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國醫" ,結果共:6筆
-
臺北市醫師公會創會百年講座 蔡局長分享迷彩下的白袍初心(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31日電)為迎接臺北市醫師公會創會百年,臺北市醫師公會今日於三軍總醫院舉辦「百年風華,傳承永續」系列第四場講座,以「迷彩下的白袍初心:一位軍醫的選擇與回望」為主題,邀請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分享自身經歷與故事,吸引眾多醫界人士及青年醫師參與。 蔡局長為國內心臟外科權威,累積逾三萬例手術經驗與近三百例心臟移植手術,其帶領的心臟外科團隊更創下亞洲首例鏡像異位右心心臟移植、臺灣首例跳動式開心手術等重要醫療里程碑,展現蔡局長在醫療上的專業與堅定信念。 講座中,蔡局長首先回顧投身軍醫體系的初衷與歷程,並分享自身臨床經驗,致力推動軍陣醫學體系的現代化與創新治理,積極擘劃整合軍民醫療資源,強化災難醫療與應變能力。 此外,為配合衛福部「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推動「外科醫師醫療韌性訓練計畫」、規劃「全國性備援手術室計畫(BORP)」,以及推動電子傷票、遠距分級救護等智慧科技,實質提升國防醫療的快速動員與應變能力。 蔡局長強調,「韌性國家醫療整備計畫」的推動不應僅限於軍醫體系,而應涵蓋全國醫療資源,透過與衛福部、內政部消防署、警政署等部會合作,推動教育訓練、醫療整併與分級分流機制,有效提升臺灣整體醫療效能。 除了推動醫療端的改革外,蔡局長也積極拓展我國軍陣醫學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透過舉辦「臺北國際軍陣醫學論壇(TIMIMF)」,廣邀盟國軍醫專家分享實戰經驗,強化臺灣與國際軍醫體系的合作。 最後,蔡局長感謝一路指導的師長,以及在工作中並肩奮鬥的團隊夥伴,長年勤奮努力與累積的寶貴經驗,成為他在醫學界持續深耕與成長的重要養分。【最新動態】 114年07月31日
-
國醫與三總攜手展出多項專利 展現國軍醫療創新量能(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25日電)2025亞洲生技大展昨(24)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國防醫學院與三軍總醫院共同展出8項專利技術,研發人員現場說明研究成果,展現軍醫生技研發能量,有效提升國際能見度。 由國防醫學院所發表的「模擬訓練系統」,運用虛擬實境(VR)與3D靜脈顯像技術,模擬各種臨床情境,協助學生與護理人員熟悉靜脈注射流程,提升操作準確率與學習效果;並整合「心情日記平臺」,結合AI分析技術,讓教師得以掌握學生課後情緒與學習狀況,展現智慧醫學教育成果。 三總也展示包含「尿管連接泵裝置」、「尿袋轉接裝置」、「尿液辨色裝置」等多項專利成果,有效提升臨床照護效率與安全性。其中,「尿管連接泵裝置」可連結尿管與尿袋,中間設計分支,開端頭為矽膠材質,可由該處進行膀胱化療灌藥、收取尿液培養檢體及膀胱沖洗,無須再反覆移除接回,且轉接器導管中設計單向瓣膜,可防止尿液逆流於膀胱,減少染污機率,還可降低化療藥物外滲風險,未來將嘉惠更多病患。 此外,國醫與三總也聯合展出「多元化微生物及免疫學實驗輔助教學系統」、「耳蝸植入導管及其細胞遞送裝置」、「針對IgA腎病變之非侵入性檢測診斷試劑組及方法」、以及「大腦多巴胺神經滋養因子用於改善肺炎之用途」等專利技術,充分展現軍醫在智慧醫療、精準檢測與臨床應用方面的多元創新成果。【最新動態】 114年07月25日
-
軍醫局與廣達電腦聯手研發「電子傷票系統」(軍聞社記者王進福臺北18日電)國防部軍醫局、國防醫學院與廣達電腦昨(17)日進行產官學合作簽約儀式,宣布將聯手研發「電子傷票系統」,可即時記錄傷患基本資料、生理訊號與檢傷分類資訊,透過加密通訊即時傳送至後方指揮與醫療單位,提升資訊流通效率與救援指揮判斷品質。 簽約儀式在國防醫學院可勝廳舉行,軍醫局局長蔡中將、國防醫學院院長林少將、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少將及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技術長張嘉淵等人出席,產、官、學界的代表齊聚,正式啟動三方跨域合作。 此次合作中,國防醫學院衛訓中心作為學研執行主體,導入多年累積戰傷評估、戰場醫療流程與醫療資訊系統研究成果,結合廣達在AI醫療技術、系統整合與資安架構方面的深厚基礎,以及軍醫局提供實戰需求驗證與軍種推廣支持,整合三方資源,進一步提供可標準化部署的前線智慧醫療方案。 蔡局長表示,「電子傷票系統」支援多傷患動態調度,能依戰場規模靈活擴展部署,減少手動紀錄與誤差,協助醫護專注臨床判斷與救治決策。推動此系統不僅標誌國軍醫療智慧化的重要進展,也為醫療科技及與國防應用融合提供示範,並規劃引進常備部隊、戰訓演練與災防演練中部署,朝智慧醫療標準化、國防醫療模組化目標邁進。【部隊頻道】 114年06月18日
-
腦科學研究中心揭牌 整合資源發展神經醫學研究新里程(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9日電)國防醫學院今日舉行「腦科學研究中心」揭牌典禮,由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主持,國防醫學院院長林少將、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少將及國內多位神經醫學與生醫科技領域學者共襄盛舉。中心的成立象徵國醫在腦神經科學研究與跨中心整合發展邁入新里程。 蔡局長致詞時表示,腦科學研究中心自民國110年籌設,歷經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查岱龍所長建議、李俊泰副院長支援及馬國興主任統籌規劃,成功延攬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威斯康辛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等國內外頂尖人才,顯示國醫在學術研究與人才招募方面的企圖心與成果。 蔡局長進一步指出,中心與中研院舉辦神經科學雙邊研討會,並與國衛院深化合作,成果豐碩。更於近年整合三總與校內師資,成功獲得國科會「腦科技創新研發及應用計畫」第二年補助,顯見其研發實力與潛能深獲肯定。 典禮中,蔡局長勉勵中心短期內深化與臨床單位合作,持續推動疾病轉譯研究;中長期則應以申請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為目標,成為國防醫學院首座特色研究中心,並以非人類靈長類實驗為基礎,發展具前瞻性的腦神經科學研究,期許中心未來能成為國內重要研究重鎮。 腦科學中心研究聚焦神經退化、情緒障礙、腦創傷與腦瘤等重大議題,並整合影像、生理、藥物與行為等多模態資料,發展臨床應用潛力高之診療策略。其研究平台包含小型動物、靈長類、臨床神經影像實驗設施與正子、核磁共振、電腦斷層、行為分析、藥物開發與電生理等設備,提供基礎到臨床的一站式研究支援。 腦科學中心未來將與心血管、代謝、癌症與免疫研究單位共同發展全身性疾病交互機轉研究,建構貫通分子到臨床的整合性科學網絡。中心亦將扮演連結學術與產業、基礎與臨床的橋梁,加速成果轉譯與智慧醫療發展,為國軍醫療體系注入創新動能。【最新動態】 114年06月09日
-
國醫與聯大簽署合作備忘錄 提升毒化災應變能力(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5日電)為強化國軍衛勤人員對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之應變知能,國防醫學院與國立聯合大學化學物質危害與環境風險研究中心,今日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推動跨領域訓練課程,攜手建構軍醫與環境災害應變專業網絡。 簽約儀式上午在衛訓中心舉行,由國防醫學院校長林致源少將與國立聯合大學侯帝光校長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見證人則由環境部化學署副署長陳淑玲擔任,過程中由衛訓中心主任葉上校陪同。此次透由雙方的合作,訓練高度專業的化學災害應變人員,同時也藉由跨界交流合作提升授課品質。 國防醫學院校長林少將致詞時表示,全球化學災害風險日益嚴峻,無論是工業事故、恐怖攻擊、或化武威脅,都凸顯提前整備與強化專業應變能力的必要性。此次與聯合大學合作,不僅是學術交流,更是捍衛國安與民眾福祉的關鍵起點。 「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以知識為盾、以行動為矛,共同戮力守護我們的國家與人民安全。」林校長希望透過持續與環境部化學署、國立聯合大學及各界夥伴的相互合作,培育優秀人才,強化國家整體防衛韌性的能量。 陳副署長致詞時表示,「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一直是化學署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毒化災應變領域,更是責無旁貸。隨著全球產業與科技的發展,化學災害的複雜程度與挑戰也隨之增加,我們深知「跨界合作,才能找到解方」,唯有軍公民營合作,方能有效提升毒化災的應變能力,守護民眾安全與環境永續。 聯合大學侯校長則指出,自今年6月起,正式於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開辦各級「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專業應變人員訓練課程,並已於今年3月獲得環境部核准場地使用。課程內容將邀請災害應變領域的資深專家,與實務經驗豐富的應變人員授課,除強化基礎知識外,更融入情境模擬與團隊實作,全面提升學員在面對災害事件時,發揮整體應變與溝通協作能力。 衛訓中心表示,根據合作備忘錄內容,雙方將辦理課程,除符合法規規範之產業業者外,亦提供部分免收費名額,供衛訓中心選送國軍學員參與。其中,課程設計涵蓋毒化災應變體系、法規制度、個人防護裝備、除污與偵檢技術、事件指揮系統與應變計畫撰寫,兼顧理論與實作。【最新動態】 114年06月05日
-
融合教育科技與全民國防 國防醫學院巴黎國際發明展獲獎(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18日電)2025年巴黎國際發明展(Concours Lépine International de Paris)日前盛大舉行,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魏澤民教授,攜手許秀珠士官長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博士生陳柏睿,憑藉兩項融合教育科技與全民國防概念的創新發明,榮獲兩面AIFF獎牌,於國際舞臺嶄露鋒芒。 此次國防醫學院團隊分別以「博雅通識知識庫模擬訓練系統」與「全民國防:無人機應用模擬學習系統」為題,前者結合AI輔助學習與模擬決策平臺,建構涵蓋民主素養、媒體識讀、永續發展、醫療倫理與災害應變等多面向的數位公民訓練模組;後者則以虛擬實境與戰術模擬技術為核心,模擬無人機在各類國防與救災情境中的應用,培養青年學子在危機管理、科技應用與國防認知上的整合能力。 「臺灣的作品年年令人驚豔,不僅具有創意,更展現實用性與社會責任感。國防醫學院的參展團隊正體現了巴黎發明展所追求的價值精神。」評審團主席拉維尼耶(René Lavergne)於頒獎典禮致詞中,高度評價此次國醫的獲獎成果。 魏主任表示,獲獎不只是對技術的肯定,更是對教育創新思維的鼓勵。他指出,面對未來數位轉型與全球安全挑戰,通識教育必須突破傳統框架,結合AI科技與國防實務,培養學生的跨域理解與系統思考能力。 國防醫學院院長林少將表示,該院長期推動「智慧通識」與「數位國防」的結合,未來將持續深化模擬訓練與創新教學平臺的研發,同時拓展與國內外教育、產業與軍事機構的合作,強化學生實戰應用力與國際競爭力。【部隊頻道】 114年0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