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軍民" ,結果共:117筆
-
「陸勝1號操演」地方熱情支援 展現軍民合作一家親(軍聞社記者王進福臺北2日電)「陸勝1號操演」部隊進駐中部地區期間,地方各界積極協助,成為軍民協力的最佳典範。學校與農場提供場地與設施支援,讓官兵在陌生地區也能順利完成任務。 雲林縣立二崙國中校長蔡月華表示,接獲國軍借場地請求時感到光榮,「如果我們能幫助國軍、讓演習成功,何樂而不為?」她說,學生近距離看到戰車與官兵演練,「那種氣勢就是最好的生活教育,也是國防教育的實踐。」 蔡校長提到,部隊進駐期間秩序良好,不僅不擾民,「如果有影響,也都是正向的。」她認為,軍隊走進校園,讓學生看到軍人專注與嚴謹的態度,就是最好的國軍招募宣傳。 晁陽綠能農場園長洪翊真說,當初接獲部隊借宿的協調後毫不猶豫地答應,「我們都是國家的子民,能幫國軍一點忙是應該的。」她說,這次支援讓她更理解國軍平時訓練與任務的重要性,「大家都很辛苦、也很認真,能夠支援他們是一種榮幸。」 洪園長指出,演習期間國軍官兵保持高度紀律與禮貌,讓地方民眾對國軍印象更佳。「以往只在新聞上看到的操演,如今就在我們身邊進行,讓大家真切感受到國軍的努力與專業。」 此次地方支援展現「軍民一心」的堅實力量,也讓教育現場與民間機構共同見證國軍訓練的專業,體現全民國防的真實樣貌。【圖文專訪】 114年11月02日 -
砲訓部整裝遷駐湯山新營區 開創砲校歷史新頁(軍聞社記者林庭暉臺南31日電)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昨(30)日自駐紮73年的臺南市永康營區整裝遷駐關廟湯山新營區,臺南市長黃偉哲、地方鄉親仕紳至永康營區正門夾道歡送,為砲兵學校在永康的歲月畫下溫暖句點,象徵砲校歷史新頁正式啟航,邁向嶄新里程碑。 昨日上午,砲兵訓練指揮部最後一批共13輛車的移防車隊自永康營區正門出發,沿中山南路行駛,車上官兵向夾道歡送的地方民眾行禮致意,場面溫馨感人。 歡送過程中,臺南市長黃偉哲也親自出席,代表地方表達感謝之意,肯定砲兵訓練指揮部長年為地方付出、守護地方的貢獻。砲兵訓練指揮部指揮官李少將也贈送黃市長象徵砲兵精神的「砲彈造型水壺」,寓意軍民情誼長存、共同攜手開創新局。 砲校自民國41年進駐永康地區,見證了臺南地區的發展與變遷,70餘載歲月中,培育無數砲兵幹部與專業技術人員,是國軍重要的火力戰力搖籃。此次遷駐關廟新校區,歷經多年規劃與籌建,在各級長官及地方政府的協力下完成,未來將以更優質的設施環境,持續深化砲兵教育訓練,精進官兵作戰技能,強化國軍地面火力戰力。 未來,原永康營區將由市府規劃轉型為「永康創意設計園區」與「科技產業服務與研發園區」,成為北臺南科技新門戶,延續地方發展能量。而砲訓部則將在關廟湯山新校區持續深化教育訓練任務,承先啟後、再創砲兵榮光。【最新動態】 114年10月31日 -
歡慶第47屆榮民節 輔導會感謝榮民為國貢獻(軍聞社記者李恬恬彰化30日電)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今日舉行成立71週年暨第47屆榮民節慶祝大會,由主任委員嚴德發主持,邀請海外榮光聯誼會、中部地區退伍軍人社團代表、軍方代表及社區民眾、學校團體共襄盛舉,並頒獎表揚榮民楷模與進用退除役官兵成效優良機構代表,以表彰楷模的優良事蹟,及協助榮民就業具特殊貢獻的企業和團體。 慶祝大會於中彰榮譽國民之家舉行,首先頒發第47屆榮民楷模,表揚沈榮等20位榮民,榮民楷模分別來自不同領域,於事業有成後積極協助榮民就業,或長年從事公益服務、捐助善行,展現關懷社會的精神與情懷,以實際行動體現奉獻與服務的價值,為全體榮民楷模典範。 隨後,嚴主委頒贈獎座,表揚輔導退除役官兵就業績效優良企業團體,包括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與機構,感謝提供就業機會、協助退除役官兵穩定家庭與生活,對國家推動募兵制及社會安定貢獻良多。 此次慶祝大會也邀請47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榮光聯誼會代表返國參與,嚴主委特別頒獎表揚華府榮光聯誼會等8個單位,感謝其長期支持輔導會各項照顧與服務工作,彰顯榮民無論身在何處,皆心繫國家的榮光精神。 慶祝大會中,特別安排榮獲衛福部國健署長者活躍老化「2025阿公阿嬤活力SHOW」競賽冠軍的高雄榮家非洲鼓隊登臺表演,現場氣氛歡快熱絡。 此外,大會中也播放微電影《戰爭無情.和平無價:榮民精神的永恆火炬》,透過珍貴的歷史照片與老兵真實的回憶,口述歷史重回那段戰火連天、軍民同心的時代,讓觀眾深刻體會,支撐臺灣走過風雨的,是一群默默犧牲奉獻的榮民前輩,榮民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承載國家的歷史,蘊含著榮民堅毅奉獻的精神。 嚴主委致詞時表示,輔導會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好好照顧一生戎馬、功在國家的退除役官兵。長期以來,輔導會秉持「崇功報勳」的理念,致力於照顧榮民的各項輔導工作,無論社會如何變遷,榮民對國家的貢獻永遠無法抹滅,輔導會照顧退除役官兵的初心與承諾,也永遠不變。 嚴主任委員強調,對榮民榮眷的服務照顧,輔導會不以現況為滿足,未來會在既有的基礎之上,與時俱進,提升服務照顧的品質,並持續結合政府政策,發揮創新精神,提供榮民眷優質的服務照顧,落實「榮民在那裡,服務到那裡」的精神,讓各項輔導工作能更符合退除役官兵實需。 慶祝大會結束後,於風雨走廊周遭舉辦園遊會、愛馬體驗、藝文美展及聯誼餐會等活動,並邀集臺中榮總、榮服處、榮家及農場設攤,提供醫療服務、照顧諮詢及農產品行銷等多元服務,邀請榮民眷共同度過溫馨愉快的時光。【部隊頻道】 114年10月30日 -
三總通過ISO溫室氣體國際查證 打造永續醫療典範(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27日電)三軍總醫院今日舉行授證典禮,由英國標準協會(BSI)總經理謝君豪頒發證書,院長陳少將代表受證,宣告三總獲得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查證國際第三方認證,展現軍醫體系在永續醫療與環境保護上的卓越成就。 陳院長指示,三軍總醫院為軍民健康的堅實後盾,積極響應國家淨零排放政策,將永續發展視為醫院核心價值。為提升溫室氣體盤查數據公信力,三總超前部署,於今年4月10日即啟動前一年度溫室氣體盤查作業,嚴格依循環境部指引,並委託BSI執行外部查證作業,順利取得查證聲明書,為後續減碳策略奠定科學化基石。 陳院長表示,此次通過國際標準認證,代表三總以科學化方法進行溫室氣體管理,接軌國際設定減碳目標,並堅定邁向淨零轉型。未來將根據盤查結果,規劃具體可行之減量方案,並定期檢討執行成效,展現三總對環境永續發展的承諾,以及實踐社會責任的決心。 陳院長進一步指出,三總已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形成全院最高層級的永續推動架構,統籌規劃並推動涵蓋綠色採購、節能減碳、資源循環等全方位永續藍圖。透過建立制度化的綠色採購機制,確保物資取得兼顧環保與社會責任,並將永續理念延伸至醫療供應鏈與跨國交流合作,全面邁向綠色轉型。 陳院長強調,「全心三總、全人照護」的承諾,不僅體現在醫療品質,更落實於環境永續行動的每一個細節中,從醫院屋頂的太陽能板、走廊的LED燈,到推動綠色採購等。未來,三總將持續深化智慧醫療與低碳運營,以創新醫療與綠色行動,打造綠色、韌性、智慧化的軍民醫療體系,為臺灣醫療永續寫下新篇章,成為永續醫療的典範。【部隊頻道】 114年10月27日 -
古寧頭戰役76週年追思活動 承繼先烈志節鍛造堅實戰力(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5日電)適逢「古寧頭戰役76週年」,為緬懷先烈忠勇衛國的精神,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今日於太武山公墓舉辦紀念活動,由指揮官黃中將主持,金門縣長陳福海、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及三位鄉鎮長等地方首長共同出席,與防區三軍官兵、中央與地方代表共襄盛舉,場面莊嚴肅穆。 追悼典禮上午在太武山公墓舉行,由黃中將與陳縣長擔任主祭官,偕同中央及地方首長、民意代表、縣府主管及防區三軍重要幹部,於忠烈殿向烈士牌位上香致敬,並前往陣亡將士墓區(千人塚)獻花默哀,追思英靈。官兵亦在每座墓碑前插上國旗、焚香致意,滿園旗海飄揚,儀式肅然隆重,表達對先烈最崇高的敬意。典禮結束後,黃指揮官、陳縣長及縣府團隊續赴古寧頭萬聖祠,參加「秋季古寧頭戰役陣亡將士祭典」,向軍民牌位上香祈福,並參拜殿內地藏王菩薩,為地方安寧與百姓祈福。 「古寧頭戰役」是民國38年政府遷臺初期,在共軍「金廈同取」企圖下的一場關鍵戰役。國軍以有限兵力成功阻絕共軍渡海登島,奠定臺澎金馬安全基礎,並展現三軍聯合作戰的堅定決心,使我國於孤立無援情勢中穩定局勢,鞏固亞太防線。此役象徵中華民國堅毅抗敵的信念,也使國際社會重新評估臺海戰略地位,對我軍民同心精神深表敬重。 金防部表示,今年古寧頭戰役紀念系列活動自10月18日「太武雄風再現—古寧頭戰役76週年紀念音樂會」揭開序幕,與金門縣政府及閩聲愛樂協會共同主辦,透過音樂會形式向先烈致敬,展現軍民團結、守護家園的深厚情誼。 金防部指出,古寧頭戰役不僅是光榮戰史的象徵,更見證先烈捨身衛國的壯志與信念。防區官兵將承繼前輩志節,秉持「有實力的和平,才是真和平」的信念,持續精進戰訓本務,鍛造堅實國防戰力,矢志守護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使英靈精神永續流傳,成為世代傳承的信念與榮光。【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5日 -
【影】守護的光國防部發言人臉書粉專昨(23)日發布「守護的光」影片,臉書貼文表示,官兵從泥濘中的躬身乍裂成響亮的「立正!」,暖心的軍民情誼沒有不見,只是變成鋼鐵戍衛、守土護民的樣子,凸顯國軍守護人民的職責;國軍勤訓精練的腳步從未停滯,始終堅定地執干戈,站在國家安全的第一線。影片內容末更引用陳保宏士官長的一句話:「我只是個平凡人,焦點就不要放在我這裡,我的職責就是想要好好守護這個國家」,並表示這也是全體國軍官兵的心聲,展現了守護家園的承諾與堅持。(軍聞社陳彥樺)【圖文專訪】 114年10月24日 -
輔導會導入AI智慧應用 精進就業服務品質(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3日電)為精進退除役官兵就學、就業及職訓輔導服務品質,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自21日起,舉辦為期3天的「114年度就業服務工作研習」。此次活動邀集全國各榮民服務處及職訓中心服務人員,共同探討實務技巧與創新策略,並聚焦導入AI人工智慧應用及深化溝通技巧,以全面提升就業輔導專業能量。 輔導會副主任委員陳進廣今日主持意見交流座談,傾聽基層同仁的意見與建言。陳副主委表示,面對國際貿易與產業鏈快速變動所帶來的勞動市場新挑戰,輔導會責無旁貸,必須不斷精進提供更具前瞻性與韌性的服務。他指出,輔導會近年積極與跨部會協作,建置軍民專長轉銜機制,以縮短軍中專業與民間需求間的落差,並期勉同仁以積極態度面對問題、研提具體解方,靈活運用資源,推動創新服務。 本次研習課程緊扣時代趨勢,規劃兩大專題講座,包括「善用AI智慧夥伴,提升輔導效率與特色」及「溝通解鎖,服務專業再升級」,引導同仁運用數位科技提升服務效能,並強化面對多元情緒與需求的溝通與協作能力,使服務更貼心、更專業。此外,研習亦安排文化與產業轉型參訪見學,拓展同仁視野與創新思維。 歷經3天課程交流與實務研討,不僅促進經驗分享,更凝聚服務共識。輔導會表示,未來將持續秉持「以榮民為本、以服務為先」的理念,推動智慧科技工具融入日常輔導作業,並不斷優化就學、就業及職訓政策,為退除役官兵順利銜接職場,提供最堅實的後盾。【訊息平台】 114年10月23日 -
顧部長赴立院業務報告 強化戰備整備與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2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赴立法院,就「敵情威脅及國軍戰備」、「國防施政要項」報告,顧部長表示,守護家園為國軍使命,面對嚴峻敵情與極端氣候,國防部積極推動重大政策,持續提升整體戰力,守護國家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顧部長指出,國際戰略環境受大國競合、區域衝突與軍事科技發展交互影響下,地緣政治風險攀升,中共企圖提升國際影響力,在臺海進行常態化灰色地帶侵擾,運用所謂「聯合戰備警巡」、機艦抵近施壓、片面更改國際民航航路等作為,形成區域安全嚴峻挑戰,基於此,國防部除持續籌建長航時之無人飛行載具,搭配高解析度成像、雷達、紅外線等感測裝備,提升國軍偵蒐海(空)範圍與準確度;同時透由共同情報圖像系統,整合多方情源,以達訊息共享、同步掌握的目標,同時藉跨國交流合作管道,共享情報資源與技術,嚴密掌握中共軍事動態。 面對中共認知作戰及統戰操作,國防部運用 「莒光園地」製作相關教育影片,強化官兵愛國信念、敵情意識及媒體識讀能力;並適時宣傳國軍重大演訓及新式武器裝備獲裝,提升「見軍率」,強化國人對國軍的支持與信任。另為防制中共滲透作為,國防部今年訂頒「國軍涉密人員安全調查作業規定」,落實人員安全管控,依涉密層級設置接密資格認證機制,並著重未來新興兵力與武器操作人員之安全查核,同時與國安及檢調機關建立協作機制,打造「國安共同威脅圖像」,防止境外勢力滲透。 有關國軍戰備應處,顧部長表示,針對共軍軍事行動及灰色地帶襲擾,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預先獲知敵情威脅,爭取早期預警,並依威脅程度,妥慎派遣兵力應對,以確保領海、領空與國家安全。實戰化訓練方面,國軍以聯合作戰計畫為基礎,自今年起除既有的「漢光演習」外;另增加「立即備戰操演」、「整體空中及飛彈防禦」、「聯合資訊及電子作戰」、「聯合地面防禦」及「聯合海上防禦」等5項聯合作戰演訓,藉以提升整體備戰成效。 廣儲優質人力方面,因應少子化趨勢、民間學校多元招生策略及企業勞動市場需求競爭等挑戰,國軍持續透由完善編組、深耕校園、媒體宣傳、精進報名流程、適度調整放寬招募甄選條件及調整待遇等措施,提升招募效益。此外,國防部整體檢視軍人待遇結構,自114年4月1日起陸續調增「志願役加給」、「戰鬥部隊加給」、「網路戰加給」、「戰航管加給」及「電訊偵測加給」等5項方案,並積極推動國軍老舊營舍整建及各項敬軍優惠措施,期使官兵能安心服役,在落實戰訓工作時,也能兼顧家庭。 武器籌建方面,顧部長指出,依照「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及厚植灰帶應處能力」等戰力整建四大重點,年度迄今已陸續獲裝「M1A2T 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拖式2B反裝甲飛彈」與「標槍反裝甲飛彈」等不對稱防衛韌性主戰裝備。此外,汲取近代戰爭經驗及軍備科技發展趨勢,國軍已將無人系統裝備,列為兵力整建重點發展項目,期藉由國內民間廠商研發、技術移轉或授權生產模式,大量籌獲「可量產、可維護、可擴充」並具備監偵、攻擊、通信與作戰支援等能力之無人載具,以提升不對稱作戰效益。 針對「國機國造」部分,顧部長說明,規劃於民國106至115年產製之新式高級教練機66架,迄今年9月30日累計交機49架。「國艦國造」部分,新型救難艦1艘及高效能艦艇第一批6艘已交裝,高效能艦艇第二批5艘、新一代輕型巡防艦2艘(防空及反潛型各1艘)、快速布雷艇後續艇6艘,持續管制辦理。「潛艦國造」原型艦自今年6月起執行海上浮航測試等,現正實施「主機與電力管理」及「整合式儎台管理」系統調校作業,後續將在安全無虞、 確保品質之前提下,逐步達成測試目標。同時為積極應處當面敵情威脅,國防部依總統「台灣之盾(T-DOME)」政策指導,持續籌購新式防空武器,確保我空防安全。 調整組織編裝方面,因應作戰形態轉變等因素,陸軍主戰部隊自明(115)年起,配合「M1A2T 戰車」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等各式裝備獲裝,逐次調整聯兵、步兵旅及砲兵部隊組織編裝,海軍則配合新式艦艇、無人機(艇)及岸置反艦飛彈獲裝,整合陸岸單位及陸戰隊轉型,陸戰隊六六旅戰車營、砲兵營分別轉型為無人機營及火力營,以提升情監偵及快速支援打擊能力。空軍配合防空飛彈、陸用雷達及「MQ-9B無人機」獲裝,調整防空、戰管及飛行部隊編組,守備及後備部隊則依實際作戰場景、後備動員編管情形、戰力恢復限制與發揮需求等,檢討配賦各式無人機(含反制無人機系統)、自走火砲及人員運輸車輛等裝備,同步調整編組架構,以強化部隊機動與打擊能力。 顧部長強調,國防部國防創新小組(DIO)運用多種途徑,籌獲新興科技產品,規劃於民國115年籌獲繫留型無人機、人攜式刺針飛彈模擬器及新式野戰型氣象觀測系統等裝備,同時辦理衛星影像 AI 自動辨識、 擴增實境智慧作戰系統及智慧化倉儲管理系統等案公開徵集作業,規劃115年委由民間廠商原型開發。國防部亦運用國科會「產業化圓桌會議」機制, 執行國軍無人機6項、資安類3項發展需求,分別由經濟部及數發部公告評選,納入補助計畫,鼓勵產業積極投入,使國軍獲得所需武器裝備,同時促進民間產業發展。 在軍民整合與全民防衛韌性上,顧部長表示,今年將全民防衛動員、防空與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演習重新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 擴大全民參與,提升民眾對空襲應處作為的熟稔度,進而落實全民國防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在軍事動員層面,114年擴大人力動員(同心35號)演習規模及人數,今年也首度驗證步兵206旅全旅動員效能,將所獲參數做為精進動員整備參據;另透過實戰化訓練,達成「動員即完成備戰」目標。物力動員部分,在漢光演習想定架構下,以自強41號演習,下達徵購、徵用及生產轉換,驗證全國民、物力支援軍事作戰,引導參演部隊運用戰綜組織,遂行軍需物資、軍事運輸、 軍需工業等動員作業,以及軍民醫療體系整合運作等演練,統合全民總力支援軍事作戰。 軍法制度改革方面,國防部「陸海空軍懲罰法」及「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已完成相關子法的修訂、業務人員教育訓練、全軍巡迴座談宣教等相關整備工作,另為遏止現役軍人對敵人為宣誓效忠的行為,國防部擬具「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修正草案,並參採司法院、法務部、國家安全局、大陸委員會等相關機關意見,以完備構成要件。修正草案除增訂處罰刑責外;並加重「不盡其應盡之責而降敵罪」之法定刑及增訂其預備、陰謀犯之處罰,以有效確保國家安全及軍事利益。 針對國防預算編列方面,顧部長進一步指出,國防部依總統政策指導,在兼顧政府財政負擔前提下,妥慎籌編預算,並以達 GDP3%以上為目標,逐步穩定成長,確保國防安全並厚植防衛力量,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年度預算方面,優先挹注「人員維持」所需,「作業維持」持恆籌補各項裝備零附件與彈藥、強化資通安全韌性,「軍事投資」依「多域拒止、韌性防衛」備戰原則,持續籌獲與汰換各式武器裝備,打造堅強戰略持久與固守力量, 建立足以嚇阻威脅侵襲的防衛能力。【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3日 -
三總與馬偕攜手合作 共建韌性醫療體系(軍聞社記者劉哲宇臺北22日電)三軍總醫院與馬偕紀念醫院今日舉行合作意向書簽署儀式,雙方就戰傷處理、災難應變、智慧醫療、預防醫學等多領域展開合作,透過醫療資源整合與技術交流,強化軍民醫療協作與應變能量。 簽署儀式由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見證,三總院長陳元皓少將與馬偕總院長張文瀚共同簽署,象徵軍民醫療攜手共建韌性醫療體系的重要里程碑。 陳元皓院長表示,三總長年致力於軍陣醫學與災難應處機制,具備豐富戰傷急救與前線醫療經驗。此次合作除推動雙方在外科模擬訓練、AI心電圖分析、神經外科脊椎微創等領域深化交流外,亦強化在國際醫療援助、重大事件應變、預防醫學等層面的互動協力,展現國家醫療體系的快速動員與整合,進而提升在全球醫療援助上的協同能力。 陳元皓院長指出,在韌性國家醫療整備方面,三軍總醫院持續努力,已完成前進外科小組籌備與訓練,同時建設國軍外科模擬醫學訓練中心,提升自主訓練量能;另也積極推動健康臺灣深耕計畫,以智慧醫療為推手,加速醫療轉型並朝向永續發展目標邁進。近期,國軍醫療體系也前進花蓮光復地區開設醫療救護站,為當地民眾提供即時醫療支援,並協助災後重建,全面提升災區的醫療照護能量。 陳院長進一步表示,三總近年積極推動智慧醫療與數位轉型,曾獲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首獎肯定,並名列《美國新聞週刊》「2026全球最佳智慧醫院」前350名,未來將與馬偕醫院持續擴大師資交流與技術合作,推進軍民醫療融合,為國家健康福祉與防災醫療韌性建構堅實基礎。【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2日 -
空軍前瞻建軍及科技趨勢學術研討會 深化國防科技發展根基(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2日電)空軍司令部今日舉辦「114年前瞻建軍規劃及科技趨勢學術研討會」,由司令鄭榮豐上將主持,邀請國家安全研究院、國防大學及各領域專家學者與會,以「科技空軍」為主軸,聚焦未來作戰趨勢與新興科技發展,藉由學術交流與政策研析,拓展建軍視野,精進前瞻規劃能量。 研討會共分四個場次,主題分別為「少子化對空軍建軍的影響」、「電磁頻譜作戰的演進與未來挑戰」、「太空科技與國家安全」及「人工智慧驅動防衛:重新定義戰場節奏與攻防態勢」,邀請國家安全研究院王占璽博士、杜貞儀博士,以及成功大學莊智清博士與吳士駿博士分別主講,內容涵蓋人力調整與培育策略、電磁頻譜運用與反制思維、太空作戰布局及AI決策應用等議題,展現科技創新對未來戰爭樣態的深遠影響。 鄭司令致詞時表示,在全球少子化、AI科技快速發展與電磁頻譜、太空等新興領域納入軍事運用的情勢下,空軍在建軍規劃上面臨多重挑戰,唯有不斷吸收新知、掌握國際脈動,才能在變局中搶得先機、保持優勢。他指出,本次研討會藉由專家學者的深度剖析與建言,期能使空軍對未來敵情威脅與科技趨勢有更深入的瞭解,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施政方向,強化「堅實戰力」與「防衛韌性」。 鄭司令強調,借鏡俄烏戰爭可見,先進科技已徹底改變傳統作戰模式,未來戰場決勝關鍵在於人工智慧運算、太空通訊與電磁頻譜整合運用。他期許空軍各階幹部能藉此研討會拓展思維、勇於創新,為建構不對稱作戰優勢奠定基礎。此外,會場並展示「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及「國防先進科技研究計畫案」等13項合作成果,展現軍民科研合作能量,深化國防科技發展根基。 鄭司令最後感謝各界先進蒞臨指導,期盼透過理論與實務並進的研討成果,為空軍未來建軍備戰注入新動能,強化國防安全與科技整合能力,確保國家安全。【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