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訓練" ,結果共:214筆
-
機步333旅勤務召集訓練為強化後備戰力,陸軍機步333旅日前辦理軍事勤務召集訓練,課程內容包含「經理裝備綑綁」、「彈藥搬運」、「戰傷救護」及「災害防救」等訓練項目,使召員透由各專長複訓熟稔相關技能,提升戰時及災害應變的能力。(文:軍聞社林庭暉/圖:陸軍第八軍團提供)【圖文專訪】 114年09月23日 -
十軍團:役男射擊訓練不明原因受傷 刻正搶救中(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2日電)陸軍第十軍團指揮部今日表示,所屬機步234旅邵姓義務役男下午執行步槍射擊訓練期間,因不明原因擊發致左臉受傷,經緊急送醫治療,刻正手術搶救中。 十軍團指出,單位第一時間即通知家屬及指派高階幹部前往醫院處置,後續將全力協助醫療照護;另成立專案小組調查釐清肇因,並持恆要求部隊落實各項訓練風險管控作為,以維官兵安全。【國防訊息】 114年09月22日 -
澎湖縣政府敬軍慰問 為役男加油打氣(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2日電)澎湖縣長陳光復今日偕同副縣長林皆興及軍人服務站站長安慶安前往光華營區,探視慰問軍事訓練役第239梯新兵,代表縣府準備漢堡、薯條餐點,為役男加油打氣,現場氣氛溫馨熱絡。 敬軍慰問活動,由澎防部指揮官陳中將陪同。陳縣長在致詞時,也由衷感謝澎防部官兵,不僅保衛澎湖地區居民安全,更於災防期間提供協助,展現軍民合作的深厚情誼。 陳縣長表示,役男們在烈日下接受嚴格的訓練,精神可嘉,未來也是保衛家園的重要戰力,並特別叮嚀他們注意身體健康,同時把握這段歷練自己的時間,後續回歸社會能更有自信與堅毅;陳指揮官則感謝縣府的支持與關懷,讓官兵在戰備整備工作上無後顧之憂,相信在軍民同心,同島一命的共識下,持續透由軍民整合,攜手厚植澎湖防衛韌性與力量。【部隊頻道】 114年09月22日 -
黃常次慰勉南印室 期勉持續提升生產效能(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2日電)中秋節將屆,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今日前往南部地區,視導軍備局第401廠南部印製室,代表國防部長顧立雄犒慰同仁工作辛勞,肯定官兵與員工在國防軍備生產工作上付出的努力與成效。 過程中,黃常次首先聽取單位任務簡報,並在工作指導中,勉勵幹部在推展各項任務前,應凝聚官兵同仁共識並完備教育訓練,以持續提升生產效能,達到永續經營之目標。此外,黃常次與官兵同仁代表合影留念,並頒發秋節加菜金,提前祝賀秋節愉快。【部隊頻道】 114年09月22日 -
通訓中心行車安全教育講習 提升官兵交通安全意識(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2日電)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為強化官兵交通安全觀念,日前舉辦下半年度連續假期前「擴大行車安全教育暨軍車防險講習」,由政戰主任曾上校主持,並邀請龍潭分局盧冠仁警務員蒞臨講授。 課程中,盧警務員結合執勤實務,深入解析車輛行駛注意事項,提醒官兵遵守交通規範,避免疲勞駕駛及酒後駕車,並透過案例剖析,強調防禦性駕駛的重要,期能有效降低事故風險,確保行車安全。 政戰主任勉勵全體官兵將安全駕駛視為維護戰力與自我保護的關鍵,並落實於日常用路安全。在有獎徵答環節中,通訓中心邱上士表示,課程讓官兵更加體認「小心駕駛、平安回家」的重要性,未來將確實落實於勤務與生活中,共同營造安全交通環境。【部隊頻道】 114年09月22日 -
磐石軍艦化身海上醫院 守護敦睦遠航官兵健康(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長達60餘天的航行中,磐石軍艦除執行支隊補給任務,更肩負起支隊醫療救護的角色,磐石軍艦上的醫務室提供支隊官兵基本醫療保障,並且納編包含外科、牙醫、公衛等專業軍醫官,展現專業、豐沛的醫療量能,時刻守護官兵身體健康,使得遠航訓練平安完成任務。 本次支隊特別納編由三軍總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及左營總醫院組成的醫療小組,共計5名醫官,專長涵蓋一般外科、牙科、麻醉等領域,除提供常規門診服務外,也能進行外傷處置與初步手術處置,為海上醫療需求提供完整支援。 位在磐石軍艦上的醫務室設有手術室、診療間、牙科室及病房,其中手術室內設有隔艙進行手術準備及消毒,確保手術期間衛生狀況,手術設備則設有2組,可進行剖腹、清創、骨折固定、傷口縫合等手術,並且裝備有移動式X光機、都卜勒超音波機,可為外傷、骨折、泌尿道結石等疾病進行診斷,並提供影像輔助軍醫官進行治療,保障官兵們的生命安全。 遠航訓練過程中海象千變萬化,支隊官兵不適應症狀,如暈船、腸胃不適等,甚至可能出現挫傷與關節扭傷等,而這座「海上醫院」均能妥善處置,不僅保障了支隊官兵的身體健康,也讓官兵無後顧之憂,全力完成遠航訓練任務。 此外,為落實防疫等相關作為,支隊於國內整備期間,由納編醫官為全體支隊官兵注射水痘、流感等相關疫苗,提高支隊官兵免疫力,維護官兵健康。【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1日 -
艦上美味撐起遠航士氣 伙房官兵功不可沒(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在長達2個月的敦睦遠航訓練航程中,「吃」是必不可少的,伙房人員每日必須為艦上官兵供應4餐,靠泊友邦時,更要準備道地臺灣美食招待貴賓與僑胞,而伙房人員在船艙中有限的空間內竭盡所能準備美味佳餚,使官兵能在航行過程中享受美味食物,並且在蒞臨友邦時,推廣臺灣美食,可謂功不可沒。 供應艦艇上百人的伙食絕非易事,由於艦上無法使用明火,所以僅能使用電磁爐進行烹飪,然而電磁爐的加熱速度較慢,為確保食物煮熟,往往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進行加熱,伙房官兵長時間待在悶熱的環境中,為眾人準備伙食可說是相當艱辛;由於受到海象影響,艦艇會隨著風浪晃動,在備料使用刀具時,考驗官兵的刀工與穩定性,倘若風浪過大,則需要臨時更改菜單,採用加熱或油炸的方式準備伙食,為全艦官兵供應基本伙食。 此外,長時間的航行,必須確保儲備的食材足夠新鮮,除了透過冷藏與冷凍的方式進行儲存,其中葉菜類的食材必須避免碰撞,如果葉菜類外表出現破損,將會加速腐爛的速度,因此食材運上船後,需要使用報紙包覆密封,確保葉菜類食材在顛簸的航行中不會相互碰撞,以延長食材的保鮮時間;在儲存順序上也有所講究,不易腐壞的根莖類食材可長時間存放,因此會放置在冷藏櫃中後段,而較容易腐壞的葉菜類則會放置在前段,盡快使用這類食材進行烹飪,在多樣性的食材中,先行規劃出餐順序,最大保證食材的新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讓友邦國家認識我國飲食文化外,每年的敦睦遠航訓練中,也會編組「甜點師」,在他們的細心巧手下,讓官兵可以在艱鉅的遠洋航行任務中,品嘗治癒人心的蛋糕、餅乾等茶點,為航行途中增添一份甜味。【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1日 -
全「食」守護 增添官兵海上幸福滋味(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在為期兩個月的敦睦遠航訓練任務中,伙房人員肩負著艦上全體官兵的飲食照顧,不僅每日提供四餐,還需在靠泊友邦期間準備豐盛菜餚,展現我國飲食文化,儘管艦上空間有限,但伙房人員始終堅守崗位,以專業與熱忱,為任務中的官兵補充足夠體力,以利完成各項訓練與任務。 磐石軍艦伙委羅上尉指出,為了妥善運用每一份食材,伙房會根據食材的保存特性進行排序與出菜計畫,比如葉菜類因易腐壞,須以報紙包裹、輕放保存,而相對耐放的根莖類則可後置冷藏,以延長使用時間,確保每日菜餚的新鮮與營養。 羅上尉強調,伙房每日供餐不僅要注重官兵的飽足感,更在色香味上用心設計,講究餐盤色彩搭配與視覺呈現,讓弟兄姐妹在海上用餐依舊充滿食慾與期待;烹調方面則透過大家的意見回饋,進行調整與優化,持續精進烹飪品質。 除了每日餐點外,每年敦睦遠航支隊也都會特別納編甜點師,由具備烘焙經驗的官兵擔任,在航程中製作蛋糕、餅乾等點心,也在蒞臨友邦時,讓外賓感受到我國海軍的用心與誠意。 朱上士表示,航行時最大挑戰就是不穩的海象對食材秤重的影響,因此她常須依據經驗調整食材比例,並透過香氣或調味搭配,彌補設備限制所帶來的口感落差。 「學姐你做的甜點太好吃了!」曾有官校生特地前來致謝,讓她深受感動,朱上士表示,看到官兵的笑容,成為她持續努力的動力。【圖文專訪】 114年09月21日 -
104旅志願士兵懇親會 建立溝通橋樑(軍聞社記者王進福臺北21日電)陸軍步兵第104旅日前在成功嶺營區舉辦志願士兵114-4梯懇親會,邀請家屬進入營區與訓員相聚,現場氣氛溫馨感人,使訓員在嚴格訓練之餘獲得心靈支持,也讓家屬更了解軍中生活。 政戰主任羅上校表示,懇親會是部隊與家屬之間的重要橋樑,訓員在軍旅生活中需面對挑戰與磨練,唯有家人的支持,才能更快適應訓練與環境;部隊也將持續妥善照顧官兵生活起居與安全,期盼大家共同支持訓員完成訓練,安心展開軍旅生涯。【部隊頻道】 114年09月21日 -
賴總統:盼民主永續 持續強化臺灣韌性(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0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出席「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韌性臺灣 民主永續」開幕式時強調,要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只能透過持續整備、強化實力;倘若臺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戰敗或投降訊息,都是假訊息,身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這就是臺灣的立場,捍衛自由民主、永續臺灣的決心。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滿週年之際,上午舉辦「韌性臺灣 民主永續」國際論壇,賴總統致詞為論壇揭幕。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外交部政次吳志中等部會首長出席,多國駐臺代表及專家與會。 賴總統指出臺灣與世界兩大挑戰,一方面是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另一方面是以中國為首的威權體系正強化聯盟,對民主社會進行滲透與破壞。賴總統強調,臺灣沒有時間等待,只能積極行動,加速整備。 賴總統表示,去年9月26日召開第一次「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提出三個強化方向、五大工作主軸,從民力訓練、物資調度、能源安全、醫療避難到資通金融防護,過去一年已轉化成具體行動。 賴總統指出,從桌上兵推到實地操演,讓中央部會、地方政府與民間社會同步參與。首次把防災與防衛結合,在漢光軍演期間同步舉辦各縣市的「城鎮韌性演習」,強化軍民整合的運作能力。並將每年漢光軍演與城鎮韌性演習的月份,訂名為「國家團結月」,成為全臺灣民眾不分職業、性別、年齡都可參與的工作。 賴總統說,越團結,國家就越有韌性;越有韌性,就更能避免或嚇阻危機的發生。和平不能寄希望於侵略者的善意,要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只能透過持續的整備,強化防衛實力與社會韌性;賴總統肯定民間團體韌性整備工作,並強調「和平靠實力,實力靠韌性」就是目標;而眾志成城的心情正是當初決定以國家高度,設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原因。 賴總統強調,臺灣面對威脅的原因,不在於臺灣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而是在於臺灣昂首挺身捍衛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不見容於威權侵略者的野心。威權侵略者的準備,是為了軍事擴張、改變世界秩序進行預演;而臺灣的準備,是為了維護和平現狀與自由民主的永續而演練。 賴總統重申,臺灣以具體行動強化實力,明年度國防預算將按照北約標準,達到GDP的3.32%,也可望在2030年前達到GDP的5%目標;並編列強化國土安全韌性的1500億元預算,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在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就可以實施。 賴總統說,國際社會都在加速整備,歐洲多國正加速提升防衛預算,從先進的無人載具系統到傳統的防空避難設施,從通信韌性到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捷克、法國、瑞典等國規劃發布全民安全指引,國防部已發布新版全民國防手冊「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將讓家家戶戶都能得到這份安全指引。 賴總統強調,更重要的是,「倘若臺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身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他要告訴臺灣人與國際社會,這就是臺灣的立場,捍衛自由民主、永續臺灣的決心。賴總統也提到,在這充滿挑戰的時刻,朋友非常重要,理念相近國家的彼此合作,也至關重大。【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