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展覽" ,結果共:17筆
-
海軍營區開放活動週六登場 動靜態展覽精彩可期(軍聞社記者林庭暉高雄20日電)海軍「114 年國防知性之旅」即將於本週六(22日)在高雄新濱營區登場,為擴大活動宣傳效果,國防部今日特別辦理「國防知性之旅-全民挺國FUN」邀訪活動,邀請媒體團先睹為快,同時透過鏡頭實地見證海軍官兵勤訓精練成果,並安排靜態裝備陳展,展示多款海軍現役武器裝備與各式無人機,展現海軍在監偵及海域覺知的能量與發展現況,促進全民國防與軍民交流。 活動上午於高雄新濱營區展開,首先由海軍副司令敖中將主持歡迎暨開幕儀式,接著依序由海軍鼓號樂隊、陸戰樂儀隊、莒拳隊、左營高中熱舞社帶來精彩的動態操演。最後,則進行靜態裝備陳展、艦艇參觀,並由海軍安排專人導覽介紹。 靜態裝備陳展,共展出M109特種作戰突擊艇、AAV7兩棲突擊車、雙聯裝刺針飛彈、標槍飛彈、20機砲與40榴彈悍馬車、機動飛彈車與雷達車等裝備;同時展出紅雀二型、銳鳶無人機、監偵型、陸用型及艦載型等多型現役無人機,展現海軍的監偵能量;艦艇參觀部分,則安排玉山軍艦及大武軍艦,讓現場媒體共同見證海軍落實「國艦國造」及「國防自主」的成果。 海軍司令部表示,「114 年國防知性之旅」活動,將於11月22日(六)上午9時至下午4時,於高雄新濱營區正式展開,活動結合「知性、體驗、互動」三大元素,於現場中設置人才招募、園遊會及多項裝備體驗,讓民眾「看得到、玩得到、體驗得到」,歡迎民眾到場共襄盛舉。透由近距離接觸國防、認識國防,增進軍民的良善交流,讓社會大眾瞭解「國防」不僅是軍人的使命,更是全民共同的責任,以及全民國防不只是守衛疆土的力量,更象徵全體國人的團結意志。【最新動態】 114年11月20日 -
捕捉馬祖的光影 鄭鼎鏡頭下的戰地之美(軍聞社記者呂尚俞專訪)「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的概念,他們想用『手』來象徵與島的連結,在四鄉五島的海報中把手變成島。這是設計師馮宇的前期概念,我們再把它具體化,成為大家看到的樣子。」攝影師鄭鼎與我們談起馬祖國際藝術島影像拍攝時表示,從第一屆主視覺照片拍攝到第二屆、第三屆的拍攝,都是讓他印象非常深刻的過程。 「最主要還是馮宇,他先做一個前期的規劃與提案,大家覺得OK,就朝這個方向去拍。」攝影師鄭鼎談起馬祖國際藝術島影像拍攝的概念時表示,首屆主視覺以「從坑道裡的小小射擊孔去看風景」為概念,傳達馬祖戰地記憶與自然風貌交融的獨特印象。 鄭鼎指出,第一年團隊依設計師馮宇的構想,走遍四鄉五島,深入許多未開放或荒廢多年的坑道及軍事設施。「我記得第一年很可怕,我八月去拍主視覺,馬祖那時候非常熱。坑道雖然多半涼爽,但有些又濕又悶。裡面還留有許多標示,像『中山室』、『彈藥庫』等,還能看到舊設備的標記。」 他回憶拍攝過程時笑說,悶熱的坑道讓他想起過去在部隊服役的經驗。「那個溫度、那個濕度,怎麼有人能全副武裝待在裡面?我以前是陸軍教育班長,夏天出操時的那種鹽巴、濕疹的狀態我太熟悉了。進坑道時,腦中會浮現很多畫面,因為我自己也是陸軍的。」 鄭鼎強調,為了完整記錄馬祖的戰地風貌,團隊幾乎踏遍每一處島嶼與坑道。「我們幾乎把荒廢的、封閉的、一般人不能進的坑道都去拍。很少有人有機會把四鄉五島都拍到,尤其像西莒、東引這些較遠又少開發的地方,我們都去了。」他說,第一年的影像素材龐大豐富,也成為後續作品的重要基礎。 他認為,《馬祖國際藝術島》不僅是一場文化展覽,更是讓年輕世代重新理解馬祖的契機。「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人認識馬祖。我自己去了四、五次,每次都越來越喜歡,尤其馬祖的食物很好吃。我常跟朋友說,藝術季是讓年輕人接觸馬祖的好題材。」 「你會發現去馬祖觀光的大多是年紀偏大的遊客,年輕人會覺得有距離感。但藉由藝術島的活動,以及搭配這次很多的聯名商品,讓更多人願意親自走進馬祖。」他進一步說,很多人第一次進坑道、第一次感受戰地文化,他覺得這也讓大家更理解國軍的辛苦,對國家的認同感更深。 談及創作與軍人精神的關聯,鄭鼎語氣誠懇地表示,真的要好好謝謝國軍,「像我們當過兵,知道那段時間就是為國家效勞。職業軍人要遵守很多紀律,有許多限制,但正因為他們的堅守,我們才能有今天安定的生活。」【圖文專訪】 114年10月26日 -
臺中榮總「榮光藝韻創作展」 以畫筆書寫榮民精神(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中25日電)為慶祝臺中榮民總醫院成立43週年院慶暨榮民節,臺中榮總今日於中榮藝廊舉辦「榮光藝韻創作展」,以「畫筆書榮光、藝韻敬英雄」為主題,邀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德發親臨主持開幕典禮,透過藝術作品向社會大眾致敬曾為國奉獻的榮民與英勇軍人,展現榮民精神在文化層面的延續與昇華。 本次展覽由苗栗、臺中及彰化榮服處協辦,邀集10位傑出榮民(眷)藝術家參展,包括陳德黽、方草、朱仲儒、林進達、李子慶、莊讚德、廖穆珊、吳麗雲、童福財與黃爲鉦等老師,展出油畫、彩墨、水墨及多媒材等共44幅作品,題材多元,風格鮮明。 輔導會主委嚴德發致詞時表示,輔導會長期推動榮民精神傳承,而此次展覽正體現「榮民精神藝術化」的深刻意義。當榮民前輩放下鋼槍、拿起畫筆,將生命中的紀律與熱忱轉化為動人的創作語彙,展現榮民群體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中榮院長傅雲慶指出,能在醫療場域中欣賞榮民藝術家的精采作品,讓就醫民眾在觀展過程中獲得療癒與力量,體現藝術融入醫療的人文關懷。策展人朱仲儒老師為政戰學校藝術系校友,曾任軍中文宣職務及受戰爭學院教育,退伍後持續投入藝文推廣,現任臺中市墨緣雅集畫會理事長,長年與夫人共同擔任臺中榮總志工,熱忱服務,深獲敬重。 其中,藝術家童福財老師以堅毅人生故事感動人心。童老師服役期間意外受傷致癱,卻以不屈的毅力學習口足繪畫,重新開創人生方向,他的作品傳遞出對生命的勇氣與希望,充分展現榮民面對逆境的韌性與信念。 臺中榮總表示,本次「榮光藝韻創作展」不僅呈現榮民藝術家深厚的創作底蘊,更傳遞出對國家、對生命的真摯情感。每一幅畫作皆凝聚著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對家國的深切情懷,讓民眾在欣賞藝術之餘,感受榮民為國奉獻的故事與堅毅之美,向所有曾為國盡忠的英雄致上最高敬意。【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5日 -
新北市眷村文化節登場 邀民眾體驗眷村文化(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19日電)新北市眷村文化節今年以「喵訪眷村」為主題,現正於空軍三重一村登場,活動至10月31日止,串聯新北多處眷村相關場域,邀請民眾一同參與,感受眷村獨有的文化記憶與生活溫度。 今年的文化節活動包含「永續市集」、「手作工坊」、「體驗遊戲」及「眷村小旅行」等,透過不同的互動方式,將早期眷村文化獨特又溫暖的記憶延續傳承。參與民眾不僅可以實地穿梭巷弄,在建築物中尋找歷史痕跡,也可以透過美食與手作體驗,深入瞭解在地文化,重新認識新北眷村的故事與價值。 此外,「空軍三重一村」是全國唯一蓋在陣地上面並且完整保留的一個防砲眷村,在這裡可以看到清晰的歷史脈絡,縱觀北臺灣將近400年的開發史,從最早平埔族的營業場所、大稻埕農民的農田、日據時期的砲陣地,至光復以後變成眷村,再加上空軍的文化精神,這裡展現了更多元、融合的特殊面貌,展場也將書店、藝廊、展覽空間以及沈浸式舞台劇的方式結合。民眾可以慢慢的走進眷村的不同角落,感受、體驗、挖掘不同且獨特的故事與文化。【圖文專訪】 114年10月19日 -
創新技術博覽會登場 國防部展現科研實力(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6日電)「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即日起一連三天在臺北世貿一館隆重登場,包括中山科學研究院、國防醫學大學、軍備局等單位,在國防科技展區陳展多項國防自主研發成果,具體展現國防科技的智慧創新與韌性,讓參觀民眾見證我國國防自主的優異研發能量。 在開幕典禮中,經濟部長龔明鑫、行政院政務委員吳誠文及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等多位部會首長共同為展覽揭幕,啟動為期三天的科技盛會,象徵跨部會協作、攜手引領臺灣創新能量邁向新紀元;典禮過後,黃常次特別前往國防部展區,聽取各參展單位代表詳細介紹最新研發成果,並慰勉所有參展人員的辛勞與貢獻。 本次博覽會由經濟部、國科會、農業部等部會聯合主辦,外貿協會及工研院共同執行,現場區分「創新經濟」、「未來科技」、「智慧永續」三大主題館與「發明競賽區」共「三館一區」,聚焦「AI跨域創新,智慧驅動未來」策展主軸,展現臺灣在AI、量子運算、智慧製造與永續科技等前沿領域的豐碩成果。 今年創博會規模盛大,來自19個國家的439家國內外企業和學研機構,總計展出1,110項尖端科技,在「智慧永續館」的國防科技展區,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國防醫學大學、國軍左營總醫院、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等單位,共同展出多項國防自主研發成果,包含中科院的亮點技術「防超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國防醫學大學的「模擬訓練系統」,以及左營總醫院應用AI技術的「智慧藥事輔助腎臟病藥物風險評估系統」等,具體展現國防科技的智慧創新與韌性,讓參觀民眾見證我國國防自主的優異研發能量。【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6日 -
2025臺北眷村文化節熱鬧展開 邀請民眾體驗眷村記憶(軍聞社記者劉哲宇臺北12日電)2025臺北眷村文化節以「開箱吧,眷村!」為主題,自即日起至10月19日止,活動據點涵蓋中心新村、嘉禾新村、煥民新村與四四南村等四處眷村,規劃戲劇演出、創意市集、手作工作坊、派對及露天電影等多元形式,讓眷村故事在城市角落中延續,也邀請民眾共同走入眷村時光,體驗臺北城市文化的生活樣貌。 在國慶連假期間,活動主場位於城南的嘉禾新村,帶來派對、戲劇演出、露天電影與市集活動,本次特別規劃「輕音派對」及眷味工作坊,讓大朋友、小朋友在音樂、舞蹈與故事中共同認識眷村記憶,跨越世代界線,以更貼近的方式走進眷村日常。 響應臺北眷村文化節,共有6間臺北獨立書店加入眷村書展串聯的的行列,包括「山峸二手書店」、「有河書店」、「胡思二手書店(士林店)」、「奎府聚書店」、「一間書店」及「書屋花甲×而立書店」,自9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共同推出「眷村廊道書展」。透過文學與閱讀的力量,引導民眾以不同角度深化對眷村文化的認識。 同時,臺北市在三個眷村場域也分別推出豐富展覽與活動,中心新村的「永不退場-從軍眷賽場到全民的籃球傳奇」以七虎籃球隊的故事為核心,透過田野調查與歷史檔案,探索籃球如何成為軍民共享的記憶媒介;煥民新村推出「守護山城」特展以文史與軍事發展為主軸,從山城軍事要塞、空軍聯隊,到煥民新村眷村發展脈絡,見證自軍事動盪的年代到文化聚落成型的歷史變遷;嘉禾新村「一馬離了西涼界」特展,講述國劇編劇張青琴女士家族的遷臺故事,探索戲曲、文學與思念交融而成的獨特眷村文化。 臺北市文化局表示,今年活動在臺北市四個眷村(四四南村、中心新村、煥民新村、嘉禾新村)特別設計放置「眷村故事箱」,內藏有眷村地景與眷村小故事,民眾可到各眷村找到眷村故事箱蒐集限定疊章小卡,或參與眷村文化節相關活動、於合作商家消費集點。集滿4個疊章或集滿5點即可在各眷村兌換限量「開箱吧,眷村!」造型磁鐵貼。隨行隨藏的紀念小物,收藏每個人與眷村的記憶,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此外,今年新北眷村文化節「喵訪眷村」在空軍三重一村熱鬧登場,結合人氣插畫角色,趣味互動中感受文化及永續精神。桃園市則以「奔向眷村」為主題,於桃園眷村鐵三角舉辦精彩活動,展開一場主動出擊的五感探索旅程。基隆眷村文化節於國門廣場舉辦「光陰‧畫語:我的眷村生活」打造眷念時光與港味日常兩大主題特色市集。基北北桃眷村文化節十月有滿滿活動,迎接民眾於涼秋一探眷村文化滋味。更多資訊請關注「臺北眷村文化節」Facebook粉絲專頁,及新北市眷村文化節、桃園市眷村文化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臉書專頁。【訊息平台】 114年10月12日 -
「畫巷」作品–精神傳承政戰學院軍校生以「畫巷」為題於北投中心新村辦理展覽,應用藝術系學生曾筠修將自身在威爾猛軍校交流所學習的經歷,透過畫筆映現在繪畫上,期許能將領導與責任的風範傳承下去。【圖文專訪】 114年10月12日 -
「畫巷」主視覺展現軍事藝術創意政戰學院軍校生以「畫巷」為題於北投中心新村辦理展覽,其中主視覺巧妙地將復興崗精神堡壘與眷村巷弄、窗花等意象結合,主題呼應且不突兀,展現出軍校生豐沛的藝術創作能量。【圖文專訪】 114年10月12日 -
政戰學院攜手中心新村 展現軍事藝術創作能量(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12日電)政戰學院日前與北投中心新村攜手合作,以眷村房舍為展覽空間,展出油畫、水墨、設計等多元藝術創作。展覽主視覺以「畫巷」為題,巧妙融合復興崗精神堡壘、眷村巷弄與窗花等意象,展現出軍校學生豐沛的藝術創作能量。 本次合作的重要推手–應用藝術系茆家麒老師表示,能與中心新村合作,對軍校藝術教育而言是一項突破。學生走出校園,不僅能鍛鍊作品、展覽與場域三者之間的整合與應用能力,也能拓展創作視野,對軍校藝術教育發展助益良多。 茆老師指出,從地緣角度來看,復興崗、北投醫院與中心新村本就有深厚的歷史連結與文化脈絡。未來期盼雙方合作不僅侷限於美術展覽,亦能結合中心新村的演藝空間,發展不同形式的表演與創作,開展更多元的文宣交流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北投中心新村在長年修復後,今年將數個場域重新開啟,也是2025臺北眷村文化節4個眷村的場域之一,活動以「開箱吧,眷村!」為主題,時間至本月19日。【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2日 -
【影】《國防線上》2025台北航太展 無人載具揭示未來戰力(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9日電)軍聞社製播的《國防線上》節目,持續推出「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系列報導(下集),本集聚焦「國防館」無人載具展區,帶領觀眾探索臺灣如何透過前瞻科技與不對稱戰力,打造未來作戰場景,並見證國防自主的嶄新成果。 展覽期間,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與多家國際知名軍工企業簽署採購合約與合作備忘錄,深化國際合作,強化臺灣航太與國防產業的研發能量。此舉不僅厚植國防自主實力,更為無人載具等前瞻武器系統注入動能。 本集節目將介紹勁蜂III、IV型攻擊無人機、小型快速無人艇、電動無人自駕偵打戰術輪車及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等多項重點裝備,展現陸、海、空多元應用的突破進展。現場民眾也踴躍參與,許多家庭帶著孩子參觀體驗,熱烈感受國防科技帶來的震撼與驚豔。 「2025台北航太展」日前圓滿落幕,「國防館」不僅彰顯國軍自主研發的堅實實力,也讓社會大眾更加理解建軍備戰的成果。面對瞬息萬變的安全挑戰,唯有凝聚全民防衛共識,才能厚植國力,打造堅韌國防,攜手守護國家安全。 《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 打造堅韌國防》(下集)將於今日下午2時在華視頻道首播,並於週五下午2時、週六上午8時重播,也歡迎民眾點選「軍聞社」網站及YouTube頻道收視,一同見證國軍建軍備戰的堅實成果。【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