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法治" ,結果共:10筆
-
屏東榮總「圖利與便民暨廉政防貪指引」研習 深化廉政風險辨識(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23日電)屏東榮民總醫院為強化同仁對「圖利」與「便民」界線的認識,並深化廉政風險辨識能力,日前舉辦「圖利與便民暨廉政防貪指引」研習。此次研習由副院長管毅剛主持,特別邀請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李檢察官擔任講師,除了院內各單位醫事及行政人員外,更擴大邀請駐院廠商同仁共同參與,總計約140人出席,展現院方落實誠信透明的醫療服務精神。 課程中,李檢察官以實務案例,深入淺出地說明「圖利」與「便民」的法律概念,並結合政府採購法,解析可能涉及圖利風險的情境,強調如何在依法行政與便民服務之間取得平衡。此外,課程也進行了反詐騙宣導,分享了六大常見詐騙手法,包含「冒用機關名義」、「虛偽感情交友」、「解除分期付款」、「簡訊釣魚」、「虛假網路交易」及「理財投資獲利」,提醒同仁及駐院廠商應提高警覺。 屏東榮總表示,本次研習反應良好,與會同仁踴躍參與,展現對廉政與法治議題的高度關注。透過此次課程交流與思辨,深化對誠信治理的整體共識,將持續推動相關教育訓練,展現專業與誠信的優質醫療環境。【訊息平台】 114年09月23日
-
國防部《陸海空軍懲罰法》與《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8月6日正式施行 完善官兵救濟權益(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8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為健全軍人權益保障制度,國防部於民國113年9月成立施行籌備工作小組,分別從「法規檢整」、「教育宣導」及「法院整備」等面向,推動各項籌備工作,並經行政院核定於民國114年8月6日正式施行《陸海空軍懲罰法》及《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完善官兵救濟權益。 國防部法律事務司表示,兩法施行後,讓國軍懲罰與救濟制度更符合法治原則,也更貼近官兵實際需要,不僅強調「程序正義」、「比例原則」與「權益保障」,落實現代法治與人權保障的理念,以符合時代趨勢。 法律司指出,《陸海空軍懲罰法》的修法重點,首先將軍人服現役期間內的應受懲罰的違紀行為,區分為「勤務上」與「勤務外」兩種。「勤務上」違紀行為,是在執行軍事相關勤務或業務時,有違背或逾越法令、違反長官的職務命令、怠忽監督部屬,或違反服役單位管理規範等行為;另外,軍人雖非執行勤務,但有濫用軍人身分、權限或制服,或在營內做出不當行為,也是勤務上違紀。 法律司表示,相反地「勤務外」是指,未執行勤務時,故意觸犯刑法、吸毒、酒駕、性騷擾、違反廉政或中立規定、非法兼職,或有損軍人形象、影響軍譽的行為,造成社會觀感不佳,並影響軍隊信譽,仍然可懲罰予以警惕。 法律司進一步說明,對於懲罰種類的修正內容,區分「人事」、「財產」及「紀律」懲罰,並新增「廢止起役」、「剝奪或減少退除給與」、「罰款」等懲罰種類;其中,過去罰薪因對薪資待遇較低或退伍之人員的懲罰效果有限與無法執行,故此次修法新增「罰款」,金額為新臺幣五千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以解決前述的困境。另在「悔過」懲罰類型,則改於適當處所實施教育,並禁止有限制人身自由之行為,但執行悔過期間不計入役期或服役年資。 法律司強調,為兼顧受懲罰人及特定人員於懲罰程序中之權利,確保懲罰之公正與正確性,參考刑事訴訟法之概念,新增調查專章,明訂部隊調查之法定程序,以維護部隊於內部行政調查的合法性。其中針對營區內死亡或重大傷害、演習或訓練事故、將官違紀等事件,得開啟「專案調查」,由上將編階召集部外專家學者或社會公正人士,共同組成專案評議會,相關專案調查結果得製作成專案報告適度對外公布說明。 針對《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法律司則說明,為減少官兵提起救濟的勞力、時間及費用,國防部整併現行國軍多元併行的救濟管道,由「地方軍事法院官兵權益保障會」及「高等軍事法院勤務法庭」受理,同時提高法律位階,從行政規則,提升到法律層級,讓官兵的權益受到更完整的法律保障。 法律司指出,依照規定,官兵對於有關軍人「身分」、「財產」、「懲罰」或「考績」的行政處分不服,可以直接向「地方軍事法院官兵權益保障會」提起「復審」。至於官兵遭受較輕微的行政處分,例如檢束、禁足、罰勤、罰站、人事晉任或遷調,或其他屬於內部管理措施等非復審事件,則需要先向「具管轄權申訴機關」提出「申訴」;對申訴結果仍不服者,才能進一步向「地方軍事法院權保會」提起「再申訴」。 法律司進一步說明,官兵若對於「復審」或「再申訴」決定仍有不服,可以進一步向「高等軍事法院勤務法庭」提起「行政訴訟」,再不服亦可上訴高等行政法院。透過逐層的救濟機制,強化官兵的權益保障,讓每一位官兵在遇到權益爭議時,都有清楚、完整的救濟途徑。 法律司強調,國防部北部及南部「地方軍事法院官兵權益保障會」分別位於桃園八德區與高雄左營區,轄區劃分以苗栗以北、東部及馬祖是北部地方軍事法院所管轄,而臺中以南、金門及澎湖是南部地方軍事法院所管轄,而國防部「高等軍事法院勤務法庭」及「高等軍事法院高雄分院勤務法庭」的管轄區域亦同,確保官兵權益救濟程序。【國防訊息】 114年08月08日
-
南部軍事勤務法庭暨權保會揭牌 完善官兵保障與救濟制度(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高雄5日電)為健全軍人權益保障制度,國防部南部地區法律服務中心今日舉行「高等軍事法院高雄分院勤務法庭暨南部地方軍事法院官兵權益保障會」揭牌典禮,由海軍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代表國防部長顧立雄主持,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海委會海巡署南部分署、教育部高雄聯絡處及高雄、臺南律師公會等單位貴賓共襄盛舉,共同見證國軍朝法治化、專業化的歷程邁進。 上午的典禮由黃常次、林政務委員、司法院楊副廳長、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蘇院長、國防部法律司吳司長及沈前司長等人共同揭牌,並且見證國防部推動《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與《陸海空軍懲罰法》立法、修正的具體成果,提升官兵權益救濟處理機制,強化制度運作的公平性與透明度,展現軍中持續深化人權保障的決心。 黃常次致詞時表示,特別感謝行政院林明昕政務委員與司法院的大力支持,使兩項法案於民國113年順利完成三讀並即將施行,透過教育訓練,邀請大法官及學界權威擔任軍法官訓練講座講師,讓即將投入勤務法庭的軍法人員接受最扎實的專業訓練,確保新制度得以順利運作。 黃常次進一步勉勵軍法人員,無論是在部隊從事法務工作,或在權保會與勤務法庭辦理審議、審判業務,皆應秉持嚴謹態度與專業素養,審慎處理每一案件,讓嶄新的軍權法制制度,保障部隊領導統御與官兵基本權益。 林政務委員指出,勤務法庭與官兵權益保障會,除展現國軍落實正當法律程序與基本人權保障的決心,更象徵軍事審判機制的重塑與再造,成為國軍在人權法制上重要的里程碑。 典禮後,黃常次及與會貴賓特別參訪新建置的勤務法庭與官兵權益保障會審議室,實地瞭解法庭空間設計、審理流程與資訊系統運作情形,未來將提供官兵多元、即時的法律協助與諮詢服務,為每位官兵提供更便利、更專業的法律保障。【最新動態】 114年08月05日
-
總督察長室辦理軍風紀巡迴宣教 強化官兵法紀觀念與反詐意識(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1日電)國防部總督察長室昨(31)日於國防大學率真校區辦理114年軍風紀專案巡迴宣教,由總督察長盧中將主持,校部政戰主任、各軍事學院院長、教官及學員均共同參與,藉重要命令宣導與案例分析,深化「依法治軍、保護官兵」理念。 本次巡迴宣教除安排法律司等單位,針對兩法修正、軍紀安全、內部管理、訓練安全、理財觀念、心衛工作及近期中共滲透等案例實施重要命令宣教,並邀請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梁專員實施反詐騙專題講座,向各級幹部介紹日新月異之詐騙手法與預防對策,以建立防範意識。 盧總督察長指出,此次巡迴宣教旨在使各級幹部瞭解政策要求重點,期能透過發揮組織效能,掌握官兵狀況;盧總督察長提醒,「軍紀是軍隊的命脈」,在座的學員未來都有機會歷練主官或重要幹部,務必以身作則,崇法守紀,本次宣教亦列舉新興毒品與詐騙案例,期勉與會幹部落實分層負責,發覺潛藏危安風險,並對違法事件主動防範,共同杜絕不法、維護部隊安全。【部隊頻道】 114年08月01日
-
鍾副部長主持法律事務司長任職布達典禮 期許推動國防法務革新(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31日電)國防部副部長鍾樹明上將今日主持「法律事務司司長任職布達典禮」,期勉全體同仁在新任司長吳中將帶領下,秉持認真、嚴謹的態度,積極推動落實國防法務改革,完善行政救濟制度與軍中人權保障。 典禮上午在博愛營區舉行,由鍾副部長布達命令,新任司長吳中將進行宣誓後,正式履任新職;隨後,鍾副部長代表顧部長頒授原任沈司長「陸海空軍甲種二等獎章」,表彰其任職期間的傑出貢獻;同時,也嘉勉法律事務司全體同仁的工作表現。 鍾副部長表示,過去在原任司長沈中將的領導下,法律事務司持續強化法律服務、法治教育及輔導訴訟業務等各項工作,在督導執行「陸海空軍懲罰法修法」、「制定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法律支援作戰教範」及「毒品防制工作」等任務,均能圓滿達成。 鍾副部長指出,新任司長吳中將歷任重要職務,具備豐富的法律專業學識與經驗,相信在他的帶領下,未來在國軍各項法制業務上,能夠持續完善保障軍人基本權益,對國防事務做出最大貢獻。【最新動態】 114年07月31日
-
將官晉任授階 賴總統勉精進專業守護國家安全(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30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上午主持「中華民國114年8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肯定「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圓滿結束,並期許深入分析各項演練的執行成效,檢討策進作為,讓部隊戰力再精進、軍事戰略更周延,國防韌性更加堅實。賴總統也感謝國軍支援各項救災任務,展現軍民團結、共同守護家園的決心,盼共同提升國防力量,成為國家安全最堅實的依靠,守護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典禮上午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行,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參謀總長梅家樹上將、陸軍司令呂坤修上將、空軍司令鄭榮豐上將、憲指部指揮官鄭禎祥中將等均到場觀禮。 賴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要向8月份晉任的各位將軍表達誠摯的祝賀與嘉勉,將軍是帶領部隊邁向精實戰力的關鍵人物,晉任不只是榮譽的象徵,更代表著更重大的責任和使命。國家對各位寄予厚望,期許大家持續精進專業、深化改革、穩固戰備,共同守護國家安全。 賴總統首先恭喜吳逸聖、虞德忠兩位晉任中將,指出吳中將積極推動國防法務改革,包括修正軍人權益保障相關法令、以及重新打造符合公平審判原則的軍事審判制度,除了讓行政救濟制度更完善,也兼顧人權保障與部隊紀律,強化國軍法治體系;而虞中將無論是在與友邦國家的軍事合作案、或是各項飛安考核及專案督導查證等政策的推動,都有許多貢獻。 此外,賴總統也恭喜吳純顯、苑汝瑋、黃教展、楊怡泰、廖伯文等5位晉任少將,強調他們分別在法制推展、聯合情監偵作業、軍備武獲、人員教育訓練,以及空防戰訓等各領域任務都盡忠職守,持續提升國軍戰力,強化了國家的整體防衛韌性。 賴總統表示,「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圓滿結束,肯定各級幹部與全體官兵,除了透過演習驗證戰備能力、科技應用與民間協力,也再次強化「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戰略目標。總統期望,在演習之後,各級幹部都能深入分析各項演練的執行成效,檢討策進作為,讓部隊戰力再精進、軍事戰略更周延,也讓國防韌性更加堅實。 此外,賴總統指出,在演習期間,中南部遭受颱風侵擾,國軍也立即調整部署,與地方政府合作,支援各項救災任務,展現軍民團結、共同守護家園的決心。總統再次感謝大家在各自崗位上努力,也感謝現場的眷屬共同分享晉任的喜悅,家人的鼓勵和支持都是國軍最有力的後盾。 賴總統最後強調,身為三軍統帥,深知唯有每一位官兵堅守崗位、戮力以赴,國防才能穩固。未來,盼繼續團結努力,提升國防力量,成為國家安全最堅實的依靠,共同守護臺灣的民主與自由。【最新動態】 114年07月30日
-
顧部長主持「高等軍事法院勤務法庭暨北部地方軍事法院官兵權益保障會」揭牌 完善人權保障機制(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9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主持「高等軍事法院勤務法庭暨北部地方軍事法院官兵權益保障會」揭牌儀式,揭示軍法體系轉型的重要里程碑,象徵國軍積極朝法治化、專業化邁進;同時完善官兵權益救濟處理機制,強化制度運作的公平性與透明度,回應社會對軍中人權保障的期待。 顧部長上午在副部長鍾樹明上將及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法律司長沈世偉中將陪同下,偕同海委會管碧玲主委、司法院程怡怡廳長、法務部黃謀信次長等人,共同揭牌。 顧部長致詞時表示,為健全軍人權益保障制度,整合原有救濟程序,國防部於民國113年完成《陸海空軍懲罰法》修法及《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立法工作,並積極推動法規檢整、教育宣導及法院整備等各項籌備作業,展現軍中持續深化人權保障的決心。 顧部長指出,兩法將於今年8月6日正式施行,未來懲罰與救濟制度將更符合法治原則,兼顧部隊領導統御與官兵權益,進一步強化制度化、法治化的軍中管理與權益維護機制。 顧部長進一步指出,地方軍事法院設置的「官兵權益保障會」由國防法務官及社會公正人士、專家學者兼任的權保委員組成,負責審議官兵權益救濟事件,強化制度公正性與透明度。《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施行後,國軍官兵如對身分變更、公法上財產請求、獎懲或考績等行政處分不服,可直接向地方軍事法院設置的「官兵權益保障會」提起復審;對於其他如否准受訓、出國申請等事項,則須先向原單位提出申訴,如仍不服處理結果,可向權保會提起再申訴。 顧部長提到,若對權保會的復審或再申訴結果不服,可向高等軍事法院勤務法庭提起行政訴訟,由軍事審判官審理案件,後續亦可上訴至高等行政法院。整體制度建立清楚分明的救濟體系,落實軍中法治與人權保障。 揭牌儀式後,顧部長並視導軍法史蹟館與勤務法庭,實地瞭解軍法演進歷程與法庭運作情形,並勉勵法務人員持續強化專業、守護法治,以實際行動落實軍法制度的轉型,攜手打造可信賴的國軍人權保障機制,確保每一位官兵的權利都能獲得應有的保障。【最新動態】 114年07月29日
-
漢光全旅擴編動員 檢視機制奠基後備戰力(軍聞社記者王進福臺北18日電)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進入尾聲,陸軍步兵206旅動員教育召集訓練的召員們,歷經多日臨戰訓練恢復戰力,已即時投入防衛作戰,有效檢視全旅動員能力及後備戰力恢復時長,具體呈現國軍實踐「全民防衛」理念,展現軍民一體的防衛決心。 此次實兵演練,除第三作戰區步兵206旅外,第四、五作戰區亦同時辦理教育召集,召員們於7月5日依教育召集令於指定地點完成報到,展開為期14天的教育召集訓練,結合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全體召員經過專業專長訓練、編制武器射擊及作戰計畫演練等臨戰訓練後,已恢復應有戰力,具體展現教召訓練成效,即時投入戰鬥,協力達成整體防衛作戰目標。 回顧教召初期,召訓單位針對各式編制武器實施鑑定,進一步了解召員操作裝備熟稔程度;此外,作戰區編組法制官實施法治教育,並透過引述法條內文、案例研析及互動討論等方式,強化召員法紀觀念,持續臨戰訓練與戰場經營,力求最短時間恢復戰力。 在縱深防禦階段,模擬敵軍於灘岸登陸後,持續突入我方城鎮地區,後備部隊運用阻絕、靈活兵力部署與火力分配,發揚臨戰訓練的效能,達到遲滯、消耗敵軍行動目的;持久作戰階段則採實兵、實裝方式實施,後備部隊立即於主戰部隊的機動路線,以建制武器火力,阻滯敵軍攻勢、阻殲當面之敵,同時掩護友軍部隊機動安全,發揮拘打配合效能,確保作戰任務順遂。 透由此次漢光演習實兵演練,首度實施全旅擴編動員訓練,除了有效檢視現行動員機制外,亦奠定後續全面提升後備戰力基礎。【最新動態】 114年07月18日
-
總統視導城鎮韌性演習 肯定推動強化全民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17日電)為建構國家全社會防衛韌性,強化臺灣自主防衛能力,政府將以往民安與萬安演習整併為城鎮韌性演習,進行「五實」面向演練,擴大全民參與;賴清德總統今日視導臺北市2025城鎮韌性演習時表示,臺灣絕對有守護國家主權、維護民主自由的能力,盼不分朝野黨派、不分族群地域,團結守護臺灣。 賴總統抵達後,先後視導急救站、救濟站、緊急醫療專區、防空避難室、物資發放儲備區、志工休息區與災民自治會等。隨後致詞時,首先感謝行政院相關部會、臺北市政府各級防災單位以及所有民力夥伴,對這次演習的通力合作與全心投入。急救醫護中心、傳染病防治隔離中心、物資儲備等區域,展現充分的準備,讓這次演習圓滿成功。 總統說,無論面對天災地變或地緣政治變化衝擊,只要準備得越充分,國家就越安全。自去年上任以來,為建構國家全社會防衛韌性,強化臺灣自主防衛能力,在推動各項演習上有三項重大改變:第一個改變是將過往民安與萬安演習整併為城鎮韌性演習,從今年4月至7月,每一個城市都要陸續進行演習。 總統接著說,第二個改變是進行實人、實物、實地、實景、實作等「五實」面向演練,針對現場情境,運用可掌握的資源,讓演習更貼近實際情況。今天也看到民防、替代役及各民力單位與地方政府及社區緊密合作,充分展現「五實」的演練目標。 總統並提到,第三個改變是全民參與,國家團結。今年首次將一年一度在7月進行的漢光演習,與新合併的城鎮韌性演習同時舉行,並將7月定名爲「國家團結月」。透過全民參與,更加瞭解國防、國安及全社會防衛韌性的重要。此外,今年漢光演習採極限練兵、無劇本、大規模實兵實戰方式進行演練,此次城鎮韌性演習也號召更多民力投入,希望藉由演練強化保護國家的力量。 總統強調,演習的目的是為了找出問題,並從問題中尋求精進方案,藉由每一次演習,進一步提升國家自我保護實力;演習的目的也從不是為了挑釁,而是全社會防衛韌性本來就有其必要,再加上強權威脅不斷,不管是文攻武嚇或是對內的滲透、統戰,每一天都在進行。在這種狀況下,除了做好準備,沒有其他選擇。希望透過備戰來避戰,達到和平的目標。 總統感謝各國駐臺使節及許多國外朋友參與今日演習,共同見證臺灣有守護國家安全、維護民主自由的決心。大家以行動表達對臺灣的支持,也展現一個更具有韌性的臺灣,是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關鍵力量。 總統強調,「有準備、更有力量」。臺灣是民主國家、法治社會,民主並非憑空而得,而是數十年來許多人犧牲奉獻的成果,我們都應該珍惜。臺灣人民有追求深化民主、自由的信念,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讓國際社會知道,臺灣絕對有守護國家主權、維護民主自由的能力。未來困難絕對不會停止,挑戰也會越來越多,相信只要團結,不分朝野黨派、不分族群地域,一定可以克服種種難關。 包括「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副召集人: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顧問: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政府機關代表:國防部長顧立雄、外交部長林佳龍、衛福部長邱泰源;委員包括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玉晳等人;以及執行秘書暨內政部長劉世芳、執行秘書暨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副執行秘書暨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及臺北市長蔣萬安;以及包含邦交國及友邦,來自24國、共66位外賓亦出席是項活動。【最新動態】 114年07月17日
-
臺中後備旅教育召集 召員聞令報到展決心(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5日電)臺中市後備第一旅步四營今日展開為期14日教育召集訓練,召員們依令報到,展現堅定守法精神與愛國情操。 在召員陸續完成報到、資料核對、專長鑑定與裝備領取等作業後,隨即舉行編成典禮,由各營、連主官宣讀編成命令,並實施法治教育,強化紀律與國防意識。 營長陳中校表示,感謝召員不畏高溫、踴躍應召,並強調本次教召課程將聚焦戰鬥技能與整體作戰能力,期勉全體人員在訓期中全力投入、精實訓練,共同提升後備戰力,支援國軍備戰需求。【部隊頻道】 114年07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