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國防自主" ,結果共:11筆
-
立委考察軍備局205廠 瞭解新式武器發展與作戰應用(軍聞社記者陳傳奇高雄24日電)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王定宇委員一行,今日前往高雄地區,考察軍備局第205廠裝備展示暨性能體驗,聽取簡報瞭解單位運行與研製現況,並體驗新式裝備射擊性能,肯定國軍自主研發成果,展現國防科技持續進步的實力。 王委員上午在陸軍常務次長楊中將、205廠廠長陳少將等人陪同下,首先聽取單位任務簡介與近期研製重點,針對國造裝備的發展趨勢、技術應用與測試驗證流程表達高度關注,並對研發人員長期投入裝備革新的努力,予以肯定。 簡報後,王委員一行實地前往展示場域,近距離觀摩並親身體驗多項新式裝備的操作與射擊性能,對其準確性與操作穩定度留下深刻印象,並表示將持續支持軍工發展,協助國軍努力發展國防自主能量。【最新動態】 114年07月24日
-
鍾副部長視導202廠 肯定國防自主彈藥產能(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日電)為瞭解彈藥生產執行狀況,國防部副部長鍾上將今日前往軍備局第202廠,實地考察廠區各產線,除了強調工作安全的重要,對於軍備同仁長期以來的辛勤付出,投入軍品生產研發工作,予以肯定與嘉勉。 鍾副部長上午由相關聯參陪同,前往軍備局第202廠,聽取工作簡報,瞭解近期國防自主與軍品研發生產狀況,提出工作指導;期間,鍾副部長也實地視察彈筒、彈體及戰車彈等生產線,肯定他們的努力與貢獻。 鍾副部長表示,生產線工作安全不能有鬆懈與疏忽,務必要強化風險管理,依照「分官設職、分層負責」的概念,將自己的本分做好,同時落實SOP標準作業程序與管理機制,一切以人員安全為考量,避免危安事件肇生。 鍾副部長並強調營安的重要性,因為廠區內有許多彈藥的生產,各級都要清楚區域防護的重要性,不能只依靠區域聯防來協助,平時就要模擬滲透、潛伏等各項突發狀況,提升人員在第一時間的緊急應變能力,並落實人員查核,建置警監自動化系統,使危安事件消弭於無形,確保營區整體安全無虞。【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2日
-
【影】以人為本專注戰訓 顧部長勉全心準備漢光演習(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2日電)國防部今日在華視頻道播出「國軍114年精神戰力專案教育」,部長顧立雄特別現身節目,勗勉全體官兵在漢光41號演習前夕,全力投入實戰化訓練,並強調國軍的現代化建軍與國防韌性建構,需仰賴每一位官兵的堅守與努力。 顧部長日前前往北部地區視導海軍陸戰隊陸戰66旅,並於現地與官兵共同錄製本次教育節目,親自說明演習重點與建軍備戰方向。節目中,部長與官兵在指揮所中進行座談,親切回應問題,展現高度親和力。 顧部長指出,漢光41號實兵操演將於7月9日展開,此次演習為國軍年度最重要的聯合作戰驗證,採「無劇本、實兵實地實時」方式進行,納入共軍可能的灰色地帶襲擾情境,強調部隊須具備隨時應處、即時反應的實戰能力。 顧部長說,現代戰爭型態已將戰場擴展至社會機能,關鍵基礎設施如水、電、運輸等,皆成為敵軍可能攻擊目標,因此守護這些設施,就是守護國家生命線,也是防衛韌性的核心任務。他期勉全軍官兵謹記責任所在,持續鍛鍊,強化應處能力。 針對國軍整體建軍方向,顧部長說明,包括不對稱戰力、防衛韌性、後備戰力及灰色地帶應處等四大面向,國防部正持續透過國防自主與對外籌購雙軌並進,汰換老舊裝備、優化部隊結構,提升整體關鍵戰力,形塑有效嚇阻能力,確保臺海安全。 顧部長進一步指出,國軍現代化不僅體現在裝備上,更須導入人工智慧、無人載具等新興科技。國防部已成立國防創新小組,攜手民間產業鏈,推動科技應用轉化作戰效能,期盼官兵勇於學習、善用科技工具,共同打造智慧國軍。 他也強調,「以人為本、減法思維」是國防部近年推動組織文化改革的核心理念,簡化文書、減少無效作業、刪除多餘會報,目的就是讓官兵將心力專注於訓練與本務,真正落實戰力強化。 「國家的安全,不是寫在公文上,也不是在新聞播報裡,而是在你們每一場演訓所流下的汗水裡。 」顧部長向全體官兵致上崇高敬意,並表示「官兵是國家的根,是最強悍的戰士,沒有大家,就沒有民生安穩與經濟發展。」 最後,他也預祝即將展開的「漢光41號演習」圓滿成功,並致贈官兵漢光應援毛巾,感謝他們的辛勞與付出。【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2日
-
賴總統出席三軍八校院聯合畢業典禮 期勉堅定捍衛國家主權(軍聞社記者林庭暉高雄26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上午出席「114年三軍八校院聯合畢業典禮」,期勉畢業生傳承精實軍風,強化自律與專業;堅定捍衛國家主權,追求真正和平;勇於突破創新,打造現代化國軍。並強調將透過各項政策支持國軍,團結所有國人同胞成為國軍最堅強的後盾。 畢業典禮上午於鳳山陸軍軍官學校舉行,賴總統抵達後,首先頒發畢業證書、授階予畢業生代表,並頒獎表揚成績優異學生;典禮結束後轉往司令臺,與各校畢業生共同合影,過程中受到畢業生的熱烈歡迎。典禮過程中,包括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國防大學校長劉志斌上將、陸軍司令呂坤修上將、海軍司令唐華上將、空軍司令鄭榮豐上將及各國駐臺使節代表等亦出席與會。 賴總統致詞時表示,畢業生們在青春年華時選擇投身軍旅,承擔起保家衛國的重責大任,他由衷表示欽佩和感謝。四年前同學們一同在鳳山入伍,鍛鍊強健的體魄與堅強的意志,也和同袍建立了深厚情誼。這些經歷都是未來的寶貴資產。而今天,大家再次齊聚鳳山,見證彼此完成這段重要的旅程。這不僅僅象徵三軍一體、團結協作的精神,更展現出初衷不改、豪情不減的決心與信念。 賴總統也特別感謝每一位家長,因為他們的堅定支持,讓孩子選擇了這條艱辛、但充滿光榮的道路。未來他們都是守護國家安全、守護臺灣民主自由最重要的力量。同時,也要感謝各位校長、師長辛勤的教誨,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最好的教育,也獲得了最好的訓練。 賴總統指出,當前國際情勢動盪不安、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對全球都造成了嚴峻挑戰,畢業生們未來務必要胸懷全局、見微知著,帶領國軍持續進步,確保國家、國防以及國人的安全。 賴總統也特別提出三點期許與畢業生共勉,首先是傳承精實軍風,強化自律與專業。因為軍隊的尊嚴來自每一位官兵的行為與態度。無論是國軍三大信念-國家、責任、榮譽,或是操場上的兩面牌匾-「實踐忠誠精實軍風」、「矢志捍衛民主憲政」,這些都不是口號,而是軍人要身體力行的價值。賴總統希望大家銘記部隊的風紀、軍人的操守,因為這攸關人民對國軍的信任與國家的安全穩定。在踏出校門後,務必以身作則,唯有嚴守紀律,也才能在關鍵時刻凝聚士氣、無畏無懼、堅如磐石,成為守護家園的最堅定力量。 第二,堅定捍衛國家主權,追求真正和平。他表示,不久前和各國代表齊聚一堂,紀念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戰勝利日,會中他指出,無論用甚麼理由或意識形態,以武力侵略其他國家都是不正義的罪行,並且必定失敗;而團結捍衛家園與自由民主的夥伴終將獲得勝利。更重要的是,珍視和平就不能坐視侵略,更不能掉以輕心。面對威權主義持續不斷的威脅以及各種滲透手段,大家一定要提高警覺,精進戰技,提升國防力量,反共、反滲透、反併吞,堅定捍衛國家主權,以實力達到真和平。 第三,勇於突破創新,打造現代化國軍。賴總統期許各位同學無論未來身處什麼崗位,都能與時俱進、持續學習,以創新思維迎接新科技、新挑戰,成為國軍新的動能,打造現代化的軍隊,讓國家安全和韌性不斷提升。他也會持續推動國防改革,落實國防自主,透過各項政策支持國軍,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同時努力團結所有國人同胞,讓國人成為國軍最堅強的後盾。 「請勇敢、自信地邁開步伐,為臺灣書寫下個世代的和平與繁榮。」賴總統向在場畢業生表示,他們的未來與國家的前途緊緊相連,期許所有人一起努力,打造現代化、智慧化、專業化的勁旅,堅定守護國家的主權與安全;維護民主,堅守民主自由的價值與信念,讓國軍的榮光代代相傳,團結為國家打拚。【最新動態】 114年06月26日
-
鍾副部長視導205廠 勉落實風險管控強化安全查核(軍聞社記者林庭暉高雄20日電)為了解國防自主及軍品彈藥研製生產現況,國防部副部長鍾樹明上將今日前往軍備局生製中心第205廠,實地考察廠區各產線,關心205廠搬遷及工程進度。鍾副部長提醒所屬軍備同仁,務必訂定並嚴格執行標準作業程序,妥善控管各項風險與安全因子,同時加強人員查核與精神教育,注重保密防諜意識,並期許單位廣納人才、集思廣益,共同為國防自主奉獻心力。 鍾副部長上午在常務次長黃中將等人陪同下,前往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第205廠,聽取單位簡報,了解近期國防自主與軍品研發生產狀況,並提出工作指導。隨後,鍾副部長實地視察廠房工程、輕兵器生產線,以及射擊試驗場實彈試驗,對於軍備同仁的辛勤付出,表達肯定與嘉勉。 鍾副部長於工作指導時表示,205廠區有相當多生產線,各科所負責人,應分類評估並制定相應的SOP,並且分層負責,依工作進度落實執行。工作時,每一天都應以「第一天」的心態面對工作,每一次任務皆以「首次執行」的標準,謹慎應對,因為事前的預防永遠比事後的補救更重要。 鍾副部長也強調,人員的查核與保密的警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單位應積極思考如何強化同仁及聘僱人員的保密意識,也應定期實施查核與管制,不可流於形式。鍾副部長指出,近期許多洩密案件,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面臨財務失衡,期許單位要透過多重管道,多加關心所屬同仁的財務狀況,確保機密安全。 鍾副部長勉勵軍備同仁,遇到困難與挑戰時,必須想辦法精進與克服,並且要思考,如何在現在的職務上,對國軍、對單位有更多的貢獻,以及能為單位貢獻什麼、留下什麼。鍾副部長期許軍備同仁,應持續廣納人才、集思廣益,共同為國防自主努力,讓國防自主的步伐,能夠持續不斷地向前邁進,也為後進指出一條努力的方向。【最新動態】 114年06月20日
-
【影】水面無人載具公開展示 中科院深化國防產業合作(軍聞社記者蔡枋澐宜蘭17日電)為推動水面無人載具(USV)技術發展及瞭解國內外廠家的USV產品性能,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今日起一連兩天,於蘇澳外海舉辦水面無人艇公開展示活動,並邀請國內外廠家共同參與,期藉由公開展示各家無人艇性能,提供國軍及海巡等潛在顧客蒐集數據,作為後續優化規格及模組化量產之重要參考,深化國防自主實力,並促進國內產業發展。 此次展示活動區分為靜態及動態兩個階段,首先靜態階段,是由各廠商透過影片與書面資料,介紹所研製之無人艇功能與應用特性;動態展示則由雷虎科技、碳基科技、龍德造船公司等3家代表廠商,實施遙導控距離、光電目獲影像等6項動態展示,提供軍種未來無人載具優化規格參考,確保後續性能符合實際作戰需求。 另外,中科院也將參照參展廠商展示數據,開發水面無人載具公版控制系統,建立標準化模組,並可搭配不同需求的任務酬載模組(如巡邏、搜救、環境監測、物流等),進一步提升無人艇應用彈性及通用性,以達軍民通用及快速量產的成效。 中科院指出,前瞻國際潮流及科技發展,將持續深化無人艇技術發展與研究,結合自主航行、智慧決策及AI功能,全面提升水面無人載具,在複雜海域中的路徑規劃與環境感知能力,並透過AI技術優化資料處理、航行判斷及任務執行效率,以滿足國軍建軍備戰需求。 中科院強調,配合國防自主政策推動,在軍民通用領域扮演產業領航先鋒,此次配合政府政策,運用累積多年研發經驗,勢必在國防科技研發能量基礎下,發揮產業統合與樞紐的角色,持續推動水面無人載具於國防及民生領域的發展,透過標準化控制規格,促進產業合作與發展,提升我國在全球無人艇技術領域及產業競爭力。 此外,中科院也與Auterion簽署合作備忘錄,Auterion是全球領先的開源自主生態系統技術開發商。此次合作將把AuterionOS(Auterion所開發的無人載具作業系統)與Nemesis(Auterion的AI無人機蜂群作戰平臺)整合至由中科院及臺灣的國防製造商所研發的新一代無人載具中,象徵著臺灣在空中、海上與陸地領域無人載具自主能力發展的重大里程碑。【最新動態】 114年06月17日
-
楊常次視導114年軍品公開展示 強化國防自主能量(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中12日電)為建構國防工業供應體系,國防部資源規劃司於6月11、12日辦理「114年度研製(修)軍品公開展示」,透過現場說明,使廠商瞭解各軍種需求,提升民間廠商研製(修)軍品意願,帶動國防產業發展、自主及韌性。 「114年度研製(修)軍品公開展示」於臺中市翔園文旅舉辦,國防部常務次長楊中將也出席會場,瞭解展出軍品項目與規格,並在各軍種、生製中心及中科院說明官解說下,逐一視導陳展軍品。 楊常次表示,國防部透過軍品公開展示,鼓勵具備相關能量的國內廠商投注資源參與軍品研製、研修作業,藉以發展國防科技工業,不僅能擴大內需、促進投資及增加就業機會,更能厚植國防自主實力,彰顯自我防衛決心,達成「國防」與「經濟」雙贏目標。 「114年度研製(修)軍品公開展示」由各軍司令部、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依據需求評估後提出,項目有陸軍戰車速率陀螺儀芯子、海軍S-70C發動機氣源啟動器、空軍C-130H鋼繩回收鉸盤等零附件共1,082項,吸引國內廠商計187家參與。 各需求單位於陳展期間就軍品規格及採購數量提供說明,並由國防部及產業合作發展會報針對軍品研製(修)作業流程實施解說,後續由國內廠商自費研發、產製及維修,經公正第三方協驗後發給合格證明,以建立軍事裝備研製與研修的供應鏈,提高裝備妥善率。【最新動態】 114年06月12日
-
【影】中科院攜手中正大學 打造無人機非紅供應鏈(軍聞社記者蔡枋澐嘉義3日電)為積極響應國家五大信賴產業發展策略,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繼與臺大等三校簽訂策略聯盟後,今日再攜手國立中正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持續在民雄航太暨無人機產業園區,融注產官學研各界的能量,並結合嘉義太保亞創中心及未來的飛試基地,構築一條龍式的非紅供應鏈。 簽約典禮於國立中正大學禮堂國際會議廳舉行,在嘉義縣長翁章梁及無人機企業嘉賓的見證下,由中科院院長李中將和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開啟產學研在地交流的契機,並積極深化園區內人才培育、法規、營運、科研合作、測評、遙導通訊、資安、AI治理、數位孿生與AI技術應用等實務工作,提升國防自主研發實力,共同達成國家無人機政策目標。 中科院表示,政府規劃將嘉義打造為無人機產業發展重鎮,擁有豐沛學術能量和絕佳地利的中正大學,投入該校在AI、資安、精密製造等領域上的卓越實力,未來將能為民雄園區提供關鍵人才與技術支持,加速產業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打造國內無人機產業生態聚落。 中科院指出,該院以國防武器研製為核心任務,長期深耕無人載具系統,肩負起無人機產業發展的火車頭,投入AI算力中心、高低速風洞、智慧製造等基礎建設,並注入無人載具ODM/OEM經驗,協助進駐廠商實現敏捷開發、迭代運算、快速量產、成本降低及世代演繹等創新優勢;同時結合中正大學學研能量,共同引領產業聚落快速成形、生生不息,不僅為地方繁榮帶來加乘助益,也能提升臺灣無人機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另外,現場除靜態展示各型無人機外,也特別公開中科院與雷虎公司合作開發的「沉浸式自殺攻擊無人機(FPV)」,以及中科院「勁蜂一型無人機」,擊靶成功紀實影片;而「紅雀三型無人機」則展示垂直起降、轉態飛行、定翼巡航、目標追蹤等性能,且可不受地形限制進行起降及實施偵蒐任務。 相關影片可至軍聞社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mna_roc觀看。【最新動態】 114年06月03日
-
中科院辦理無人載具展示活動 促進產業合作與發展(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8日電)國防部今日舉行例行記者會,由中科院系統發展中心主持人孫春青說明「國內外廠商水面無人載具展示活動」內容,現場將廣邀國內外廠商共同參與展示,期望透過產業交流合作,促進國防自主能力與產業發展。 孫春青表示,為推動水面無人載具(USV)技術發展及瞭解國內外廠家之USV產品性能,中科院規劃今年6月17、18日,於蘇澳外海舉辦水面無人載具公開展示,並廣邀國內外廠商(包含造船、控制器及通訊等廠商)共同參與;現場活動除開幕儀式外,也安排水面無人載具靜態展示及海上動態展示活動,提供來賓瞭解產品特性。 孫春青指出,中科院將依展示結果,評估各參與廠商的技術水準,提供軍種未來無人載具優化規格參考,以確保後續無人載具性能符合作戰需求;在媒體提問中,孫春青也說明,此次活動是交流平臺,有利掌握國內、外資訊,並不是競賽性質,也不會有智慧財產權爭議。 孫春青進一步表示,參照廠商展示數據,開發無人載具公版控制系統,建立標準化模組,並可搭配不同需求的任務酬載模組(如巡邏、搜救、環境監測、物流等),進一步提升無人載具應用彈性及通用性,以達軍民通用及快速量產的成效。 孫春青強調,中科院配合國防自主政策推動,在軍民通用領域扮演產業領航先鋒,此次配合政府政策,運用累積多年研發經驗,勢必在國防科技研發能量基礎下,發揮產業統合與樞紐的角色,持續推動無人載具於國防及民生領域的發展,透過標準化控制規格,促進產業合作與發展,提升我國在全球無人載具技術領域及產業競爭力。 此次受邀靜態展示廠商,包括傑海達機器人、經緯航太、博府智造、碳基科技、雷虎科技、哥倫國際、龍德造船、美商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美商Ocean Aero、美商MarTac、美商Defense Systems Redeployment Group、美商Auterion;而參加動態展示的廠商無人載具,則有雷虎科技的「海鯊800」、碳基科技的「碳險家一號」、哥倫國際公司的「食人魚」,以及龍德造船研發的「黑潮」。【最新動態】 114年05月28日
-
顧部長任職週年 強調務實改革建立國防韌性(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2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任職週年,日前藉媒體申訪時機,針對建軍備戰、兵力結構、後備動員、軍事交流、國防產業、軍紀管理、敵情應處等重大議題,提出完整說明,並強調國防施政必須回到根本、回應挑戰,讓國軍因應未來戰爭具備足夠的力量與韌性。 在建軍備戰方面,顧部長表示,國軍持續依據「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構建「多域拒止、韌性防衛」能力。他指出,目前正加速籌獲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M1A2T戰車、各型無人機及反制系統,強化遠距精準打擊、防空反制與資訊整合能力,同時透過機動部署與備援機制,提升防護韌性。 顧部長指出,在聯合作戰訓練方面,除新增「立即備戰」、「聯合資訊及電子作戰」、「整體空中及飛彈防禦」、「聯合海上防禦」與「聯合地面防禦」等5項聯合操演,並將敵「聯合軍演」及「戰備警巡」等態樣,納入想定狀況,以符合實戰化場景要求。今年,「漢光41號演習」時程延長,也更加著重鏈結「全社會防禦韌性」,涵蓋軍民整合協調、戰略溝通、戰災救援等多元實務課題。 在兵力結構方面,顧部長指出,國軍已依據「科技取代人力、火力取代傳統兵力」原則調整編裝。陸軍成立火箭連與無人機大隊,海軍陸戰隊裁撤傳統砲兵、戰車營,改編為無人機營,空軍亦配合新式防空武器優化戰管編組,強化情監偵、預警、整體防空及空中作戰戰力。他強調,兵力結構調整將隨新式裝備逐步到位持續精進。 在後備動員方面,顧部長說,後備戰力是建軍四大要素之一。國防部整合民間專長與後備需求,精準分發員額並優化訓練內容,納入無人機、反裝甲等課程,未來將持續結合地方政府建立模擬實境演練機制,提升整體動員效能。 在軍事交流方面,顧部長指出,國軍赴美訓練強化戰技與信心,有助深化兩軍合作。他表示,未來將擴大人員派遣與交流深度,除技術層面外,也將強化聯合戰術理解,讓官兵於訓練中實質受益,帶動部隊整體戰力提升。 顧部長表示,我國作為國際社會及印太地區的樞紐,臺灣與友盟國家擁有「以實力謀和平,才能獲得真和平」的共同信念。尤其,當前極權國家推動灰色地帶行動,大幅縮減「由訓轉演、由演轉戰」空間,民主友盟團結合作尤其重要。國防部透過「高層互訪」、「戰略對話」,大幅深化與友盟國家間軍事交流及安全合作關係,另積極參與國際智庫交流,深化多邊實質關係,以堅定友盟對共同利益的認知與支持,乃至共同維護和平承諾的實踐。 在國防產業方面,顧部長表示,國防部將持續推動國艦國造、國機國造計畫,設立創新小組,聚焦無人系統、人工智慧、通訊與資安等前瞻技術。他強調,國防自主是安全根本,創新技術轉化為戰力需整合產官學資源,共同打造完整國防科技體系。 在保密及軍審方面,顧部長強調,國軍官兵都是敵人想積極滲透、接觸的對象,每位同仁必須落實保密工作;國防部現正完善「國軍涉密人員安全調查作業規定」等安全查核措施,並重新打造1個全新且符合正當法律程序、公平審判原則的軍事審判制度,以維護部隊秩序與公平正義。 在敵情應處方面,顧部長指出,中共對臺軍事恫嚇不會因政黨輪替或特定言論而中斷。他表示,國軍每日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掌握共軍動態,並與海巡分工合作,共同維持海域秩序。他強調,國防部也與國安會密切協作,強化對認知作戰與滲透行動的應處,確保整體安全體系穩固。【最新動態】 114年0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