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救災" ,結果共:127筆
-
花蓮馬太鞍溪橋便道開通花蓮馬太鞍溪橋因堰塞湖溢流洪峰沖毀,交通部公路局持續趕工搶修,原訂10月15日完工的便道工程,確定可提前於10日15時開放通車,先開放小型車與救災車輛單向通行,並將視情況逐步放寬車型;後續將推動鋼便橋及新橋改建,將有效改善地方交通受阻情形,便利救災與居民通行。(軍聞社蔡枋澐)【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0日
-
超人志工揮舞國旗共慶雙十 攜手國軍重燃希望(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花蓮10日電)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工作持續推進,適逢雙十國慶三天連假,來自各地的大批志工湧入光復鄉,與國軍官兵並肩作業,投入社區清理與環境消毒工作,成為這片土地重新站起來的力量,展現軍民同心、攜手重建的堅定信念。 今日適逢雙十國慶,湧入光復鄉救災的志工們自發揮舞國旗,共同慶祝國慶日,並向辛勤投入救災的國軍官兵致上誠摯感謝。現場氣氛熱鬧溫馨,志工與官兵相互打氣加油,象徵全民一心、齊心守護家園的團結力量,讓災後的光復鄉瀰漫希望與感動。 此外,為因應東北季風及哈隆、娜克莉颱風可能帶來的影響,國軍官兵也協助居民,在林田幹道實施沙包堆放及周邊房舍清淤工作,提前完成防災準備,確保地方安全無虞。【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0日
-
民國114年國慶總統府建築光雕展演中華民國114年國慶日將屆,國慶總統府建築光雕展演於10月7日至10月10日在凱達格蘭大道登場,以「不要轉台,馬上回來!」(Stay Tuned, TAIWAN)為題,將總統府建築化身為「超巨大電視機」,致敬金鐘60週年。特別的是,今年光雕展亦加入此次花蓮洪災中,國軍、救難人員和鏟子超人的救災片段,並於總統府建築上以投影的方式投上「花蓮加油」四字,感謝所有幫助花蓮的人,替花蓮加油打氣。(軍聞社李恬恬)【圖文專訪】 114年10月09日
-
國軍協助光復商工復原 守護師生安全學習環境(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花蓮9日電)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工作持續進行,國軍第二作戰區今日持續派遣官兵前進光復商工,執行清淤、環境整理等工作,期盼能在雙十連假結束前,讓校園恢復正常作息,提供學生安全整潔的上課環境。 國軍官兵持續投入校園復原工作,進行分區清潔、搬運與清淤任務,並與校方師生共同完成環境整備,展現高度的行動效率與責任感,讓復原作業穩健推進,為學生順利返校上課做好準備;過程中,光復商工校長陳德明,也帶領學校老師,感謝所有協助的國軍官兵與超人志工們。 「地面上的淤泥可以靠機具開挖,但地下室因空間受限,只能靠國軍弟兄姐妹們一鏟一鏟、一桶一桶接力清除。」光復商工校長陳德明表示,國軍自各地調派兵力支援,並長時間駐點協助,對學校幫助極大。 陳校長指出,學校活動中心地下室,就有470位官兵接連奮戰3天,才完成淤泥清理;陳校長強調,若沒有國軍的幫忙,光復商工地下室無法在這麼短時間搶救完畢,真的非常感謝國軍官兵的投入與辛勞。【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9日
-
花蓮民眾手寫卡片 感謝官兵守護家園(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花蓮9日電)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工作持續推進,國軍官兵不畏辛勞,全力協助地方重建,成為人民心中最堅實的依靠。為表達感謝,當地民眾日前特地親手寫下感謝卡片,送至國軍前進指揮所,字句間充滿溫情與敬意。 卡片上寫著:「沒有披風,卻有最堅定的背影,光復的重生,刻在你們的汗水裡,謝謝你們,真正的超人」、「不同的任務,一樣的信念,不只鏟泥,也搬希望」等感謝話語,字裡行間道出民眾對國軍官兵無私奉獻的感動與敬意。 國軍馳援光復鄉災後復原期間,官兵因親身投入行動,深切體認自身對社會、對國家的貢獻,進而提升自信與榮譽感,也啟發弟兄姐妹保家衛國的使命感與責任心,無形之後更凝聚彼此的向心,完美詮釋「軍愛民、民敬軍」的真諦。 「大家頂著烈日共同投入復原工作,那份互助的力量令人感動,感謝光復鄉民眾在我們最疲憊時給予鼓勵與微笑,那是官兵們持續奮戰的最大動力。」來自陸軍第101旅的陳士官長,救災期間致送孩童擴邊帽的暖心舉動廣受好評,自願投入救災任務的他表示,災區所見景象固然令人震撼與感傷,但也深深感受到地方居民與各界志工的熱情與堅韌,那是一股無形卻強大的團結力量。 陸軍第101旅李下士表示,第一時間得知將投入花蓮救災任務時,毫不猶豫報名參與,「若換作是我們的家園受災,也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她說,軍人不僅守護國家,更有責任在災難中協助人民,「即使身體疲憊、甚至發燒,也告訴自己不能放棄,只要還有人需要,我就要堅持到最後,他們的微笑與一句加油,就是我們繼續前進的最大力量。」李下士感謝地方鄉親在第一線給予官兵支持與鼓勵,為彼此建立堅強後盾。【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9日
-
救災馳援/系列二十國軍第二作戰區8日持續支援花蓮光復鄉復原工作,工兵部隊出動裝土機、多功能傾卸車等工程機具,協助地方政府進行道路清淤與環境整頓,分區推進清理作業,提升通行效率與整體環境品質。官兵秉持救災即作戰的精神,精準操作機具,展現國軍專業行動力,持續為地方復原與民眾生活安全奉獻心力。(軍聞社蔡枋澐)【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8日
-
軍民同心協助災區復原 展現社會韌性共同前行(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花蓮8日電)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工作持續推進,國軍第二作戰區今日以佛祖街一帶為重點,實施分區清淤與環境整頓,並攜手各地超人志工,協助地方加速恢復正常運作。 為協助地方政府恢復主要道路通行,工兵部隊出動裝土機、多功能傾卸車等工程機具,針對堆積嚴重路段、民宅等實施分區清除作業,並同步投入人力整理周邊排水設施,確保後續降雨不再造成積水阻塞。 第二作戰區指出,部隊將持續與地方單位密切協調,依現地需求機動調派兵力與設備,逐步推進復原進度,持續協助地方推動災後復原,展現臺灣社會韌性,共同重建家園的決心;第二作戰區指揮官劉中將前往花蓮光復鄉,視導災後復原作業進度,並慰勉官兵辛勞,肯定全體官兵投入救災的努力與付出。 來自北部的超人志工林護理師表示,看到國軍官兵與志工並肩投入災後復原深受感動,因此決定運用專業投入救災行列。她說,現場情況比想像中更為震撼,但在各界與國軍合力清理下,街道逐漸恢復原貌,沿途居民主動遞水、送餐的溫暖舉動,更讓她感受到臺灣社會在災後展現出的團結與韌性。【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8日
-
顧部長立院進行特別預算報告 強化防衛韌性與資通建設(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8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前往立法院針對「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進行報告,顧部長表示,面對中共持續以灰色侵擾與軍事行動威懾,國防部已規劃於民國115至116年間,執行「強化國土防衛能量」及「提升資通作業環境及設備」等兩大措施、六項方案,藉由集中資源整建與深化軍民整合等方式,提升防衛韌性與整體戰力。 顧部長指出,「強化國土防衛能量」主要辦理國軍重要軍品、修護工廠、軍用碼頭、軍事醫療、訓練場地、資訊通信、作戰陣地及戰情指管等庫儲設施維護及整建,以及國軍主要武器系統零附件、飲用水、油料戰備存量及工兵機械籌補作業等所需經費,總計428億餘元。 而在「提升資通作業環境及設備」上,顧部長表示,國防部將推動指管通信設施機動化,並引進衛星通信、雲端作業環境備援及光纖緊急搶修套件,確保在遭受攻擊或災害時通信暢通;所需經費包涵資通電作業環境暨設備提升及其他附屬支援裝備購製、租賃、整合與其相關支援系統、裝備之獲得、產製、維修、工程等,相關經費總計703億餘元。 顧部長強調,特別預算的推動將可集中資源整建、快速提升戰力,此外,建構機動、備援、軍民通用資通系統架構保持通信暢通。另外,儲備物資、改善庫儲訓場、整備工兵機具可延長國家作戰持續力。 顧部長並指出,特別預算將運用國內資通及營造實力,擴大內需產能,提升產業附加效益,約可帶動1,900億元以上的內需效益,達成國防與民生雙贏目標;同時,全案將持續帶動民間廠商投入國防產業,深化軍民技術整合,強化供應鏈,使國防產業穩定發展。 顧部長最後表示,國防部將確遵「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規範,在法定額度內如期、如質完成各項裝備採購作業,結合軍事、救災與促進國內經濟動能需求,打造穩定持久的國防體系,持續戮力戰備整備工作,將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守護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8日
-
救災馳援/系列二十國軍第三作戰區官兵7日持續投入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工作,前往各受災地區協助環境清理與家園重建、學校污水池清理及道路排水溝疏通等任務,努力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讓民眾早日回復正常生活。(文:軍聞社王茗生/圖:第三作戰區提供)【圖文專訪】 114年10月07日
-
國軍持續投入光復救災 軍民攜手重建家園(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花蓮7日電)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國軍第二作戰區持續投入光復鄉災後復原及環境整頓工作,今日光復鄉公部門恢復正常上班、學校恢復上課,校園內外可見官兵協助修復的身影,展現軍民同心、攜手重建的堅定力量。 第二作戰區除持續派遣兵力與機具支援地方清理道路、搬運物資外,並針對校舍環境進行再評估與優化,確保師生在安全整潔的環境中安心上課。 花蓮光復商工庶務組長馬仁智表示,國軍官兵投入校園協助道路清淤、環境清理與設備搶修,並與志工共同完成校舍整備,使學校能在短時間內恢復供水、供電與教學運作。他強調,國軍分組作業、秩序嚴整,在艱困環境中持續奮戰,帶給師生極大的安定力量與信心,成為災後重建的重要依靠。 第二作戰區強調,國軍將秉持「軍民一心、守護家園」的信念,與地方攜手合作,持續支援災後復原工作,讓家園早日恢復原貌,展現「國軍永遠與國人站在一起」。【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