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共軍" ,結果共:10筆
-
古寧頭戰役76週年追思活動 承繼先烈志節鍛造堅實戰力(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5日電)適逢「古寧頭戰役76週年」,為緬懷先烈忠勇衛國的精神,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今日於太武山公墓舉辦紀念活動,由指揮官黃中將主持,金門縣長陳福海、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及三位鄉鎮長等地方首長共同出席,與防區三軍官兵、中央與地方代表共襄盛舉,場面莊嚴肅穆。 追悼典禮上午在太武山公墓舉行,由黃中將與陳縣長擔任主祭官,偕同中央及地方首長、民意代表、縣府主管及防區三軍重要幹部,於忠烈殿向烈士牌位上香致敬,並前往陣亡將士墓區(千人塚)獻花默哀,追思英靈。官兵亦在每座墓碑前插上國旗、焚香致意,滿園旗海飄揚,儀式肅然隆重,表達對先烈最崇高的敬意。典禮結束後,黃指揮官、陳縣長及縣府團隊續赴古寧頭萬聖祠,參加「秋季古寧頭戰役陣亡將士祭典」,向軍民牌位上香祈福,並參拜殿內地藏王菩薩,為地方安寧與百姓祈福。 「古寧頭戰役」是民國38年政府遷臺初期,在共軍「金廈同取」企圖下的一場關鍵戰役。國軍以有限兵力成功阻絕共軍渡海登島,奠定臺澎金馬安全基礎,並展現三軍聯合作戰的堅定決心,使我國於孤立無援情勢中穩定局勢,鞏固亞太防線。此役象徵中華民國堅毅抗敵的信念,也使國際社會重新評估臺海戰略地位,對我軍民同心精神深表敬重。 金防部表示,今年古寧頭戰役紀念系列活動自10月18日「太武雄風再現—古寧頭戰役76週年紀念音樂會」揭開序幕,與金門縣政府及閩聲愛樂協會共同主辦,透過音樂會形式向先烈致敬,展現軍民團結、守護家園的深厚情誼。 金防部指出,古寧頭戰役不僅是光榮戰史的象徵,更見證先烈捨身衛國的壯志與信念。防區官兵將承繼前輩志節,秉持「有實力的和平,才是真和平」的信念,持續精進戰訓本務,鍛造堅實國防戰力,矢志守護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使英靈精神永續流傳,成為世代傳承的信念與榮光。【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5日 -
顧部長赴立院業務報告 強化戰備整備與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2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赴立法院,就「敵情威脅及國軍戰備」、「國防施政要項」報告,顧部長表示,守護家園為國軍使命,面對嚴峻敵情與極端氣候,國防部積極推動重大政策,持續提升整體戰力,守護國家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顧部長指出,國際戰略環境受大國競合、區域衝突與軍事科技發展交互影響下,地緣政治風險攀升,中共企圖提升國際影響力,在臺海進行常態化灰色地帶侵擾,運用所謂「聯合戰備警巡」、機艦抵近施壓、片面更改國際民航航路等作為,形成區域安全嚴峻挑戰,基於此,國防部除持續籌建長航時之無人飛行載具,搭配高解析度成像、雷達、紅外線等感測裝備,提升國軍偵蒐海(空)範圍與準確度;同時透由共同情報圖像系統,整合多方情源,以達訊息共享、同步掌握的目標,同時藉跨國交流合作管道,共享情報資源與技術,嚴密掌握中共軍事動態。 面對中共認知作戰及統戰操作,國防部運用 「莒光園地」製作相關教育影片,強化官兵愛國信念、敵情意識及媒體識讀能力;並適時宣傳國軍重大演訓及新式武器裝備獲裝,提升「見軍率」,強化國人對國軍的支持與信任。另為防制中共滲透作為,國防部今年訂頒「國軍涉密人員安全調查作業規定」,落實人員安全管控,依涉密層級設置接密資格認證機制,並著重未來新興兵力與武器操作人員之安全查核,同時與國安及檢調機關建立協作機制,打造「國安共同威脅圖像」,防止境外勢力滲透。 有關國軍戰備應處,顧部長表示,針對共軍軍事行動及灰色地帶襲擾,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預先獲知敵情威脅,爭取早期預警,並依威脅程度,妥慎派遣兵力應對,以確保領海、領空與國家安全。實戰化訓練方面,國軍以聯合作戰計畫為基礎,自今年起除既有的「漢光演習」外;另增加「立即備戰操演」、「整體空中及飛彈防禦」、「聯合資訊及電子作戰」、「聯合地面防禦」及「聯合海上防禦」等5項聯合作戰演訓,藉以提升整體備戰成效。 廣儲優質人力方面,因應少子化趨勢、民間學校多元招生策略及企業勞動市場需求競爭等挑戰,國軍持續透由完善編組、深耕校園、媒體宣傳、精進報名流程、適度調整放寬招募甄選條件及調整待遇等措施,提升招募效益。此外,國防部整體檢視軍人待遇結構,自114年4月1日起陸續調增「志願役加給」、「戰鬥部隊加給」、「網路戰加給」、「戰航管加給」及「電訊偵測加給」等5項方案,並積極推動國軍老舊營舍整建及各項敬軍優惠措施,期使官兵能安心服役,在落實戰訓工作時,也能兼顧家庭。 武器籌建方面,顧部長指出,依照「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及厚植灰帶應處能力」等戰力整建四大重點,年度迄今已陸續獲裝「M1A2T 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拖式2B反裝甲飛彈」與「標槍反裝甲飛彈」等不對稱防衛韌性主戰裝備。此外,汲取近代戰爭經驗及軍備科技發展趨勢,國軍已將無人系統裝備,列為兵力整建重點發展項目,期藉由國內民間廠商研發、技術移轉或授權生產模式,大量籌獲「可量產、可維護、可擴充」並具備監偵、攻擊、通信與作戰支援等能力之無人載具,以提升不對稱作戰效益。 針對「國機國造」部分,顧部長說明,規劃於民國106至115年產製之新式高級教練機66架,迄今年9月30日累計交機49架。「國艦國造」部分,新型救難艦1艘及高效能艦艇第一批6艘已交裝,高效能艦艇第二批5艘、新一代輕型巡防艦2艘(防空及反潛型各1艘)、快速布雷艇後續艇6艘,持續管制辦理。「潛艦國造」原型艦自今年6月起執行海上浮航測試等,現正實施「主機與電力管理」及「整合式儎台管理」系統調校作業,後續將在安全無虞、 確保品質之前提下,逐步達成測試目標。同時為積極應處當面敵情威脅,國防部依總統「台灣之盾(T-DOME)」政策指導,持續籌購新式防空武器,確保我空防安全。 調整組織編裝方面,因應作戰形態轉變等因素,陸軍主戰部隊自明(115)年起,配合「M1A2T 戰車」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等各式裝備獲裝,逐次調整聯兵、步兵旅及砲兵部隊組織編裝,海軍則配合新式艦艇、無人機(艇)及岸置反艦飛彈獲裝,整合陸岸單位及陸戰隊轉型,陸戰隊六六旅戰車營、砲兵營分別轉型為無人機營及火力營,以提升情監偵及快速支援打擊能力。空軍配合防空飛彈、陸用雷達及「MQ-9B無人機」獲裝,調整防空、戰管及飛行部隊編組,守備及後備部隊則依實際作戰場景、後備動員編管情形、戰力恢復限制與發揮需求等,檢討配賦各式無人機(含反制無人機系統)、自走火砲及人員運輸車輛等裝備,同步調整編組架構,以強化部隊機動與打擊能力。 顧部長強調,國防部國防創新小組(DIO)運用多種途徑,籌獲新興科技產品,規劃於民國115年籌獲繫留型無人機、人攜式刺針飛彈模擬器及新式野戰型氣象觀測系統等裝備,同時辦理衛星影像 AI 自動辨識、 擴增實境智慧作戰系統及智慧化倉儲管理系統等案公開徵集作業,規劃115年委由民間廠商原型開發。國防部亦運用國科會「產業化圓桌會議」機制, 執行國軍無人機6項、資安類3項發展需求,分別由經濟部及數發部公告評選,納入補助計畫,鼓勵產業積極投入,使國軍獲得所需武器裝備,同時促進民間產業發展。 在軍民整合與全民防衛韌性上,顧部長表示,今年將全民防衛動員、防空與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演習重新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 擴大全民參與,提升民眾對空襲應處作為的熟稔度,進而落實全民國防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在軍事動員層面,114年擴大人力動員(同心35號)演習規模及人數,今年也首度驗證步兵206旅全旅動員效能,將所獲參數做為精進動員整備參據;另透過實戰化訓練,達成「動員即完成備戰」目標。物力動員部分,在漢光演習想定架構下,以自強41號演習,下達徵購、徵用及生產轉換,驗證全國民、物力支援軍事作戰,引導參演部隊運用戰綜組織,遂行軍需物資、軍事運輸、 軍需工業等動員作業,以及軍民醫療體系整合運作等演練,統合全民總力支援軍事作戰。 軍法制度改革方面,國防部「陸海空軍懲罰法」及「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已完成相關子法的修訂、業務人員教育訓練、全軍巡迴座談宣教等相關整備工作,另為遏止現役軍人對敵人為宣誓效忠的行為,國防部擬具「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修正草案,並參採司法院、法務部、國家安全局、大陸委員會等相關機關意見,以完備構成要件。修正草案除增訂處罰刑責外;並加重「不盡其應盡之責而降敵罪」之法定刑及增訂其預備、陰謀犯之處罰,以有效確保國家安全及軍事利益。 針對國防預算編列方面,顧部長進一步指出,國防部依總統政策指導,在兼顧政府財政負擔前提下,妥慎籌編預算,並以達 GDP3%以上為目標,逐步穩定成長,確保國防安全並厚植防衛力量,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年度預算方面,優先挹注「人員維持」所需,「作業維持」持恆籌補各項裝備零附件與彈藥、強化資通安全韌性,「軍事投資」依「多域拒止、韌性防衛」備戰原則,持續籌獲與汰換各式武器裝備,打造堅強戰略持久與固守力量, 建立足以嚇阻威脅侵襲的防衛能力。【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3日 -
國軍軍事社會科學研討會 深化創新韌性思維(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3日電)國防大學今日於復興崗校區舉辦「第28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由校長劉志斌上將主持,邀請國內各個領域的學者專家共同與會,以「軍事社會科學的創新、韌性與展望」為主題,透過與會專家學者的研討,激發前瞻且務實的思維,進而建構長久可恃、並具韌性的國防戰力。 研討會區分為專題演講及論文發表兩階段,首先由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吳重禮以「臺灣民眾孤兒心態之概念與量測」為題演講,從「被國際拋棄的焦慮」與「對盟友支持的不確定感」兩面向出發,剖析民眾對臺灣在國際處境中所感受到的外交孤立感,並進一步說明這種孤立感如何影響我國的外交思維與安全政策走向。 論文發表則以「軍事社會科學的創新、韌性與展望」為主題,區分5個場次、異地同時舉行,分別探討「韌性社會中的軍事傳播:媒體、輿論與認知作戰的挑戰」、「國防安全韌性與AI科技運用」、「軍隊助人工作的創新與展望」、「軍事應用藝術的數位轉型與創新思維」、「共軍多域作戰能力與創新應用」等5個議題,共計發表15篇研究論文,橫跨應用藝術、政治、新聞、中共軍事、心理與社工等領域,兼顧理論與實證研究,從多元的角度,研析國防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同時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進一步強化整體國防的韌性與永續性。 劉校長致詞時表示,在當前快速變遷的安全環境中,國防體系與社會結構皆面臨嚴峻挑戰,從傳統軍事威脅到非傳統安全問題,都需要以跨領域的視野,尋求解決方案。 劉校長指出,國防安全不只是依靠國軍,更有賴全民的共同信念與團結力量的發揮。劉校長舉例,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除各地大量民生物資的捐助,更有「鏟子超人」自發性地前往災區協助清理重建,這份跨地域、跨社群的互助精神,正展現出全社會的防衛韌性。 劉校長強調,軍事社會科學的價值,不僅提升戰略思維與作戰能力,更在於整合跨領域的資源,從軍事、社會、政治、科技、心理以及藝術等面向建構韌性基礎,將國防韌性的概念由部隊向外延伸至社會層面,促使全民形成共同的防衛意識與支持系統,進而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成形,成為守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3日 -
顧部長:堅定自我防衛決心 強化防衛韌性與戰力建構(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8日電)立法院會今日召開審議「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國防部長顧立雄會前針對國防支出、中共威脅與花蓮災後復原等議題接受媒體聯訪。顧部長表示,國防支出將持續依據敵情威脅與防衛作戰能力建構為目標,強化國軍防衛韌性及整體戰力,展現國家堅定的自我防衛決心。 針對美方提及提升臺灣國防支出占GDP比例議題,顧部長指出,國防支出主要著重於四大面向,包含不對稱作戰能力、防衛韌性、後備能力提升,以及應處灰色地帶威脅。他強調,總統已承諾會提高軍備核心國防支出,明(115)年應該會超過GDP3%,未來將逐步朝5%目標邁進,同時兼顧財政餘度與戰力建構,以確保防衛能力持續精進。 談及國防事務改革,顧部長表示,將持續推動去中心化指管、任務式指揮、實戰化訓練與後備制度改革,並透過兵棋推演及實兵驗證,提升國軍整體作戰效能,打造能戰、敢戰的勁旅。 顧部長也表示,我國面臨的中共威脅不僅限於軍事層面,也包含非軍事領域,都要倚賴全政府及全社會加以應對,國防部則在戰備與整備上持續強化應處能量,建立更具韌性的防衛體系。 至於外界關注共軍近期在臺海周邊進行聯合戰備警巡,顧部長指出,國防部對於敵情動態均持續嚴密監控,透過掌握預警徵候進行判斷與應處,確保國家安全無虞。 另針對國軍投入花蓮災後救援是否有截止日期,顧部長強調,只要地方與中央有需求,國軍將持續全力支援,並與地方政府密切協調,軍民齊心共同守護家園。【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8日 -
中共聯合戰備警巡 國軍機艦及飛彈系統適切應處(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7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自上午9時20分起,陸續偵獲中共殲-16、殲轟-7、空警-500等各型主、輔戰機及無人機計23架次出海,其中17架次逾越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我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配合共艦,假所謂「聯合戰備警巡」之名,對我周邊空、海域進行騷擾。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掌握,並檢派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適切應處。【國防訊息】 114年10月07日 -
顧部長肯定官兵救災日夜不間斷 持續投入災後復原(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上午赴立法院,會前接受媒體聯訪,在花蓮災後復原議題上,部長對國軍日夜不間斷的救災投入給予高度肯定。針對國軍進入民宅清淤的部分,顧部長說明,國軍採取編組方式並配合屋主在場進入民宅協助清淤,此舉不僅獲得社會高度肯定,民眾與屋主也非常支持。 顧部長進一步指出,國軍目前已著重在道路與公共設施的修復協助,並將持續因應地方政府的需求,全力配合提供所需的兵力,持續投入災後復原工作。 另外,針對媒體關注中共「朱日和訓練基地」強化對臺「斬首作戰」準備,顧部長表示,對於區域相關情況,國防部長期密切關注與掌握,相關反斬首行動,不只是國防部,相關國安單位都已有預應。 針對中共可能採取的灰色地帶襲擾行動及後續艦預算進度,顧部長指出,對共軍相關威脅國軍都有因應作為,並持續不斷進行演練。關於國慶後中共是否會展開軍演,顧部長強調,國軍會持續掌握共軍動態及任何的預警情資,並做好相關的因應準備。至於後續艦預算部分,他說明,必須等到原型艦通過海上測試後,才會動支後續艦的預算。【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3日 -
中共機艦「聯合戰備警巡」 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嚴密掌握(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9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自上午11時42分起,陸續偵獲中共殲-16、殲轟-7、空警-500等各型主、輔戰機及無人機計20架次出海,其中15架次逾越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我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配合共艦,假所謂「聯合戰備警巡」之名,對我周邊空、海域進行騷擾。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掌握,並檢派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適切應處。【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9日 -
總統出席軍人節表揚大會 盼強化國防守護民主自由(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2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上午出席「114年軍人節暨全民國防教育日表揚大會」,感謝獲獎楷模及團體守護國家安全的付出。並指出,當前的安全環境比以往更加嚴峻,唯有強化國防戰力,落實全民團結,才能真正守護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臺灣明年度的國防預算達到GDP3.32%,並可望在2030年前達到GDP5%,期盼以堅強的決心和行動讓世界看見我們守護國家安全、維護印太和平穩定的決心。 賴總統致詞時表示,明天就是軍人節。這一天不僅是屬於全體國軍官兵的節日,也是屬於所有珍惜自由民主、守護臺灣的國人共同的日子;更是國家對軍人的尊崇,對忠誠、勇氣與犧牲的禮讚,同時也提醒著傳揚這份精神及承襲這份責任的重要性。 賴總統說,身為三軍統帥,懷著無比感動與光榮的心情,主持今天的「軍人節暨全民國防教育日表揚大會」。要向榮獲國軍楷模、模範團體、全民國防教育傑出貢獻獎、推動全民國防教育考核評鑑績優單位、敬軍模範及後備輔導幹部楷模等得獎人,表達最誠摯的祝賀與感謝。各位用行動詮釋了軍人的榮譽、紀律與承擔,這份精神不只是軍人的榮耀,更是整個國家的榮耀。 賴總統提到,今天榮獲表揚的楷模及團體都是在自己的職務上克盡職責、辛勤付出,經過各級嚴格的遴選與評比後從中脫穎而出。其中獲得少將階主官國軍模範團體的海軍「168艦隊」,所屬的「宜陽軍艦」也在今年榮獲國軍模範團體。在艦隊明確及有效率的指導下,年度完成精準飛彈射擊、偵巡與運補護航等任務,更應處中共灰色地帶侵擾的軍事威脅,雙雙獲獎絕非偶然,這展現了全艦隊官兵「同舟一心、團結一致」的錨鍊精神,非常難能可貴。 賴總統指出,榮獲國軍模範團體的「空軍第一聯隊第九作戰隊」肩負南部空域防衛重任,另部署於馬公基地的「天駒部隊」在臺海前線執行戰備巡弋,不分晝夜守護領空,是我國防空的重要支柱。此外,「陸軍裝訓部戰車營第一連」去年接裝M1A2T戰車,在全連官士兵不畏辛苦,夜以繼日學習裝備操作訓練,以及後勤保修的工作,不僅快速熟稔新式裝備的各項操作性能,更在今年7月份完成了120公厘戰車砲射擊,推動陸軍裝備轉型,讓國軍戰力邁向新里程碑。 賴總統並指出,「軍備局第202廠」的杜嘉馨所長是一位深具專業與熱忱的優秀主官,在科研崗位默默奉獻心力於國軍彈藥製造,確保國防後勤穩固,既是專業軍官,也是堅毅母親,展現軍人兼顧家庭與使命的重責大任。這些事蹟都告訴我們,國軍是全天候無所不在,守護國人安全、安定社會信心。 總統說,今天在場的每一位都是保家衛國的楷模,也是國軍精神最堅實的象徵。今日獲得的榮耀是對大家過去努力的肯定,更是未來持續精進的起點。期勉獲獎同仁珍惜這份榮譽,持續發揮影響力,帶動部隊士氣,並肩負起捍衛中華民國生存發展、以及臺澎金馬人民安全福祉的重責大任。 總統強調,國防不只是軍人的事,更是全民共同的責任。不論是致力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有功和軍人之友社推動敬軍活動的先進,以及協助國防事務的後備軍人夥伴,大家都是國軍官兵最堅實的後盾,更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關鍵力量。也要代表國軍向所有愛護國家、力挺國軍的社會各界表達感謝,正因有大家的加入,國軍才能無後顧之憂投入戰備。 總統期盼,國人持續給予國軍最大的支持與鼓勵,並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一份心力,當軍隊、政府、企業、社區與人民團結一起,形成全社會防衛韌性,就能讓「國軍是保護臺灣最堅強的力量」與「全民是國軍最堅實的後盾」成為臺灣最堅定的共同信念。 賴總統提到,今天也是九二海軍節,67年前的九二海戰,海軍官士兵們以寡擊眾,挫敗共軍想要封鎖金門島的意圖、成功執行運補任務,取得戰略性勝利,為八二三砲戰的勝利奠定穩固的基礎。九二海戰以及後續八二三砲戰的勝利,更證明了真正的和平是來自團結抵抗侵略的決心和堅強的實力。 賴總統指出,當前的安全環境比以往更加嚴峻,近年來中共持續以軍機、軍艦,在臺海周邊進行高強度活動,甚至結合灰色地帶襲擾、認知作戰等手段,意圖改變臺海現狀、削弱國人信心,這不僅是對臺灣民主自由的威脅,更是對整個民主世界的挑戰。 賴總統談到,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80周年,從二戰的勝利到九二海戰以及八二三砲戰的光輝,最寶貴的教訓就是「團結必勝、侵略必敗」。也強調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但我們要的和平是透過實力達到的真和平。唯有強化國防戰力,落實全民團結,才能真正守護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人權。 賴總統也說,正因國軍是國家安全的基石,政府責無旁貸要做最堅定的後盾,因此去年特別請國防部顧立雄部長全面檢視並提升國軍待遇。從今年4月以來,不論是調升志願役勤務與戰鬥部隊加給或是調升網路戰、戰航管、電訊偵測三項加給,都已經正式生效,實質增加官兵薪資。 最後,賴總統肯定所有國軍弟兄姐妹是臺灣的驕傲,國家以大家為榮,並向所有軍眷致上最深的敬意與感謝;軍眷們不是站在第一線,卻承受著最深的牽掛與等待,每一位官兵背後都有一個為家庭撐起重擔、默默承擔的家人。軍眷的支持是官兵全心全力投入訓練的力量來源,更是國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並祝福大家軍人節快樂。 包括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部長顧立雄、參謀總長梅家樹上將、陸軍司令呂坤修上將、海軍司令唐華上將、空軍司令鄭榮豐上將、國防大學校長劉志斌上將及軍友社理事長黃呈琮等亦出席是項活動。【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2日 -
東引指揮部心輔巡迴宣教 強化初級防處效能(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4日電)為強化官兵心理韌性,東引地區指揮部日前辦理「114年上半年心理衛生鏈結軍陣醫學巡迴宣教」,特別邀請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軍陣精神科主任吳醫師,以「壓力辨識與心理健康」為主題進行講演,協助瞭解壓力來源,掌握自我調適方法,並介紹「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相關服務,以增進心理健康意識。 吳醫師表示,在座官兵除了面對日常勤務、家庭與情感等一般壓力外,更因身處第一線,需長期維持高壓狀態,心理負荷相對沉重,近期共軍頻繁採取多元滲透手段,更突顯心防建設的重要;吳醫師強調,唯有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才是維繫部隊整體戰力的關鍵。 政戰主任林上校指出,部隊應重視官兵心理健康,建立相互支持、關懷的正向氛圍,不僅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更能凝聚團隊向心,全面提升戰備效能,未來將持續辦理相關活動,打造健康的服役環境。【部隊頻道】 114年08月24日 -
八二三戰役追思祭悼典禮 緬懷忠勇將士衛國精神(軍聞社記者蔡枋澐金門23日電)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陸軍司令呂坤修上將今日上午代表國防部長顧立雄,赴金門主持追悼典禮,金防部指揮官黃中將、國防部政戰局副局長張少將、陸軍司令部政戰副主任樓少將出席,並邀請八二三戰役參戰官兵、陣亡烈士遺族(眷)、戰友總會暨縣市協會、金門縣長陳福海、地方民意代表及參戰將領遺族等人出席,共同緬懷忠勇將士衛國精神。 典禮上午,呂司令首先前往太武山忠烈祠擔任主祭,向為國捐軀的將士上香、獻花,在司儀宣讀祭文後,呂司令率陪祭人員行三鞠躬禮,並與官兵代表、遺族一同默哀,表達追思與懷念之情,場面莊嚴肅穆。隨後,呂司令前往太武山公墓墓塚區主持追思儀式,向殉國將士無私奉獻的精神致上最深切的悼念與敬仰。 八二三戰役陣亡烈士遺族勵進會創會長曾錦煌表示,八二三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臺灣今日自由、民主與經濟繁榮的根基,全體國人都應以崇敬之心感謝當年浴血奮戰的官兵與金馬自衛隊員。他強調,這份保家衛國的愛國情操不應被遺忘,唯有銘記先烈犧牲,才能提醒國人珍惜今日安定的生活,並持續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而95歲的參戰英雄前輩許宗林表示,他在重返金門戰地時,讓他回想起當年的戰友,相信他們若能看到今日國家繁榮模樣,也會感到欣慰與自豪。 典禮結束後,呂司令與當年參戰官兵及先烈遺族共進午餐;呂司令致詞表示,回顧67年前,共軍發動砲擊,總面積僅150平方公里的金門,卻承受47萬餘發砲彈的轟炸。前輩們無懼敵人砲火攻勢,用血汗守護中華民國,捍衛和平與自由,這些血淚編織的英勇事蹟,永遠刻劃在每一位國軍官兵心中。 呂司令強調,八二三戰役具體展現軍民團結抗敵的意志,不但奠定了我國日後得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更是臺海能維持和平最重要的關鍵;未來,陸軍將傳承八二三戰役的抗敵精神,持續前瞻敵情威脅,確保作戰思維與時俱進,並結合新式裝備武器,逐步提升整體戰力,成為最堅實的國防力量。【最新動態】 114年0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