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國防自主" ,結果共:18筆
-
理工學院獲無人機競賽潛力獎 展現軍校生國防科研能力(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9日電)第2屆國防應用無人機挑戰賽昨(8)日於國科會舉行頒獎典禮,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參賽團隊透過航位推算、精準辨識及目標定位技術,榮獲「潛力獎」殊榮,展現軍校生國防科研能力。 「第2屆國防應用無人機挑戰賽」日前由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等6組隊伍完成最後決賽,並在昨日於國科會舉行頒獎典禮,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工程處處長洪樂文擔任頒獎人,為所有參加決賽的隊伍頒授獎牌,肯定團隊的投入與努力,展現產學界的國防科研能量。 此次挑戰賽,理工學院機械及航太工程學系、電機電子工程學系師生與原資系統整合公司組成的跨領域團隊獲得「潛力獎」。理工學院機械及航太工程學系教授李上校表示,早在10多年前,理工學院便積極參與無人機相關競賽,當時機航系注重於飛機設計及操控性,而此次競賽更聚焦於國防應用及人工智慧技術之整合,提升無人機於戰場環境的偵搜能力。 李上校指出,理工學院作為國防科技人才培育的重要搖籃,希望透過參加競賽的機會,讓學生能將課堂所學實際應用於任務導向的挑戰中,提升問題解決與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希望學生能提早接觸國防產業實際需求,培養服務國軍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此外,參賽過程中與他校團隊交流,不僅能相互分享比賽所遇困難與解決方式,更讓師生增廣見聞,透過競賽激發自身潛力,進而提升整體競爭力。 評審代表國家實驗研究院副院長林俊良表示,本次決賽相較初賽設計更多挑戰,參賽隊伍需同時完成「自主飛行」與「目標辨識」兩項任務,只要缺少1項便無法取得成績,而自主飛行的關鍵在於,無人機能夠自主切換導航系統,模擬於戰場中無法使用衛星導航時,改以慣性導航系統進行自主定位與路線規劃,並在辨識目標後回傳資訊,完成通聯,也希望能透過競賽刺激產學界的科研能量,達成國防自主目標。【部隊頻道】 114年04月09日
-
國防部公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深化戰略布局因應區域威脅(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23日電)國防部日前公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針對國際變局中的臺海安全、國防安全之戰略指導、打造克敵制勝的軍隊、推動國防改革優先要務、全民防衛動員支援持續作戰及鏈結區域強化集體嚇阻等6章23節進行全面檢討,並提出具體發展目標與執行方向,確保國軍具備堅實防衛能力,以因應日益嚴峻的區域安全挑戰。 報告中指出,全球安全情勢持續變動,美中戰略競爭加劇,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等國際事件對區域安全產生影響。中共持續對臺施壓,頻繁進行軍事演訓,採取聯合戰備警巡、長航繞臺、灰色地帶行動及認知作戰等多層次手段,破壞臺海現狀,對我國安全構成直接威脅。我國須強化國防戰力,提升全民防衛意識,確保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 面對中共軍事威脅,國軍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為戰略指導,深化聯合作戰能力,推動不對稱作戰戰略,透過精準打擊武器系統如M1A2T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等先進裝備的籌獲與部署,有效強化聯合防空、制海與反登陸作戰能力。此外,也積極推動無人機作戰及人工智慧輔助決策,提升整體戰場效能。 國防部持續推動國防自主政策,積極落實國機國造、國艦國造及多元武器系統自製,透過F-16V戰機性能提升、勇鷹高教機量產交機及潛艦國造等重點計畫,有效提升國防自主能力。此外,為落實軍事人員素質提升,持續推動待遇調整與職涯規劃,以提升兵員留用率與招募成效。 此外,國防部亦積極推動國防改革作為重要優先要務,推動後備戰力精實化與裝備現代化,並落實義務役役期延長相關配套措施,提升整體兵力結構。此外,透過人員整體規劃,落實部隊訓練與作戰需求,強化戰備整備,達成快速動員與戰力轉換。 另一方面,全社會防衛韌性為總統重大政策,透過精進動員機制與民防能量、跨部會協力合作及戰災防護救助等措施,全面提升防衛韌性。持續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推動全民防衛資源整合與演練,加強民防教育及應變訓練,確保平戰快速轉換,增進後備戰力;同時藉城鎮韌性演習驗證戰時指揮管制、民生物資配售、防空疏散等能力。另建置戰傷救護訓練機制,強化戰備藥品與血品庫儲,提升戰災防救能量,運用跨部會協力保障基礎設施安全,完善動員人才庫,以強化資源調度與應變效能。 臺灣作為印太安全關鍵角色,國軍將深化與美國及友盟國家的軍事合作,透過軍售支持、聯合訓練、情報共享與資安合作,提升國軍整體戰力,並積極參與區域安全對話,強化與歐洲及亞太國家的防衛合作,確保國際支持。為提升國防產業競爭力,國軍將與國內外企業深化合作,推動軍工產業發展,確保關鍵軍備供應鏈穩定,提升戰時國防自主能力。 《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完整檢視國防發展現況,並針對未來挑戰提出具體應對方案。透過深化聯合作戰能力、推動不對稱作戰、強化國防改革、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及深化國際安全合作,確保國軍能夠應對複雜戰場環境,維護國家安全,並確保臺海與印太區域和平穩定。【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3日
-
敦睦支隊靠泊花蓮 民眾熱情參與(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花蓮21日電)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今日航抵花蓮港,展開為期兩天的開放參觀活動,邀請民眾進入港區近距離感受海軍風貌,活動由海軍副司令敖中將主持,邀請花蓮縣長徐榛蔚、縣民政處處長明良臻及縣府多位主管機關代表到場參與,場面盛大隆重。 敦睦支隊靠泊花蓮同時帶來系列表演活動,首先由海軍官校鼓號樂隊、海軍樂儀隊與陸戰隊莒拳隊依序登場,展現官兵平時訓練成果,贏得現場觀眾如雷掌聲。值得一提的是,現場特別邀請花蓮高商儀隊參與演出,學生們以熟練的操槍技巧與整齊動作,展現青春活力,象徵在地學校對國軍的支持與敬意。 除了表演活動外,文宣館展區也吸引許多民眾駐足參觀,透過互動展示與裝備介紹,使民眾深入瞭解海軍任務與國防自主成果。此外,現場也邀請提供本次展出石雕作品《美麗人生號》的林立仁老師到場與民眾互動,分享作品創作過程與經驗。 林老師曾服役於海軍,對海軍有深厚情感,他表示,希望透過藝術將臺灣的堅韌與文化帶向國際,能夠讓作品隨敦睦支隊航行遠洋,並與友邦國家分享,感到無比榮幸。 花蓮港為本次國內環島航訓的最後一站,開放參觀活動於3月21、22日舉行,時間為0900至1500時,民眾可攜帶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或具照片之國民身分證明文件,配合現場引導登艦參觀。隨著國內航訓逐步告一段落,支隊也即將展開國外航訓,肩負國際交流與宣傳國家韌性的重要使命。【最新動態】 114年03月21日
-
中科院攜手大學簽署MOU 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20日電)為整合產學研能量、加速民雄航太暨無人機產業園區發展,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與臺灣大學、雲林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簽署「聯盟合作暨備忘錄MOU」,攜手推動人才培育、營運管理、科研發展,以及無人機產業數位孿生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 簽約儀式於臺大雲林分部舉行,中科院院長李中將、臺大校長陳文章、虎尾科大校長張信良及雲科大副校長巫明昌等人出席,並邀請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廠商及有意進駐園區的企業共同參與。 現場展出紅雀三型無人機、野戰型軍用外骨骼等自主研發成果,並正式亮相「勁蜂一型」無人機。該機滯空時間15分鐘、導控距離8公里,配備光學與紅外線酬載,可透過發射筒發射,執行目標辨識、追蹤與視距外精準打擊,展現國防自主研發實力。 中科院強調,此次合作是無人機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未來將與三校推動更多科研計畫,加快技術創新與疊代速度,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參與計畫的學生將成為未來無人機產業關鍵人才,實現學用合一,為臺灣無人機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中科院響應政府無人機產業發展政策,積極推動嘉義民雄航太暨無人機產業園區建設,結合現有研發能量、量測與驗證設備,並設立模擬算力中心,透過產學研緊密合作,加速國內無人機產業成長,強化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優勢。【國防訊息】 114年03月20日
-
顧部長立院施政報告 提交《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9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受邀至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進行國防施政狀況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專案報告,部長詳細說明國軍戰力整備、國防自主發展、兵力規劃與人力提升等重點,展現國防改革與精進戰力之決心。 國防部業務報告概分「區域情勢掌握」、「檢討組織編裝」、「提升作戰韌性」、「年度演訓規劃」及「全社會防衛韌性」等14項重大國防施政。 提及區域情勢掌握,部長指出,中共持續以各種複合式威脅手段施壓,亦針對周邊國家進行灰色地帶侵擾及軍事挑釁,國軍面臨嚴峻的安全環境,將持續關注區域情勢變化,透過增加國防預算,提升軍事現代化,精進戰備整備,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與友盟夥伴深化合作等具體作為,以建立有效嚇阻能力,確保國家安全與區域和平。 關於檢討組織編裝,顧部長表示,國軍配合M1A2T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各式無人機及人攜式防空飛彈等新式武器裝備陸續獲裝,同步檢討老舊裝備汰除,並調整部隊編組人力,以具備遠距精準打擊及快速機動應援等能力。守備及後備部隊則檢討配賦無人機、自走火砲等,強化部隊機動性與火力。 在提升作戰韌性部分,顧部長指出,除強化國軍後勤、指通韌性外,國防部也規劃於今年底前,成立國軍首座「捐血機構」,後續於中、南及東部國軍總醫院成立捐血機構。另參照友盟國家軍事血液計畫,將於明年成立「三軍血液計畫(TSBP)」,建立由中央管理的血液供應系統,制定政策與作業流程,確保國軍血液供應穩定機制。 顧部長亦提及,年度演訓規劃上,國軍於3月17至21日執行「立即備戰操演」,使各級部隊熟稔防衛作戰備戰部署階段整備要項;另因應中共針對性軍演,執行非計畫性「立即備戰操演」。另外,第1季時海軍將執行聯合截擊作戰計畫演練並結合空軍戰術總驗收實施,後續依期程執行「漢光41號」電腦輔助指揮所及實兵演習、三軍精準飛彈射擊、陸軍聯兵旅戰術對抗及三軍聯合火力實彈測考等聯合演訓,維持國軍整體戰力。 針對「漢光41號」演習,顧部長說明,區分「高階幹部圖上兵推」、「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及「實兵演練」等3階段實施。「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規劃於4月5至18日,進行14天13夜對抗推演,磨練指揮官用兵決策能力;「實兵演練」規劃於7月9至18日,實施10天9夜實兵演練,以步兵旅全旅擴編動員、新式武器裝備作戰效能及軍民整合為重點,驗證部隊執行計畫能力,建立快速反應並維持高戰備能力。 在全社會防衛韌性部分,顧部長進一步指出,遵循賴總統裁示,將「萬安」、「民安」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其中,「全社會防衛動員演習」採無劇本、小規模方式進行,驗證戰時景況下各項災害搶救作為,包含戰時聯合應變指揮管制中心運作、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等;「防空演習」則由縣市政府擇定3個行政區,驗證防空疏散避難作為。 另有關武器籌獲,顧部長也說,國軍今年度計有「人攜式刺針飛彈」、「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等217案武器裝備;國機國造迄今交機43架,國艦國造持續推動高效能艦艇等4型艦籌建;海空戰力規劃111至115年籌建「雄三飛彈」等9型飛彈量產,均依計畫執行中。 針對立委關切的國防預算編列及執行,顧部長表示,國防部將確保預算穩定成長,滿足國軍戰力維持、軍備籌獲、人力提升及戰備整備需求,並強調將持續強化義務役及後備部隊戰力,藉由戰備物資補充與高強度戰備訓練計畫,全面提升整體防衛動員能量,同時也積極與國際夥伴合作,參考先進國家軍事發展趨勢,持續優化訓練方式與戰術運用,提升國軍整體作戰效能。 顧部長強調,國防部將積極回應各界期待,持續秉持務實態度推動國防建設,強化戰備整備、提升作戰能力,確保面對任何威脅都能迅速應對,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維護臺海及區域和平穩定。 此外,國防部整合評估司司長苗蕙芬針對《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進行專案報告指出,因應當前臺海安全情勢嚴峻,國軍將持續強化「不對稱作戰」戰略,提升聯合作戰能力,並依據威脅變化適時調整作戰計畫及兵力整建,以有效因應未來挑戰。 苗司長表示,國軍積極推動無人作戰系統、人工智慧決策輔助、精準打擊能力與資通電戰技術發展,確保戰場科技優勢,全面提升作戰效能。同時,也強化後備部隊的裝備精進與動員效率,落實全民防衛動員體系的建置,提升全民整體防衛韌性。苗司長強調,未來國軍將持續精進資源配置,確保各項裝備維持最佳戰備狀態,並強化戰術靈活性,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 苗司長進一步指出,國防部將深化與美國及其他友邦之軍事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印太區域和平穩定,持續提升國軍現代化建軍目標與戰略執行效能。透過軍事合作與聯合演訓,進一步強化國軍與盟友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確保臺灣在區域防衛網絡中的戰略地位。【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9日
-
透過鏡頭記錄海軍風采 見證國防發展(軍聞社記者王茗生專訪)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環島航訓開放活動,吸引許多軍事迷與攝影愛好者到場,以鏡頭捕捉軍艦雄姿與官兵日常,透過影像記錄海軍軍艦開放活動,讓更多人瞭解海軍的辛勞與奉獻,進一步拉近軍民之間的距離。 來自澎湖的王先生從小對軍艦充滿興趣,這次特地攜帶相機前來,記錄軍艦與官兵的身影,希望讓更多人瞭解海軍的任務特性與辛勤付出,王先生表示,許多民眾對國防事務較為陌生,而透過開放活動,不僅能讓更多人親近海軍,更能提升全民國防意識,他期盼未來能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軍艦,深刻體驗海軍在國防中所扮演的角色。 曾於民國60年至63年服役於海軍陸戰隊擔任外賓照相兵的鐘先生表示,從15歲開始學習攝影至今,從未停下,攝影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更參與每年的敦睦遠航國內環島航訓開放活動,希望能夠持續透過相機,記錄軍事發展與國防變遷,讓國防自主成果與官兵努力的身影永遠留存。 趙先生的父親曾是海軍官兵,對海軍懷有深厚的情感,過去曾多次參與營區開放活動,但這次特別帶著新相機,希望以不同視角記錄海軍的日常與勤務狀況。趙先生表示,軍艦開放活動,不僅能讓國人更瞭解海軍的工作與辛勞,也能讓官兵感受到來自社會大眾的支持與鼓勵,未來他會持續透過攝影,讓更多人看見海軍的專業與貢獻。【圖文專訪】 114年03月15日
-
敦睦支隊臺中港開放參觀 展示國艦國造與國防自主成果(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中14日電)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今日於臺中港展開為期兩天的開放參觀活動,海軍司令部政戰主任劉中將邀請民政局彭副局長及地方機關、團體代表出席,也讓民眾登上磐石軍艦,在「文宣館」中飽覽國防科技、產業發展及臺灣文化特色,並欣賞精采的軍樂與戰技操演,見證海軍堅實戰力。 磐石軍艦「文宣館」以「建構防衛韌性,捍衛海疆安全」為主題,設置「觀光100」、「信賴產業」、「國防自主」、「臺灣之光」、「故宮百年」、「客家文化」、「名勝景觀」、「精品科技」、「藝文創意」及「臺灣茗茶」等十大展區,透過平面、影音及展品,使民眾瞭解臺灣在各領域的成就。 「國防自主」展區中,陳展我國自主研發的沱江軍艦、大武軍艦及玉山軍艦等艦艇模型,讓民眾瞭解國艦國造的最新發展,同時,介紹無人機研發成果,展現未來戰場科技化趨勢及國防自主的進步。 此外,最受歡迎的「臺灣之光」展區,則陳展2024巴黎奧運奪牌選手李洋、王齊麟及林郁婷等人在比賽中所使用的運動器材,以及世界棒球12強賽,臺灣冠軍隊的簽名球與球衣,並播放精彩賽事回顧,讓民眾可以近距離感受臺灣選手在國際賽場上的奮戰精神,重溫選手為國爭光的榮耀時刻。 艦隊指揮部表示,在臺中港的開放參觀活動至明(15)日,時間為上午9時起至下午3時止,歡迎民眾登艦參觀;艦指部並提醒登艦民眾須攜帶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或具照片之國民身分證明文件,並配合現場引導,提早入場,以免向隅。【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4日
-
顧部長立院專案報告 說明勇鷹交機進度及失事檢修狀況(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應邀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針對「國機國造交機進度及勇鷹高教機失事後檢修情況」進行專題報告,說明國機國造政策推動現況、勇鷹高教機交機進度及失事檢修情形,並備質詢。 顧部長表示,為因應區域安全情勢變化,國防部積極推動國機國造政策,勇鷹高教機採購計畫自106年至117年間,規劃取得66架新式高教機,以取代現役F-5E/F及AT-3型機,確保空軍飛行員換裝訓練銜接順利,提升整體戰力,落實「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維護國家安全與區域穩定。 空軍司令部參謀長王德揚中將補充,勇鷹高教機交機進度截至今年2月底應交機47架,已交機43架,尚有4架因外購系統件交貨延遲影響進度。空軍已與中科院及漢翔公司協調,啟動國內自製替代方案,確保後續交機時程。 針對勇鷹高教機1130號機失事後的檢修情況,王參謀長指出,空軍已於2月15日事故發生當日啟動天安作業,並成立「失事調查專案小組」,由中科院、漢翔公司及空軍各專業人員共同參與調查。初步分析可能涉及發動機系統、電源系統、電氣系統及燃油系統等12項機械因素,目前已完成全機隊檢修與特別檢查作業,並於3月5日恢復飛行訓練。 此外,顧部長於會前接受媒體訪問,針對國軍加薪、國防預算、義務役役期、MDM資訊安全系統及勇鷹高教機失事調查等議題,作出相關回應。關於立法院否決覆議案,顧部長表示,國防部已評估預算刪減對軍事訓練與國軍待遇調整的影響,由於部分海外培訓經費遭刪減,將調整訓練計畫,例如減少射擊訓練發數,以符合現有經費限制,而國軍加薪部分,國防部將依編列之人員維持費,在財源許可下儘速推動,如無法於下半年執行,將於明年預算中適當編列。 針對義務役役期是否恢復至兩年,顧部長明確表示,目前無相關規劃,美方亦未曾提出此要求,國防部將依現行政策推動國軍兵力調整。至於國防預算占GDP 10%之說法,他強調,目前國防支出目標為GDP 3%,此目標獲得美方肯定,雙方均認為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為當務之急,並可能透過特別預算進一步強化國防建設。 對於MDM(國軍行動裝置管理系統)遭質疑形同虛設,顧部長澄清,此系統進入營區後即具備禁用攝錄影、定位與藍牙功能。本次洩密事件涉及遺失手機,經檢視流出照片,確認並非官兵於營區內所拍攝,而為單位紀實人員所攝影,且屬經核可後可公開之影像,顯示MDM系統已發揮應有功能。此外,針對退伍官兵仍存留於軍中LINE工作群組,顧部長強調,所有公務群組皆應遵守退伍即退出的規定,並將強化管理機制。 針對勇鷹高教機失事調查,顧部長重申,國防部並未將事故定調為純屬機械因素,調查仍涵蓋環境等各項可能因素。昨(12)日已完成飛機前機身及黑盒子打撈作業,後續將進行數據解析,以釐清事故真正肇因,並適時對外說明。 顧部長強調,國防部將持續貫徹「國機國造、國防自主」政策,全力督導空軍與中科院依照建案目標推進,確保高級教練機訓練能量建立,提升國軍飛行訓練與戰備能力。同時,國防部將持續加強飛安管理,確保飛機維保妥善,維護國軍飛行員安全。對於勇鷹高教機後續發展,國防部將持續監控合約履行、打撈作業及失事調查進度,以釐清事故原因,確保未來飛行安全與機務妥善率。【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3日
-
海軍敦睦支隊澎湖開放參觀 致力推展全民國防(軍聞社記者王茗生澎湖11日電)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今日航抵澎湖,展開為期兩天的開放參觀活動,讓地方民眾與遊客有機會近距離瞭解海軍艦艇及官兵日常訓練,見證海軍堅實戰力。 典禮上午由海軍副參謀長施少將主持,並邀請澎湖縣長陳光復及多位地方機關、團體代表出席,典禮中,陳縣長代表地方政府向支隊官兵致贈慰問金,感謝海軍不分晝夜守護海疆,並透過環島航訓與民眾交流,深化全民國防意識。 典禮後,施副參謀長偕同與會貴賓登上磐石軍艦參觀文宣館,在專人導覽下,瞭解館內展示的國防科技、臺灣精品、產業發展及文化藝術等內容,充分感受海軍在敦睦遠航訓練中,致力推廣國防自主及多元文化的成果。 開放參觀期間,由海軍官校鼓號樂隊、海軍樂儀隊及陸戰隊莒拳隊帶來精彩演出,民眾不僅感受到海軍官兵的平時精實訓練成果,更見證了海軍專業技術與堅強戰力,現場氣氛熱烈,贏得在場民眾的熱烈掌聲與喝采。【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1日
-
「速寫」軍艦 民眾用畫筆記錄海軍風貌(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南10日電)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國內航訓,一連兩日停靠臺南安平港開放參觀,今日現場人潮依舊,吸引許多師生、軍事迷、親子家庭熱情參與。其中,臺南社區大學講師張駿業特別在現場以油畫寫生的方式,記錄敦睦支隊停靠於安平港的畫面,希望透過藝術,將這難得的一刻永遠留存。 張駿業表示,敦睦支隊停靠安平港的機會一年僅有一次,這樣的活動不僅展現海軍的堅實戰力,也成為他在臺南生活的一部分。他過去經常透過油畫寫生方式,紀錄臺南的生活風景,這次趁著空檔,特別前來創作,為海軍留下獨特的藝術紀錄。 作為一名畫家,張駿業習慣在三小時內完成一幅作品,以捕捉現場的光線變化與事物,在創作過程中,經常有民眾前來圍觀,透過繪畫不僅記錄風景,也讓人與畫產生連結,留下美好回憶。 本次活動,張駿業對文宣館的展示內容印象深刻,不僅呈現了臺灣的軟硬實力,更加深他對海軍的認識。他表示,參訪過程中,官校學生的親切導覽,讓民眾近距離接觸國防科技與國防自主發展過程,更讓他覺得海軍官兵平時在海上訓練的辛勞與不易。 「我們畫畫只要曬幾個小時的太陽,但國軍卻要24小時待命,守護這片海域,真的很不容易!」張駿業表示,他希望透過這幅畫,向國軍表達支持,也讓更多人瞭解海軍的專業與奉獻。【最新動態】 114年0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