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國防醫學大學" ,結果共:10筆
-
鍾副部長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校慶 肯定培育軍醫人才貢獻(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22日電)國防醫學大學今日舉行建校124年校慶大會,由國防部副部長鍾樹明上將主持,鍾副部長在致詞時期許全體同學未來都能秉持「健軍衛國」精神,發揮主動積極、不畏艱苦的特質,成為強化國家醫療韌性的中堅力量,守護軍民健康。 鍾副部長表示,國防醫學大學作為全國唯一兼具軍事任務與醫學教育的高等學府,長期以來為國家培育無數兼具軍事、醫德及專業的軍醫人才。學校於今年8月1日正式升格為「大學」,象徵軍醫教育邁向新的里程碑,從戰術支援角色,躍升為國家整體防衛韌性的戰略支柱。軍醫幹部身兼軍人與醫師雙重角色,平時維護官兵健康,戰時則肩負緊急救護與戰傷救護的重責大任,是維持臺灣防衛韌性的關鍵力量。 鍾副部長指出,今年校慶結合第六屆臺北國際軍陣醫學論壇共同舉辦,推動軍醫專業國際化,厚植戰場醫療能量。此外,學校運用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等技術,在衛勤訓練中心「戰術戰傷及災難事故救護訓練大樓」營造擬真訓練,與警政署、國教署及鄰近中小學協訓,並與多個國際機構交流,展現專業水準與國際視野。同時,配合政府「城鎮韌性演習」,國軍透過與地方消防、民間醫療團隊協同演練,建構完善應變體系,提升整體醫療韌性。 鍾副部長強調,在國家重大災難事件中,軍醫體系均在第一時間展現最大的醫療救護效能。回顧近年花蓮、臺南大地震,以及「樺加沙」颱風災害期間,國軍醫療體系共動員達4,129人次,連續27天不間斷執行任務,充分展現軍醫「臨危受命、使命必達」的精神,這些努力象徵軍醫人員不僅是醫者,更是守護生命防線的戰士。 在教學研究方面,鍾副部長表示,學校推動全人醫學教育與AI智慧醫療發展,與產業界合作導入電子傷票系統,結合AI判讀、無線通訊與即時資訊傳輸,大幅提升戰場救援效率與決策品質。在學術表現上,國防醫學大學於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名列全國國立大學第11名,並有7位學者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期許未來學校持續致力於培育具社會關懷、科技應用與國際視野的現代軍醫人才,成為捍衛國家最堅實的力量。 校慶典禮結束後,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主持第52屆國軍軍醫學術研討會,蔡局長勉勵所有軍醫同仁,機會是留給時刻準備好的人,所有成果都是平時積累結晶的綻放,唯有勤奮不懈的堅持,才能不斷精進軍醫量能。 其中,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士以「精準健康醫療與生技發展」醫療研究為題,與軍醫人員、師生分享。同時,國防醫學大學校長林少將也藉由校慶典禮,授予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名譽博士學位,感謝他致力於智慧醫療、電子傷票、戰傷及遠距救護系統的建立與貢獻;此外,林校長也頒發母校貢獻獎、特殊貢獻獎等獎項,鼓勵並肯定軍醫人員在醫學領域發光發熱的犧牲奉獻。【最新動態】 114年11月22日 -
臺北國際軍陣醫學論壇 深化國際交流提升韌性(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21日電)2025臺北國際軍陣醫學論壇(TIMMF)昨(20)日在三軍總醫院舉行,由國防部副部長鍾樹明上將主持,並邀請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立陶宛、挪威、新加坡等12個國家的專家學者,與我國軍事醫療專家及衛勤部隊幹部,針對「人類表現優化」主題實施共同研討,藉此展開深入交流、建立聯繫、更新資訊與專精職能,持續深化國際夥伴的緊密合作關係。 國防醫學大學為歡慶建校124週年,近期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國軍軍醫學術研討會、臺北國際軍陣醫學論壇及醫學週系列演講。其中,臺北國際軍陣醫學論壇昨日開幕,透過各國與會人員相互擔任座長、講者、與談人等角色,就國際醫療交流、多元戰場之衛勤整備暨血液議題、多變環境之災難準備暨化生放核及預防醫學議題、行為及心理韌性、全球護理變革型領導等議題交流討論,分享彼此見解,探索更多合作機會。 鍾副部長表示,醫療體系是人力資源的基石,能夠幫助軍士官兵在各種艱難環境中強化意志、提升體能、保持戰鬥力。而臺北國際軍陣醫學論壇為我國軍陣醫學年度盛會,也是國軍軍事醫學體系向國際拓展、促進合作、提升醫療準備韌性的關鍵平臺。 鍾副部長指出,此次論壇設計5大核心研討議題,彰顯我國面對未來各種挑戰,無論是已知或未知的準備,著重在全面性、多角度的戰略規劃,進而提升國軍人員的健康與效能,同時也展現國軍對於提升作戰準備、促進健康福祉,以及強化軍事醫療領導的共同承諾。【國防訊息】 114年11月21日 -
顧部長主持優良軍醫暨績優衛勤表揚 肯定軍醫體系專業貢獻(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10日電)醫師節前夕,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主持「國軍114年優良軍醫人員暨績優衛勤部隊表揚大會」,頒獎表揚獲獎單位及人員,肯定軍醫體系長期以來在醫療服務、戰備支援及災害防救等領域的卓越貢獻,並向所有默默付出、守護軍民健康的醫護同仁,致上最高敬意。 顧部長首先指出,近年來軍醫局持續推動「強化醫療韌性、提升醫療品質、持恆研發創新及拓展國際交流」等四大主軸,成果卓著,特別是在「樺加沙颱風」災害期間,國軍花蓮總醫院與三軍總醫院及高雄、臺中、桃園、左營、松山等軍醫院團隊,以及各作戰區衛勤部隊密切協力,於災區迅速開設醫療救護站,展現出軍醫體系動員迅速、高度專業的能量。 顧部長也向現場同仁提出四項勉勵,第一是要「強化戰時衛勤、構建防衛韌性」,推動軍公民營醫療整合與野戰智慧醫療系統,確保戰時救護等作業能量。 第二要「培育軍醫人才、厚植醫療根基」,顧部長表示,國防醫學院已於今年8月正式升格為「國防醫學大學」,象徵軍醫教育邁向新里程;同時,國軍醫院也全面推動「健康臺灣深耕計畫」,從智慧醫療、職場優化到社區照護及淨零減碳,展現軍醫不僅重視戰備,更以實際行動落實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 第三是「提升醫療建設、加速智慧轉型」,顧部長強調,現代醫療競爭已進入智慧化與系統化階段,各國軍醫院新建工程陸續完工,國軍醫療體系同時推動「翔醫專案」與「慧醫專案」,從硬體建設到AI智慧醫療與資安防護,全面提升醫療能量,他也提到,Newsweek新聞週刊日前公布「2026全球最佳智慧醫院」排名,三軍總醫院首度入榜,除展現國際水準;更象徵國軍醫療品質已與國際頂尖醫院並駕齊驅。 第四「拓展國際合作、彰顯軍醫實力」,顧部長肯定軍醫局積極拓展國際交流成果,今年8月率團赴西班牙參加「歐洲醫學教育學會年會」,與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帝國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化軍醫學術與臨床研究交流。此外,今年也辦理18場國際交流活動,推動友邦醫療援助與醫事人員訓練,展現「醫者護國、仁心無界」的國際形象。 顧部長強調,今天的表揚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分責任,也因為大家的努力,使軍醫體系在戰場上展現力量,在社會上傳遞溫度,在國際上建立地位。他期勉全體軍醫人員,持續秉持「專業、使命、服務」的精神,追求卓越,成為國家最堅實的後盾。【最新動態】 114年11月10日 -
以AI強化健康識能 國醫公衛研究成果獲肯定(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日電)國防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國醫公衛—數位健康研發團隊」,以創新AI健康介入模式參與「千禧之愛基金會第二屆青年社區健康服務競賽—青年實健家」選拔,榮獲營養保健組卓越團隊銀獎與科技創意獎雙項殊榮。 研究團隊由副教授張語恬指導,以國防醫學大學學生為主要對象,在近期完成收案並公布成果,證實結合AI餐盤辨識、LINE-Bot互動平台與穿戴式裝置的整合介入模式,能顯著提升大學生的飲食健康識能與行為表現,展現AI結合數位健康科技在公共衛生推動上的可行性與實證價值。 研究設計涵蓋行為科學、健康教育與人工智慧應用等面向,呈現多層次、跨領域整合特色。在介入實驗中,團隊發現,AI與穿戴式裝置的結合,能幫助學生更瞭解自己的飲食與運動狀況,讓「知道該怎麼做」變成「真的去做」。 參與AI介入的學生,主觀健康知識與行為都有明顯的進步,不僅對均衡飲食有更深理解,也在實際飲食習慣上出現改變,而體態變化也有改善趨勢,整體體重與體脂都有下降傾向,代表AI與穿戴式科技能幫助年輕人養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研究團隊進一步以科技接受模型(TAM)探討介入效果機制。結果顯示,LINE-Bot與AI餐盤辨識提供直觀的上傳流程與即時回饋,提升使用者「感知易用性」;Garmin與InBody則讓學生能即時覺察自身健康狀態,增進「感知有用性」。兩者共同促進「正向使用態度」與「持續使用意圖」,從高依從性的餐盤上傳率、手錶配戴率與問卷完成度,證實該介入模式具高可接受性與推廣潛力。 團隊成員表示,該研究結合「技術整合」、「數據驅動」及「行為科學與個人化健康」等核心理念,展現AI科技於健康促進的實證潛能。研究成果不僅支持AI介入能提升飲食與行為健康識能,更能作為政府與全民慢性病管理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推動「預防醫學前移、健康管理生活化」的新公共衛生模式。【部隊頻道】 114年11月02日 -
潛水生理訓練中心啟用 潛訓醫學邁向新里程(軍聞社記者林庭暉高雄21日電)國軍左營總醫院今日舉行「潛水生理訓練中心大樓」落成啟用典禮,象徵國軍在「潛水生理訓練、醫學」領域邁入嶄新里程,不僅提升潛水訓練量能,也展現軍醫體系在戰備與訓練能量上的顯著進步。 典禮由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主持,邀請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前常務次長許培山、尚永強中將、前戰規司司長吳寶琨、海軍艦指部副指揮官許少將、左營總醫院院長杜少將等貴賓共同揭幕。隨後,黃常次及與會人員前往訓練大樓,參觀飽和潛水模擬訓練艙,並由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官兵進行動態操演,展示最新訓練成效。 新建的潛水生理訓練中心大樓,設置全臺首座飽和潛水模擬訓練艙,為亞太地區少數同級系統之一,在潛水醫學領域具重要意義。該艙可模擬深海高壓環境,提供潛水官兵與特戰人員最真實的訓練情境,同時能支援海難救援、減壓症緊急治療及潛水員體能評估等任務。 黃常次致詞時表示,左營總醫院未來將與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及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等單位合作鏈結,讓軍民科技與醫學研究相互激盪,帶動整體國防醫學的升級與創新;另外,也會與國防醫學大學航太及海底醫學研究所合作,針對從事深潛任務之部隊,進行試壓、耐氧測試訓練,藉此探討官兵深潛的生理變化,並應用在潛水醫學治療與發展,同步提升潛水醫學發展的廣度與深度,有效提升國軍戰力。 黃常次指出,面對國際安全情勢日益嚴峻,醫療後勤的韌性與即時應變能量,是維繫戰力不可或缺的一環。近年國家積極推動「韌性國家醫療」理念,強化軍醫院在平戰轉換、緊急醫療與關鍵人力培訓的能力,而左營總醫院正是此一體系的重要樞紐。 黃常次強調,未來,左營總醫院將結合海軍輪機學校舊址,規劃三大醫療專區;既有的醫療大樓規劃為「慢性與長照照護區」,整合慢性照護及長照安養;潛訓中心大樓規劃為「軍陣與特色醫療區」,聚焦在潛水醫學及特色醫學;軍陣醫學大樓及新醫療大樓規劃為「急性醫療區」,專責急重症照護,打造北高雄地區最具韌性的全方位照護體系。【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1日 -
創新技術博覽會登場 國防部展現科研實力(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6日電)「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即日起一連三天在臺北世貿一館隆重登場,包括中山科學研究院、國防醫學大學、軍備局等單位,在國防科技展區陳展多項國防自主研發成果,具體展現國防科技的智慧創新與韌性,讓參觀民眾見證我國國防自主的優異研發能量。 在開幕典禮中,經濟部長龔明鑫、行政院政務委員吳誠文及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等多位部會首長共同為展覽揭幕,啟動為期三天的科技盛會,象徵跨部會協作、攜手引領臺灣創新能量邁向新紀元;典禮過後,黃常次特別前往國防部展區,聽取各參展單位代表詳細介紹最新研發成果,並慰勉所有參展人員的辛勞與貢獻。 本次博覽會由經濟部、國科會、農業部等部會聯合主辦,外貿協會及工研院共同執行,現場區分「創新經濟」、「未來科技」、「智慧永續」三大主題館與「發明競賽區」共「三館一區」,聚焦「AI跨域創新,智慧驅動未來」策展主軸,展現臺灣在AI、量子運算、智慧製造與永續科技等前沿領域的豐碩成果。 今年創博會規模盛大,來自19個國家的439家國內外企業和學研機構,總計展出1,110項尖端科技,在「智慧永續館」的國防科技展區,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國防醫學大學、國軍左營總醫院、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等單位,共同展出多項國防自主研發成果,包含中科院的亮點技術「防超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國防醫學大學的「模擬訓練系統」,以及左營總醫院應用AI技術的「智慧藥事輔助腎臟病藥物風險評估系統」等,具體展現國防科技的智慧創新與韌性,讓參觀民眾見證我國國防自主的優異研發能量。【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6日 -
國防醫學大學優良教師表揚 肯定教學奉獻(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8日電)為弘揚尊師重道精神,國防醫學大學日前於致德堂舉行114年9月份月會暨教師節表揚大會,由校長林致源少將主持,並頒發榮譽教授、優良教師(官)等獎項,藉以表彰每位師長在教學研究領域的卓越表現,以及對學生教育輔導的辛勤付出。 林校長於致詞時首先歡迎一年級新生,正式加入國防醫學大學,並以自身經驗期勉新生,通過入伍訓練,是榮耀的開始,回到學校後更要「堅持到底、莫忘初衷」,透過學校各項教育,養成自律、自省習慣,進而成為能承擔保國衛民重任的現代軍醫官。 林校長強調,教師節是展現「尊師重道」的重要時刻,期許全體同學應以積極學習進取之精神,來回應師長無私的奉獻;另學校自8月1日正式升格為「國防醫學大學」,更代表著國家對醫學教育的高度肯定,未來學校將持續在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及軍陣醫學等領域深耕發展,並推廣至全國各地。 最後,林校長再次向全體師長獻上誠摯祝福,並表示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國防醫學大學」必能持續成長、茁壯,成為守護國家與人民健康最堅強的後盾。【部隊頻道】 114年09月28日 -
國軍潛水醫學專長班開訓 強化專業醫學能量(軍聞社記者林庭暉高雄1日電)114年度潛水醫學專長班,今日於國軍左營總醫院進行開訓典禮,由院長杜少將主持,勉勵學員在接下來為期4週的潛水醫學專長訓練中,努力充實專業,並且在日後持續精進自我、爭取各項訓練機會,共同擔負起維護潛水安全的任務。 開訓典禮上午於左營總醫院大禮堂舉行,學員在杜院長的見證下,正式開始為期4週的專長訓練課程,杜院長也提出自身專業與經驗與學員分享,期勉學員努力學習。 杜院長致詞時表示,潛水與水下作業的高壓會影響人體生理,軍醫局藉由潛水醫學與航空生理訓練中心,培養相關的醫學人才,瞭解在不同的極端環境下,人體在生理上會遭遇何種狀況,以達到早期預防的效果。 杜院長也提到,近年國防部定期提供各種進修管道,國防醫學大學亦設有航太及海底醫學研究所的精良師資,提供專業研究與培育優秀軍醫人才,勉勵在場受訓學員加強英文能力,以持續精進自我、充實專業學養。 在為期4週的潛水醫學專長課程中,學員將透過學科及術科兩大類別課程,增進潛醫專業知識素養。學科課程包含潛水物理、氣體定律、氧中毒及缺氧症狀、減壓程序概論及飽和潛水等多項課程;術科則由教官帶領學員,實際學習閉氧潛水、潛艦逃生醫學、60呎試壓耐氧等科目。學員在完訓後,將分別取得潛醫官、潛生官及航潛士等專長,並授予航潛胸章,代表國家交付的重要職責。 國軍左營總醫院近期已建置新型模擬深潛訓練艙,並興建訓練大樓與建置訓練前中後之醫療裝備,未來將能提供潛水人員更加完善的訓練環境,提升潛水安全及水下戰力。【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1日 -
國醫健康與福祉永續發展社參訪咖啡產業國防醫學大學健康與福祉永續發展社日前在指導老師魏澤民帶領下,前往國際知名精品咖啡品牌進行專題參訪,活動以「健康咖啡的永續發展」為核心,讓社員實地體驗咖啡栽種、採收、保存到烘焙的完整流程,深入理解如何透過科學與匠人精神實踐健康與永續兼顧的產業模式。參訪結束後,社員們透過跨域學習,深刻體會到健康不僅是醫療專業的課題,也涵蓋了飲食文化、產業倫理與環境永續,為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與人文素養奠下基礎,展現國防醫學大學培育具備健康與永續視野醫療人才的教育目標。(文:軍聞社文仁/圖:國防醫學大學提供)【圖文專訪】 114年08月25日 -
全民國防多元教育菁英領袖營 啟發學子跨域整合能力(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3日電)為強化青年學生國防意識與科技素養,教育部屏東縣聯絡處日前於輔英科技大學舉辦「友善校園暨全民國防多元教育菁英領袖營」,吸引高屏地區70餘位高中職學生踴躍參與,透過一系列跨域課程,深化國家認同與團隊合作精神。 本次營隊課程結合3D靜脈儀與AI永續發展應用,安排學生實作近紅外線成像技術,直觀觀察血管分布,體驗醫療科技於健康照護與臨床應用之價值,啟發對醫療相關領域之興趣與志向;過程中,邀請國防醫學大學魏澤民教授帶領AI永續課程,協助學生認識人工智慧於智慧校園、自主學習、節能減碳與公共安全等面向之應用,透過互動模擬與行動方案設計,培養跨域整合與社會實踐能力,展現青年學子關懷國家永續發展之責任意識。 活動期間,也安排探索教育、團隊合作與全民國防等課程,強化學生領導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並藉由跨校交流與科技應用經驗,深化對國家、社會與友善校園文化之認同。結業式中,與會師長期勉學員將所學內化為行動,持續投身國防教育與公共參與,成為永續社會的關鍵推手。【訊息平台】 114年0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