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海馬士多管火箭" ,結果共:5筆
-
柏副部長:國防預算明年達GDP3% 特別預算依需求編列(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2日電)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今日出席立法院「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專案報告,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明年度國防預算將依總統指導,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3%,特別預算內容則將依敵情威脅與作戰需求逐項編列,相關作業進行中,完成後將對外說明。 針對媒體關注特別預算可能採購M109A7自走砲、自殺無人艇及海馬士多管火箭等裝備,柏副部長強調,所有規劃均以應對威脅與作戰所需為依據,並在程序完成後適時對外報告。 就美方關切川普與普丁會晤可能影響臺海情勢,柏副部長指出,該議題具假設性,結果尚待觀察,但國防部始終秉持「備戰不求戰」立場,透過周全準備,使敵人不敢輕啟戰端。 在軍審法修法進度部分,柏副部長說明,草案已於7月底送交行政院審查。另對於東沙分隊違反營務營規案,國防部除持續宣教外,亦要求空軍進行深度檢討,強化內部管理作為,確保紀律要求落實。 關於空軍專機隊群組機敏資訊外洩,柏副部長表示,已要求空軍重新檢視所有涉密資料審查機制,並加強公文與機敏資訊管控,杜絕類似情況再發生,並從中汲取教訓。 對於外界關注戰時能源供應議題,柏副部長指出,能源安全屬於全社會防衛韌性的一環,國防部將依國家政策,確保國家與人民安全。【最新動態】 114年08月12日
-
第五作戰區海馬士飛彈戰力保存 展現快速應變能力(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12日電)漢光41號演習進入第4天,國軍第五作戰區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進入戰力保存位置,並模擬接獲上級命令,迅速轉移陣地,演練接戰射擊及彈藥裝卸載等課目,展現平日精實訓練成效。 近日剛成軍的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連,在模擬敵情威脅下,演練快速轉移、隱蔽偽裝及陣地轉換等戰術動作,並進行接戰射擊及彈藥裝卸載等高強度課目。透過實裝、實地、實作的演訓方式,使官兵有效應對戰場突發狀況,提升部隊整體作戰效能,成為國土安全堅實後盾。【部隊頻道】 114年07月12日
-
顧部長主持海馬士飛彈連成軍 強化國軍精準打擊能力(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中4日電)陸軍五八砲指部今日舉行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連成軍典禮,由國防部長顧立雄主持,對單位編成戮力執行各項整備工作,表達肯定與嘉勉;並期盼海馬士的加入,有效提升國軍防衛力量,確保國家安全。 典禮中,顧部長首先宣讀成軍命令,並由飛彈連長將海馬士飛彈車模型呈獻給顧部長;隨後在陸軍司令呂上將等人陪同下,校閱部隊。 顧部長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能夠主持多管火箭飛彈連成軍典禮,飛彈連為國軍第一個成軍海馬士系統的單位,相當具有代表意義。自去年開始,參與的官兵弟兄姐妹從各單位選優調任,先後完成赴美接裝訓練、射擊指揮所組合訓練及彈藥車吊掛操作訓練等,並完成今年度精準飛彈射擊操演;此外,飛彈連也於6月接受陸軍司令部戰力鑑測,成績優異,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成果,期許大家能秉持對連隊的認同感,在執行後續的漢光實兵演練及各項任務時,都能有同樣優異的表現。 顧部長進一步表示,新興單位的成軍,是全新的挑戰。大家所學的不僅是武器的操作,而是要將它完美融入到聯合作戰體系。「多管火箭飛彈連」的成軍,可提升國軍精準打擊能力,與整體防衛作戰效能,以達到嚇阻戰爭、守護國家和平與安全的目的。 顧部長也提出三點,與飛彈連官兵共勉。首先是精進部隊訓練,務實戰訓本務。海馬士系統象徵我國陸軍在遠程精準打擊能力上的重要突破,能快速運用火力跨區增援;搭配「陸軍戰術區域飛彈」,讓國軍具備對敵方重要目標進行精準打擊的能力。 因此,顧部長期許各級幹部,落實實戰化訓練要求,以創新、不對稱思維,結合新的戰術戰法,循序漸進,戮力戰訓本務工作,提升部隊整體戰力。 第二,顧部長期勉單位營造優質環境,提升人力素質。他強調,無論科技如何發展,武器裝備如何精密,戰爭的勝負更取決於人員素質。因此,提升「招募」與「留營」的成效,並落實人才培育,是部隊當前重要的工作。顧部長期勉各級幹部,要以「服務」的精神來獲得官兵認同,堅定信仰,凝聚向心,共同戮力戰訓本務,營造單位良好的服役環境與「家」的感覺,鞏固留營意願;同時鼓勵官兵參與公餘進修,實質提升人力素質,蔚為國用。 第三是強化風險管理,確保訓練安全。顧部長強調,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礎,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因此,各級幹部應強化「風險管理」的觀念,建立「預見風險、預做準備」的思維,積極防杜危安事件肇生,確維部隊整體安全。 顧部長指出,單位在新式武器裝備編成後,必須按照「程序、步驟、要領」執行操作,並針對不同的訓練,「因人、因時、因地、因事」下達適切的安全規定,落實層層風險管控,做到「下達訓練要求的同時,下達安全規定」,如此才能使官兵辛勤的訓練與努力,得到最大的成果與回報。【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4日
-
【影】軍人優先登機首日 賴總統勗勉官兵「為自己感到驕傲」(軍聞社記者周昇煒臺北1日電)今天是國軍官兵搭乘國籍航空公司的國際線航班,可以享有「優先登機」禮遇的首日,總統賴清德今日上午在華視頻道「國軍114年精神戰力專案教育」中強調,這項政策是對全體國軍的肯定,國軍弟兄姐妹更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同時,他也勗勉國軍官兵在即將舉行的「漢光41號」實兵演習中,思考如何「防衛成功」、如何運用各界物力與民力「共同生存」、如何讓國家遭遇挑戰後,能夠「重建起來」、早日「恢復日常」,打造真正的「全社會防衛韌性」。 賴總統日前前往臺中地區慰問中部駐軍之餘,特別在「陸軍砲兵第58指揮部」與官兵一起錄製「精神戰力專案教育」勗勉節目。影片中,賴總統與官兵在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前輕鬆話家常,了解國軍弟兄姐妹們分享接裝、操作訓練及射擊演練的心得。 賴總統表示,他知道官兵們不論是遠赴國外接裝,或者是返回駐地的裝備操作訓練,以及後勤保修的工作與學習,每一項都是艱辛的挑戰,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他要肯定各位不分晝夜、全力以赴的投入每一項任務,而且都確實完成。他很高興能在漢光演習前來看看大家,身為三軍統帥,他最重要的責任就是了解國軍的訓練、生活情況,帶給大家更大的支持。 賴總統強調,自他上任後,就指示國防部要全方位研議對軍人的待遇、福利及結合社會各界的敬軍措施。除了在4月1日調整各項加給待遇外;7月1日起,現役軍人搭乘國籍航空公司的國際線航班,可以享有「優先登機」的禮遇,國防部也配合修改相關攜帶證件的辦法。這項政策是對全體國軍的肯定、以及提升官士兵的榮譽感及地位,國軍在國土的每一個角落,全天候待命、保家衛國,所有的努力和貢獻,令人敬佩,國軍弟兄姐妹更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 賴總統指出,政府會持續推動各項政策,也編列和爭取更多的國防預算,在今年達到GDP百分之3以上的目標,來支持國軍,讓官兵們在為國家付出的同時,沒有後顧之憂。 賴總統也表示,再過不久將舉行「漢光41號」實兵演習,這是每年一次的軍事總驗證。在過去每一年、每一場次中,我們都不斷調整科目、提升實戰強度,演習的內容都是與時俱進,接軌現代戰場的趨勢。這些改變顯示出,國軍對於未來戰爭型態的深刻理解與不斷精進。在過去傳統的軍事訓練中,部隊習慣以「打贏一場戰爭」,作為最高目標,但在今天,國軍的重點已經不再只是「贏」那麼單純,更要思考如何「防衛成功」、如何運用各界物力與民力「共同生存」、如何讓國家遭遇挑戰後,能夠「重建起來」、早日「恢復日常」。 總統指出,「漢光演習」不僅驗證國家防衛構想、部隊整備、指管協調與後勤支援,更反映整體防衛戰略的核心,當國家在面對區域安全情勢與灰色地帶衝突時,更需要有完整的「防衛韌性」來應對及應處。他特別強調,國防不是軍人的責任而已,而是全民共同要承擔,我們除了要持續強化跨部會協調、整合科技力量,推動資安建設與國防科技創新,更要深化全民防衛意識,讓每位國人明白,他們不是旁觀者,而是國防的一部分,才能夠打造真正的「全社會防衛韌性」。 賴總統表示,近年來面對敵人直接的軍事威脅,國家也都時時刻刻對於滲透、假訊息攻擊等「沒有硝煙」的戰爭做準備。但是,國人不用擔心,因為今天民主、自由、繁榮的臺灣,是臺灣人民一起走過各項挑戰,用勇氣、信念與行動,一點一滴爭取而來,更展現出團結與韌性。而身穿軍服的國軍官兵們,不僅僅是民主社會的一分子,更是捍衛日常的守護者。 賴總統強調,他會繼續努力、政府會繼續投資,讓「穿軍服是一種榮耀」是社會的共識。未來,與大家共同努力、繼續加油,並預祝國軍「漢光41號」演習任務,順利成功!【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1日
-
顧部長任職週年 強調務實改革建立國防韌性(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2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任職週年,日前藉媒體申訪時機,針對建軍備戰、兵力結構、後備動員、軍事交流、國防產業、軍紀管理、敵情應處等重大議題,提出完整說明,並強調國防施政必須回到根本、回應挑戰,讓國軍因應未來戰爭具備足夠的力量與韌性。 在建軍備戰方面,顧部長表示,國軍持續依據「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構建「多域拒止、韌性防衛」能力。他指出,目前正加速籌獲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M1A2T戰車、各型無人機及反制系統,強化遠距精準打擊、防空反制與資訊整合能力,同時透過機動部署與備援機制,提升防護韌性。 顧部長指出,在聯合作戰訓練方面,除新增「立即備戰」、「聯合資訊及電子作戰」、「整體空中及飛彈防禦」、「聯合海上防禦」與「聯合地面防禦」等5項聯合操演,並將敵「聯合軍演」及「戰備警巡」等態樣,納入想定狀況,以符合實戰化場景要求。今年,「漢光41號演習」時程延長,也更加著重鏈結「全社會防禦韌性」,涵蓋軍民整合協調、戰略溝通、戰災救援等多元實務課題。 在兵力結構方面,顧部長指出,國軍已依據「科技取代人力、火力取代傳統兵力」原則調整編裝。陸軍成立火箭連與無人機大隊,海軍陸戰隊裁撤傳統砲兵、戰車營,改編為無人機營,空軍亦配合新式防空武器優化戰管編組,強化情監偵、預警、整體防空及空中作戰戰力。他強調,兵力結構調整將隨新式裝備逐步到位持續精進。 在後備動員方面,顧部長說,後備戰力是建軍四大要素之一。國防部整合民間專長與後備需求,精準分發員額並優化訓練內容,納入無人機、反裝甲等課程,未來將持續結合地方政府建立模擬實境演練機制,提升整體動員效能。 在軍事交流方面,顧部長指出,國軍赴美訓練強化戰技與信心,有助深化兩軍合作。他表示,未來將擴大人員派遣與交流深度,除技術層面外,也將強化聯合戰術理解,讓官兵於訓練中實質受益,帶動部隊整體戰力提升。 顧部長表示,我國作為國際社會及印太地區的樞紐,臺灣與友盟國家擁有「以實力謀和平,才能獲得真和平」的共同信念。尤其,當前極權國家推動灰色地帶行動,大幅縮減「由訓轉演、由演轉戰」空間,民主友盟團結合作尤其重要。國防部透過「高層互訪」、「戰略對話」,大幅深化與友盟國家間軍事交流及安全合作關係,另積極參與國際智庫交流,深化多邊實質關係,以堅定友盟對共同利益的認知與支持,乃至共同維護和平承諾的實踐。 在國防產業方面,顧部長表示,國防部將持續推動國艦國造、國機國造計畫,設立創新小組,聚焦無人系統、人工智慧、通訊與資安等前瞻技術。他強調,國防自主是安全根本,創新技術轉化為戰力需整合產官學資源,共同打造完整國防科技體系。 在保密及軍審方面,顧部長強調,國軍官兵都是敵人想積極滲透、接觸的對象,每位同仁必須落實保密工作;國防部現正完善「國軍涉密人員安全調查作業規定」等安全查核措施,並重新打造1個全新且符合正當法律程序、公平審判原則的軍事審判制度,以維護部隊秩序與公平正義。 在敵情應處方面,顧部長指出,中共對臺軍事恫嚇不會因政黨輪替或特定言論而中斷。他表示,國軍每日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掌握共軍動態,並與海巡分工合作,共同維持海域秩序。他強調,國防部也與國安會密切協作,強化對認知作戰與滲透行動的應處,確保整體安全體系穩固。【最新動態】 114年0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