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海軍官校" ,結果共:7筆
-
菁英專案參訪海空官校 青年學子滿載而歸(軍聞社記者蔡枋澐高雄16日電)國防部「軍校招生菁英專案」活動來到第二天,青年學子們今日前往海、空軍官校參訪,透過官校安排完整的導覽和介紹,讓學子們進一步瞭解各類專長的職涯發展。其中,輪機智能互動教室、軍機靜態展示介紹,都讓學子們留下深刻印象,激發學子從軍志向,並選擇適合的軍校就讀,為國軍培育優質人才扎根。 青年學子們上午抵達海軍官校,在聽取校況簡介後,前往海軍官校敦睦遠航陳展室及輪機智能互動教室參觀,讓青年學子深刻體會海軍的重要任務,同時瞭解海軍作為國際性軍種,常沿襲相近的掌故、傳統和服飾,使學生能夠更快速地融入海軍文化。 下午,學子們轉往空軍官校參訪,除了聽取招生宣導外,也安排航空教育展示館及飛機修護棚廠的參觀,藉由珍貴軍機、飛彈武器及發動機展示,使學生瞭解空軍建軍歷史與空戰英雄,以激發學生對從軍的嚮往,展現熱血情懷。【最新動態】 114年02月16日
-
國防部舉辦「菁英專案」 鼓勵青年學子投身國軍(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12日電)國防部今日舉行例行記者會,由人次室人才培育處處長傅政榮少將,說明國軍114年軍校招生「菁英專案」活動規劃,希望透過活動,讓青年學子更加認識國軍、瞭解軍校教育模式,進而選擇適合的發展道路,為國軍建軍育才奠定堅實基礎。 為鼓勵優秀青年學子加入國軍行列,傅少將表示,國防部自101年起推動兩天一夜「軍校招生菁英專案」活動,今年度將於2月15、16日舉行,安排學員參訪陸、海、空三軍官校,藉由實地體驗與互動交流,加深對軍校環境與軍校生培育的認識,進而堅定從軍志向。 傅少將指出,此次活動邀請全國148所高中職學校,共計394名菁英學子參加,讓學子透過與官校師長及學生的交流,深入瞭解軍校現代化教學環境及多元發展,協助其選擇適合的軍事院校,為國軍儲備優秀人才。 傅少將進一步說明,活動期間,陸、海、空軍官校將安排豐富的參訪行程,包括校況介紹、設施參觀及軍事體驗等活動。其中,陸軍官校將提供合理冒險場攀岩及射擊體驗,海軍官校則開放敦睦遠航陳展室及輪機智能互動教室,空軍官校則安排航空教育展示館及飛機修護棚廠參訪,讓學子親身感受軍校訓練與未來發展機會。 此外,活動中特別規劃「菁英之夜」團康晚會,由三軍官校學生精心編排表演,展現軍校社團活動與多元學習成果,讓參與學子體驗軍校生的熱情與活力。【最新動態】 114年02月12日
-
【影】楊佳霖研創農漁牧產品 褪下軍服持續守護健康(軍聞社記者呂尚俞高雄28日電)前海軍飛彈快艇作戰中隊輪機長楊佳霖,服務軍旅15年後,成功開創事業第二春。因受惠於輔導會就學補助和貸款利息補貼,為回饋社會,他熱心擔任輔導會職涯探索營講師,分享經驗和心得,希望有意創業的屆退官兵和袍澤,均能充分運用政府資源,一展所長。 楊佳霖於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輪機工程科畢業,入伍服義務役後,轉服領導士官;之後參加甄選考上海軍官校第一期專業軍官班,以總成績第一名結業。從士兵到軍官,再加上大專暑期集訓,接受了3次入伍洗禮。 楊佳霖先後歷練不同職務,且均獲長官肯定,特別是從輪機官轉任工程官時,由於專業領域不同,剛開始不適應,後來在長官、同袍的鼓勵,以及其積極任事、用心學習的態度,終能熟稔各項法規,掌握關鍵要領,而軍旅的磨練,成就創業打拚的養分。 卸下戎裝是楊佳霖人生的重大轉折,他毅然決然轉身投入餐飲業,砸下畢生積蓄,更設置中央廚房。身為創業「小白」,他放下身段向業界請益,學習寫投資計畫,再找政府和輔導會的資源,一步步朝夢想目標前進。 當事業觸角延伸到農業、冷鏈倉儲後,楊佳霖再重返校園進修,取得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碩士,充實專業知識,並建立人脈,如今已是民間企業貿易公司負責人和農守任農業生技公司營運長,自創品牌,推廣美味且經濟、便利的健康食品。 楊佳霖認為,在部隊所受到的基礎訓練,如制定計畫的邏輯、遵守工作紀律、人際關係處理、事務協調能力等,都是創業的重要元素。他坦言,創業難免會遇挫折,但只要樂觀面對,不自我設限,挫折也是短暫的,經過考驗才會更強大,同時鼓勵現役官兵及退伍袍澤,培養多元技能,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最新動態】 114年01月28日
-
深海探索的引領者 徐慶宇教授與水壓實驗室的設計願景(軍聞社記者陳彥樺專訪)走進海軍官校水壓實驗室,迎面而來的是徐慶宇教授熱忱的笑容。他是水壓實驗室的核心人物,作為船舶機械學系的資深教授,徐教授以其豐富的學術背景與實務經驗,帶領團隊打造出全國最先進的水壓測試系統,為國防科技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徐教授談到,這項設備的發想始於十多年前。他指出,隨著未來海軍作戰環境逐漸轉向深海,水下裝備的耐壓性能測試成為關鍵。「我們希望透過這套系統模擬深海環境,進行結構材料的耐壓測試,不僅能驗證裝備性能,更能降低實地測試的高風險與高成本。」他表示,這套系統具備2000公尺水深的模擬能力,結合即時攝影與觀測設備,大幅提升測試過程的精確性與可視性。 除了支援海軍裝備的耐壓測試,水壓實驗室亦積極投入產學合作。徐教授提到,他帶領的團隊曾與台灣大學、大氣海洋局等單位合作進行水下滑翔機的耐壓測試,也與中科院進行微型爆破實驗,藉由跨單位、多領域的協力模式,水壓實驗室成為國內外學術機構與產業界的橋梁,推動深海技術的進步。 展望未來,徐教授對水壓實驗室充滿期待。他表示,除了深化教學與科研結合,實驗室也將持續拓展技術能力,為國防需求提供更多支援。他希望學生透過實驗學習,了解深海環境的挑戰,並在操作過程中養成嚴謹的態度,為未來成為海軍骨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 徐教授提到,學生最喜歡的體驗之一是將一個普通的飲料杯放入模擬深海環境中,隨著壓力逐漸增大,杯子從普通尺寸壓縮至迷你大小。「這樣的實驗,不僅讓學生直觀了解水壓的威力,也點燃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 「培養第一等的人才,建設第一等的海軍,」水壓實驗室在徐教授的帶領下,不僅是國防科研的利器,更是學生培養專業與實務能力的殿堂。【圖文專訪】 114年01月27日
-
探索深海奧秘-水壓測試系統海軍官校水壓實驗室的核心設備「水壓測試系統」,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耐壓測試平台。該系統能模擬深達2,000公尺水深的環境,進行高壓狀態下的結構耐壓測試。設備配備觀測窗、內部照明與即時攝影功能,可即時觀測測試物件在高壓環境中的反應,驗證結構穩定性與運作可靠性。這項尖端技術不僅支援海軍裝備的研發,更為產學合作及深海研究提供強力支撐。(軍聞社陳彥樺)【圖文專訪】 114年01月27日
-
【影】海軍官校水壓實驗室 強化學生實作與科研能力(軍聞社記者陳彥樺高雄27日電)為強化海軍官校學生的實作能力,並肆應未來戰場需求,海軍官校船舶機械系耗時三年完成「水壓實驗室」建置。該實驗室目前為全國最大型的水壓實驗設施,不僅可模擬高壓深海環境,還能進行多項艦船結構與運轉設備的耐壓測試,成為教育與科研兼備的重要場域。 海軍官校水壓實驗室的建置源於對未來海軍需求的前瞻規劃,實驗室專門針對水下耐壓結構,進行極端環境下的力學測試研究,包括靜態結構部件及運轉設備在內,均能模擬水下高壓環境進行測試。海軍官校船舶機械系教授徐慶瑜指出,水壓實驗室不僅為官校學生提供真實操作場域,印證艦船設計理論,更能支持海軍武器裝備研發,提升其在極端環境中的可靠性與效能。 自水壓實驗室建成後,海軍官校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與多所國內知名大學及研究機構共同完成多項耐壓測試專案,如MK6電雷管水下耐壓試驗計畫及FRP水下艦壓力艙之結構強度認證等,展現實驗室的卓越功能。這些合作成果有效推動艦船技術的進步,進一步滿足國軍的戰力需求。 海軍官校在建置水壓實驗室的過程中,結合「潛艦國造」計畫,以此場域為基礎,深化學員對潛艦技術的理解,並培養具備現代化戰爭素養的軍事指揮人才。徐教授表示,實驗室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艦船結構耐壓測試、設計的專業能力,透過理論與實驗的結合,讓學生能夠應對未來高科技化戰場的嚴峻挑戰。 水壓實驗室的設立不僅為國軍教育體系注入嶄新能量,亦展現海軍官校在提升學生實作能力與科研成果方面的堅持與努力,成為現代海軍科技教育的重要典範。【最新動態】 114年01月27日
-
國際管樂節踩街嘉年華 軍校生展現精湛演出(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22日電)2024年嘉義市國際管樂節踩街嘉年華日前盛大登場,來自國內、外的48支樂儀旗隊共襄盛舉;其中,三軍官校及國防大學各院校等9支軍樂隊也受邀演出,參演單位數量不僅創下歷年之最,軍樂演奏、精湛槍法也獲民眾熱烈掌聲,為現場掀起一波波高潮,展現軍校生允文允武特質。 嘉義市國際管樂節邁入第32屆,昨日在嘉義中央噴水池圓環辦理踩街活動。此次活動集結來自我國、法國、日本、泰國等48支國內外知名管樂團隊聯合演出,其中海軍陸戰隊樂儀隊、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軍樂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風嶺軍樂隊、空軍官校軍樂隊等9支隊伍也匯聚演出,盛況空前。 踩街活動由地主隊嘉義女中樂旗儀隊揭開序幕,整齊的步伐和青春洋溢的表演瞬間點燃現場氣氛。隨後,來自法國的朗賽爾市立管樂團,與日本金獎團隊大洗高等學校行進樂部,以精緻的音樂和華麗的隊形,帶來國際級水準的表現。 緊接著,9支軍樂隊伍依序登場為現場再掀高潮。陸軍軍官學校軍樂隊整齊劃一的步伐與雄壯的旋律完美結合,透過振奮人心的《黃埔軍魂》,展現軍校生的鋼鐵意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理工學院及管理學院軍樂隊也接力演出,並以「Final Countdown」、知名搖滾樂團邦喬飛「You give love a bad name」等膾炙人口的樂曲,讓現場觀眾熱血沸騰,報以熱烈掌聲。 此外,海軍陸戰隊樂儀隊也以「Seven Nation Army」和「Team Taiwan」等象徵團結精神曲目,帶領全場民眾回味國家經典運動賽事奪冠的榮耀時刻;最後壓軸登場的海軍官校軍樂隊,則以《起錨歌》和《海軍軍歌》完美收尾,隨著鼓聲震撼與行進變化,讓現場民眾體驗聽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訊息平台】 113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