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超人" ,結果共:21筆
-
顧部長表揚樺加沙颱風救災有功官兵 肯定愛民助民精神(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5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下午於國防部博愛大樓主持「樺加沙颱風救援有功官兵」表揚大會,親自頒發救災紀念章予陸、海、空軍等101位官兵代表,表彰他們在颱風侵襲期間,第一時間投入救援,展現國軍「保國衛民」的核心價值。 為表彰救災官兵在崗位上克盡職責,給予國人全方面的守護,顧部長親自為101位救災官兵代表頒發「0924樺加沙颱風國軍救災紀念章」。此次紀念章以圓形徽章為主體,中央刻劃軍人背負受災民眾、全力搶救的身影,搭配颱風渦旋與群山背景,象徵「軍民同心、攜手重建」的精神。 會中,除官兵代表發表救災感言,光復鄉民眾代表亦上台致詞,表達對國軍最深的感謝。來自光復國小的馬惠珠女士,其住家遭洪水吞噬,淤泥深達60公分,她特別感謝花防部指揮官在勘災後立即指派國軍弟兄,並結合「鏟子超人」的義舉,才能迅速完成清淤。花蓮光復商工校長陳德明接著表示,學校在國軍攜帶重型機具與各界義助團體進駐後,僅21天就奇蹟似地讓學生們重返校園,這份重生的力量來自「全民一心」的團結,也來自國軍弟兄的不畏艱難,官兵不只是災害救援的英雄,更是光復鄉民和所有學子們心中的榜樣。為展現軍民深厚情誼,陳校長也特別回贈一頂帽子予陸軍步兵101旅陳保宏士官長,呼應陳士官長在救災期間贈帽予當地小朋友的善舉,象徵「希望的傳遞」,展現軍民深厚情誼。 顧部長致詞時表示,在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國軍立即啟動應變機制,第2作戰區指揮官立即指揮部隊投入救援;隨後第3、4、5作戰區亦採梯次輪替方式增援,與熱心民眾組成的「鏟子超人」共同攜手,秉持「救災視同作戰」與「使命必達」的精神,使災害被控制在最小範圍。 顧部長感性地對現場官兵說:「因為有你們,即時馳援,苦民所苦,才能使災害被控制在最小範圍;因為有你們,跨區增援,分秒必爭,才能在最短時間內讓民眾回復正常生活;因為有你們,通宵達旦,持續投入,以行動展現『軍民同心,守護家園』的真諦。」 顧部長也特別表揚了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例如,前陸軍蘭指部義務役呂承恩一兵,放棄了退伍前的十天積假,自願跟著部隊前往光復鄉救災,並發揮外語專長協助國際記者報導;陸軍步兵101旅陳保宏士官長,在完成一天辛勞的任務後,將自費購買的迷彩叢林帽贈送給當地小朋友,這個溫暖的舉動,象徵著國軍對國人無聲卻堅定的承諾。顧部長強調,每位救災官兵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克盡職責,期勉全體官兵持續向國人傳達「肩並肩,就有無限力量」的意念,給予國人全方面的守護。 表揚大會中,除由心戰大隊施崴竣少校獻唱自創曲「守護的光」,同時亦播放軍聞社製作的救災紀實影片,重現官兵深入災區、執行任務,以及光復鄉民致謝的感人畫面,顧部長更帶領與會貴賓,參觀「0924樺加沙颱風救災紀實」攝影展。展出內容區分「即時馳援,苦民所苦」、「跨區增援,分秒必爭」、「通宵達旦,保國安民」、「肩並肩,就有無限力量」等8大主題,真實記錄了國軍與民眾攜手重建家園的每一刻。【最新動態】 114年11月05日 -
賴總統勗勉救災部隊 肯定展現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軍聞社記者陳彥樺桃園4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下午前往桃園武漢、龍駒及龍蟠營區勗勉北部地區救災部隊,感謝國軍協助救災,展現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拯救生命並協助災民重建家園,是一道重生的光,令國人欽佩、也引以為榮。 賴總統先後前往陸軍特戰指揮部、33化學兵群、53工兵群,除觀賞救災紀實影片,以及聆聽官兵救災心得分享,也致贈手寫感謝卡片,並頒發加菜金慰勉官兵辛勞。 賴總統勗勉時表示,這次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馬太鞍溪溢堤,不僅造成人員傷亡、失蹤,許多街道及家戶也都覆蓋滿汙泥,是臺灣幾十年來少見的重大災情。災後的救災及復原工作,除了受災民眾自力救濟,還有國軍和鏟子超人兩股力量;鏟子超人當中也有許多是國軍弟兄姊妹,要向全體國軍表達由衷感謝,大家都以國軍為榮。 賴總統說,聽完陸軍特戰指揮部、33化學兵群及53工兵群等弟兄姊妹分享投入救災的經驗後,十分感動與欽佩,也充分感受到大家擁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即使與災民素不相識或從未去過花蓮,不過看到花蓮的嚴重災情,大家都燃起一份投入救災的愛心。 賴總統指出,在營官兵接受上級指令前往救災是職責所在,但有些官兵是在休假期間自發前往災區當鏟子超人;有人的家人離世不滿百日、也有人尚在婚假期間,但都毅然投入救災工作,十分了不起,令人欽佩、感動和感激。 賴總統提到,此次投入花蓮救災的國軍弟兄,有許多來自花蓮,家園也是受災戶,但在第一時間卻選擇前往救助他人,這種精神令人敬佩;今日透過與官兵座談與經驗分享,更為國軍感到驕傲。 賴總統說,國軍工兵群是「黑暗騎士」,而化學兵群是一道「重生的光」,不僅照亮黑暗,也帶給人民希望;特戰部隊則肩負搜尋失蹤者與救援民眾的任務,可說是「救命英雄」。其實國軍不分軍種都包含這些角色,大家都是黑夜騎士,也是重生的光。每個部隊在投入救災時,都是在拯救生命、重建家園,希望讓受災民眾能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正因這份愛心與真誠投入,讓國人對國軍更加欽佩。 賴總統表示,自己在服役時期即見證國軍協助民眾的身影,從早期農忙助割、割稻到各種天災地變都可看到國軍的身影,幾十年來臺灣社會形成了「國軍愛民、民眾敬軍」的文化,在國際間實屬少見。並提到,如同保防官稍早分享,有許多受災民眾讚許國軍為英雄,叮嚀國軍注意安全、勿過於勞累,這些溫暖的問候也展現人民對國軍的深厚情感,值得國軍珍惜。 賴總統強調,身為總統、三軍統帥,一定會充實國軍裝備、照顧官兵生活。從蔡前總統開始,為國軍提高薪水及加給,「興安專案」推動營舍改建,在今年更增加100多億為國軍加薪,未來每一年都要讓大家無後顧之憂。救災視同作戰,國軍分工合作,完成救災,人民會支持;當國軍站在第一線,守護國家安全,人民也不會袖手旁觀,加入守護國家行列。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諮詢委員劉得金、副秘書長李問、國防部軍備副部長鍾樹明上將、陸軍司令呂坤修上將、作戰區指揮官陳文星中將等亦陪同出席是項行程。【最新動態】 114年11月04日 -
國軍軍事社會科學研討會 深化創新韌性思維(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3日電)國防大學今日於復興崗校區舉辦「第28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由校長劉志斌上將主持,邀請國內各個領域的學者專家共同與會,以「軍事社會科學的創新、韌性與展望」為主題,透過與會專家學者的研討,激發前瞻且務實的思維,進而建構長久可恃、並具韌性的國防戰力。 研討會區分為專題演講及論文發表兩階段,首先由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吳重禮以「臺灣民眾孤兒心態之概念與量測」為題演講,從「被國際拋棄的焦慮」與「對盟友支持的不確定感」兩面向出發,剖析民眾對臺灣在國際處境中所感受到的外交孤立感,並進一步說明這種孤立感如何影響我國的外交思維與安全政策走向。 論文發表則以「軍事社會科學的創新、韌性與展望」為主題,區分5個場次、異地同時舉行,分別探討「韌性社會中的軍事傳播:媒體、輿論與認知作戰的挑戰」、「國防安全韌性與AI科技運用」、「軍隊助人工作的創新與展望」、「軍事應用藝術的數位轉型與創新思維」、「共軍多域作戰能力與創新應用」等5個議題,共計發表15篇研究論文,橫跨應用藝術、政治、新聞、中共軍事、心理與社工等領域,兼顧理論與實證研究,從多元的角度,研析國防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同時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進一步強化整體國防的韌性與永續性。 劉校長致詞時表示,在當前快速變遷的安全環境中,國防體系與社會結構皆面臨嚴峻挑戰,從傳統軍事威脅到非傳統安全問題,都需要以跨領域的視野,尋求解決方案。 劉校長指出,國防安全不只是依靠國軍,更有賴全民的共同信念與團結力量的發揮。劉校長舉例,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除各地大量民生物資的捐助,更有「鏟子超人」自發性地前往災區協助清理重建,這份跨地域、跨社群的互助精神,正展現出全社會的防衛韌性。 劉校長強調,軍事社會科學的價值,不僅提升戰略思維與作戰能力,更在於整合跨領域的資源,從軍事、社會、政治、科技、心理以及藝術等面向建構韌性基礎,將國防韌性的概念由部隊向外延伸至社會層面,促使全民形成共同的防衛意識與支持系統,進而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成形,成為守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3日 -
全民防衛動員業務講習 強化防衛韌性整備工作(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21日電)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今日舉辦「114年全民防衛動員業務執行主管講習」,邀集各動員方案暨分類計畫與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動員會報執行秘書、業務主管,以及各級戰力綜合協調會報副召集人等共同與會,藉由專題報告與經驗交流,提升動員業務推展效能,強化全民防衛整備工作。 講習上午於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舉行,由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主持,副部長首先頒獎表揚2025城鎮韌性演習評鑑績優單位,肯定他們在動員整備及社會韌性推展上的卓越表現,並期勉各級主管持續精進動員作業,提升中央與地方協調效能。 柏副部長致詞時表示,當前國際局勢變化,從俄烏戰爭至今,全球供應鏈與經濟皆受到嚴重衝擊,顯示現代戰爭不僅是軍事對抗,更是全方位的挑戰,無論是地緣政治變化、能源與物資短缺、資訊安全威脅或複合式災害發生,都需要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才能有效維持社會運作,展現全社會防衛韌性量能。 柏副部長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為例,說明複合式災難中各部門協調的重要性,他指出,政府必須在平時建立跨域協調與整合機制,強化規劃與執行能力,使防災、救災及動員作業能迅速啟動,將人員與財產損失降至最低。他認為,從「鏟子超人」等民間自發救援行動即可看出,臺灣社會充滿熱心與凝聚力,充分體現全民防衛動員的實際效能,更在災害或危機中展現堅韌與團結力。 柏副部長進一步指出,現今防衛不僅侷限在武力層面,資訊安全與認知作戰同樣關鍵,各級主管與人員應提升資訊識別與防護意識,避免中共勢力利用虛假、爭議資訊或輿論操作製造社會分化,唯有構築健全的心理防線與資安防護,方能鞏固整體社會防衛能量。 柏副部長強調,防衛韌性並非單一政策或軍事作為,而是全民共同的責任,從基層防災、社區協力到民間自助互助,都是國家整體安全的重要基石,各級單位應以務實態度落實計畫,讓平時準備成為確保國家在面臨各類威脅時能快速應對、持續運作,為守護家園與國家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講習安排兩場專題演講,國防安全研究院蘇紫雲所長以「全社會韌性是安全的總和」為主題,說明社會整體防衛能力與公共安全資源整合的重要性;Google臺灣總經理林雅芳則透過民間科技協助政府部門共同預防詐騙的實務經驗,以「數位時代下強化國家韌性」為題,分享資訊安全管理與風險防護作為及成果,提供與會人員參考與借鏡,深入瞭解防衛韌性與資安管控的做法,提升全民防衛動員及危機應變效能。【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1日 -
休假奔赴花蓮協助災後復原 義務役一兵呂承恩獲表揚(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0日電)陸軍蘭陽地區指揮部義務役一兵呂承恩,服役期間是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行動中的一員,但令人感動的是,呂承恩在任務結束後仍利用個人休假時間,自發性返回災區成為「鏟子超人」,持續協助清淤、物資搬運與災後復原等工作,他說:「穿上這身軍服,就不能只想著自己。」用實際行動傳遞國軍「愛民助民」的精神。 陸軍第六軍團指揮官陳中將特別於呂兵退伍前,委請蘭指部指揮官許少將頒贈感謝狀,表揚呂承恩對這份土地的熱愛,以及對花蓮受災民眾的熱心奉獻;許指揮官表示,軍人武德不僅存在於部隊,更多的是像呂承恩一樣,當國家與人民需要我們時,人人都能挺身而出、義無反顧,為國家奉獻一己之力。【部隊頻道】 114年10月20日 -
溫暖力量綻放希望 軍民共同守護光復(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花蓮11日電)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工作持續進行,國軍官兵不分晝夜持續投入清淤與災防整備任務,堅守在第一線守護家園。 今日適逢「國際女孩日」,現場有為數不少的女性官兵與超人志工共同為光復鄉的復原工作奮戰不懈,以柔中帶剛的力量與細膩的態度參與救災任務。她們與同袍、志工並肩合作,用雙手清理家園,也用行動傳遞關懷,讓重建的每一步都充滿最真誠的溫暖。 在連日的復原行動中,無論是穿梭巷弄、協助居民清理家園的官兵,或主動送水、分工協助的志工身影,彼此鼓勵、互相支援,讓災後的光復鄉充滿溫暖與力量。居民也感謝國軍與志工攜手同行,讓重建的路上多了一份堅定與希望。【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1日 -
超人志工揮舞國旗共慶雙十 攜手國軍重燃希望(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花蓮10日電)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工作持續推進,適逢雙十國慶三天連假,來自各地的大批志工湧入光復鄉,與國軍官兵並肩作業,投入社區清理與環境消毒工作,成為這片土地重新站起來的力量,展現軍民同心、攜手重建的堅定信念。 今日適逢雙十國慶,湧入光復鄉救災的志工們自發揮舞國旗,共同慶祝國慶日,並向辛勤投入救災的國軍官兵致上誠摯感謝。現場氣氛熱鬧溫馨,志工與官兵相互打氣加油,象徵全民一心、齊心守護家園的團結力量,讓災後的光復鄉瀰漫希望與感動。 此外,為因應東北季風及哈隆、娜克莉颱風可能帶來的影響,國軍官兵也協助居民,在林田幹道實施沙包堆放及周邊房舍清淤工作,提前完成防災準備,確保地方安全無虞。【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0日 -
賴總統發表國慶演說 強調堅實國防為和平最有力後盾(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0日電)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大會今日於總統府前廣場盛大舉行,總統賴清德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為題發表演說。在當前威權主義擴張、國際秩序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賴總統強調「和平必須靠實力」,並向國人及國際社會鄭重宣示,臺灣將大幅提升國防投資,以具體行動展現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 賴總統在演說中指出,二戰歷史殷鑑不遠,當前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已對臺海、東海、南海乃至整個第一島鏈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他強調,民主臺灣是印太和平穩定的樞紐,將致力維持現狀。同時,賴總統也向中國喊話,期待其能體現大國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及二戰歷史,並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共同維護區域和平。 為落實「侵略必敗,團結必勝」的信念,賴總統宣布了劃時代的國防投資計畫。他表示,今年底將提出國防特別預算,並承諾明年度國防預算將依北約標準,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更將在2030年前,達到GDP 5%的目標。 賴總統進一步闡述,新的國防預算將用於加速打造「臺灣之盾」(T-Dome),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且能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同時加強引進高科技與AI技術,建構智慧化的防禦作戰體系,以發揮不對稱戰略的嚇阻效能;並將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民主國家軍工產業合作,藉此厚植國防實力、深化本土供應鏈,進而成為友盟信賴的安全合作夥伴。 除了軍事實力,賴總統也強調全社會韌性的重要性。他指出,過去一年透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努力,已有效整合政府與民間、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強化軍民協作能力。上個月發布的最新版《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更是將全民參與、自助助人的理念化為具體行動,以應對天災甚至軍事侵略等極端情境。 演說最後,賴總統以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成千上萬民眾自發投入救援的「鏟子超人」為例,感動地表示,這場自發性的全民運動證明了臺灣人在面對危機時,擁有無比強大的韌性與守護家園的決心。他強調,未來將帶領國家,團結一心,無畏風雨,勇敢向前【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0日 -
民國114年國慶總統府建築光雕展演中華民國114年國慶日將屆,國慶總統府建築光雕展演於10月7日至10月10日在凱達格蘭大道登場,以「不要轉台,馬上回來!」(Stay Tuned, TAIWAN)為題,將總統府建築化身為「超巨大電視機」,致敬金鐘60週年。特別的是,今年光雕展亦加入此次花蓮洪災中,國軍、救難人員和鏟子超人的救災片段,並於總統府建築上以投影的方式投上「花蓮加油」四字,感謝所有幫助花蓮的人,替花蓮加油打氣。(軍聞社李恬恬)【圖文專訪】 114年10月09日 -
國軍協助光復商工復原 守護師生安全學習環境(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花蓮9日電)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工作持續進行,國軍第二作戰區今日持續派遣官兵前進光復商工,執行清淤、環境整理等工作,期盼能在雙十連假結束前,讓校園恢復正常作息,提供學生安全整潔的上課環境。 國軍官兵持續投入校園復原工作,進行分區清潔、搬運與清淤任務,並與校方師生共同完成環境整備,展現高度的行動效率與責任感,讓復原作業穩健推進,為學生順利返校上課做好準備;過程中,光復商工校長陳德明,也帶領學校老師,感謝所有協助的國軍官兵與超人志工們。 「地面上的淤泥可以靠機具開挖,但地下室因空間受限,只能靠國軍弟兄姐妹們一鏟一鏟、一桶一桶接力清除。」光復商工校長陳德明表示,國軍自各地調派兵力支援,並長時間駐點協助,對學校幫助極大。 陳校長指出,學校活動中心地下室,就有470位官兵接連奮戰3天,才完成淤泥清理;陳校長強調,若沒有國軍的幫忙,光復商工地下室無法在這麼短時間搶救完畢,真的非常感謝國軍官兵的投入與辛勞。【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