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國防醫學院" ,結果共:11筆
-
總統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 期許精進醫衛能量為國貢獻(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19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上午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肯定國防醫學院數十年來在國防醫學發展的深遠貢獻,並對升格後的國防醫學大學提出三點期勉,第一,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第二,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第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為提升國軍戰力,以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做出貢獻。 典禮上午在國防醫學大學舉行,賴總統與現場貴賓一起進行「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儀式,並視導戰傷暨災難急救訓練中心及醫學科技教育中心,以及聽取尼泊爾、印尼、柬埔寨、蒙古、印度、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簡報服務概況,瞭解戰傷救護訓練任務與醫學科技相關課程及教學應用。 賴總統致詞時表示,國防醫學院於民國114年8月1日正式升格為「國防醫學大學」,國防醫學院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功在國家、社會及人民,深獲肯定,如今升格為大學,更展現國家對國防醫學發展的大力支持。他很榮幸能親自主持揭牌典禮,共同見證歷史性時刻,並代表國人祝賀國防醫學大學校運昌隆,相信未來能承接更重大的使命,持續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過程中,賴總統肯定國防醫學大學的前身-國防醫學院全體醫師對社會的貢獻,並指出,金山、萬里、基隆一帶的民眾,在遭遇重大疾病時會選擇至三軍總醫院就醫,可見三軍總醫院的基層醫療服務深獲肯定。此外,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兼具軍事任務與醫學教育的高等學府,是擁有雙重任務的英雄培育基地。身為醫界出身的總統及三軍統帥,他將責無旁貸支持國防醫學大學的發展,也期盼在國防醫學大學校長林致源少將的帶領下,能承續歷任院長打下的深厚基礎,讓貢獻更上層樓。 賴總統期勉國防醫學大學未來能持續精進,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並深入基層服務。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並非單為服務國軍而設立,平時也兼顧照護民眾健康,期盼未來能持續精進、擴大。 賴總統談到,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具備「生物安全等級第四實驗室」的學校,非常難得。他指出,全球傳染病在1、20年間就會出現一次,規模大小不一,如2002年爆發的SARS或2019年的Covid-19,包括臺灣在內都受到傳染病的威脅,並期盼國防醫學大學能善用此資源,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 賴總統接著表示,國防醫學大學與一般醫學大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軍陣醫學及戰傷救護訓練的專業。如果持續精進,對國軍戰力、甚至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將有很大幫助。臺灣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並透過國際合作,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同時,也能利用AI人工智慧、虛擬AR、VR等作為學習工具。 最後,賴總統再次期勉國防醫學大學升格後,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以及軍陣醫學與戰傷救護等三大領域的相關訓練,並推廣到全國各地,相信對國家會有很大幫助。 包括總統府資政童永、沈榮津、戰略顧問霍守業、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教育部長鄭英耀、衛福部長邱泰源、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德發、軍醫局長蔡建松、國防醫學大學校長林致源等亦出席是項行程。【最新動態】 114年08月19日
-
醫學營第三日課程 強化學子緊急救護知能(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30日電)國防醫學院主辦的「醫學暨戰傷救護研習營」,今日進入第三日課程,參與學子上午於校區實施生理實驗,隊輔透過簡報講解「肺活量計」與「心電圖判讀」基本原理,隨後透過儀器操作及判讀數據等方式,加強對生理課程的印象。 下午營隊前往衛訓中心,中心編組專業教官,分別實施課程介紹,計有「心肺復甦術」、「傷口包紮」、「檢傷分類重災系統體驗」、「基本生命徵象評估高階假人」、「戰傷模擬情境系統體驗」、「載具系統體驗」、「止血帶與止血紗布填塞技術操作」以及「擔架與徒手搬運」等八項,學員分成各小組,以輪帶方式上課。 衛訓中心自112年底落成啟用「戰術戰傷及災難事故救護訓練大樓」後,不僅建置現代化救護訓練系統與設施,更強化戰術戰傷及緊急救護的訓練和技術,此次透過醫學暨戰傷救護研習營的推廣,提升參與學員戰傷與緊急救護知能,並落實全民國防教育理念,有效深植在每位學子心中。【最新動態】 114年07月30日
-
醫學營實作體驗 學子汲取新知(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9日電)由國防醫學院主辦的「醫學暨戰傷救護研習營」今日進入第二天課程,參與學子透過實作及體驗活動,汲取醫學新知,深耕全民國防效果。 今日課程共區分三大部分,分別為「觀察人體」、「牙科實驗」以及「藥學實驗」,由醫學院三、二年級各系學生所組成的隊輔團,分別實施課程介紹,學員分成各小組,以輪帶方式上課。 在「觀察人體」課程,透過簡介軍陣醫學、大體解剖、生理學及急診醫學等簡報,使學員們能夠瞭解人體基本結構,體會其中的奧秘,過程中,藉由實驗課程的實作,加深同學的興趣。 其次,在「牙科實驗」的部分,在牙醫學系指導下,讓學員對牙醫以及常見的口腔疾病有基礎的認識,再藉由「牙模製作」與實驗室參觀,使學員體驗牙醫師訓練的辛苦。 最後為「藥學實驗」課程,帶領學員認識藥學基礎知識,並動手實作「紫雲膏」、「乳液」等成品,除了讓學員對藥劑調配有初步的瞭解,更能對藥學的實驗課程有初步的接觸和認識。【最新動態】 114年07月29日
-
國醫與三總攜手展出多項專利 展現國軍醫療創新量能(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25日電)2025亞洲生技大展昨(24)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國防醫學院與三軍總醫院共同展出8項專利技術,研發人員現場說明研究成果,展現軍醫生技研發能量,有效提升國際能見度。 由國防醫學院所發表的「模擬訓練系統」,運用虛擬實境(VR)與3D靜脈顯像技術,模擬各種臨床情境,協助學生與護理人員熟悉靜脈注射流程,提升操作準確率與學習效果;並整合「心情日記平臺」,結合AI分析技術,讓教師得以掌握學生課後情緒與學習狀況,展現智慧醫學教育成果。 三總也展示包含「尿管連接泵裝置」、「尿袋轉接裝置」、「尿液辨色裝置」等多項專利成果,有效提升臨床照護效率與安全性。其中,「尿管連接泵裝置」可連結尿管與尿袋,中間設計分支,開端頭為矽膠材質,可由該處進行膀胱化療灌藥、收取尿液培養檢體及膀胱沖洗,無須再反覆移除接回,且轉接器導管中設計單向瓣膜,可防止尿液逆流於膀胱,減少染污機率,還可降低化療藥物外滲風險,未來將嘉惠更多病患。 此外,國醫與三總也聯合展出「多元化微生物及免疫學實驗輔助教學系統」、「耳蝸植入導管及其細胞遞送裝置」、「針對IgA腎病變之非侵入性檢測診斷試劑組及方法」、以及「大腦多巴胺神經滋養因子用於改善肺炎之用途」等專利技術,充分展現軍醫在智慧醫療、精準檢測與臨床應用方面的多元創新成果。【最新動態】 114年07月25日
-
三總首次執行疏散撤離演練 顧部長肯定戰時醫療應變作為(軍聞社記者王進福臺北17日電)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進入第9日,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赴三軍總醫院,視導「傷(病)患疏散」及醫療量能撤離實兵演練,驗證持久作戰階段,國軍醫院大規模撤離,醫療量能保存不墜相關作為。參演人員依規劃完成演練,展現軍民醫療體系整合成效。 顧部長上午偕同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林飛帆、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等人員,視導三總疏散撤離實兵驗證,透過實地演練,檢視傷病患疏轉聯繫、車輛派遣、臺北市聯合應變管制中心通聯、申請路權、反資敵作為等項目,過程緊湊逼真,力求貼近戰時景況。 顧部長表示,三總首次配合漢光演習,進行疏散撤離演練,除了實際驗證國軍醫院在戰時,如何有效確保醫療量能、軍民能量整合機制外;亦可在演練後,透過「行動後檢討」(After Action Review,AAR),持續精進各項戰時醫療作為。顧部長並在演練後,頒發加菜金,肯定三軍總醫院、國防醫學院、陸軍三支部運輸兵群等單位演練成果,慰勉各單位的戮力付出與辛勞。【最新動態】 114年07月17日
-
三軍總醫院79週年院慶 智慧韌性邁向醫療永續(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日電)三軍總醫院今日舉行79週年院慶慶祝大會,由院長陳元皓少將主持,邀請歷任軍醫局長、三總院長、地方仕紳和院區周邊里長等貴賓共襄盛舉。 慶祝活動首先特別邀請東湖國小弦樂團帶來動聽的曲目演出,同學們以精彩的表演祝賀三軍總醫院79週年生日快樂。 陳院長致詞時肯定三總全體同仁在各專業領域及部門默默地耕耘與付出,並以「智慧韌性邁向醫療永續」為主題,感謝軍醫局一直以來支持院方執行AI智慧醫療,也因此在今年能夠獲得衛福部「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以及「AI影響性研究中心」雙中心的補助,結合各國軍醫院成為跨院智慧聯盟,並且使AI能夠導入臨床診療流程。 陳院長提到,在醫療韌性方面,院方在過去一年依舊為全國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數量最多的醫學中心,不斷追求卓越,締造許多佳績,表現亮眼;同時,院方也為深化重症醫療,持續推動重症大樓的興建。 陳院長並表示,為了擴大更完善的醫療服務,醫院也陸續成立「婦女整合健康管理中心」、「骨鬆整合照護中心」及「運動醫學暨智能恢復中心」,這些中心的成立也深化周邊鄰里民眾的醫療品質。 軍醫局長蔡建松中將也祝賀三軍總醫院79週年生日快樂;他表示,近年在歷屆院長的努力與擘劃之下,持續有新建案,如急重症大樓等基地的興建;另外他提到國防醫學院即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更名為「國防醫學大學」,象徵國軍醫學教育發展邁入新階段;同時,在院慶的重要時刻,他要代表軍醫局感謝老師們以及貴賓長期對三軍總醫院的支持。【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2日
-
軍校正期班新生報到 實踐從軍志向(軍聞社記者陳勝勳臺北1日電)國軍軍事校院正期118年班日前辦理新生入學報到,來自各地的新生學員在家長與親友陪同下,陸續抵達各校區,正式展開軍旅生涯,迎向嚴謹充實的軍校生活。 為使新生提前適應軍校環境,國防大學管理學院、理工學院、政戰學院,以及陸、海、空軍官校及國防醫學院等各校院,由各學院院長、校長領軍,安排理髮、領取制式服裝與裝備、安裝MDM、拍攝證件照等作業,並由各班班長與校內幹部引導新生前往寢室安置行李,逐步體驗軍校生活節奏。 報到現場亦安排家長至校內休息區,透由學院領導幹部與各系師長簡介校園環境、課業制度與軍事訓練要求,促進家長對軍校制度的理解與支持,展現對學生與家屬的高度關懷與責任感。此外,許多家長在現場表達對子女的支持與期勉,亦有不少新生在與家人惜別後,噙著淚水,把不捨之情轉化成堅定信含,踏上軍旅,實踐從軍報國的志向。【訊息平台】 114年07月01日
-
軍醫局與廣達電腦聯手研發「電子傷票系統」(軍聞社記者王進福臺北18日電)國防部軍醫局、國防醫學院與廣達電腦昨(17)日進行產官學合作簽約儀式,宣布將聯手研發「電子傷票系統」,可即時記錄傷患基本資料、生理訊號與檢傷分類資訊,透過加密通訊即時傳送至後方指揮與醫療單位,提升資訊流通效率與救援指揮判斷品質。 簽約儀式在國防醫學院可勝廳舉行,軍醫局局長蔡中將、國防醫學院院長林少將、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少將及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技術長張嘉淵等人出席,產、官、學界的代表齊聚,正式啟動三方跨域合作。 此次合作中,國防醫學院衛訓中心作為學研執行主體,導入多年累積戰傷評估、戰場醫療流程與醫療資訊系統研究成果,結合廣達在AI醫療技術、系統整合與資安架構方面的深厚基礎,以及軍醫局提供實戰需求驗證與軍種推廣支持,整合三方資源,進一步提供可標準化部署的前線智慧醫療方案。 蔡局長表示,「電子傷票系統」支援多傷患動態調度,能依戰場規模靈活擴展部署,減少手動紀錄與誤差,協助醫護專注臨床判斷與救治決策。推動此系統不僅標誌國軍醫療智慧化的重要進展,也為醫療科技及與國防應用融合提供示範,並規劃引進常備部隊、戰訓演練與災防演練中部署,朝智慧醫療標準化、國防醫療模組化目標邁進。【部隊頻道】 114年06月18日
-
國防醫學院學位頒授暨正冠典禮 黃常務次長勉堅守初心(軍聞社記者陳勝勳臺北14日電)國防醫學院今日舉辦「114年班學位證書頒授暨正冠典禮」,由院長林致源少將主持,為博、碩士及大學畢業生撥穗正冠,並由各所所長、系主任頒授學位證書;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也代表顧部長出席致詞,向畢業生表達祝賀與期許,期許他們未來持續精進專業、堅守初心、勇於承擔責任。 黃常務次長致詞時表示,國防醫學院融合醫學專業與軍事訓練,是國軍醫療體系的人才搖籃,自踏入校門那刻起,畢業生便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不僅承諾救人濟世,更肩負保家衛國的使命。 黃常務次長也提出「立定志向,堅守醫事倫理」、「訂定願景,勇於接受挑戰」、「終身學習,培養多元能力」、「視病猶親,莫忘使命初衷」等四點勉勵全體畢業生,期許大家不論身處戰場、營區或醫院,都能秉持軍醫誓言與專業精神,踐行「軍醫不僅是醫者,更是部隊戰力的後盾」之責任,成為值得社會信賴的堅強力量。 黃常務次長指出,國防醫學院即將於今(114)年8月1日正式更名為「國防醫學大學」,象徵國軍醫學教育發展邁入新階段,期望藉此吸引更多優秀青年投身軍醫教育,建構具國際能見度的軍醫科研平台,持續提升我軍醫療量能與國防醫學影響力。【最新動態】 114年06月14日
-
腦科學研究中心揭牌 整合資源發展神經醫學研究新里程(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9日電)國防醫學院今日舉行「腦科學研究中心」揭牌典禮,由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主持,國防醫學院院長林少將、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少將及國內多位神經醫學與生醫科技領域學者共襄盛舉。中心的成立象徵國醫在腦神經科學研究與跨中心整合發展邁入新里程。 蔡局長致詞時表示,腦科學研究中心自民國110年籌設,歷經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查岱龍所長建議、李俊泰副院長支援及馬國興主任統籌規劃,成功延攬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威斯康辛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等國內外頂尖人才,顯示國醫在學術研究與人才招募方面的企圖心與成果。 蔡局長進一步指出,中心與中研院舉辦神經科學雙邊研討會,並與國衛院深化合作,成果豐碩。更於近年整合三總與校內師資,成功獲得國科會「腦科技創新研發及應用計畫」第二年補助,顯見其研發實力與潛能深獲肯定。 典禮中,蔡局長勉勵中心短期內深化與臨床單位合作,持續推動疾病轉譯研究;中長期則應以申請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為目標,成為國防醫學院首座特色研究中心,並以非人類靈長類實驗為基礎,發展具前瞻性的腦神經科學研究,期許中心未來能成為國內重要研究重鎮。 腦科學中心研究聚焦神經退化、情緒障礙、腦創傷與腦瘤等重大議題,並整合影像、生理、藥物與行為等多模態資料,發展臨床應用潛力高之診療策略。其研究平台包含小型動物、靈長類、臨床神經影像實驗設施與正子、核磁共振、電腦斷層、行為分析、藥物開發與電生理等設備,提供基礎到臨床的一站式研究支援。 腦科學中心未來將與心血管、代謝、癌症與免疫研究單位共同發展全身性疾病交互機轉研究,建構貫通分子到臨床的整合性科學網絡。中心亦將扮演連結學術與產業、基礎與臨床的橋梁,加速成果轉譯與智慧醫療發展,為國軍醫療體系注入創新動能。【最新動態】 114年06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