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內政部長劉世芳" ,結果共:5筆
-
韌性臺灣民主永續 政府盼打造堅韌民主社會(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南27日電)全社會防衛韌性第三次委員會會後記者會,今日晚間於臺南市政府舉行,由內政部長劉世芳、臺南市長黃偉哲、國安會副秘書長劉得金、林飛帆,以及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等人出席,說明總統以及委員會會議結論,並接受媒體提問。 賴清德總統在會後裁示,韌性只能夠靠演習,還要不斷地演習,從錯誤中學習,才有可能逐步達到全社會防衛韌性。並提出三點結論,第一,各級政府要積極辦理實地演練、落實驗證、持續精進,並希望內政部與臺南市政府,將辦理這次演習的經驗與寶貴意見,積極與其他政府機關分享,唯有「做中學」,才能瞭解計畫的不足,並且找出修正的方案,來打造更具韌性的國家。 第二,各級政府要積極強化基層組織能力、運用基層組織活力,來應對各項災害。當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的應變最為關鍵,因此,政府的工作,應該是協助基層民眾,掌握防災、救災的各項能力。在制定防救災計畫時,也要擴大民間參與,才能建立完整的應變架構。第三,全社會的防衛韌性,需要突破當前的認知架構,透過教育和公民參與,來增強整體意識與能力。 針對這次演練,委員們提出3項意見,劉得金副秘書長提到,臺灣是科技強國,但在AI運用上稍微不足,而運用科技需要創意,要用演習的情況激發;其次,溝通可以再加強,這次對外的戰略溝通只有短短幾秒鐘,以後會進行不一樣的狀況,對象包括國際、人民、非政府組織等;最後,今天的設定是有網路,未來會逐步往「沒有通訊」等極端狀況來進行演習。 此外,媒體詢問邀請外國使節參與觀摩的目的時,林飛帆副秘書長表示,這次是少數大規模演習,有多個國家願意出席觀摩,代表世界各國都關注臺灣安全,也關注臺灣面對各種災害,有沒有足夠的自我準備。世界各國其實都有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以北歐為例,多國常年都有進行防空避難、大規模災害等演練,另外像法國政府也宣布發放生存手冊,臺灣應該大規模學習國際上的經驗,並透過使節觀摩進行意見交換,增強韌性整備工作。 劉世芳部長提到,今天演練沒有國軍加入,要仰賴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展現全社會韌性;賴總統特別指示,希望全臺368個鄉鎮區公所未來能轉換成地區防災協作中心,甚至未來如果有演習項目、重大災變,里長也可以出來幫忙,「總統希望內政部可以跟各個縣市地方政府一起合作,我們是擴大參與,然後向下扎根。」 劉世芳部長表示,未來要再改進與媒體的溝通聯繫,包括傳統媒體、自媒體,隨時把各種不同演練、災情狀況,跟媒體做第一手溝通,減少社會大眾因為媒體訊息差異,而產生的恐慌。 媒體詢問如果通訊或網路發生問題如何應變的問題時,黃偉哲市長回應,若通訊真的不行、基地臺不通、Line不通,現場有建置低軌衛星接收器,未來各地方政府也都會普遍建置;低軌衛星接收器可提供Wifi或網路通訊,如果低軌衛星也不行,最簡單、最原始就是白板與無線電的通訊器材。【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7日
-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驗證整體韌性及應變能力(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南27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下午視察實地演練後,轉往臺南市政府,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3次委員會議」,肯定透過實地演練檢視委員會五大主軸工作的準備情形,驗證「民力調度應變」、「鄰近縣市資源整合」及「社區防災協作」量能,並從中發現問題,持續檢討、改進。 賴總統強調,捍衛民主需要集結每一分力量,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也不只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更需要每一個人的警覺和行動,希望全國、全民共同努力,團結合作提升臺灣的韌性。 賴總統表示,面對天災地變、以及來自境外敵對勢力的軍事恫嚇、灰色地帶侵擾、認知操作等威脅,臺灣必須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同時打造堅實的社會防衛韌性,才能因應大型災害與威權主義擴張的挑戰。 賴總統指出,本次的演練跳脫了過去劇本式的操演,而是採取實地、實景的動員演練,來驗證政府與民間,面臨災害的應變合作能力。演練的情境想定,包括「海嘯來臨前預警民眾進行避難疏散」、「關鍵基礎設施發生不明爆炸」、「醫院系統遭受駭客入侵」,以及「認知作戰與治安騷亂」。 賴總統表示,這次示範演練有一項重要目的,就是連結即將展開的「2025城鎮韌性演習」,讓中央部會和地方政府重新調整演習步調,以新的思維和策略方式推動演習,來提升地方整體韌性及應變能力,確保極端狀況下,社會、民生都能如常運作。 賴總統強調,無論是中央部會,或是地方政府,只要我們預先準備、務實執行、反覆檢討、精進作為,就能發揮實地演練的最大價值,讓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建構工作,更加穩固、更為堅實。 今天的實地演練能夠順利完成,賴總統感謝委員會的三位副召集人—蕭美琴副總統、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擔任指導官。也感謝行政團隊,尤其是臺南市政府黃偉哲市長率領的團隊,以及所有參與的夥伴,謝謝大家的努力和付出。 現在,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是世界各國應對各種危機和挑戰的核心政策。賴總統指出,不論是天然災害、公共衛生、經濟衝擊,甚至是灰色地帶侵擾;強化韌性都是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國家持續發展的不二法門。 賴總統表示,臺灣提升全社會韌性的工作,也會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交流。這個月初,在臺灣舉行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研習營,是第一次以全社會韌性為主題,進行討論,有來自30國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 賴總統指出,未來,臺灣會持續努力,與世界民主國家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維護區域和平穩定。我們會繼續跟國際社會,分享臺灣的創新和寶貴經驗,讓世界各國更了解臺灣的努力和決心。 賴總統也強調,捍衛民主,需要集結每一分力量,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也不只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更需要每一個人的警覺和行動,希望全國、全民共同努力,團結合作提升臺灣的韌性。 隨後,賴總統聽取執行秘書暨內政部長劉世芳報告「第2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以及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劉得金報告「實地演練成果報告」,並就報告事項與委員們進行意見交流。【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7日
-
總統視察全社會防衛韌性實地演練 勉透過韌性力量確保安全(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南27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前往臺南育平郵局視察「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擴充急救醫療場所」,感謝參與操演及投入準備工作的所有同仁,並期盼未來推廣中央地方協力、可恃民力投入、跨區資源整合,及社區、民間自主力量共同投入演練。期盼不僅透過國軍力量,也推廣全社會防衛韌性,確保臺灣安全,展現實力以達到和平目標。 賴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擴充急救醫療場所」簡報,接著前往醫療指揮中心開設與運作、區級協作中心、機動派出所、急診檢傷、中重傷處理區、前進外科小組作業區、災難心理衛生作業區等各觀演區視導,瞭解實地演練情況。 賴總統致詞時表示,「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1次實地演練是有想定、無劇本,也是首次進行「擴充急救醫療場所」的演習,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單位,超過1500人全力投入。稍早他看了所有演練情況,看得出各單位平時訓練有素,才能在突發狀況中充分展現專業。 賴總統指出,這場演練的成功,除了參與人員全心全意投入展現專業外,還有幾項重要原則未來可以推廣。第一,中央與地方協力,包括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以及臺南市府團隊,從規劃設計到演練執行,都充分密切合作。第二,可恃民力的投入,包括慈濟基金會、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基督教芥菜種會及小北百貨等民間力量的參與。第三,跨區資源整合,此次有來自嘉義與高雄等縣市的參與。第四,社區、民間的自主行為,包括虎尾寮民間救援隊、松安水患自主社區、喜南韌性社區、開南社區、安平區等的投入。未來不論是中央地方攜手,可恃民力、跨區資源整合或社區與民間力量的投入,都能通力合作、充分演練。 賴總統感謝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團隊,昨天還親自先來視導,以及內政部劉世芳部長與季連成政委擔任副指導官,黃偉哲市長率領市府團隊,大家全心全力的投入,順利完成整體演練。 賴總統也感謝稍早提到的民間社團與社區自主力量,以及臺南市的醫療人員,包含奇美醫院、成大醫院、臺南市醫師公會及其他區域醫院、診所的參與。另外,義警、義消、義交等民間公益力量的投入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賴總統表示,他上任後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繼去年12月的桌上推演,這次來到臺南進行小規模實地演練,並預計在4月進行城鎮演習,目的是希望打造臺灣社會的韌性,妥善因應當發生天災地變、重大意外事故造成大量傷患,或是區域地緣政治變化時能有所準備。有道是「預防勝於治療」、「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有準備,當事情發生時就能減低傷害。希望不僅透過國軍,也透過全社會防衛韌性力量,確保臺灣安全,並展現實力以達到和平的目標。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內政部長劉世芳、外交部長林佳龍、臺南市長黃偉哲、副市長葉澤山、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國安會副秘書長劉得金、林飛帆以及多個國家的駐臺使節代表,亦出席是項活動。【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7日
-
第82屆兵役節慶祝大會 表揚推動役政有功人員(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26日電)114年「第82屆兵役節慶祝大會暨頒獎典禮」,今日下午於中油大樓國光廳舉行,由內政部長劉世芳、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共同主持,表揚推動役男徵集、兵員補充及招募成效良好的役政同仁、國軍官兵與績優單位,並頒發獎章、獎狀及獎牌,肯定他們的付出與貢獻。 「兵役制度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保障的重要基礎。」劉部長致詞時,感謝所有在役政工作上付出的同仁,並表示役男從接獲兵單至完成服役,涉及地方行政機關、鄉鎮公所、兵營與替代役訓練中心等多個環節,皆仰賴各級單位的努力與協助,無數基層人員的辛勤付出,使國軍與替代役弟兄得以順利履行職責與義務,守護國家民主憲政與自由。 另外,柏副部長指出,過去一年在兵役制度上進行了重要的改革,自民國113年1月1日起,義務役從4個月延長為1年。此轉變至今運行順利,數據顯示,去年共有6,956人服一年期義務役,並有993人選擇轉為志願役,入營率達14.2%。再者,兵役制度持續精進,服役條件日趨完善,義務役的訓練成效也在各項演習中展現,隨著訓練深化,役男們在退伍時,都能體會到自己對國家的貢獻與成長。 「哪裡需要國軍,國軍就在哪裡;哪裡需要替代役,替代役就在哪裡。」柏副部長表示,國防與社會各界的合作至關重要,在社會服務、安全等各面向落實、體現,讓大家更有效應對國內外挑戰。 柏副部長強調,中共船艦與無人機頻繁出現在臺灣周邊海空域,對我國安全構成威脅,在此情勢下,強化全民防衛意識、確保後備戰力充足尤為重要。國防部將持續推動兵役改革,提高國軍戰備能力,就像棒球選手一樣,面對挑戰時保持自信與堅持,在世界局勢變遷的時刻,成為第一島鏈上最堅強的防線,展現自由民主價值。 國防部進一步表示,今年與內政部合計推薦219位推行役政有功人員、118個績優單位、45位績優士兵及20位績優替代役男,於慶祝大會公開表揚,感謝獲獎單位及個人戮力推動兵役行政工作,為守護家園付出心力。 國防部指出,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已滿一年,此期間入營服役的義務役男表現均符合預期,其中不乏勇於任事、表現卓越的士兵。因此,今年特別請各單位遴選表現優異的義務役士兵,於兵役節慶祝大會公開表揚,藉此激勵官兵見賢思齊,進而提升訓練意願,以堅實我國後備動員戰力。 國防部強調,國家重大兵役政策的推動,有賴各部會通力合作,才能確保政府施政目標順利達成。期許所有同仁秉持敬業精神,全力完成各項任務,使兵員徵集及國軍人才招募工作順利推展。【最新動態】 114年02月26日
-
強化全民防衛應變機制 國防部與內政部合辦警消高階研習(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18日電)為使警消體系瞭解社會應變韌性機制,促進軍警消三界的工作交流,國防部今日偕同內政部辦理「警消高階研習」,由內政部長劉世芳及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共同主持,期透過專業課程,提升各單位在面對突發狀況時的協同應變能力。 此次課程於公務人力發展學院辦理,並邀請警政署詹副署長、消防署馮副署長及各單位業務主管與會,旨在透過跨部會的交流研討,提升與會者對全社會防衛韌性的認識,強化警消體系與地方政府的協作能力,俾能發揮機關功能,隨時做好準備,共同維持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內政部劉部長指出,感謝國防部協助辦理此次研習課程,除了強化民防與義消體系,確保40萬名可恃民力發揮最大效益,共同維護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並期許各單位持續精進既有機制,提升整體應變能力,確保國家在各種挑戰下依然穩定運行。 柏副部長則表示,俄烏戰爭讓國人意識到全社會防衛韌性的重要性,而全民防衛動員的關鍵在於「納動員於施政、寓戰備於經建、藏熟練於演訓」,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與地緣政治風險,應強化平戰結合指揮機制、去中心化指管及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同時強調軍警消三界的緊密合作,才能提升國家安全防護能量。 此外,課程亦安排國防院副研究員李哲全、國防部郭中校分別以「國際情勢與兩岸關係」、「灰色地帶部會應處作為」進行專題報告,藉由講解美中競爭、俄烏戰爭及以哈衝突等事件,說明全球安全局勢,以及面對中共「灰色地帶威懾」,可採取的應對方式。 下午,另由全動署、警政署及消防署分別以「全民防衛動員簡介」、「全社會防衛韌性之警察任務」及「防災協作中心概述」為題,說明警政機關與消防體系如何強化治安維護並在緊急狀況下發揮最大效能,確保突發狀況時得以迅速應變,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最新動態】 114年0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