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國防科技" ,結果共:16筆
-
理工學院獲無人機競賽潛力獎 展現軍校生國防科研能力(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9日電)第2屆國防應用無人機挑戰賽昨(8)日於國科會舉行頒獎典禮,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參賽團隊透過航位推算、精準辨識及目標定位技術,榮獲「潛力獎」殊榮,展現軍校生國防科研能力。 「第2屆國防應用無人機挑戰賽」日前由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等6組隊伍完成最後決賽,並在昨日於國科會舉行頒獎典禮,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工程處處長洪樂文擔任頒獎人,為所有參加決賽的隊伍頒授獎牌,肯定團隊的投入與努力,展現產學界的國防科研能量。 此次挑戰賽,理工學院機械及航太工程學系、電機電子工程學系師生與原資系統整合公司組成的跨領域團隊獲得「潛力獎」。理工學院機械及航太工程學系教授李上校表示,早在10多年前,理工學院便積極參與無人機相關競賽,當時機航系注重於飛機設計及操控性,而此次競賽更聚焦於國防應用及人工智慧技術之整合,提升無人機於戰場環境的偵搜能力。 李上校指出,理工學院作為國防科技人才培育的重要搖籃,希望透過參加競賽的機會,讓學生能將課堂所學實際應用於任務導向的挑戰中,提升問題解決與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希望學生能提早接觸國防產業實際需求,培養服務國軍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此外,參賽過程中與他校團隊交流,不僅能相互分享比賽所遇困難與解決方式,更讓師生增廣見聞,透過競賽激發自身潛力,進而提升整體競爭力。 評審代表國家實驗研究院副院長林俊良表示,本次決賽相較初賽設計更多挑戰,參賽隊伍需同時完成「自主飛行」與「目標辨識」兩項任務,只要缺少1項便無法取得成績,而自主飛行的關鍵在於,無人機能夠自主切換導航系統,模擬於戰場中無法使用衛星導航時,改以慣性導航系統進行自主定位與路線規劃,並在辨識目標後回傳資訊,完成通聯,也希望能透過競賽刺激產學界的科研能量,達成國防自主目標。【部隊頻道】 114年04月09日
-
「小小兵派對」熱鬧登場 國防部結合兒童節推廣全民國防(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4日電)為傳達全民國防教育,並配合兒童節及二戰暨抗戰勝利八十週年,國防部今日於臺北市天母SOGO百貨前廣場舉辦「小小兵派對」活動,透過設置攤位互動體驗,培養兒童對國家的認同感與對國防的重要性認知,現場氣氛熱絡,吸引眾多家庭踴躍參與。 活動以寓教於樂為出發點,設有射擊體驗、迷彩塗裝、人物電繪、拼圖教室、換裝體驗、軍武模型搭乘與拍照等多元關卡,孩童在家長陪同下參與各項活動,從換穿三軍軍服、合影紀念,到登上Q版F-16V戰機與迷你突擊車等裝備,透過實地體驗,深刻感受國防科技與軍事文化。 其中,迷彩塗裝與人物電繪區深受歡迎,孩童在官兵協助下完成偽裝上妝,並由官兵幫小朋友拍照、繪製成Q版軍人肖像並裝訂成小相框,成為永久的回憶。 國防部也設計集章兌換贈品活動,鼓勵孩子完成多項體驗關卡,集滿4枚不同關卡印章,即可兌換限量好禮,讓參與者在歡樂中學習,達到寓教於樂的成效,讓國防教育從小扎根、向下延伸,厚植國防認同感。【最新動態】 114年04月04日
-
敦睦支隊臺中港開放參觀 展示國艦國造與國防自主成果(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中14日電)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今日於臺中港展開為期兩天的開放參觀活動,海軍司令部政戰主任劉中將邀請民政局彭副局長及地方機關、團體代表出席,也讓民眾登上磐石軍艦,在「文宣館」中飽覽國防科技、產業發展及臺灣文化特色,並欣賞精采的軍樂與戰技操演,見證海軍堅實戰力。 磐石軍艦「文宣館」以「建構防衛韌性,捍衛海疆安全」為主題,設置「觀光100」、「信賴產業」、「國防自主」、「臺灣之光」、「故宮百年」、「客家文化」、「名勝景觀」、「精品科技」、「藝文創意」及「臺灣茗茶」等十大展區,透過平面、影音及展品,使民眾瞭解臺灣在各領域的成就。 「國防自主」展區中,陳展我國自主研發的沱江軍艦、大武軍艦及玉山軍艦等艦艇模型,讓民眾瞭解國艦國造的最新發展,同時,介紹無人機研發成果,展現未來戰場科技化趨勢及國防自主的進步。 此外,最受歡迎的「臺灣之光」展區,則陳展2024巴黎奧運奪牌選手李洋、王齊麟及林郁婷等人在比賽中所使用的運動器材,以及世界棒球12強賽,臺灣冠軍隊的簽名球與球衣,並播放精彩賽事回顧,讓民眾可以近距離感受臺灣選手在國際賽場上的奮戰精神,重溫選手為國爭光的榮耀時刻。 艦隊指揮部表示,在臺中港的開放參觀活動至明(15)日,時間為上午9時起至下午3時止,歡迎民眾登艦參觀;艦指部並提醒登艦民眾須攜帶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或具照片之國民身分證明文件,並配合現場引導,提早入場,以免向隅。【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4日
-
海軍敦睦支隊澎湖開放參觀 致力推展全民國防(軍聞社記者王茗生澎湖11日電)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今日航抵澎湖,展開為期兩天的開放參觀活動,讓地方民眾與遊客有機會近距離瞭解海軍艦艇及官兵日常訓練,見證海軍堅實戰力。 典禮上午由海軍副參謀長施少將主持,並邀請澎湖縣長陳光復及多位地方機關、團體代表出席,典禮中,陳縣長代表地方政府向支隊官兵致贈慰問金,感謝海軍不分晝夜守護海疆,並透過環島航訓與民眾交流,深化全民國防意識。 典禮後,施副參謀長偕同與會貴賓登上磐石軍艦參觀文宣館,在專人導覽下,瞭解館內展示的國防科技、臺灣精品、產業發展及文化藝術等內容,充分感受海軍在敦睦遠航訓練中,致力推廣國防自主及多元文化的成果。 開放參觀期間,由海軍官校鼓號樂隊、海軍樂儀隊及陸戰隊莒拳隊帶來精彩演出,民眾不僅感受到海軍官兵的平時精實訓練成果,更見證了海軍專業技術與堅強戰力,現場氣氛熱烈,贏得在場民眾的熱烈掌聲與喝采。【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1日
-
「速寫」軍艦 民眾用畫筆記錄海軍風貌(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南10日電)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國內航訓,一連兩日停靠臺南安平港開放參觀,今日現場人潮依舊,吸引許多師生、軍事迷、親子家庭熱情參與。其中,臺南社區大學講師張駿業特別在現場以油畫寫生的方式,記錄敦睦支隊停靠於安平港的畫面,希望透過藝術,將這難得的一刻永遠留存。 張駿業表示,敦睦支隊停靠安平港的機會一年僅有一次,這樣的活動不僅展現海軍的堅實戰力,也成為他在臺南生活的一部分。他過去經常透過油畫寫生方式,紀錄臺南的生活風景,這次趁著空檔,特別前來創作,為海軍留下獨特的藝術紀錄。 作為一名畫家,張駿業習慣在三小時內完成一幅作品,以捕捉現場的光線變化與事物,在創作過程中,經常有民眾前來圍觀,透過繪畫不僅記錄風景,也讓人與畫產生連結,留下美好回憶。 本次活動,張駿業對文宣館的展示內容印象深刻,不僅呈現了臺灣的軟硬實力,更加深他對海軍的認識。他表示,參訪過程中,官校學生的親切導覽,讓民眾近距離接觸國防科技與國防自主發展過程,更讓他覺得海軍官兵平時在海上訓練的辛勞與不易。 「我們畫畫只要曬幾個小時的太陽,但國軍卻要24小時待命,守護這片海域,真的很不容易!」張駿業表示,他希望透過這幅畫,向國軍表達支持,也讓更多人瞭解海軍的專業與奉獻。【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0日
-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花季懇親會 家屬見證新生光榮時刻(軍聞社記者吳冠萱桃園8日電)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今日舉辦114年花季懇親活動暨新生授徽典禮,邀請歷屆校友、地方仕紳及學生家長們共襄盛舉,並安排一年級學生家長為子女頒授榮譽徽,場面熱鬧溫馨。 典禮首先由理工學院院長崔少將校閱學生部隊,隨後,學生部隊以高昂的士氣依序展開「分列式」、「軍歌驗收」、「榮譽公約宣誓」等儀程,崔少將也與家長們一同為一年級學生佩掛榮譽徽,見證學子們的成長與蛻變。 崔院長致詞時表示,榮譽徽是象徵對新生的肯定與勉勵,在經歷入伍訓及新生調適教育的洗禮後,要繼續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勇敢突破自我,無論在學業、訓練、品格等方面,都要不斷精益求精,表現出軍校生允文允武的一面,並秉持「風嶺人」的精神,面對未來挑戰,成為優秀的國防科技人才。 崔院長指出,今天適逢「婦女節」,他也要向現場所有的女性同胞致上最深的敬意與感謝,無論在家庭、職場及社會中,你們都發揮著無可取代的重要角色,他也祝福所有女性貴賓、同仁及學生們佳節愉快。 典禮結束後,理工學院「風嶺軍樂隊」及儀隊,引領院長及與會來賓前往餐廳參觀學生社團成果表演、社團博覽會及各學系互動展覽,展現軍事院校文武兼備的教學成果。【最新動態】 114年03月08日
-
海軍敦睦支隊環島航訓開放 首站高雄登場(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高雄7日電)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國內環島航訓開放參觀首站,今日在高雄新濱碼頭正式展開,吸引民眾與學校師生熱情參與,一同見證海軍官兵精實訓練的成果,進一步認識國防的重要性,共同守護國家安全。 活動上午由海軍副司令敖中將主持,並邀請高雄市長陳其邁、高雄市議會議長康裕成、市府及議會代表、高雄港務公司主管、軍友保險公司及軍人服務站等單位共襄盛舉,陳市長並致贈慰問金感謝海軍官兵守護海疆、保護人民的辛勞與付出。 敖副司令在致詞時表示,海軍每年執行敦睦遠航訓練,藉由艦艇航行實務訓練,不僅培養未來基層幹部,更是驗證、提升艦隊整體的遠洋作戰能力,達到捍衛海疆與守護家園的使命。 敖副司令強調,支隊的每位官兵與同學,都是海軍與國家的代表,他期許每位官兵發揮專業與熱情,透過艦艇開放參觀活動,讓民眾親身感受海軍堅強戰力與訓練成果,進一步提升全民國防意識。 隨後,海軍副司令偕同陳市長、康議長及與會貴賓,一同登上磐石軍艦,為文宣館剪綵開幕,並在專人導覽下,介紹我國國防科技、臺灣精品、海軍歷史、國防自主發展成果等內容,讓登艦貴賓近距離體驗國防科技與產業發展,並展現海軍在敦睦遠航任務過程中,敦睦邦誼,宣揚國家形家、國軍戰力的用心與努力。 此外,活動安排海軍官校鼓號樂隊、海軍儀隊及陸戰莒拳隊等精湛操演,展現海軍官兵勤訓精練成果,贏得現場熱烈掌聲;同時,磐石軍艦上的文宣館也同步開放民眾參觀,透過多元展示區,讓民眾了解國軍建軍備戰的努力與成就。【最新動態】 114年03月07日
-
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啟始會議 黃常次勉聚焦韌性國防展現亮點(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18日電)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今日主持「2025年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啟始會議」,召集三軍副參謀長、國防大學、中山科學研究院、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等參展單位,以及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透由共同研討參展規劃,確保陳展工作順利推展。 會議中,首先由承辦單位針對參展主題進行說明,接續由各參展單位報告參展構想與展區規劃,最後由主辦單位外貿協會介紹整體內容。過程中,各單位對參展構想進行意見交流,並針對參展品項提出建言,凝聚共識。 黃常次表示,「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是國際性展覽,國防部配合政府推動國內航太工業及軍民通用科技發展政策,歷年來都積極參展,藉由展出自主研發的武器裝備,使國人能近距離接觸、互動,進而認同並支持國防自主與自我防衛的決心。 黃常次提醒,展覽每兩年舉辦一次,此次聚焦於韌性國防,強化國人對國防戰力的信心,是參展單位共同努力的目標,期勉各單位依期程管制,完備相關作業程序,展現國防科技亮點。【最新動態】 114年02月18日
-
中科院拓展AI應用領域 擘劃智慧國防新藍圖(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日電)中山科學研究院在政府主導研發的「生成式AI對話引擎TAIDE」基礎上,打造ANILA (Advanced NCSIST Interactive Language AI)營運管理平臺,初期加值行政與營運管理AI應用,強化行政效率與提升營運決策能力,未來將推廣於國防相關運用,以有效發揮不對稱作戰能力。 中科院表示,TAIDE是由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李育杰率領的國內頂尖學府團隊所推出的大型語言模型,為全球第一個以繁體中文為主,且可信任、符合本土文化需求的AI基礎模型,適用於百工百業,有助於促成軍民通用的AI轉型,進而創造出具高度安全性的AI解決方案。 中科院指出,在TAIDE大型語言模型基礎下研製的ANILA營運管理平臺,可配合資安實體隔離政策,確保在與外界隔絕的封閉網路中,提供安全且穩定運作。ANILA運用檢索增強技術(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RAG),整合內部人事管理、採購流程及總務營運等作業規範,打造出高效率的作業流程,同時建立AI客服機制,提供人性化且貼合需求的智慧化服務,讓使用者透過語音或文字提問,即時獲得精準的解答與指引,提升作業流程的順暢度與解答的完整性。 此外,中科院也利用AI代理人 (AI Agent) 技術,串聯各式營運與製造管理資訊系統,實現生產期程、財務管理、品質監控及物件流向等數據的即時分析。因此,可透過ANILA營運管理平臺迅速掌握營運指標與制定快速且精準的營運決策。 中科院進一步表示,該院長期專注國防科技研發,累積多年國防相關系統發展經驗且蒐集大量數據。未來考量臺海作戰環境與國軍作戰需求,將匯集國軍各式作戰準則與教則等軍事領域資料及各項演訓與武器蒐集數據導入ANILA營運管理平臺,並搭配戰場情資整合技術,產出具作戰價值的資訊,提升各式裝備智慧化能力,成為第一個專責國防事務的生成式AI決策平臺。 中科院強調,面對兩岸局勢瞬息萬變,ANILA可結合虛實整合技術,運用既有資料庫及建模所蒐集之數據與參數,在虛擬環境中產生多樣化戰場情境,持續優化戰場情研、指管與武器自主能力,也能針對研發中新世代裝備系統,透過模擬進行快速試驗、分析與優化,縮短研發期程與降低產製成本,並擴展戰術應用層面與提升作戰效益。透過「邊演練、邊修正」模式,可配合各軍種需求開發AI決策應用系統,大幅提升國軍戰備應變能力,使我國邁向智慧國防新的里程碑。【訊息平台】 114年02月02日
-
中科院結合光點模擬捕捉技術 研製軍用外骨骼(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31日電)為推動國防及產業發展,實現軍民通用技術的最大應用,中科院開發軍用外骨骼系統技術,針對步兵與砲兵需求,結合光點模擬捕捉技術,成功研製「野戰型」與「荷重型」兩款外骨骼,具備輕量化、反應快、扭力大、荷重能力強等特性,可運用於官兵執行軍事活動,有效減輕官兵體力負荷,提升國軍戰鬥能力。 中科院表示,外骨骼須貼合人體動作,因此開發過程中導入光點捕捉技術,分析人體與外骨骼的運動關聯,確保穿戴時的舒適性與穩定性。透過人因工程設計,使外骨骼輔助步態運動,提高戰場機動性,同時降低疲勞、減少體力負荷。此外,為確保軍用需求,外骨骼系統涵蓋結構、控制、電源與人機整合三大技術領域,透過精密的機構設計提供高負載與靈活性,並開發核心演算法,搭配多馬達同步控制,使動作更為流暢自然。在電源技術上,採用高能量密度固態電芯,搭配熱插拔電池模組,不僅提升續航力,也提高供電安全性。 中科院強調,軍用外骨骼系統須適應各種戰場環境,因此已針對多種地形進行嚴格測試,包括礫石地、上下坡、障礙物閃避與跨越動作等,確保士兵在不同作戰場景中的靈活性與穩定性。自113年起,軍用外骨骼將進一步擴展至全身型系統,新增肩、肘關節動力輔助功能,以支援飛彈掛載、直升機蒙皮維修、裝甲車底盤檢修等需長時間抬舉作業的軍事任務,進一步強化士兵作業能力與執行效率。 未來,中科院將持續深化軍用外骨骼技術,並拓展至工業與醫療領域,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實現技術加值與應用擴展,為國防與民生科技開創新局。【訊息平台】 114年0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