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軍聞社" ,結果共:545筆
-
國防部完成一級開設 強化周延整備應對「丹娜絲」(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5日電)因應「丹娜絲」颱風可能造成的影響,國防部今日召開災害應變中心管制會議,要求國軍各級部隊,密切掌握颱風動態及災害潛勢區狀況,務求以最周延的整備降低災損。 國防部指出,目前國防部已配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完成一級開設;其餘各作戰區將配合地方政府開設等級提升,協助執行各項災防工作。 國防部進一步表示,國軍部隊目前災防待命總兵力約1萬餘人,AAV7兩棲突擊車、膠舟等各類災防裝備機具計34類3千餘輛(部),均完成整備;並針對災害潛勢區及低窪地區預置兵力、機具,以即時救援。另國軍各醫院編組救護醫療小組,可隨時投入醫療支援。 國防部強調,後續將掌握「丹娜絲」颱風行經路線,在確保官兵安全前提下,做好各項防颱與災害防救準備工作,協力守護家園,確保國人生命財產安全。【國防訊息】 114年07月05日
-
防颱整備因應「丹娜絲」颱風來襲,海軍各單位提前完成兵力預置、裝備檢整與災防作業部署,包含膠筏、抽水機等救災裝備均已整備就緒,並針對任務區域完成風險評估與支援動線規劃,隨時可依令出動,迅速投入第一線救援行動,全力守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文:軍聞社陳傳奇/圖:海軍司令部提供)【圖文專訪】 114年07月05日
-
第一作戰區統合災防資源 強化颱風應變效能(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5日電)因應「丹娜絲」颱風來襲,第一作戰區官兵召開災防整備會議,指示防區各單位完成災防人員編組及裝備檢整,並同步啟動災害應變中心,配合澎湖縣政府成立聯合應變機制,派遣情蒐官及聯絡官進駐各市(鄉)公所,強化即時聯繫與通報效率。 第一作戰區表示,單位秉持「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原則,現已完成待命兵力700餘員,並配置抽水機、膠筏、油壓剪等災防機具共7項287件,隨時支援澎湖地區執行災害防救任務。 第一作戰區強調,未來將持續與縣府密切聯繫,掌握即時災情動態,保持高度防災警覺,全力做好萬全整備,以確保第一時間迅速投入救援行動,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部隊頻道】 114年07月05日
-
第五作戰區完成災防整備 強化應變守護國人安全(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5日電)因應颱風可能帶來之災害挑戰,第五作戰區完成各項災害防救整備作業,全面檢整膠筏、大型抽水機、油壓剪、發電機及照明設備等救災器材,同時完成物資盤點、人員整隊及救災計畫複核,全力提升應變效能,確保任務下達後能迅速投入救援行動。 第五作戰區表示,各單位已依責任區完成易災地區風險評估及支援動線規劃,並建立與地方政府之通報聯繫窗口,強化橫向協調機制,提升整體災防應變速度與效能。 第五作戰區強調,災防整備為平時重點任務之一,官兵均依勤務計畫編組待命,並定期實施救災演練及裝備操作訓練,確保面對突發災情時,能迅速、有效執行救援任務,共同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部隊頻道】 114年07月05日
-
中研院近史所70週年 珍稀軍政檔案首度公開(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5日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為慶祝成立70週年,於日前舉辦「軍政人物檔案發表會暨特展」,首次公開多位重要軍政人物珍貴文書,展現其於戰時與政軍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身影,吸引眾多學界與民眾參與。 活動由近史所副所長巫仁恕致詞揭幕,肯定檔案館長期致力於文書徵集、典藏與數位化推廣等工作成果。隨後,由檔案館主任蘇聖雄介紹檔案分類,包括政治外交、軍事情報、經濟技術、文化新聞、學術院史及民主運動等六大領域,並說明此次發表內容。 與談人透過劉峙等軍政人物的日記、電文、照片及口述訪談,深入剖析其在抗戰、國共內戰及臺海防衛歷史中的角色,凸顯檔案價值與多元面向。 同步開展的「軍政人物檔案特展」,展出劉峙徐蚌會戰日記、林可勝實驗筆記手稿、王叔銘九三砲戰日記、黎玉璽八六海戰日記及孫立人仁安羌大捷檔案等史料,帶領觀眾走入軍政人物歷史現場,感受戰時氛圍與生命軌跡。 近史所檔案館亦持續徵集個人文書,廣邀社會各界共襄盛舉,攜手守護臺灣珍貴歷史記憶。【訊息平台】 114年07月05日
-
後備指揮官視導同心35號演習 肯定幹部整備付出(軍聞社記者陳傳奇桃園5日電)後備指揮部指揮官劉中將今日前往桃園地區,視導桃園市後備旅「同心35號」教育召集報到作業,實地瞭解召員動線安排、訓練及教學設施整備情形,並巡視訓練場地與生活區域,肯定各級幹部在教召整備作業中的辛勞付出。 劉指揮官表示,本次教育召集訓練結合「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有助於強化召員戰技並驗證動員能量,也是厚植全民防衛韌性的關鍵步驟。尤其,後備戰力肩負平時整備、戰時動員的雙重任務,期勉全體召員秉持「訓即戰、召即用」精神,全力投入演訓,強化應變作為與國防意識,共同守護國家安全。 另因應「丹娜絲」颱風可能對演訓任務造成的影響,劉指揮官特別叮囑各級幹部提高警覺,密切掌握天候變化,並落實各項應變準備作為,確保教召訓練如期推進及人員安全無虞。【部隊頻道】 114年07月05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5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18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及西南空域12架次)及共艦11艘、公務船1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114年07月05日
-
鳳山區後備輔導中心強化防颱整備 展現災防應變行動力(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5日電)因應輕颱「丹娜絲」可能帶來強風豪雨威脅,高雄市後備指揮部鳳山區後備輔導中心啟動防災整備作業,由聯絡官潘華龍士官長協調統籌,輔導中心主任吳崇宏、督導員羅安宏及多位輔導幹部共同投入,強化社區防救災量能,展現後備幹部災防應變行動力。 輔導中心平時即致力於串聯社區與基層組織,推動災害防救觀念,並建立災前預警及災中應變機制。此次整備作業中,針對潛勢區域盤點災防資源、整備救災物資,協助提升地方防災應變能力。 此外,輔導中心持續推動防災訓練與人才培育,羅督導員已取得內政部核發之「防災士專業訓練合格證書」,具備系統化災害管理與實務應對知能,並積極參與後備幹部教育訓練與宣導任務,提升整體應變效率。 高雄市後備指揮部鳳山區後備輔導中心依循「減災、整備、應變」三大防災原則,一旦接獲災害預警,將透過村里通報系統掌握社區災情與需求,協助引導民眾前往避難處所,確保資訊傳遞暢通,降低災損風險,發揮後備體系支援地方防災的關鍵角色。【訊息平台】 114年07月05日
-
顧部長主持海馬士飛彈連成軍 強化國軍精準打擊能力(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中4日電)陸軍五八砲指部今日舉行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連成軍典禮,由國防部長顧立雄主持,對單位編成戮力執行各項整備工作,表達肯定與嘉勉;並期盼海馬士的加入,有效提升國軍防衛力量,確保國家安全。 典禮中,顧部長首先宣讀成軍命令,並由飛彈連長將海馬士飛彈車模型呈獻給顧部長;隨後在陸軍司令呂上將等人陪同下,校閱部隊。 顧部長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能夠主持多管火箭飛彈連成軍典禮,飛彈連為國軍第一個成軍海馬士系統的單位,相當具有代表意義。自去年開始,參與的官兵弟兄姐妹從各單位選優調任,先後完成赴美接裝訓練、射擊指揮所組合訓練及彈藥車吊掛操作訓練等,並完成今年度精準飛彈射擊操演;此外,飛彈連也於6月接受陸軍司令部戰力鑑測,成績優異,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成果,期許大家能秉持對連隊的認同感,在執行後續的漢光實兵演練及各項任務時,都能有同樣優異的表現。 顧部長進一步表示,新興單位的成軍,是全新的挑戰。大家所學的不僅是武器的操作,而是要將它完美融入到聯合作戰體系。「多管火箭飛彈連」的成軍,可提升國軍精準打擊能力,與整體防衛作戰效能,以達到嚇阻戰爭、守護國家和平與安全的目的。 顧部長也提出三點,與飛彈連官兵共勉。首先是精進部隊訓練,務實戰訓本務。海馬士系統象徵我國陸軍在遠程精準打擊能力上的重要突破,能快速運用火力跨區增援;搭配「陸軍戰術區域飛彈」,讓國軍具備對敵方重要目標進行精準打擊的能力。 因此,顧部長期許各級幹部,落實實戰化訓練要求,以創新、不對稱思維,結合新的戰術戰法,循序漸進,戮力戰訓本務工作,提升部隊整體戰力。 第二,顧部長期勉單位營造優質環境,提升人力素質。他強調,無論科技如何發展,武器裝備如何精密,戰爭的勝負更取決於人員素質。因此,提升「招募」與「留營」的成效,並落實人才培育,是部隊當前重要的工作。顧部長期勉各級幹部,要以「服務」的精神來獲得官兵認同,堅定信仰,凝聚向心,共同戮力戰訓本務,營造單位良好的服役環境與「家」的感覺,鞏固留營意願;同時鼓勵官兵參與公餘進修,實質提升人力素質,蔚為國用。 第三是強化風險管理,確保訓練安全。顧部長強調,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礎,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因此,各級幹部應強化「風險管理」的觀念,建立「預見風險、預做準備」的思維,積極防杜危安事件肇生,確維部隊整體安全。 顧部長指出,單位在新式武器裝備編成後,必須按照「程序、步驟、要領」執行操作,並針對不同的訓練,「因人、因時、因地、因事」下達適切的安全規定,落實層層風險管控,做到「下達訓練要求的同時,下達安全規定」,如此才能使官兵辛勤的訓練與努力,得到最大的成果與回報。【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4日
-
RF-5E型機除役典禮 編隊飛行完成最後任務(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花蓮4日電)空軍司令部今日於花蓮基地舉行「RF-5E型機除役典禮」,安排戰機編隊飛行、靜態展示與播放紀錄影片等項目,活動也特別邀請飛行員眷屬到場觀禮,與官兵一同見證光榮時刻。 典禮由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主持,並向執行任務的飛行官與後勤人員頒贈紀念品與紀念臂章,感謝長年投入與專業奉獻。 活動中,由3架RF-5E與2架F-5F型機組成5機編隊,自花蓮基地起飛後沿東部海域實施空域巡航,返場降落時通過消防車水門,完成最後一次飛行任務。 典禮現場內設置靜態展示區,展出RF-5E、F-5F實機與歷年任務裝備,並播放紀錄影片,回顧該型機自服役以來在空防體系中的任務轉型與實績,呈現其在偵照、災情監測與技術發展上的多元應用。 RF-5E型機自民國86年由F-5系列構改,搭載光電偵照設備,專責國土監偵、災情勘查與情報蒐集等任務,亦多次投入天災應變支援作業。雖其作戰模式與主戰機不同,但同樣屬於空軍關鍵任務機種之一。 F-5系列戰機自服役以來,歷經教練、作戰與偵照任務角色,見證空軍發展歷程與技術轉型。未來戰術偵照任務將由RF-16型戰機承接,持續提供即時空中情報,支援國軍作戰規劃與決策運用。【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