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氣象" ,結果共:9筆
-
顧部長赴立院業務報告 強化戰備整備與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2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赴立法院,就「敵情威脅及國軍戰備」、「國防施政要項」報告,顧部長表示,守護家園為國軍使命,面對嚴峻敵情與極端氣候,國防部積極推動重大政策,持續提升整體戰力,守護國家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顧部長指出,國際戰略環境受大國競合、區域衝突與軍事科技發展交互影響下,地緣政治風險攀升,中共企圖提升國際影響力,在臺海進行常態化灰色地帶侵擾,運用所謂「聯合戰備警巡」、機艦抵近施壓、片面更改國際民航航路等作為,形成區域安全嚴峻挑戰,基於此,國防部除持續籌建長航時之無人飛行載具,搭配高解析度成像、雷達、紅外線等感測裝備,提升國軍偵蒐海(空)範圍與準確度;同時透由共同情報圖像系統,整合多方情源,以達訊息共享、同步掌握的目標,同時藉跨國交流合作管道,共享情報資源與技術,嚴密掌握中共軍事動態。 面對中共認知作戰及統戰操作,國防部運用 「莒光園地」製作相關教育影片,強化官兵愛國信念、敵情意識及媒體識讀能力;並適時宣傳國軍重大演訓及新式武器裝備獲裝,提升「見軍率」,強化國人對國軍的支持與信任。另為防制中共滲透作為,國防部今年訂頒「國軍涉密人員安全調查作業規定」,落實人員安全管控,依涉密層級設置接密資格認證機制,並著重未來新興兵力與武器操作人員之安全查核,同時與國安及檢調機關建立協作機制,打造「國安共同威脅圖像」,防止境外勢力滲透。 有關國軍戰備應處,顧部長表示,針對共軍軍事行動及灰色地帶襲擾,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預先獲知敵情威脅,爭取早期預警,並依威脅程度,妥慎派遣兵力應對,以確保領海、領空與國家安全。實戰化訓練方面,國軍以聯合作戰計畫為基礎,自今年起除既有的「漢光演習」外;另增加「立即備戰操演」、「整體空中及飛彈防禦」、「聯合資訊及電子作戰」、「聯合地面防禦」及「聯合海上防禦」等5項聯合作戰演訓,藉以提升整體備戰成效。 廣儲優質人力方面,因應少子化趨勢、民間學校多元招生策略及企業勞動市場需求競爭等挑戰,國軍持續透由完善編組、深耕校園、媒體宣傳、精進報名流程、適度調整放寬招募甄選條件及調整待遇等措施,提升招募效益。此外,國防部整體檢視軍人待遇結構,自114年4月1日起陸續調增「志願役加給」、「戰鬥部隊加給」、「網路戰加給」、「戰航管加給」及「電訊偵測加給」等5項方案,並積極推動國軍老舊營舍整建及各項敬軍優惠措施,期使官兵能安心服役,在落實戰訓工作時,也能兼顧家庭。 武器籌建方面,顧部長指出,依照「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及厚植灰帶應處能力」等戰力整建四大重點,年度迄今已陸續獲裝「M1A2T 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拖式2B反裝甲飛彈」與「標槍反裝甲飛彈」等不對稱防衛韌性主戰裝備。此外,汲取近代戰爭經驗及軍備科技發展趨勢,國軍已將無人系統裝備,列為兵力整建重點發展項目,期藉由國內民間廠商研發、技術移轉或授權生產模式,大量籌獲「可量產、可維護、可擴充」並具備監偵、攻擊、通信與作戰支援等能力之無人載具,以提升不對稱作戰效益。 針對「國機國造」部分,顧部長說明,規劃於民國106至115年產製之新式高級教練機66架,迄今年9月30日累計交機49架。「國艦國造」部分,新型救難艦1艘及高效能艦艇第一批6艘已交裝,高效能艦艇第二批5艘、新一代輕型巡防艦2艘(防空及反潛型各1艘)、快速布雷艇後續艇6艘,持續管制辦理。「潛艦國造」原型艦自今年6月起執行海上浮航測試等,現正實施「主機與電力管理」及「整合式儎台管理」系統調校作業,後續將在安全無虞、 確保品質之前提下,逐步達成測試目標。同時為積極應處當面敵情威脅,國防部依總統「台灣之盾(T-DOME)」政策指導,持續籌購新式防空武器,確保我空防安全。 調整組織編裝方面,因應作戰形態轉變等因素,陸軍主戰部隊自明(115)年起,配合「M1A2T 戰車」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等各式裝備獲裝,逐次調整聯兵、步兵旅及砲兵部隊組織編裝,海軍則配合新式艦艇、無人機(艇)及岸置反艦飛彈獲裝,整合陸岸單位及陸戰隊轉型,陸戰隊六六旅戰車營、砲兵營分別轉型為無人機營及火力營,以提升情監偵及快速支援打擊能力。空軍配合防空飛彈、陸用雷達及「MQ-9B無人機」獲裝,調整防空、戰管及飛行部隊編組,守備及後備部隊則依實際作戰場景、後備動員編管情形、戰力恢復限制與發揮需求等,檢討配賦各式無人機(含反制無人機系統)、自走火砲及人員運輸車輛等裝備,同步調整編組架構,以強化部隊機動與打擊能力。 顧部長強調,國防部國防創新小組(DIO)運用多種途徑,籌獲新興科技產品,規劃於民國115年籌獲繫留型無人機、人攜式刺針飛彈模擬器及新式野戰型氣象觀測系統等裝備,同時辦理衛星影像 AI 自動辨識、 擴增實境智慧作戰系統及智慧化倉儲管理系統等案公開徵集作業,規劃115年委由民間廠商原型開發。國防部亦運用國科會「產業化圓桌會議」機制, 執行國軍無人機6項、資安類3項發展需求,分別由經濟部及數發部公告評選,納入補助計畫,鼓勵產業積極投入,使國軍獲得所需武器裝備,同時促進民間產業發展。 在軍民整合與全民防衛韌性上,顧部長表示,今年將全民防衛動員、防空與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演習重新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 擴大全民參與,提升民眾對空襲應處作為的熟稔度,進而落實全民國防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在軍事動員層面,114年擴大人力動員(同心35號)演習規模及人數,今年也首度驗證步兵206旅全旅動員效能,將所獲參數做為精進動員整備參據;另透過實戰化訓練,達成「動員即完成備戰」目標。物力動員部分,在漢光演習想定架構下,以自強41號演習,下達徵購、徵用及生產轉換,驗證全國民、物力支援軍事作戰,引導參演部隊運用戰綜組織,遂行軍需物資、軍事運輸、 軍需工業等動員作業,以及軍民醫療體系整合運作等演練,統合全民總力支援軍事作戰。 軍法制度改革方面,國防部「陸海空軍懲罰法」及「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已完成相關子法的修訂、業務人員教育訓練、全軍巡迴座談宣教等相關整備工作,另為遏止現役軍人對敵人為宣誓效忠的行為,國防部擬具「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修正草案,並參採司法院、法務部、國家安全局、大陸委員會等相關機關意見,以完備構成要件。修正草案除增訂處罰刑責外;並加重「不盡其應盡之責而降敵罪」之法定刑及增訂其預備、陰謀犯之處罰,以有效確保國家安全及軍事利益。 針對國防預算編列方面,顧部長進一步指出,國防部依總統政策指導,在兼顧政府財政負擔前提下,妥慎籌編預算,並以達 GDP3%以上為目標,逐步穩定成長,確保國防安全並厚植防衛力量,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年度預算方面,優先挹注「人員維持」所需,「作業維持」持恆籌補各項裝備零附件與彈藥、強化資通安全韌性,「軍事投資」依「多域拒止、韌性防衛」備戰原則,持續籌獲與汰換各式武器裝備,打造堅強戰略持久與固守力量, 建立足以嚇阻威脅侵襲的防衛能力。【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3日 -
軍友社理監事會議 策進官兵服務工作(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5日電)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今日舉辦第26屆理、監事會第8次會議,由理事長黃呈琮主持,會中進行社務工作報告與議題研討,聚焦於持續提升敬軍活動、病困慰助與住宿接待等服務內容,期以更優質的行動回饋國軍。 國防部政戰局副局長張少將代表局長史中將出席。張副局長致詞時首先強調,國軍深深感受到,軍友社始終是國軍最堅定、最愛護官兵的支持力量。他特別提及,在此次花蓮賑災的救援任務中,軍友社在極短時間內便積極投入大筆勞軍款,支持第一線的救災官兵,這份溫暖成為官兵們勇往直前的強大後盾,讓他們深感肩負的職責是一份榮譽。 談及未來臺北國軍英雄館的修繕工作,張副局長表示,軍友社長期支持國軍的任務艱鉅且重要,他對本次的整修寄予厚望,相信在理事長與理、監事們的用心規劃下,必能開創新氣象。張副局長也承諾,國防部將持續扮演好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角色,繼續與軍備局等單位協調,全力提供協助,期盼在共同努力下,讓軍友社的整修圓滿順利,與國軍齊頭並進,持續為支持國防、支持國軍的共同目標奮鬥。 黃理事長致詞時,同樣感謝所有理、監事的投入與無私奉獻,使各項社務工作均能如期、如質完成。會議亦就「官兵照顧」、「徵屬服務」等核心項目研提相關議案,黃理事長強調,軍友社將持續爭取外部資源、活化經營模式,並與國防部保持密切合作,不斷提升對官兵及眷屬的服務量能,積極建立卓越的公益形象,以善盡社會責任。 會議期間,軍友社秘書長簡士偉也針對近期重點社務工作進行簡報,說明將透過強化服務品質,在敬軍慰問、住宿接待與急難協助等方面提出更精進的作為,讓官兵能切實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最真誠的支持。【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5日 -
梅總長主持災防會議 期全力協助災後復原(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23日電)因應強烈颱風「樺加沙」外圍環流影響,造成花蓮地區重大災情,國防部今日由參謀總長梅家樹上將主持第五次災防應變中心管制會議,統籌指揮各作戰區,並要求陸軍司令部明日至花蓮地區開設前進指揮所,隨時掌握災情,依地方政府需求,編組兵力及運用相關機具設備,全力支援災後復原工作。 應變中心管制會議傍晚在國防部召開,由各編組作業人員及部隊,分別報告天候、災情狀況及相關整備工作。梅總長指示,後續強降雨可能造成災情擴大,第二作戰區需與地方政府保持密切聯繫,隨時準備提供必要支援,協助防、救災工作;救災部隊應依現場實際狀況,適時調整救災機具,優化救災效率,確保救援工作符合實際需求。梅總長亦指導第三、四作戰區,同步完成兵力及機具整備待命,俾於必要時跨區支援救災任務。 國防部強調,「災害防救」為國軍中心任務之一,「苦民所苦、疾民所疾」更是國軍官兵執行災防任務的中心信念。官兵將秉持初衷,持續擔任「全民守護者」角色,盡力協助地方政府,執行災害防救及市容復原工作,讓民眾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同時,總統賴清德在臉書平台表示,氣象署仍將花東地區列為超大豪雨警戒區。提醒在花東的國人朋友,務必掌握各級政府所提供的安全避難資訊,減少非必要水域活動,並請大家提高警覺、注意自身安全;此外,他要提醒國人,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已有兩波洪峰通過,後續仍有潛在風險,仍應保持警戒,因此要請所有第一線防救災同仁在執勤時,務必以自身安全為優先。【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3日 -
賴總統視導防災演練 全民安全指引手冊提升民眾應變能力(軍聞社記者王茗生宜蘭19日電)為驗證防救災能量與應變機制,內政部消防署一連三日舉辦「114年國家防災日大規模震災救災動員」演練,今日最後一天於宜蘭運動公園風雨球場登場,除進行國家級災難醫療救護與避難收容等實作科目外,現場並同步發放「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期盼透過演練與宣導,強化民眾防災與國防意識。 此次演練,總統賴清德也親臨視導,包括國家級災難醫療救護、避難收容與物資發放等項目,藉以提升全民具備自助與互助的能力,展現軍民齊心打造韌性社會的信念。同時,現場發放的新版「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內容涵蓋防空避難、急救常識、資安防護及災害應變等資訊,期盼幫助民眾在危機時採取正確行動。 賴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國家感謝參與今年「國家防災日」大規模動員演練的所有人員,並表示,臺灣幾乎每年都會碰到數次颱風,每隔一段時間,不同地點也會遭遇地震,最嚴重的是1999年9月21日中部大地震造成重大傷亡,帶給地方與中央很大的衝擊。因此,政府特別將9月21日訂為「國家防災日」,每年從中央到地方攜手民間團體、各領域人士一同進行防災演練。 賴總統指出,面對當前國際情勢瞬息萬變,唯有強化全民防衛能量,才能確保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他強調,多變的天然災害不僅是臺灣的課題,更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當臺灣有需要的時候,國際社會給予幫助;當國際社會需要的時候,臺灣也會給予幫助,平時互相學習及合作,共同提升防救災技能。 致詞中,賴總統也感謝美國、德國、法國、波蘭、日本、韓國、澳洲、以色列、立陶宛、土耳其、英國、芬蘭、斐濟及菲律賓等14國救災人員及各國駐臺使節代表,一同參與演練。 賴總統提到,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特別委託國防部印發新版「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提升臺灣全民安全的實力,平時除了演練外,每位民眾家裡至少都應備有一本,當地震、颱風來臨時,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當地緣政治變化時,才知道如何因應。 此外,中央氣象署於今日上午9時21分實施全國地震速報測試,模擬發生大規模強震及海嘯等情境,提醒民眾在接獲警報後熟悉正確的避難應變作為,結合「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內容,並提供免費PDF下載網址(https://gov.tw/ZfG),讓民眾即時掌握手冊詳細資訊,進一步強化全民防災與避難知識。【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9日 -
氣象官掌握海上氣象 守護遠航安全(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遠航任務橫跨萬浬,氣候變化對航程安全影響甚鉅,為因應海上氣象變化,每年敦睦支隊都會納編大氣海洋局官兵,執行每日預報與風浪監測工作,透過各種設備即時掌握可能影響任務的天候變化,並於第一時間提供決策參考,協助支隊幹部調整航線,確保艦隊航程順利。 這次納編支隊氣象官吳宜蓁中尉表示,支隊航行期間主要透過「氣象傳真機」接收鄰近區域如日本、澳洲、美國等國家的海象廣播資訊,並搭配FBB500設備下載國內大氣海洋局的衛星雲圖及最新預報資料,全天候進行天候分析與監控。 吳中尉提到,此次遠航中曾接獲低氣壓生成的預警,透過滾動式更新掌握低氣壓發展動向,並及時通報支隊重要幹部參酌調整航線,以避開可能的風浪威脅,她坦言,雖然現今氣象預報技術已大幅提升,但面對瞬息萬變的天候,仍須不斷比對資料、反覆修正預測,才能在關鍵時刻為支隊爭取反應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氣象預測工作,吳中尉也參與了本次南沙靠泊前的水文測量任務,她表示,在進入南沙港口前,除了依靠海圖資料,也會搭配簡易測量裝備,提前派遣小艇前往港口進行水深測量,即時回報水深數據,以確保艦艇可安全停靠。 此外吳宜蓁中尉也分享自己首次在海外任務中的心情,她表示,能在國外參加升旗典禮、聽到國歌響起,看著國旗緩緩升起的那一刻,真的很感動,自己身為海軍的一份子,能親身參與敦睦遠航訓練任務,不僅是責任,更是榮耀。【圖文專訪】 114年09月13日 -
敦睦遠航見證經略太平島 深植主權意識(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日前航抵南沙太平島,油彈補給艦磐石軍艦更是停靠南沙,藉由實地參訪我國國境之南,深化官兵及海軍官校、國防大學學生對國土疆域的認識,體認經略南疆的重要意涵。 泊港過程中,磐石軍艦先行完成小艇施放,確認泊港航道狀況,由太平島大氣海洋局官兵評估流速、風向與水深等數據,在磐石軍艦與太平島官兵協力合作下,順利將磐石軍艦停靠於太平島碼頭。 泊港期間,由支隊長劉少將率隊進行島上參訪行程,官兵及學生一行參訪島上各項基礎建設,包括南沙醫院、氣象觀測站、郵政代辦所及淡水井等設施,深入瞭解我國在南沙經營建設的成果與挑戰,並安排駐守島上的官兵講解導覽,使支隊官兵對南海區域局勢有更加直觀且深刻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島生態豐富、群礁環繞,而支隊官兵也有幸在登島時,巧遇綠蠵龜至島上產卵,感受太平島的生態生生不息,留下難忘的回憶。【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3日 -
臺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 海軍官校生榮獲領航之星獎(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5日電)海軍官校海洋科學系學生王祥宇、張翊翔與林金灣3位學生,在指導老師鍾育仁副教授帶領下,以「海洋築夢家」團隊名義參加「臺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並運用「AI海洋守護者」為題提出創新方案,榮獲青年組「領航之星」獎項,展現學校培育人才的成果與青年學子守護海洋的熱忱。 該論壇自2019年舉辦以來,規模持續擴大,今年邁入第7屆,首次由日本、菲律賓等駐臺機構共同協辦,吸引來自約30國、近千位青年報名參與。經過激烈初選,最終13組團隊晉級決賽,針對海洋污染防治、資源循環、科技應用與教育推廣等議題,提出具創意與可行性的解方,展現國際青年對海洋永續的責任與行動力。 「海洋築夢家」團隊提出「AI海洋守護者:數據驅動之海洋污染熱點識別及決策參考」方案,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整合海洋、氣象、船舶與污染等跨平臺數據,訓練AI模型預測污染熱區,並透過視覺化儀表板提出潔淨海洋策略與行動建議,展現高度跨域整合與實務應用能力,深獲評審肯定。【部隊頻道】 114年09月05日 -
第五作戰區支援災後復原 協助地方家園整理(軍聞社記者卓以立嘉義5日電)經過連日的豪大雨後,降雨現趨於緩和,中央氣象署於今日解除大雨特報,第五作戰區表示,持續依地方政府需求,支援災後復原工作,派遣100員官兵前往嘉義水上、朴子、鹿草及義竹等地區,執行道路清潔及倒塌樹木清除等工作。 第五作戰區強調,密切與地方政府保持聯繫,派遣官兵投入協助家園復原;官兵秉持「守土有責,為民服務」的精神,與民眾攜手執行環境清整工作,彰顯共度難關的堅強韌性,協助鄉親盡早回歸安定生活。【部隊頻道】 114年08月05日 -
第四作戰區災後復原 展現軍民一心堅強韌性(軍聞社記者侯凱議高雄4日電)依據中央氣象署預報,隨著西南風減弱,劇烈降雨情形將逐步趨緩,惟高屏山區仍可能出現局部豪雨。第四作戰區今日表示,依地方政府兵力需求,已完成災後復原所需人力與機具整備,並派遣部隊前往臺南市龍崎區、高雄市六龜區、那瑪夏區及茂林區,執行泥沙清淤與預防性撤離等任務。 第四作戰區強調,國軍官兵秉持「愛民助民」的精神,積極投入災害防救與災後復原工作,持續與地方政府及民間單位密切合作,發揮團隊力量,執行清理與消毒等相關作業,協助鄉親早日恢復安全與正常生活,展現軍民一心、同舟共濟的堅強韌性。【最新動態】 114年08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