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清華大學" ,結果共:4筆
-
中科院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強化前瞻國防科技研發(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4日電)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為推動國防前瞻科技發展,日前與國立清華大學攜手合作,由院長李中將和清大校長高為元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增進雙方在先進材料、智慧製造、人機協作、電池技術、工業工程、人因工程、量子科技、前瞻半導體及人工智慧等項的創新發展,致力成為國家安全與國防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 中科院表示,此次與清大的產學研策略聯盟,涵蓋研發與人才培育兩大主軸,透過師生交流與技術合作,結合理論與實務,培養具備跨界視野的優秀人才,期能為國防工業注入新動能,持續保持臺灣在國防科技上的韌性與競爭力。 中科院指出,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與科技挑戰,為深耕國防科技研發,近期引進國外優質技術,擴大產學合作對象與範圍,並整合清大在量子科技、前瞻半導體、先進材料及人工智慧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導入國防科技實務經驗,將有助於強化自主研發能力,為國家打造更堅實的科技基礎。 中科院強調,此次合作將與清華大學共同推動相關合作研究計畫,結合清大在半導體、高熵合金、AI與人機協作等技術的優勢,以及竹科在地的產業鏈,共同開發新世代的核心關鍵技術,增強武器系統環境適應力與製造精度,縮短研發時程,並兼顧國防科技與民生應用,達成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的「學用合一」目標。【部隊頻道】 114年10月04日
-
軍事作業研究與模式模擬論壇 展現智慧科技與無人系統能量(軍聞社記者王茗生新竹26日電)國防部整合評估司與國立清華大學今日共同舉辦「第21屆軍事作業研究與模式模擬論壇」,由副部長柏鴻輝與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共同主持開幕式,以「智慧科技導入無人系統之發展應用與前瞻」為主軸,透過「論文發表」、「系統展示」及「海報論文展示」等方式,引進新知並整合研究成果,提升國防模擬評析能量,使有限國防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強化國軍戰力,鞏固國家安全。 柏副部長首先代表顧部長,感謝清華大學提供資源與場地,讓論壇圓滿舉行,並表示,未來國防競爭的關鍵在於「算力」,是推動智慧化國防及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基礎,唯有建立自主能量,才能形成有效嚇阻,避免過度依賴外援。 柏副部長指出,本次論壇首次吸引美商Anduril、ZenaDrone等外商參展,攜帶先進無人載具與AI技術來臺,是臺灣難得的機會,能與國際新興公司交流,並借鏡美軍展示新式武器及未來發展趨勢的作法,透過學界研究與產業創新,共同鞏固國家安全。 柏副部長進一步以美軍人工智慧發展歷程為例,證實科技能大幅縮短作戰時間與提升效率,不僅能有效降低人員傷亡,更能大幅提升作戰效率,柏副部長強調,國防部正積極推動人工智慧整合應用,並期望發展智慧化的積極防衛構想,包括情監偵搜、後勤支援及C4ISR系統等「侵襲型防衛」概念,有效嚇阻敵方冒然挑起戰端,展現不對稱作戰量能。 本屆論壇上午特別邀請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資深顧問寇世斌博士,以「AI生態演進驅動自主化智慧指揮作戰系統(Autonomous C4ISR)」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其多年研究與實務經驗,並闡述如何透過AI科技推動指管通情監(C4ISR)自主化發展,進一步強化國軍智慧科技能量。下午則以「無人系統軟體研發」、「無人系統硬體應用」、「系統發展與整合」及「模式模擬與建模」等四大主題展開研討,邀集國內學者專家共23人,並發表11篇研究成果。 此外,會場匯集清華大學、臺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及中山大學等五大學研中心,結合雷虎科技、達梭系統及美商Anduril等產業單位,共44組團隊陳展高速攻擊無人機、AI智慧晶片及多型無人載具等研發成果;另有清大、交大、成大、中山、中興、中央、逢甲及海軍官校等16組研究團隊,以海報論文展示智慧科技與無人系統的創新成果,充分彰顯我國產官學研界的研發能量。【最新動態】 114年08月26日
-
【影】教師登太平島 感謝國軍官兵戍守南疆(軍聞社記者李恬恬高雄7日電)「太平島雖然是軍事管制區,但不是只有軍事人員才有責任來瞭解這個美麗小島,而是全民都需要去關注。」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系陳彥仲教授認為,藉由這次南沙研習營,無論是靜態的參觀,抑或是動態的體驗,都在師生心中埋下一顆全民國防教育的種子;陳教授表示,淨灘活動看似舉手之勞,但背後卻可延伸出環境保護、資源保存及永續發展等議題,此次航程所見所聞,將會成為未來教學的養分,也希望全國民眾能夠給國軍官兵多一點的支持與鼓勵。 「我本來去年就呈報退伍,但去年因天候關係,導致南沙研習營延到今年才實施,所以為了這件事情,我延退了1年,但我覺得整個過程非常的值得。」高雄科技大學教官蔡佩圜中校表示,航行過程中,親眼見識到海軍官兵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的專業,也感佩艦上官兵在戮力戰訓之餘,對於研習營相關的細節,仍張羅得非常精確到位。 自海軍上校退役的清華大學黃啟逢老師,有感於太平島上官兵戍守的辛勞,登島後特地以慢跑的方式繞島一圈,用雙腳踏遍我國國之南疆,向島上官兵致敬;黃老師表示,雖然曾是海軍的一份子,但卻不曾有過搭乘軍艦並登上太平島的經驗,在9天8夜的航程中,經歷太平島的高溫、船艦上的顛簸,更能體會國軍守護國土、捍衛海疆的不易。 「歲月靜好,總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望著師生們坐在沙灘上靜待落日餘暉的背影,陸軍官校政治學系教師陳憶綾中校不禁感嘆,在和平安穩的生活背後,是因為有一群默默守護國家的國軍同袍;陳教官此次代表國防部擔任全民國防教育授課教官,於航程中講授「南海戰略論述」、「反制認知作戰」及「媒體識讀」等課程,使青年學子對國際局勢與國防安全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透過互動與對談,讓全民國防的理念從課堂走入青年世代心中,進而支持國軍。【最新動態】 114年08月07日
-
【影】南沙研習營師生隨艦南偵 見證國旗飄揚太平島(軍聞社記者李恬恬高雄7日電)114年第1梯次「全民國防教育南沙研習營」師生,日前返抵高雄左營軍港,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及清華大學等3所學校共10名師生參與,配合海軍南沙偵巡任務,搭乘康定級艦,一睹我國南疆太平島的神秘面貌,藉由9天8夜的研習行程,深耕國土主權意識,擴大全民國防教育成效。 研習營一行人於5月19日搭乘舷號1202康定級「康定軍艦」出發前往南沙太平島,國防部在艦上安排多元課程,由陸軍軍官學校教師陳憶綾中校講述「南海戰略論述」、「我國國防政策暨募兵制簡介」、「區域情勢變化與挑戰」、「媒體識讀」及「反制認知作戰」等課程,使師生對國軍現行兵役制度及經略南海的決心有深刻的認識,並培養媒體識讀能力,進而建立反制認知作戰基本觀念;清華大學黃啟逢老師、成功大學陳彥仲教授及高雄科技大學教官蔡佩圜中校則分別以「外軍竊佔我南沙」及「後軍事管轄之空間規劃」等為題,援引國際案例並從個人專業與經驗出發,延伸探討南海議題。 此外,康定軍艦安排「燈號識別」、「航海瞭望暨舵手訓練」、「信號識別暨掛旗操演」、「損害管制」、「海圖測量暨六分儀操作」、「撇纜訓練」及「繩結實作」等課程,透過各項實作體驗,讓所有師生們實際感受到海軍官兵捍衛海疆的辛勞。 在歷經5天4夜近1600公里的航程後,5月23日上午航抵太平島外環礁處,換乘海巡艇接駁上島;隨後,師生向駐島官兵代表獻上花環致敬,感謝他們守護國土的辛勞;最後,在海巡官兵的引導下,走訪島上畜牧場、5號原生水井、觀音堂、日式舊棧橋等地,先後進行環保植樹、郵寄明信片,同時實施淨灘活動,以實際行動守護我國南疆的瑰麗生態環境。 翌日清晨,研習營師生與駐島人員,前往南沙指揮部前參加升旗典禮,共同見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國之南疆冉冉升起,也為今年南沙研習營活動劃下完美句點。【最新動態】 114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