醫學大樓」落成啟用典禮,並視導「空勤健檢中心」及「航空視聽感知評估站」,其中飛行員視功能分析儀為評估飛行員視力的重要設備,能模擬飛行環境中日間、夜間及眩光情境,檢測近視、遠視、斜視及立體視覺等項目,適用於現役飛行員、報考人員及接受角膜雷射手術者,並廣泛應用於各類空勤體檢及航醫鑑定,每年使用人數可達300人次,有助確保飛行員具備良好立體視覺,提升飛行安全。(文:軍聞社吳東昇/圖:軍聞社記者蔡枋澐攝)【圖文專訪】 114年03月25日
-
三總航醫大樓啟用 賴總統勉造福國軍嘉惠民眾(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25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上午出席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航空醫學大樓」落成啟用典禮,肯定松山分院過往在臺灣遭遇重大公衛事件時所展現的醫療量能,並期勉該院航空醫學大樓啟用後,繼續造福國軍、嘉惠民眾;也希望未來能發揮功能,肩負全社會防衛韌性的使命,守護國軍和國人的健康。 總統抵達後,首先觀賞航空醫學大樓介紹影片;隨後致詞時表示,他非常高興來到空軍醫療的前哨—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和大家一起迎接新建航空醫學大樓的誕生,他要代表國人感謝國防部、軍醫局、三軍總醫院,以及松山分院全體醫護同仁的努力和辛勞,讓這棟大樓能夠如期完工,也祝福未來大樓啟用後,不僅造福國軍、嘉惠民眾,同時讓航空醫學更上一層樓。 總統提到,從稍早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松山分院儘管歷經多次的更銜,但80年來肩負起許多使命,也具備光榮的歷史,相信未來松山分院一定可以發揮更大功能。回顧過往,當臺灣遭遇到重大公衛事件,像是SARS及COVID-19,松山分院都配合衛福部政策成為專責醫院,顯示出松山分院的醫療量能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總統表示,松山分院平時除了照顧國軍及眷屬,也照顧一般民眾,是地方健康的守護神,當疫情來臨時,更站在第一線守護國家及民眾健康。此外,松山分院也肩負起離島醫療防疫工作,甚至遠赴烏坵,守護國軍和國人的健康。 總統指出,最近政府為了要落實「健康臺灣」的目標,在總統府成立「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主要是因為國人平均餘命增長,但不健康年數也超過8年,希望能讓國人活得長壽、健康,且縮小不健康年數。為了達到此目標,政府有幾項作為,包括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年齡往下調整,並推廣更多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總統接著指出,總統府也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不論是天災地變,或發生重大意外有大量傷患時,希望每家醫院都有能力肩負起醫療服務工作。在軍醫局及三軍總醫院協助下,松山分院編制「前進外科小組」,是臺灣少數幾個前進外科醫療小組,可提高後送傷兵的存活率,希望未來松山分院也能發揮功能,肩負全社會防衛韌性的使命。 總統說,總統府也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近來林口長庚醫院舉辦講習分享節能減碳的成果與經驗,值得學習。可以進一步檢視空調等各項設備有否必要汰舊換新,提高電力使用效能,或考量與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合作,有效達成節能減碳目標。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用儀式,並視導「空勤健檢中心」及「航空視聽感知評估站」,也體驗空勤視力箱檢測項目。 包括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國安會副秘書長劉得金、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元皓及松山分院院長蔡宜廷少將等亦出席是項活動。【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5日
-
三總健康系列講座 推廣護腎衛教知識(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12日電)為推廣腎臟相關衛教知識,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今日辦理健康系列講座-慢性腎臟病之防治,由腎臟內科薛儒謙醫師進行專題講演。 薛醫師首先介紹腎臟的兩大基礎功能,一為每天過濾體內液體,總量約160至190公升,其中大部分皆回到體內,僅約1至2公升離開身體形成尿液;二為調整血壓、維持電解質酸鹼平衡、製造賀爾蒙(包含紅血球生成素、維他命D3)以及清除含氮廢物(代謝藥物)等。 薛醫師接著提到,根據國際公布資料以及國內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的統計數據,臺灣腎臟病的發生率、盛行率,均為世界第一;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概約有六種,其中又以糖尿病造成的腎病變為最常見的原因,如果身體出現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及倦怠就要注意並考慮就醫,實施驗血、驗尿以及超音波等更精密的檢查,以瞭解腎臟健康狀況。 薛醫師表示,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慢性病的治療方式僅能延緩病期的惡化,保健腎臟的黃金守則,包括減重、飲食控制、戒菸、戒酒、血壓、血糖、血脂、尿酸控制,最重要的是不要亂服用藥物,唯有將兩顆腎臟保持健康,人生才能有美好的發展。【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2日
-
三總澎湖分院心臟內科 成功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病患(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8日電)陸軍澎防部黃姓士官長日前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由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威廷,立即啟動心導管團隊,將病患緊急轉入「高階心導管室」進行心導管手術,成功搶救黃姓士官長生命,並於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三總澎湖分院表示,陸軍澎防部黃姓士官長,日前向家人表示有胸悶不適問題,運動後仍有胸悶狀況,在用晚餐時倒下無意識,呈現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狀態(OHCA),經消防局救護車護送至三總澎湖分院急救;黃員經急診醫師搶救後恢復心跳,再會診心臟內科劉威廷醫師,經評估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並向家屬說明後,隨即轉入「高階心導管室」治療,成功完成手術。 心臟內科醫師劉威廷指出,黃姓士官長從抵達急診經一系列急救處置,直到打通血管,僅花54分鐘,優於緊急醫療能力評定規定之90分鐘,展現該院急重症照護處置效能。 三總澎湖分院強調,在國防部軍醫局及三軍總醫院的指導及全力支持下,自109年10月完成「高階心導管室」建置,並自113年4月起由三總所屬7家國軍醫院,指派醫師支援澎湖分院心臟內科醫療任務,全年不分畫夜全天候至少有一位心臟內科醫師駐守,大幅降低空中後送轉診病患。 另外,黃姓士官長經過三總澎湖分院的治療及照護後,並於7日由三總澎湖分院院長胡上校率領醫護團隊的祝福下,順利出院,後續將持續接受復健及高壓氧治療;黃士官長表示,從軍超過20年,見證了三總澎湖分院醫療品質的逐年提升。此次的經歷,讓他體會到國防部照顧離島軍民的用心,也非常感謝三總澎湖分院的醫療團隊,在鬼門關前及時救回他。【最新動態】 114年03月08日
-
軍醫局長慰問心肌梗塞獲救士官長 肯定三總澎湖分院醫療量能(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7日電)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蔡中將昨(6)日赴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探視因心肌梗塞成功獲救的黃姓士官長,其眷屬也對國軍醫療提供重症急救,能即時挽救家中支柱,表達感謝之意。蔡局長鼓勵澎湖分院醫護團隊,急重症搶救是「在地化醫療」的重要指標,也是澎湖軍民對三總澎湖分院的肯定與期待,務必要作好「健軍衛國」使命。 三總表示,服務於澎湖某單位的黃姓士官長,曾向家人表示有胸悶不適問題,近日下午運動後仍有胸悶狀況,在晚餐吃幾口飯後即倒下無意識,經家屬聯絡消防局由救護車送至澎湖分院急救。黃員到院前已心跳停止(OHCA),經急診醫師搶救後恢復心跳,再會診心臟內科診斷疑似急性心肌梗塞,向家屬說明後即轉送心導管室治療,成功完成手術,再利用高壓氧艙治療,術後恢復良好。 三總指出,澎湖分院自109年10月,在軍醫局及院部指導及支持下,完成「高階心導管室」建置,大幅降低空中後送轉診病患,啟用迄今已完成609人次心導管手術。 三總進一步指出,為提供全時醫療救護,自113年4月1日起由三總、桃園、臺中、高雄、左營、花蓮及松山等7家國軍醫院,指派醫師支援澎湖分院心臟內科醫療任務,每日不分晝夜至少有一位心臟內科醫師駐守,提供鄉親全天候急性冠心症醫療服務,獲得地方諸多好評。 蔡局長表示,三總澎湖分院「心導管室」建置,就是為了讓澎湖軍民,一旦有心血管疾病時能獲得即時救治,具備醫學中心等級的醫裝,投入國軍醫院心臟內科醫師人力支援,提供不分晝夜全時救護,均為將三總澎湖分院打造為「地區級醫學中心」的決心。 蔡局長指出,三總澎湖分院不僅有「心導管室」治療,對於心臟外科手術也創下外離島的第6例,追求卓越優質醫療,增進軍民身心健康,這不僅是澎湖軍民之福,「在地化醫療」更是軍醫體系最佳典範。【部隊頻道】 114年03月07日
-
婦女健康管理中心揭牌啟用 三總提供專業醫療服務(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4日電)為提供女性更完善的醫療服務,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婦女整合健康管理中心」今日正式揭牌啟用。該中心以病人為核心,導入全女性醫療團隊,提供乳房健康、婦產科照護、泌尿疾病治療與復健、更年期保健、癌症防治、身心健康管理及中醫調理等多專科整合醫療,打造專業、友善、便利且尊重隱私的就醫環境,讓女性能安心檢查、放心治療。 國防部軍醫局長蔡建松中將於啟用典禮致詞表示,婦女整合健康管理中心硬體設施完善,設有門診診察室、超音波暨微創檢查室、乳房攝影室、尿路動力學檢查室及骨盆復健治療室等專業設備,並結合乳房外科、婦產科、泌尿外科、放射診斷科、家醫科、精神醫學科、風濕免疫科及中醫科等多領域專科女性醫師,提供跨科別整合醫療服務。 蔡局長指出,該中心最大特色之一,即是「全女性醫師團隊」,確保患者能在最舒適、無壓力的環境下接受診療,有效解決因隱私考量而延誤就醫的問題。內部設計強調隱密性與舒適度,透過獨立診察空間與流暢的診療動線,使患者從檢查到診斷、治療皆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提升醫療效率與品質。 蔡局長強調,「婦女整合健康管理中心」的成立,不僅是醫療服務的擴展,更承載著守護女性健康的使命。未來,該中心將持續精進醫療品質,結合智慧醫療技術,並推動女性健康教育,期盼為更多女性提供完整且貼心的健康管理服務,迎向全新的醫療里程碑。【最新動態】 114年03月04日
-
三總辦理捐血活動 官兵挽袖熱情響應(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0日電)近期血庫存量偏低,三軍總醫院今日於急診大樓旁空地舉辦「捐血活動」,所屬官兵紛紛挽袖捐血,以實際行動發揮愛心「熱血助人」,使生命更有意義。 內科部肝膽腸胃科醫師王少校表示,由於近期接連幾波冷氣團,加上流感與感冒傳染高峰期,影響民眾捐血意願,導致全臺血庫存量亮黃燈,擔任醫師的工作他更能感同身受,因此當單位通知今日有捐血活動時,便義不容辭的前往捐血車報到。 勤務隊醫務士李中士表示,捐血是助人的善行義舉,在戮力各項行政工作及醫勤本務之餘,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體現「軍愛民,民敬軍」精神。【最新動態】 114年02月20日
-
三總發表異位性皮膚新型療法 大幅改善治療效果(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19日電)三軍總醫院今日辦理記者會,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新型療法與突破進行說明,為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的患者帶來新希望。 三軍總醫院皮膚部陳奕先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病,全球約有10-20%的兒童與2-10%的成人受影響。在臺灣,估計約有200萬人深受其苦,患者常因劇烈搔癢、皮膚紅腫、脫屑等症狀所困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更造成患者心理上的負擔,許多患者因此感到自卑、焦慮,甚至影響社交生活。 陳醫師強調,異位性皮膚炎不僅是一種皮膚病,更與「異位性體質四重奏」相關,包括濕疹、食物過敏、氣喘、慢性鼻炎等。這些疾病彼此關聯,可能同時發生在患者身上,因此治療需採取系統性整合策略,才能達到長期穩定控制;而傳統治療包括外用類固醇、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抗組織胺、免疫調節藥物等,但許多患者效果有限,且長期使用可能產生副作用。此外,患者常因疾病反覆發作而感到沮喪,對治療失去信心。 陳醫師指出,近年來醫學界對異位性皮膚炎發病機制有更深入的了解,開發出更精準的生物製劑和小分子標靶藥物等新型療法,能有效抑制發炎機制,大幅降低發作頻率,且副作用相對較少。 陳醫師分享一位14歲少女的案例,因長期使用類固醇導致身形改變,性格變得內向。在接受生物製劑後,皮膚得到大幅改善,重拾開朗性格,在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生活品質上有顯著效果。 陳醫師呼籲,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建議。同時,患者應積極配合醫囑,正確使用藥物與護膚措施,並可考慮新興治療,以提升控制效果。【最新動態】 114年0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