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在長達2個月的敦睦遠航訓練航程中,「吃」是必不可少的,伙房人員每日必須為艦上官兵供應4餐,靠泊友邦時,更要準備道地臺灣美食招待貴賓與僑胞,而伙房人員在船艙中有限的空間內竭盡所能準備美味佳餚,使官兵能在航行過程中享受美味食物,並且在蒞臨友邦時,推廣臺灣美食,可謂功不可沒。
供應艦艇上百人的伙食絕非易事,由於艦上無法使用明火,所以僅能使用電磁爐進行烹飪,然而電磁爐的加熱速度較慢,為確保食物煮熟,往往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進行加熱,伙房官兵長時間待在悶熱的環境中,為眾人準備伙食可說是相當艱辛;由於受到海象影響,艦艇會隨著風浪晃動,在備料使用刀具時,考驗官兵的刀工與穩定性,倘若風浪過大,則需要臨時更改菜單,採用加熱或油炸的方式準備伙食,為全艦官兵供應基本伙食。
此外,長時間的航行,必須確保儲備的食材足夠新鮮,除了透過冷藏與冷凍的方式進行儲存,其中葉菜類的食材必須避免碰撞,如果葉菜類外表出現破損,將會加速腐爛的速度,因此食材運上船後,需要使用報紙包覆密封,確保葉菜類食材在顛簸的航行中不會相互碰撞,以延長食材的保鮮時間;在儲存順序上也有所講究,不易腐壞的根莖類食材可長時間存放,因此會放置在冷藏櫃中後段,而較容易腐壞的葉菜類則會放置在前段,盡快使用這類食材進行烹飪,在多樣性的食材中,先行規劃出餐順序,最大保證食材的新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讓友邦國家認識我國飲食文化外,每年的敦睦遠航訓練中,也會編組「甜點師」,在他們的細心巧手下,讓官兵可以在艱鉅的遠洋航行任務中,品嘗治癒人心的蛋糕、餅乾等茶點,為航行途中增添一份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