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軍醫局" ,結果共:7筆
-
臺北市醫師公會創會百年講座 蔡局長分享迷彩下的白袍初心(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31日電)為迎接臺北市醫師公會創會百年,臺北市醫師公會今日於三軍總醫院舉辦「百年風華,傳承永續」系列第四場講座,以「迷彩下的白袍初心:一位軍醫的選擇與回望」為主題,邀請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分享自身經歷與故事,吸引眾多醫界人士及青年醫師參與。 蔡局長為國內心臟外科權威,累積逾三萬例手術經驗與近三百例心臟移植手術,其帶領的心臟外科團隊更創下亞洲首例鏡像異位右心心臟移植、臺灣首例跳動式開心手術等重要醫療里程碑,展現蔡局長在醫療上的專業與堅定信念。 講座中,蔡局長首先回顧投身軍醫體系的初衷與歷程,並分享自身臨床經驗,致力推動軍陣醫學體系的現代化與創新治理,積極擘劃整合軍民醫療資源,強化災難醫療與應變能力。 此外,為配合衛福部「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推動「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規劃「全國性備援手術室計畫(BORP)」,以及推動電子傷票、遠距分級救護等智慧科技,實質提升國防醫療的快速動員與應變能力。 蔡局長強調,「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的推動不應僅限於軍醫體系,而應涵蓋全國醫療資源,透過與衛福部、內政部消防署、警政署等部會合作,推動教育訓練、醫療整併與分級分流機制,有效提升臺灣整體醫療效能。 除了推動醫療端的改革外,蔡局長也積極拓展我國軍陣醫學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透過舉辦「臺北國際軍陣醫學論壇(TIMIMF)」,廣邀盟國軍醫專家分享實戰經驗,強化臺灣與國際軍醫體系的合作。 最後,蔡局長感謝一路指導的師長,以及在工作中並肩奮鬥的團隊夥伴,長年勤奮努力與累積的寶貴經驗,成為他在醫學界持續深耕與成長的重要養分。【最新動態】 114年07月31日
-
蔡局長視導醫院新建工程 勉提升醫療品質(軍聞社記者卓以立臺中4日電)為了解國軍臺中總醫院「新建醫療大樓計畫」統包工程執行情形,軍醫局局長蔡中將日前由院長施少將、副院長蔡上校、教學副院長李先生及翔醫專案小組陪同,實施整體規劃簡報與現地視導,掌握急診中心、病房、護理站、手術室、加護病房與空橋等施作成果。 蔡局長肯定國軍臺中總醫院及統包團隊落實工程進度控管與品質管理,整體空間設計及動線規劃,充分考量醫療實際需求,希望該院持續秉持專業、嚴謹與積極態度,確保工程如期如質完成,為病患提供更優質、安全的醫療空間。【部隊頻道】 114年07月04日
-
三軍總醫院79週年院慶 智慧韌性邁向醫療永續(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日電)三軍總醫院今日舉行79週年院慶慶祝大會,由院長陳元皓少將主持,邀請歷任軍醫局長、三總院長、地方仕紳和院區周邊里長等貴賓共襄盛舉。 慶祝活動首先特別邀請東湖國小弦樂團帶來動聽的曲目演出,同學們以精彩的表演祝賀三軍總醫院79週年生日快樂。 陳院長致詞時肯定三總全體同仁在各專業領域及部門默默地耕耘與付出,並以「智慧韌性邁向醫療永續」為主題,感謝軍醫局一直以來支持院方執行AI智慧醫療,也因此在今年能夠獲得衛福部「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以及「AI影響性研究中心」雙中心的補助,結合各國軍醫院成為跨院智慧聯盟,並且使AI能夠導入臨床診療流程。 陳院長提到,在醫療韌性方面,院方在過去一年依舊為全國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數量最多的醫學中心,不斷追求卓越,締造許多佳績,表現亮眼;同時,院方也為深化重症醫療,持續推動重症大樓的興建。 陳院長並表示,為了擴大更完善的醫療服務,醫院也陸續成立「婦女整合健康管理中心」、「骨鬆整合照護中心」及「運動醫學暨智能恢復中心」,這些中心的成立也深化周邊鄰里民眾的醫療品質。 軍醫局長蔡建松中將也祝賀三軍總醫院79週年生日快樂;他表示,近年在歷屆院長的努力與擘劃之下,持續有新建案,如急重症大樓等基地的興建;另外他提到國防醫學院即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更名為「國防醫學大學」,象徵國軍醫學教育發展邁入新階段;同時,在院慶的重要時刻,他要代表軍醫局感謝老師們以及貴賓長期對三軍總醫院的支持。【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2日
-
【影】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4次會議 總統盼全體參與發揮最大力量(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6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下午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時表示,政府未來會持續盤整各部會資源和力量,反覆檢討、精進作為,讓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建構工作更加穩健和堅實。今年7月是「國家團結月」,將透過漢光演習和城鎮韌性演習的驗證,向國際社會展現臺灣人堅強的防衛意志與自我保護的決心。 議程安排5個報告事項,除了「第三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及辦理情形」之外,分別由內政部、國防部以及行政院,針對「全社會防衛韌性五大主軸執行與目標落實」、「漢光41號演習規劃」、「2025城鎮韌性演習整備及推動概況」以及「2025韌性演習觀察所見」進行報告。 賴總統表示,今年7月是「國家團結月」,一年一度的漢光演習實兵演練即將展開,期間也將進行「2025城鎮韌性演習」。漢光演習著重國軍的演訓,而城鎮韌性演習著重整合非軍事部門對緊急事件的應變,透過軍民協力,展現國家團結的意志,提升臺灣的全社會防衛韌性,透過實際的演練,扎根「有準備、更安全」的意識,更要向國際社會展現臺灣人堅強的防衛意志與自我保護的決心。 總統進一步表示,這些年來,國軍以「實戰化訓練」為根本,「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為戰略,發展「不對稱戰力」,建構「多域拒止、韌性防衛」的整備方向。今年7月9日到18日,為期10天9夜的「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國軍部隊將落實「實戰化訓練」要求,驗證重點包括:灰色地帶襲擾應處;快速反應備戰部署;戰略溝通運作機制;動員部隊戰力恢復;重層縱深防禦部署;新式裝備作戰效能;精進後勤支援能量;軍民整合協調運作。 總統說明,在「2025城鎮韌性演習」方面,從今年4月10日開始,已經在連江縣、花蓮縣、基隆市、新竹市等8個縣市陸續舉行,接下來7月15日到17日,將在臺中市、臺南市和臺北市舉行的三場演習,將選定關鍵基礎設施進行實作,並在周邊行政區域開設配售站、急救站及救濟站。同時,全國22個縣市也將同步進行防空避難與民防演練,全面驗證中央和地方在面對極端情境時的協同應變能力。 總統強調,保衛臺灣從來不只是國軍的責任,也是全民意志的展現。這代表無論身在何處,每一個角色、每一份力量,都是串起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唯有全民有感、全體參與,全民防衛才能發揮最大力量,讓臺灣在各種挑戰中保持穩健,更加團結。未來將透過預告、系統性演練以及跨部門實地演作,讓全民都能清楚瞭解到當危機和挑戰來臨時,如何串聯各自的角色,發揮最大的力量來共同應對。 而在晚間召開的會後記者會中,內政部長劉世芳、國防部發言人孫中將、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等人,說明總統會議結論,並接受媒體提問。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說明,總統在會中做出三點裁示,將做為後續政府繼續努力目標。一是政府要做先鋒,引導民間更全面參與全社會防衛韌性工作,並在基層扎根更深;二是各級政府要普及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相關知識,加深「有準備、更安全」意識,當民眾參與、了解並具備專業知識,知道該如何因應,內心會更有安全感,整體全社會防衛韌性會更有力量;三則是持續強化軍民合作能量,逐步擴大演習驗證項目。 媒體詢問,對於未來是否會將超商、賣場以及公營事業納入演習範圍,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過去一年的整備,先以公營事業的配售點為主,現在慢慢擴散到民營,原因是比較貼近民眾生活圈,包括米、油及口糧等戰略物資,都會以最快的配售地點為主。 劉部長進一步表示,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是基於合作,也沒有任何經費補助,全聯員工也要模擬有關應變演習的部分與賣場顧客避難引導等,若是很不錯的示範,未來將會擴及到與四大超商合作,但基礎是所有公營的配售站、救濟站原先就有。 會中,劉部長也特地在現場介紹單人單日緊急避難包及單人2-3日的居家必需品,單人單日緊急避難包的內容物包括3公升水、2,100大卡糧食、醫療及清潔用品、禦寒保暖衣物;單人2-3日的居家必需品,則有6-9公升桶裝水、4,200大卡-6300大卡食品、基礎衛生用品,以及小型手搖式發電機、備用電源或太陽能充電板。 此外,針對社福醫療整備三軍血液計畫等相關問題,國防部發言人孫中將指出,三軍血液計畫是為建立國軍對血液管理的具體做法,軍醫局都有完整且詳盡規劃,目前是依照計畫進行;劉部長則補充,韌性醫療整備計畫裡面,也有加入軍醫局,目的是在任何演習的時候,軍跟民在醫療整備計畫要更有韌性。 而針對「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期程延長與罷免掛勾議題,國防部發言人孫中將強調,這恐怕是大誤解,漢光41號演習是依據去年漢光40號演習的經驗與教訓,以及所面臨的敵情威脅變化,加上國軍戰力不斷地成長,考量主客觀環境因素後,據以設計漢光41號演習。 孫發言人指出,漢光41號演習的整體計畫,於去年底就已經訂頒,顧部長3月與媒體茶敘時,就已說明今年漢光演習實兵演練為10天9夜,電腦兵推的日程也有延長,籲請外界不要推翻國軍官兵戮力戰備訓練的努力。【最新動態】 114年06月26日
-
軍醫局與廣達電腦聯手研發「電子傷票系統」(軍聞社記者王進福臺北18日電)國防部軍醫局、國防醫學院與廣達電腦昨(17)日進行產官學合作簽約儀式,宣布將聯手研發「電子傷票系統」,可即時記錄傷患基本資料、生理訊號與檢傷分類資訊,透過加密通訊即時傳送至後方指揮與醫療單位,提升資訊流通效率與救援指揮判斷品質。 簽約儀式在國防醫學院可勝廳舉行,軍醫局局長蔡中將、國防醫學院院長林少將、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少將及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技術長張嘉淵等人出席,產、官、學界的代表齊聚,正式啟動三方跨域合作。 此次合作中,國防醫學院衛訓中心作為學研執行主體,導入多年累積戰傷評估、戰場醫療流程與醫療資訊系統研究成果,結合廣達在AI醫療技術、系統整合與資安架構方面的深厚基礎,以及軍醫局提供實戰需求驗證與軍種推廣支持,整合三方資源,進一步提供可標準化部署的前線智慧醫療方案。 蔡局長表示,「電子傷票系統」支援多傷患動態調度,能依戰場規模靈活擴展部署,減少手動紀錄與誤差,協助醫護專注臨床判斷與救治決策。推動此系統不僅標誌國軍醫療智慧化的重要進展,也為醫療科技及與國防應用融合提供示範,並規劃引進常備部隊、戰訓演練與災防演練中部署,朝智慧醫療標準化、國防醫療模組化目標邁進。【部隊頻道】 114年06月18日
-
腦科學研究中心揭牌 整合資源發展神經醫學研究新里程(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9日電)國防醫學院今日舉行「腦科學研究中心」揭牌典禮,由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主持,國防醫學院院長林少將、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少將及國內多位神經醫學與生醫科技領域學者共襄盛舉。中心的成立象徵國醫在腦神經科學研究與跨中心整合發展邁入新里程。 蔡局長致詞時表示,腦科學研究中心自民國110年籌設,歷經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查岱龍所長建議、李俊泰副院長支援及馬國興主任統籌規劃,成功延攬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威斯康辛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等國內外頂尖人才,顯示國醫在學術研究與人才招募方面的企圖心與成果。 蔡局長進一步指出,中心與中研院舉辦神經科學雙邊研討會,並與國衛院深化合作,成果豐碩。更於近年整合三總與校內師資,成功獲得國科會「腦科技創新研發及應用計畫」第二年補助,顯見其研發實力與潛能深獲肯定。 典禮中,蔡局長勉勵中心短期內深化與臨床單位合作,持續推動疾病轉譯研究;中長期則應以申請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為目標,成為國防醫學院首座特色研究中心,並以非人類靈長類實驗為基礎,發展具前瞻性的腦神經科學研究,期許中心未來能成為國內重要研究重鎮。 腦科學中心研究聚焦神經退化、情緒障礙、腦創傷與腦瘤等重大議題,並整合影像、生理、藥物與行為等多模態資料,發展臨床應用潛力高之診療策略。其研究平台包含小型動物、靈長類、臨床神經影像實驗設施與正子、核磁共振、電腦斷層、行為分析、藥物開發與電生理等設備,提供基礎到臨床的一站式研究支援。 腦科學中心未來將與心血管、代謝、癌症與免疫研究單位共同發展全身性疾病交互機轉研究,建構貫通分子到臨床的整合性科學網絡。中心亦將扮演連結學術與產業、基礎與臨床的橋梁,加速成果轉譯與智慧醫療發展,為國軍醫療體系注入創新動能。【最新動態】 114年06月09日
-
基隆慶安宮捐贈三總醫療設備 強化醫院照護能量(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6日電)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昨(5)日在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等人陪同下,至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主持基隆慶安宮醫療裝備捐贈典禮,除感謝慶安宮每年定期捐贈基隆分院先進的醫療裝備,強化緊急救護及社區健康照護之能量,並代表國防部致贈感謝牌及紀念禮品。 黃常次表示,非常榮幸能代表國防部參加本次捐贈典禮,感謝慶安宮能夠秉持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的行善信念,定期捐贈基隆分院醫療裝備,也代表國軍全體醫療同仁致上深深的謝意。 黃常次強調,基隆分院除肩負第3作戰區於基隆地區重要的後勤補給、醫療檢傷及收治診療之軍事醫療任務,也是基隆民眾健康把關最信賴的醫院。此次慶安宮捐贈「大腸鏡/胃鏡」等11項12件醫療裝備,合計金額達667萬餘元,不僅滿足基隆分院當前特殊科別的需求,更強化緊急醫療救護及社區健康照護能量,讓基隆分院整體醫療服務能夠更加精進與均衡發展。 最後,黃常次勉勵分院所有同仁,需秉持救世的精神,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及照護品質,繼續守護基隆地區軍民的健康。【部隊頻道】 114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