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衛星" ,結果共:12筆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30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33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23架次)及共艦8艘、公務船3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此外,國防部也指出,偵獲中共於9月29日上午11時,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經我ADIZ朝西太平洋方向飛行,對臺灣地區無危害。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114年09月30日
-
陸軍依規劃全力執行救災 期早日完成災區復原(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9日電)陸軍司令部今日表示,為協助花蓮災區復原重建,第二、三、四、五作戰區持續投入救災,計投入約2,500員兵力、13項472件各型裝備機具,執行災後復原任務,期在軍民齊心協力下,全力達成「中秋節前恢復災區民眾正常生活」目標。 陸軍司令部指出,救災前進指揮所目前依任務規劃與進度全力執行救災,並先期完備跨區增援部隊兵力輪替、食宿照顧、交通運輸等全般整備,持續加速災區復原進度;另在官兵積極投入救災之際,同時要求各級幹部妥善救災官兵生活照顧,適時關懷身心狀態,並透過適切分配人力,兼顧勤務與休息,提升整體救災效能。 「作戰靠指揮,指揮靠通信」,救災任務視同作戰,維持指管通聯24小時暢通至關重要,陸軍司令部表示,為確保救援任務能在最短時間發揮最大效益,第二作戰區通信部隊出動機動數位微波系統、維星系統,提供類比、網路電話,可連接民用手機、警消機關各式無線電機及低軌衛星等專業裝備,全天候可維持指管情傳暢通,此外,也配發全頻無線電機,協助災區第一線部隊長能即時與警消、救難團體建立通聯管道,整合軍民通資系統,確保命令與情資即時送達,讓前進指揮所迅速、精準地掌握災情資訊,進一步優化救援人力、機具與資源配置,發揮救災能量最大效益,全面提升整體救災效能。 國軍部隊協力災後復原的同時,來自各地的志工亦紛紛主動投入災區救援工作,為有效協助志工疏運,前進指揮所運管中心統籌第二、四及五作戰區運輸部隊運能,派遣3.5噸載重車,採梯次載運方式,協助志工接駁與送餐;迄今已執行39趟次,接駁897人次,展現軍民齊心、攜手合作的團結精神。 陸軍司令部將持續依地方政府救災實需增援兵力投入救災,加速災區復原工作,並完善第一線救災官兵的安全與生活照顧,確保救災部隊維持最佳狀態,與地方政府及民眾並肩同行,齊心協力加速災後復原,協助受災民眾回歸安定生活。【部隊頻道】 114年09月29日
-
中共發射運載火箭對臺無危害 國軍嚴密掌握動態(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9日電)國防部表示,今日上午11時,中共於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經臺灣防空識別區西南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臺灣地區無危害。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嚴密掌握相關動態,適切警戒與應處。【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9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27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19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15架次)及共艦7艘、公務船2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此外,國防部也指出,中共預於9月2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預計經我ADIZ朝西太平洋方向飛行。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114年09月27日
-
中科院攜手中央大學開發太空衛星技術 提升國家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24日電)面對敵情威脅,國防科技研發刻不容緩,尤其在全球太空科技快速發展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將運用既有關鍵技術,攜手中央大學國防科研團隊擅長的「太空衛星技術」、「遙測技術資料處理與分析」及「光電科技」等強項,為前瞻國防先進武器研發注入創新與活力,也提升我國國家安全的防衛韌性。 中科院院長李世強中將和中央大學校長蕭述三博士昨(23)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啟動互補優勢的產學合作,形成更強大的研發動能,使我國在尖端科技上走得更快、更穩,進一步強化臺灣在太空領域的技術自主性與國際競爭力。 中科院指出,此次簽署MOU內容涵蓋研發和人力資源運用等兩面向,提升雙方相關領域的研發實力,以及推動國際交流與產學的跨域合作,同時開啟更多實習、研究與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將所學應用於真實場域,使科研能量持續保持活力與前瞻性,成為未來科技發展與國防應用的重要核心。 中科院表示,自創立以來,該院長期深耕於國防工業研發領域,在產業實務、系統整合與國防應用上擁有豐富經驗,而航太與國防的關聯密不可分,融合中央大學深厚的學術研究基礎後,未來將共同建構通訊、定位、導航等方面的自主能力,提升精準太空探測與防禦系統的能量;以及加速新一代無人機引擎的開發,打造更具戰略價值與實用性的無人載具,持續突破挑戰、開創新局,為國防科技發展寫下新篇章。【部隊頻道】 114年09月24日
-
氣象官掌握海上氣象 守護遠航安全(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遠航任務橫跨萬浬,氣候變化對航程安全影響甚鉅,為因應海上氣象變化,每年敦睦支隊都會納編大氣海洋局官兵,執行每日預報與風浪監測工作,透過各種設備即時掌握可能影響任務的天候變化,並於第一時間提供決策參考,協助支隊幹部調整航線,確保艦隊航程順利。 這次納編支隊氣象官吳宜蓁中尉表示,支隊航行期間主要透過「氣象傳真機」接收鄰近區域如日本、澳洲、美國等國家的海象廣播資訊,並搭配FBB500設備下載國內大氣海洋局的衛星雲圖及最新預報資料,全天候進行天候分析與監控。 吳中尉提到,此次遠航中曾接獲低氣壓生成的預警,透過滾動式更新掌握低氣壓發展動向,並及時通報支隊重要幹部參酌調整航線,以避開可能的風浪威脅,她坦言,雖然現今氣象預報技術已大幅提升,但面對瞬息萬變的天候,仍須不斷比對資料、反覆修正預測,才能在關鍵時刻為支隊爭取反應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氣象預測工作,吳中尉也參與了本次南沙靠泊前的水文測量任務,她表示,在進入南沙港口前,除了依靠海圖資料,也會搭配簡易測量裝備,提前派遣小艇前往港口進行水深測量,即時回報水深數據,以確保艦艇可安全停靠。 此外吳宜蓁中尉也分享自己首次在海外任務中的心情,她表示,能在國外參加升旗典禮、聽到國歌響起,看著國旗緩緩升起的那一刻,真的很感動,自己身為海軍的一份子,能親身參與敦睦遠航訓練任務,不僅是責任,更是榮耀。【圖文專訪】 114年09月13日
-
中共發射運載火箭對臺無危害 國軍嚴密掌握動態(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5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上午10時34分,中共於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經臺灣中部朝西太平洋方向,對臺灣地區無危害。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嚴密掌握相關動態,適切警戒與應處。【國防訊息】 114年09月05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10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空域1架次)及共艦5艘、公務船1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此外,國防部也指出,中共預於9月5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預計經我ADIZ朝西太平洋方向飛行。【國防訊息】 114年09月02日
-
中共發射運載火箭對臺無危害 國軍嚴密掌握動態(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17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下午4時55分,中共於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經我防空識別區西南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臺灣地區無危害。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嚴密掌握相關動態,適切警戒與應處。【國防訊息】 114年08月17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文仁臺北17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6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及西南空域2架次)、共艦5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此外,國防部也指出,中共預於8月17日,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預計經我ADIZ朝西太平洋方向飛行。【國防訊息】 114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