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撤離" ,結果共:15筆
-
光復鄉緊急撤離因應馬太鞍溪新堰塞湖發布紅色警戒,光復鄉於13日下午1點起宣布停班停課。國軍第二作戰區立即派遣7輛中型戰術輪車,協助地方政府緊急撤離民眾前往收容所,確保生命安全。(軍聞社蔡枋澐)【最新動態】 114年11月13日 -
第三作戰區馳援蘇澳災區 全力守護國人安全(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12日電)鳳凰颱風挾帶豪雨重創宜蘭蘇澳地區,造成多處淹水災情,第三作戰區昨(11)日晚間接獲地方政府兵力支援申請,立即派遣AAV7兩輛、膠舟兩艘及中型戰術輪車兩輛,共計40名官兵,迅速投入蘇澳鎮聖愛里及蘇北里地區執行災民撤離任務,協助33名民眾順利撤離,防止災情擴大。 第三作戰區今日持續編組相關人員前往蘇澳地區進駐前進指揮所,持續掌握災情變化,統合救援能量,強化軍民協力效能。 此外,第三作戰區依地方政府需求,持續投入救災兵力及機具協助蘇澳地區災後搶救、清淤及復原工作,使民眾早日恢復正常生活。【最新動態】 114年11月12日 -
AAV7馳援/系列一受鳳凰颱風帶來豪雨影響,海軍陸戰隊AAV7兩棲突擊車11日晚間緊急投入宜蘭蘇澳地區災防任務,協助地方政府執行現地運輸與人員救援。面對水淹道路與交通中斷等困境,官兵發揮機動應變能力,以兩棲突擊車載運物資與支援撤離作業,展現國軍守護人民安全的堅定承諾。(軍聞社莊家豪)【圖文專訪】 114年11月12日 -
第四作戰區災防預置 全力守護民眾安全(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11日電)因應輕度颱風「鳳凰」暴風圈逐漸接近臺灣南部陸地,第四作戰區已於今日上午10時,完成災防應變中心一級開設、兵力預置、災防機具整備及派遣聯絡官至縣市政府及鄉鎮區公所,並配合地方兵力需求,分赴高雄六龜區、那瑪夏區、茂林區、桃源區、杉林區及屏東三地門鄉、高樹鄉等土石流潛勢區,協助民眾預防性撤離及物資運補等任務,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第四作戰區強調,國軍密切掌握「鳳凰」颱風動態,為有效發揮災防馳援量能,目前已檢整挖土機、抽水機等各式災防機具及裝備待命,並持續與地方政府及民間單位通力合作,以即時應援地方政府及鄉親救災的需求。【國防訊息】 114年11月11日 -
第二作戰區強化災防整備 落實超前部署(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花蓮11日電)因應「鳳凰」颱風挾帶強風豪雨來襲,國軍第二作戰區昨(10)日晚間配合花蓮縣政府啟動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今日依據縣府兵力申請,持續派遣兵力與車輛,強化災防整備工作,落實超前部署,確保民眾生命安全。 第二作戰區依據花蓮縣府兵力申請,支援光復、秀林、卓溪、鳳林、萬榮、玉里及富里等7個鄉鎮,共25處災防重點區域,派遣兵力235員及海軍陸戰隊指揮部AAV7等各式戰術輪型車輛,執行預防性撤離、預置兵力及物資運送等任務。 第二作戰區表示,面對颱風威脅,部隊秉持「救災視同作戰」的精神,全力投入防救災任務,強化聯繫與跨單位協調,確保任務執行迅速周延;並同步預劃後續災後勘查與復原工作,展現國軍全時守護家園的決心。【最新動態】 114年11月11日 -
第二作戰區協助潛勢區民眾撤離 確保生命財產安全(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花蓮10日電)因應「鳳凰」颱風逼近,花蓮光復鄉決議提前啟動預警性撤離計畫,國軍第二作戰區今日接獲光復鄉公所兵力申請後,立即派遣官兵與車輛支援,協助執行撤離、物資運送等災防整備任務,確保民眾生命安全。 第二作戰區上午派遣55名兵力及13輛中型戰術輪車,集結於光復糖廠大客車停車場,並配合地方政府,優先針對行動不便之老弱婦孺實施預警性撤離;同時在馬太鞍長老教會、富源國中及西富國小設置沐浴站,提供民眾及官兵盥洗休整,落實後勤支援。 第二作戰區表示,國軍秉持「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的原則,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及各單位密切協調,強化災前整備與民眾撤離作業,以行動守護家園安全,確保民眾平安度過颱風威脅。【最新動態】 114年11月10日 -
國軍第二作戰區撤離演練 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花蓮18日電)因應「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可能帶來的影響,國軍第二作戰區今日表示,單位在持續執行花蓮地區堰塞湖災後復原任務,已完成災防人員編組及各項災防機具、車輛整備,全力投入防颱工作,並於今日下午配合地方政府實施預防性撤離演練,協助鄉民疏散至安全地點,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今日下午的演練,國軍第二作戰區配合花蓮縣政府,於光復糖廠整備中型戰術輪車及野戰救護車,分別前往光復鄉、鳳林鎮及萬榮鄉等指定地點執行撤離任務,協助載運鄉民前往收容中心。 第二作戰區強調,國軍秉持「救災視同作戰」的精神,在執行災後復原任務之際,亦積極投入防颱整備工作;同時與地方政府、警消單位及志工團體密切協調聯繫,確保災防資訊即時傳遞、任務分工精準落實,展現軍民一心、共同守護家園的堅定決心。【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8日 -
賴總統再赴花蓮關心受災民眾 瞭解災後復原進度(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花蓮5日電)因應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地區重大災情,賴清德總統今日下午再度前往花蓮瞭解災後復原進度,並前往和平街及佛祖街關心當地受災民眾。總統強調,現階段最重要的四項工作包括掌握河川水流與水位狀況;暫時性堤防的建置;河床清淤工作及撤離與應變計畫,指示中央及地方相關負責單位共同合作,後續也必需持續進行側溝、淤泥和廢棄物清理;環境清潔消毒,以預防災後傳染病,並請相關單位將搜救6位失聯民眾列為最重要事項。 賴總統下午首先抵達「前進協調所」聽取總協調官暨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簡報,瞭解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情形、持續搜索救援情況,以及有關家屋、道路、側溝及下水道清淤和清理、水電修復、學校復原與復課安排、堤防及橋梁復原、災民收容及志工安排等情形,接著聽取花蓮縣縣長徐榛蔚簡報說明光復鄉災後復原情況。 賴總統說,明天就是中秋節,今天再度來到花蓮視察救災復原重建進度,以及瞭解中央如何更進一步與地方政府合作,與花蓮縣鄉親站在一起,解決此次災情。中央全力投入,行政院第一時間就在花蓮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由水利專家經濟部賴建信次長擔任總協調官,現階段則由政務委員季連成擔任總協調官。賴總統補充,季政委過去是八軍團指揮官,救災視同作戰,此次充分發揮功效,也很欣慰季政委的表現得到地方認同。此外,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白天透過應變小組指揮協調,晚上召開線上會議,因此,他與卓院長都充分掌握花蓮救災情況,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妥善進行後續工作。 賴總統進一步說明,中央投入多方資源,包括國防部多個作戰區工兵群、內政部消防署特種搜救隊、海委會海巡署都投入大量人力;經濟部調派重型機具及高壓清洗機;行政院東部辦公室及國軍則協調物資派送和民眾收容安置;衛福部在各地設立醫療站;交通部也安排多個免費接駁專車路線,提升災區交通運輸;臺鐵至10月15日每天加開8個列次,以因應花蓮救災的需求;環境部部長彭啓明也都站在第一線協調解決包括垃圾清淤堆置場等種種問題。 賴總統提到,馬太鞍溪的堤防除了做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的安全保護措施,更重要的是河道深水槽的清淤工程,很高興聽到相關工程都有按照進度完成。另外,有關堰塞湖問題的解決方案,目前內政部部長劉世芳正邀集所有的專家、學者持續監控,共同擬定後續解決之道。 賴總統強調,現階段最重要的四項工作包括:第一,掌握河川水流與水位狀況;第二,暫時性堤防的建置;第三,河床清淤工作;第四,撤離與應變計畫。如果堰塞湖短期內無法徹底解決,則必須要從上述四面向加強,才能逐步降低堰塞湖警戒,讓民眾不再憂心,並承諾政府一定會妥善解決堰塞湖問題,也指示負責的相關單位,不管是中央或地方都要共同合作。 談及復課進度,賴總統認為,因為教育很重要,所以包括光復商工、光復國中、光復國小、大進國小,都將從線上恢復為實體上課。原來安置在學校的民眾將另覓地點安置,隨著清淤完成,就要儘速補課,讓學生可以繼續受教育。 有關農地重劃、農水路重建及農土地改良等議題,賴總統指示,請季政委召集相關部會共同研商,進行整體規劃,持續推動中長期工作。賴總統感謝國防部協助災區清理工作,稍早季政委簡報指出,目前受災家戶約已全數完成清淤作業,而佛祖街另有49戶再度提出申請國軍協助,請國軍全力投入支援,協助災民完成家園清理,也感謝日前屏東特搜大隊成功救出6歲女童小沂。 賴總統也指示後續要完成的事項,第一是持續清理側溝、淤泥和廢棄物,並進行環境清潔消毒,預防災後傳染病的風險。第二,目前仍有6位民眾失聯,請相關單位持續搜救列為最重要事項,不放棄任何希望。 賴總統強調,各縣市政府應於雨季來臨前完成側溝與雨水下水道清理,並持續進行河川疏濬。臺灣的水資源仰賴颱風帶來的降雨量,但颱風也帶來災害風險,因此除持續推動相關水利工程,更應加強清淤工作。而光復鄉雨水下水道應進行系統性調查,可進入的區域應派員勘查,無法進入的部分則以無人機輔助監測,才能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賴總統也感謝全國各地志工投入花蓮救災行動,教師節連假首日即有超過3萬名志工湧入光復鄉協助清理,第二日增至4萬多人,第三日更達4萬3千人,三天合計逾10萬人次,包括今天也有2、3萬志工來到花蓮,臺灣民眾的愛心令人深受感動。除了國內志工,也有許多外國民眾投入救災。臺灣在面對災害時展現的團結與互助精神,深受國際社會肯定,認為臺灣是令人尊敬與欽佩的國家,他要代表國家向所有參與救災的志工表達誠摯感謝。 隨後,賴總統前往視察馬太鞍溪堤防與橋梁施作進度,先聽取相關單位簡報工程規劃與防災措施,並表示,現場看到馬太鞍溪堤防施作情況,整體規劃相當周延;堤防分為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後續還將建設寬達50公尺的超級堤防,預計可在明年汛期前完成永久堤防。 賴總統指出,馬太鞍溪橋是重要建設,感謝交通部依指示推動相關作業,先行施作涵管便道,接續再施作鋼便橋梁,預計約4個月內完工。至於永久性橋梁之發包工程,也請該部審慎評估,盡速完成後續相關工程。賴總統提到,馬太鞍溪河床整治工程經費約十幾億元,將開挖深度達五公尺的深水槽,全長約五公里、寬度介於100至200公尺之間,施工團隊相當用心,相信工程完成後,能有效加強馬太鞍溪沿岸地區的防洪保護。 賴總統進一步指出,後續還要處理最關鍵的堰塞湖問題,從季政委報告顯示,目前堰塞湖蓄水量約剩6.5%,惟因紅色警戒尚未解除,仍需密切注意,如何根本解決堰塞湖問題,也要請專家學者與水利工程單位共同研議,以尋求解決方案。另因堰塞湖尚未完全解除警戒,相關工作包括堤防、深水槽工程、河床及河內水流監測等,都是當前重點工作。此外,也應根據不同情況擬訂撤離計畫,確保周邊民眾居住安全。 賴總統表示,面對花蓮這次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重大傷亡,中央全力投入救災以及復原重建工作,中央除了出力,各部會來到花蓮從事救災復原工作,也提出經費慰問受災民眾,協助災民度過難關。在慰問金方面,有關罹難者及失蹤者慰問金,由中央發放每位100萬元,日前蕭美琴副總統已一一拜訪慰問;重傷者則發放慰問金25萬元。在協助災後復原部分,每戶發放10萬元慰助金、5萬元清理補助;每輛汽車損壞發放5萬元補助,摩托車損壞則補助1萬元。此外,中央將再加碼補助,提供每戶20萬元房屋修繕重建費用。 最後,賴總統前往和平街及佛祖街視察家戶復原情形,向受災民眾表達關懷及慰問,沿途也向前來協助清淤的「鏟子超人」及所有工作人員表達感謝。 包括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暨行政院政委季連成、副總指揮官李孟諺、國防部長顧立雄、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曾智勇Ljaucu‧Zingrur、環境部長彭啓明、內政部次長董建宏、經濟部次長何晉滄、陸軍司令呂坤修上將、花東防衛指揮部指揮官劉暐欣中將、立法委員傅崐萁、沈伯洋等亦分別陪同是項行程。【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5日 -
鍾副部長慰問屏東分院 勉提升醫療韌性與精進醫療服務(軍聞社記者林庭暉屏東3日電)國防部副部長鍾樹明上將今日前往南部地區,慰問國軍高雄總醫院屏東分院醫護同仁,以及醫院行政專員秦良丰,代表顧立雄部長感謝所有醫護同仁堅守醫療前線,守護官兵與在地居民的健康,並且預祝所有同仁中秋佳節愉快平安。 鍾副部長上午在國軍高雄總醫院院長吳少將等人的陪同下,前往國軍高雄總醫院屏東分院,聽取單位任務簡報,瞭解近期工作重點與未來展望;隨後進行意見交換、討論,並針對屏東分院發展與管理策略,提供建議與工作指導。 鍾副部長在會議中表示,首先他要對屏東分院對於未來經營、規劃的用心給予肯定。而針對戰時醫療韌性,主官需要逐步規劃與落實,包含人員後送與撤離路線、SOP的制定等等,都需要納入重要管制事項,並且透過軍醫局執行、制定的SOP,一同帶動衛福部所屬醫療院所,強化戰時的社會與醫療韌性。 鍾副部長也提到,單位主官需要思考自身面對的挑戰與困境,檢視如何規劃未來的願景,並且持續推動醫療策略與服務品質提升,促進地方軍民就診。在檢視的過程中,也需要分別訂定短、中、長期的策略,思考如何推動政策與鏈結地方人力資源、強化環境與人才待遇,提升醫療品質與吸引力。 「目標訂在100分,最起碼能做到80分,但如果訂在60分,你永遠做不到。」副部長認為,一個政策的推動,從規劃到具體行動,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見成效;因此,主官更需要訂定前瞻的規劃與目標,並且廣納意見,透過集體的智慧,制定執行策略、定期檢視成效,到最終達成設定的目的。 鍾副部長也勉勵屏東分院同仁,針對院內的醫療資源與服務,可以多加透過各式管道、社群軟體宣傳,讓屏東地區的軍民都能知曉;照顧病患時,也要以視病猶親、和諧的態度照護,守護地方軍民健康。 在屏東分院行程結束後,鍾副部長轉往國軍高雄總醫院,探慰該院的行政專員秦良丰,關心其近期復健狀況,肯定他這段日子以來,以堅定的意志力撐過治療與復健的劇痛,並且向他祝賀秋節愉快。【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3日 -
總統赴花蓮關心受災民眾 實地瞭解災後復原情形(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花蓮25日電)因應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地區重大災情,賴清德總統今日下午先後前往花蓮國軍前進指揮所及光復淨水廠等地關心受災民眾及災後復原情形暨慰問救災國軍。總統表示,中央會傾全力幫助花蓮,與花蓮鄉親站在一起,包括救災、復原、重建等工作,讓民眾迅速恢復正常的生活。 總統先後聽取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暨經濟部次長賴建信、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副指揮官賴政豐以及台水公司總經理李丁來簡報,瞭解受災情況、道路清淤期程、供水進度及災後復原處置等情形。 總統表示,此次樺加沙颱風的暴風中心雖然沒有進入臺灣本土,但強颱暴風半徑廣大,造成花東、高雄及屏東等地出現豪大雨,尤其花蓮4天累積雨量約700至800毫米,導致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造成重大災情。要向不幸離世的鄉親表達哀悼之意,並祝福傷者盡快恢復健康,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盡速找到失蹤者。 總統強調,現在大家都是花蓮人,不分彼此,中央會傾全力幫助花蓮,與花蓮鄉親站在一起,包括救災、復原、重建等工作,讓民眾迅速恢復正常生活,中央會義無反顧與花蓮縣政府合作,幫助全體花蓮縣民。 總統也感謝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第一時間在花蓮設置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並由對於治水防災非常有經驗的經濟部賴建信次長擔任總協調官,負責協調中央各部會及花蓮縣政府,解決像是水、電、通訊及物資救援等各項問題。 總統指出,卓院長昨日至花蓮勘災時也做出幾項切合目前花蓮所需的具體裁示,第一,請陳時中政務委員馬上開設中央賑災募款專戶,讓全國的愛心都能幫助到花蓮受災的民眾;第二,儘管堰塞湖水量已從9100萬噸降至1300萬噸,威脅減少,但仍在紅色警戒,代表危險仍然存在,請農業部持續監測,並將監測資訊妥善運用,避免發生其他意外。第三,請交通部解決馬太鞍溪橋梁問題,這條橋對附近交通運輸非常重要,陳世凱部長已說明預計1個月搭建涵管便橋,4個月左右完成結構性便橋,並希望在2026年底前建構好永久橋梁,至少要能完成單向橋梁。 總統同時指出,目前已有17所收容中心,每個地方都需要醫療照顧及食物供給,衛福部將協調慈濟醫院、安養中心等醫療院所認養。環境部也將協助花蓮縣政府環境衛生工作,當前環境復原工作相當繁重,請賴總協調官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幫助地方解決問題,讓重建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總統表示,災情出現時已第一時間請國軍全力投入災區的救災跟重建工作,肯定國防部顧立雄部長與第二作戰區劉暐新指揮官,將救災視同作戰並擬定計畫書。國軍將負責清淤、後勤補給等,持續不斷、日夜分班,投入救災工作。他也授權國防部顧立雄部長和指揮官,在與鄉鎮或村里取得共識、避免誤解的情況下,國軍可以進屋協助搬離大型家具或清除汙泥。 總統也感謝全國其他縣市消防救災人員來到花蓮協助救災,延續臺灣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優良傳統精神。並表示,期盼縣府團隊與國軍及相關單位共同合作,分秒必爭,搜尋目前仍然失蹤的民眾,並請花蓮縣政府確實掌握縣內救災、復原及重建需求,俾利中央政府及前來支援的國軍、各縣市救災人員提供協助。並指示經濟部水利署在兩週至一個月內完成馬太鞍溪堤防修復,春節前完成堤防加固,在明年汛期前完成堤防永久設施,避免堤防邊坡持續倒塌及溪水沖到民宅。 總統接著說明,要解決堰塞湖並非易事,需要時間處理。馬太鞍溪堰塞湖約於今年7月底形成,內政部劉世芳部長即會同李鴻源前部長召集專家學者會議,同時委託臺大及陽明交大監測。經評估無法以爆破方式解決,且堰塞湖位於人車、機具難以抵達之處,虹吸或分洪道方式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專案小組決議持續監測,將正確訊息提供縣政府,作為撤離民眾的依據。 總統強調,中央盡心盡力的處理堰塞湖,尊重專業,也徹底落實執行。發生憾事大家都不樂見,現在有這麼多人傷亡,更要團結合作,共同救災、復原及重建。希望全臺灣人民都與花蓮人站在一起,協助花蓮縣政府完成各項工作,讓受災民眾盡速恢復正常生活。 隨後,總統也到光復淨水廠附近民宅以及馬太鞍教會慰問受災民眾。針對民眾關切的水、電及通訊等問題,總統表示,光復淨水場目前已回復4成供水,預計今天晚上可完成全部供水;復電進度已達98%,台電公司也會持續努力完成100%復電。另外,受損基地台修復已完成一半,災區漫遊由三家電信公司相互支援,讓災民恢復通訊。 包括國防部長顧立雄、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暨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副參謀總長執行官黃志偉、陸軍副司令張台松、第二作戰區指揮官劉暐欣、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林元鵬、原民會副主委陳義信、立法委員沈伯洋及台水公司總經理李丁來等亦分別陪同是項行程。【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