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中科院" ,結果共:20筆
-
國防科技貢獻獎評委頒聘 黃常次勉公正遴選卓越人才(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22日電)國防部今日召開「行政院國防科技貢獻獎評選委員會委員頒聘暨說明會」,由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主持,代表顧部長頒贈聘書,感謝評委們參與國防重要事務,並提供多元觀點與專業意見,期望借重委員們的長才與客觀立場,公平選出對國防科技有重大貢獻的人士。 黃常次致詞時表示,行政院為表揚對國防科技或產業有重大貢獻者,以促進尖端科技人才培育與提升國防產業發展,特訂定此獎項,並由國防部主辦、國科會及經濟部協辦,期藉委員們的專業,遴選對國防科技貢獻卓越的團體或個人,並公開表揚,以發揮標竿典範效應,鼓勵更多學術界、學研中心、民間軍工產業等優秀人才參與,擴大獎項影響力,進而提升國防科技水準,厚植國防自主實力。 黃常次進一步指出,歷年獲獎團隊均為對國防科技貢獻卓著的單位,回顧民國112年由中科院的林俊村博士團隊以「天弓三型飛彈系統」獲獎,在於該關鍵技術已獲得突破,並完成作戰部署,實質強化我國防戰力,獲獎實至名歸,期盼今年在各委員的嚴謹評選中,拔擢出對國防科技或產業具備突破性的重大貢獻者。【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2日 -
創新技術博覽會登場 國防部展現科研實力(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6日電)「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即日起一連三天在臺北世貿一館隆重登場,包括中山科學研究院、國防醫學大學、軍備局等單位,在國防科技展區陳展多項國防自主研發成果,具體展現國防科技的智慧創新與韌性,讓參觀民眾見證我國國防自主的優異研發能量。 在開幕典禮中,經濟部長龔明鑫、行政院政務委員吳誠文及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等多位部會首長共同為展覽揭幕,啟動為期三天的科技盛會,象徵跨部會協作、攜手引領臺灣創新能量邁向新紀元;典禮過後,黃常次特別前往國防部展區,聽取各參展單位代表詳細介紹最新研發成果,並慰勉所有參展人員的辛勞與貢獻。 本次博覽會由經濟部、國科會、農業部等部會聯合主辦,外貿協會及工研院共同執行,現場區分「創新經濟」、「未來科技」、「智慧永續」三大主題館與「發明競賽區」共「三館一區」,聚焦「AI跨域創新,智慧驅動未來」策展主軸,展現臺灣在AI、量子運算、智慧製造與永續科技等前沿領域的豐碩成果。 今年創博會規模盛大,來自19個國家的439家國內外企業和學研機構,總計展出1,110項尖端科技,在「智慧永續館」的國防科技展區,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國防醫學大學、國軍左營總醫院、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等單位,共同展出多項國防自主研發成果,包含中科院的亮點技術「防超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國防醫學大學的「模擬訓練系統」,以及左營總醫院應用AI技術的「智慧藥事輔助腎臟病藥物風險評估系統」等,具體展現國防科技的智慧創新與韌性,讓參觀民眾見證我國國防自主的優異研發能量。【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6日 -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系列一中科院在16日登場的「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示「防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可在攝氏2000至3000度瞬間高溫衝擊下,保障穿著人員皮膚表面溫度5秒內不超過攝氏50度。中科院指出,此款防護服採用獨特的複合式材料夾層結構,經實驗證實,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效降低燒燙傷風險,為作業人員爭取寶貴的應變求生時間。此項關鍵技術不僅已向臺灣、美國及歐盟申請專利,未來更可廣泛應用於消防救災、鋼鐵冶金及石化產業等高溫作業環境,相關技術轉移所得亦將全數投入公益,善盡社會責任。(軍聞社陳彥樺)【圖文專訪】 114年10月16日 -
【影】《國防線上》2025台北航太展 無人載具揭示未來戰力(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9日電)軍聞社製播的《國防線上》節目,持續推出「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系列報導(下集),本集聚焦「國防館」無人載具展區,帶領觀眾探索臺灣如何透過前瞻科技與不對稱戰力,打造未來作戰場景,並見證國防自主的嶄新成果。 展覽期間,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與多家國際知名軍工企業簽署採購合約與合作備忘錄,深化國際合作,強化臺灣航太與國防產業的研發能量。此舉不僅厚植國防自主實力,更為無人載具等前瞻武器系統注入動能。 本集節目將介紹勁蜂III、IV型攻擊無人機、小型快速無人艇、電動無人自駕偵打戰術輪車及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等多項重點裝備,展現陸、海、空多元應用的突破進展。現場民眾也踴躍參與,許多家庭帶著孩子參觀體驗,熱烈感受國防科技帶來的震撼與驚豔。 「2025台北航太展」日前圓滿落幕,「國防館」不僅彰顯國軍自主研發的堅實實力,也讓社會大眾更加理解建軍備戰的成果。面對瞬息萬變的安全挑戰,唯有凝聚全民防衛共識,才能厚植國力,打造堅韌國防,攜手守護國家安全。 《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 打造堅韌國防》(下集)將於今日下午2時在華視頻道首播,並於週五下午2時、週六上午8時重播,也歡迎民眾點選「軍聞社」網站及YouTube頻道收視,一同見證國軍建軍備戰的堅實成果。【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9日 -
中科院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強化前瞻國防科技研發(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4日電)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為推動國防前瞻科技發展,日前與國立清華大學攜手合作,由院長李中將和清大校長高為元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增進雙方在先進材料、智慧製造、人機協作、電池技術、工業工程、人因工程、量子科技、前瞻半導體及人工智慧等項的創新發展,致力成為國家安全與國防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 中科院表示,此次與清大的產學研策略聯盟,涵蓋研發與人才培育兩大主軸,透過師生交流與技術合作,結合理論與實務,培養具備跨界視野的優秀人才,期能為國防工業注入新動能,持續保持臺灣在國防科技上的韌性與競爭力。 中科院指出,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與科技挑戰,為深耕國防科技研發,近期引進國外優質技術,擴大產學合作對象與範圍,並整合清大在量子科技、前瞻半導體、先進材料及人工智慧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導入國防科技實務經驗,將有助於強化自主研發能力,為國家打造更堅實的科技基礎。 中科院強調,此次合作將與清華大學共同推動相關合作研究計畫,結合清大在半導體、高熵合金、AI與人機協作等技術的優勢,以及竹科在地的產業鏈,共同開發新世代的核心關鍵技術,增強武器系統環境適應力與製造精度,縮短研發時程,並兼顧國防科技與民生應用,達成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的「學用合一」目標。【部隊頻道】 114年10月04日 -
114年度國防科技論壇 完善科研合作平臺(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5日電)為推動國防先進科技研究,國防部今日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演藝廳舉辦「114年度國防科技論壇」,由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士萱共同主持,期使中科院、國軍需求單位及學研機構更密切掌握國防科技發展趨勢,同時建立完善溝通平臺,擴大國防科研合作目標。 黃常次致詞時首先感謝各界學者專家與先進們,長期在國防科技研究的努力及對國防自主的貢獻,舉辦此次論壇的目的,在於結合產、學、研科技能量,擴大先進科技研究規模,進而奠定自研自製的基礎。 黃常次進一步介紹,此次論壇主題,包括「人工智慧之智能化飛彈發展趨勢」、「自主地面定位系統發展與軍事運用」、「電戰支援、防護與攻擊技術與未來發展方向」及「水下偵知及通訊技術發展趨勢及瓶頸突破」,並邀請國內學者、專家進行專題演講與座談交流,藉由理論與實務研討,拓展國防先進科技的研究能量,落實推動國防自主政策。 此次國防科技論壇首度於北科大舉行,黃常次也特別感謝該校承辦此次活動,盼能激發與會人員對科技於國防應用的關注與興趣,期望論壇圓滿成功。 另外,楊副校長致詞表示,北科大作為臺灣人才培育基地的要角,特別是在AI、資安、半導體和太空科技領域的全力投入,目前已設立相關學位學程,每年培育大量人才,希望透過今日深入討論與交流,使學術研究、產業應用與國防需求緊密結合,並激發在場學生對國防科技的興趣及長遠發展。【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5日 -
中科院攜手中央大學開發太空衛星技術 提升國家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24日電)面對敵情威脅,國防科技研發刻不容緩,尤其在全球太空科技快速發展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將運用既有關鍵技術,攜手中央大學國防科研團隊擅長的「太空衛星技術」、「遙測技術資料處理與分析」及「光電科技」等強項,為前瞻國防先進武器研發注入創新與活力,也提升我國國家安全的防衛韌性。 中科院院長李世強中將和中央大學校長蕭述三博士昨(23)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啟動互補優勢的產學合作,形成更強大的研發動能,使我國在尖端科技上走得更快、更穩,進一步強化臺灣在太空領域的技術自主性與國際競爭力。 中科院指出,此次簽署MOU內容涵蓋研發和人力資源運用等兩面向,提升雙方相關領域的研發實力,以及推動國際交流與產學的跨域合作,同時開啟更多實習、研究與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將所學應用於真實場域,使科研能量持續保持活力與前瞻性,成為未來科技發展與國防應用的重要核心。 中科院表示,自創立以來,該院長期深耕於國防工業研發領域,在產業實務、系統整合與國防應用上擁有豐富經驗,而航太與國防的關聯密不可分,融合中央大學深厚的學術研究基礎後,未來將共同建構通訊、定位、導航等方面的自主能力,提升精準太空探測與防禦系統的能量;以及加速新一代無人機引擎的開發,打造更具戰略價值與實用性的無人載具,持續突破挑戰、開創新局,為國防科技發展寫下新篇章。【部隊頻道】 114年09月24日 -
水下自主無人多功能載具中科院與美商Anduril簽訂DIVE-LD無人自主水下航行器採購合約,該型是一款具備高度自主性與模組化設計的自主水下載具(AUV),專為執行長時間、深海任務而打造。其最大作業深度達6000米,可連續運行10天,載具可支援高解析度海床地形掃描,以及水下關鍵設施巡檢(如海底電纜、瓦斯管線)等多樣化任務。(軍聞社蔡枋澐)【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0日 -
勁蜂Ⅲ型攻擊無人機「勁蜂Ⅲ型攻擊無人機」為中科院與民間企業合作開發的首款「X翼構型」反裝甲攻擊無人機,可垂直起降與轉態飛行;機上搭載自研AI影像辨識演算法,可即時識別與分類戰場目標,提升打擊精度並降低誤擊風險,並配置中科院自主研製的高效能反裝甲彈頭,且支援不同彈藥模組切換,滿足多樣化作戰需求。另外,載具系統採用模組化設計與3D列印製造工法,不僅加速研發進程,也提升維修便利性,確保快速擴充與量產能力。 (軍聞社蔡枋澐)【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0日 -
勁蜂Ⅳ型攻擊無人機「勁蜂Ⅳ型攻擊無人機」為中科院與美商Kratos進行跨國合作,以MQM-178高速靶機的基礎,由中科院進行研改,搭配中科院自製光學酬載及影像電腦等模組化組件,在美進行整合測試,一種機型研改出高速攻擊、誘標及靶機三種用途無人機,並具備外掛彈頭、模組化酬載及快速攻擊能力,能鎖定敵方直升機及登陸艇執行反登陸精準打擊,有效癱瘓及遲滯敵方行動,亦可與現有反艦飛彈進行高低配,執行聯合作戰,飽和突穿成功打擊目標,以消耗敵海上武力。(軍聞社蔡枋澐)【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