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國醫" ,結果共:6筆
-
臺中總醫院跨醫療團隊 110歲人瑞成功接受膽囊切除手術(軍聞社記者卓以立臺中5日電)國軍臺中總醫院日前成功為一名高齡110歲的尤爺爺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創下院內高齡微創手術新紀錄,展現醫療團隊卓越的專業與合作精神。 尤爺爺為太平地區榮民長輩,近日因反覆右上腹疼痛及發燒至臺中總醫院就醫,經由腸胃內科林孟熲醫師細心檢查與影像判讀,確診為膽結石併發急性膽囊炎,林醫師考量尤爺爺年事已高、合併多項慢性疾病,手術風險相當高,院方立即召集一般外科范揚國醫師及麻醉科、重症醫學科、心臟內科等多科團隊共同評估,決定採取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 范揚國醫師指出,過去針對超高齡患者,因手術與麻醉風險高,多傾向保守治療,然而,隨著微創技術進步、麻醉安全提升及周全的術前評估,即使是百歲以上長者,只要評估合宜,仍有機會安全完成手術並恢復良好。 范醫師強調,在團隊嚴密監控下,歷時約一小時,出血量極少,術後病人意識清楚、能正常進食,五日後即順利辦理出院。本案例不僅突破高齡手術限制,更顯示現代醫療科技與團隊合作的力量。 林孟熲醫師則指出,該案例充分顯示本院在高齡照護、術前風險評估與跨科整合治療上的成熟經驗,也提醒民眾若出現腹痛、噁心或發燒等膽結石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造成嚴重併發症。 國軍臺中總醫院院長施宇隆少將前往探視尤爺爺及慰勉醫療團隊,並關心術後恢復情形,表示能見證團隊成功完成百歲以上患者的微創手術,實屬醫院在高齡醫療照護上的重要里程碑,並祝福尤爺爺福壽雙全,也向所有為國奉獻的榮民長輩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施院長表示,未來本院將持續致力於推動高齡友善醫療與微創手術發展,提供病友安全、專業與人性化的醫療照護,守護大臺中地區軍民的健康福祉。【部隊頻道】 114年11月05日 -
以AI強化健康識能 國醫公衛研究成果獲肯定(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日電)國防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國醫公衛—數位健康研發團隊」,以創新AI健康介入模式參與「千禧之愛基金會第二屆青年社區健康服務競賽—青年實健家」選拔,榮獲營養保健組卓越團隊銀獎與科技創意獎雙項殊榮。 研究團隊由副教授張語恬指導,以國防醫學大學學生為主要對象,在近期完成收案並公布成果,證實結合AI餐盤辨識、LINE-Bot互動平台與穿戴式裝置的整合介入模式,能顯著提升大學生的飲食健康識能與行為表現,展現AI結合數位健康科技在公共衛生推動上的可行性與實證價值。 研究設計涵蓋行為科學、健康教育與人工智慧應用等面向,呈現多層次、跨領域整合特色。在介入實驗中,團隊發現,AI與穿戴式裝置的結合,能幫助學生更瞭解自己的飲食與運動狀況,讓「知道該怎麼做」變成「真的去做」。 參與AI介入的學生,主觀健康知識與行為都有明顯的進步,不僅對均衡飲食有更深理解,也在實際飲食習慣上出現改變,而體態變化也有改善趨勢,整體體重與體脂都有下降傾向,代表AI與穿戴式科技能幫助年輕人養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研究團隊進一步以科技接受模型(TAM)探討介入效果機制。結果顯示,LINE-Bot與AI餐盤辨識提供直觀的上傳流程與即時回饋,提升使用者「感知易用性」;Garmin與InBody則讓學生能即時覺察自身健康狀態,增進「感知有用性」。兩者共同促進「正向使用態度」與「持續使用意圖」,從高依從性的餐盤上傳率、手錶配戴率與問卷完成度,證實該介入模式具高可接受性與推廣潛力。 團隊成員表示,該研究結合「技術整合」、「數據驅動」及「行為科學與個人化健康」等核心理念,展現AI科技於健康促進的實證潛能。研究成果不僅支持AI介入能提升飲食與行為健康識能,更能作為政府與全民慢性病管理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推動「預防醫學前移、健康管理生活化」的新公共衛生模式。【部隊頻道】 114年11月02日 -
知識傳承與實務接軌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手冊》中文版發表(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16日電)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今日舉行新書發表會,這本歷時一年多,並且成功翻譯國際知名外科參考書《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中文版,結合理論與實務的臨床經典工具書正式與國內醫學界接軌,提供醫學生與臨床人員更即時、實用的知識來源。 《華盛頓外科學手冊》自1974年首版問世,歷來被視為外科醫師實務診療的重要參考依據,內容涵蓋基礎原則、診斷流程、處置準則與手術技巧,廣泛應用於住院醫師訓練與臨床決策中。此次翻譯計畫由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臺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蔡建松中將構思,並由三總外科部主導統籌,集結各專科主治醫師依臨床領域進行審譯,確保專業性與語意一致。 蔡局長表示,該書的翻譯出版,是知識傳承與臨床實踐整合的重要成果,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醫學專業內容在地化與國際接軌,協助全國醫療體系在外科學領域持續邁進,最終惠及病患福祉,實現醫學教育與照護品質的雙軌提升。 蔡局長強調,本書特別針對臺灣臨床環境與醫療制度進行內容調整與術語優化,除提升學習可及性與閱讀效率,也進一步強化教學場域與臨床現場的銜接。全書以母語呈現,便利醫學生、住院醫師及專科醫師快速查詢,亦有助於臨床團隊於第一線進行即時判斷與溝通。【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6日 -
三總舉辦講座 宣導帶狀疱疹預防與治療(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7日電)三軍總醫院昨(6)日舉辦「三總心國醫情」系列講座,邀請皮膚科主治醫師劉昇雯主講「帶狀疱疹處置及預防」,透過專業解說,增進民眾對疾病症狀及治療方式的認識,並提醒應及早就醫,維護健康。 帶狀疱疹與水痘俗稱「皮蛇」,皆由水痘病毒引起,當免疫系統下降,或因年齡增長及糖尿病、癌症、慢性腎臟病等因素,病毒可能再度活化。研究顯示,逾三成患者會出現疱疹後神經痛,且可能持續超過90天;同時,感染後一週內心肌梗塞風險為一般人的1.68倍,一年內中風風險則提高至1.3倍。 劉醫師強調,治療應把握黃金時間,於症狀出現3日內使用抗病毒藥物,能有效縮短病程並減輕不適,並須依醫囑完整服藥,搭配止痛藥物緩解症狀,避免水泡破裂造成細菌感染。此外,孕婦、嬰幼兒及免疫力低下者應避免與患者接觸。 在預防方面,劉醫師進一步說明,新款的帶狀疱疹疫苗為非活性疫苗,安全性高,50歲以上接種後保護力達97%,70歲以上仍有91%的效果,且具預防神經痛功效,建議50歲以上民眾,以及18至49歲具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族群,均可依需求選擇公費或自費施打,以降低感染風險,維護身體健康。【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7日 -
花蓮總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啟用 提升東部重症醫療量能(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日電)為強化花東地區心血管急重症醫療量能,國軍花蓮總醫院心臟血管中心於昨(1)日上午辦理啟用典禮,邀請花蓮縣長徐榛蔚、國防部副部長鍾上將及地方貴賓共同與會,見證守護軍民健康的重要里程碑。 徐縣長致詞時表示,花蓮的醫療體系涵蓋醫學中心、地區醫院、診所與專科醫院,但長期面臨醫療資源過度集中於北部、中南區資源不足的困境。花蓮縣政府積極與縣內各醫療院所及衛生所攜手合作,透過巡迴醫療與跨院所合作,從山區到沿海,致力推動區域醫療均衡發展,此次心臟血管中心的成立,不僅強化花東整體醫療能量,更讓專業醫師在完善設備支持下,提供病患更即時、完整的照護。 徐縣長也特別感謝國防部將心臟血管中心設置於花蓮,展現對地方醫療平權與公益正義的重視,也感謝國軍長期守護軍民健康,並肯定國防部的努力與堅持,讓花蓮在已有慈濟醫學中心、燒燙傷中心的基礎上,再添一座具國家級水準的醫療能量。 同時,徐縣長也感謝委員於國防委員會爭取相關預算,支持地方醫療發展,讓縣民能享有更完善的健康保障,花蓮縣政府將持續推動醫療資源整合,深化中央與地方合作,攜手打造花東成為具備完整急重症醫療能量的健康家園。 包括立法委員傅委員花蓮辦公室主任、國防院戰略諮詢委員王信龍、前國防部軍備副部長徐衍璞、軍醫局醫計處副處長廖敏策、花防部指揮官參謀長縢少將、空軍第五聯隊聯隊長胡少將、花蓮國軍醫院院長詹少將、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中央健保署組長黃兆杰、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黃啟嘉、花蓮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朝雄、花蓮縣醫師公會總幹事吳采勳、洱耳鼻喉科診所院長江躍辰等人均出席活動。【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2日 -
國醫健康與福祉永續發展社參訪咖啡產業國防醫學大學健康與福祉永續發展社日前在指導老師魏澤民帶領下,前往國際知名精品咖啡品牌進行專題參訪,活動以「健康咖啡的永續發展」為核心,讓社員實地體驗咖啡栽種、採收、保存到烘焙的完整流程,深入理解如何透過科學與匠人精神實踐健康與永續兼顧的產業模式。參訪結束後,社員們透過跨域學習,深刻體會到健康不僅是醫療專業的課題,也涵蓋了飲食文化、產業倫理與環境永續,為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與人文素養奠下基礎,展現國防醫學大學培育具備健康與永續視野醫療人才的教育目標。(文:軍聞社文仁/圖:國防醫學大學提供)【圖文專訪】 114年0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