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敦睦" ,結果共:24筆
-
磐石軍艦化身海上醫院 守護敦睦遠航官兵健康(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長達60餘天的航行中,磐石軍艦除執行支隊補給任務,更肩負起支隊醫療救護的角色,磐石軍艦上的醫務室提供支隊官兵基本醫療保障,並且納編包含外科、牙醫、公衛等專業軍醫官,展現專業、豐沛的醫療量能,時刻守護官兵身體健康,使得遠航訓練平安完成任務。 本次支隊特別納編由三軍總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及左營總醫院組成的醫療小組,共計5名醫官,專長涵蓋一般外科、牙科、麻醉等領域,除提供常規門診服務外,也能進行外傷處置與初步手術處置,為海上醫療需求提供完整支援。 位在磐石軍艦上的醫務室設有手術室、診療間、牙科室及病房,其中手術室內設有隔艙進行手術準備及消毒,確保手術期間衛生狀況,手術設備則設有2組,可進行剖腹、清創、骨折固定、傷口縫合等手術,並且裝備有移動式X光機、都卜勒超音波機,可為外傷、骨折、泌尿道結石等疾病進行診斷,並提供影像輔助軍醫官進行治療,保障官兵們的生命安全。 遠航訓練過程中海象千變萬化,支隊官兵不適應症狀,如暈船、腸胃不適等,甚至可能出現挫傷與關節扭傷等,而這座「海上醫院」均能妥善處置,不僅保障了支隊官兵的身體健康,也讓官兵無後顧之憂,全力完成遠航訓練任務。 此外,為落實防疫等相關作為,支隊於國內整備期間,由納編醫官為全體支隊官兵注射水痘、流感等相關疫苗,提高支隊官兵免疫力,維護官兵健康。【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1日
-
艦上美味撐起遠航士氣 伙房官兵功不可沒(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在長達2個月的敦睦遠航訓練航程中,「吃」是必不可少的,伙房人員每日必須為艦上官兵供應4餐,靠泊友邦時,更要準備道地臺灣美食招待貴賓與僑胞,而伙房人員在船艙中有限的空間內竭盡所能準備美味佳餚,使官兵能在航行過程中享受美味食物,並且在蒞臨友邦時,推廣臺灣美食,可謂功不可沒。 供應艦艇上百人的伙食絕非易事,由於艦上無法使用明火,所以僅能使用電磁爐進行烹飪,然而電磁爐的加熱速度較慢,為確保食物煮熟,往往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進行加熱,伙房官兵長時間待在悶熱的環境中,為眾人準備伙食可說是相當艱辛;由於受到海象影響,艦艇會隨著風浪晃動,在備料使用刀具時,考驗官兵的刀工與穩定性,倘若風浪過大,則需要臨時更改菜單,採用加熱或油炸的方式準備伙食,為全艦官兵供應基本伙食。 此外,長時間的航行,必須確保儲備的食材足夠新鮮,除了透過冷藏與冷凍的方式進行儲存,其中葉菜類的食材必須避免碰撞,如果葉菜類外表出現破損,將會加速腐爛的速度,因此食材運上船後,需要使用報紙包覆密封,確保葉菜類食材在顛簸的航行中不會相互碰撞,以延長食材的保鮮時間;在儲存順序上也有所講究,不易腐壞的根莖類食材可長時間存放,因此會放置在冷藏櫃中後段,而較容易腐壞的葉菜類則會放置在前段,盡快使用這類食材進行烹飪,在多樣性的食材中,先行規劃出餐順序,最大保證食材的新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讓友邦國家認識我國飲食文化外,每年的敦睦遠航訓練中,也會編組「甜點師」,在他們的細心巧手下,讓官兵可以在艱鉅的遠洋航行任務中,品嘗治癒人心的蛋糕、餅乾等茶點,為航行途中增添一份甜味。【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1日
-
全「食」守護 增添官兵海上幸福滋味(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在為期兩個月的敦睦遠航訓練任務中,伙房人員肩負著艦上全體官兵的飲食照顧,不僅每日提供四餐,還需在靠泊友邦期間準備豐盛菜餚,展現我國飲食文化,儘管艦上空間有限,但伙房人員始終堅守崗位,以專業與熱忱,為任務中的官兵補充足夠體力,以利完成各項訓練與任務。 磐石軍艦伙委羅上尉指出,為了妥善運用每一份食材,伙房會根據食材的保存特性進行排序與出菜計畫,比如葉菜類因易腐壞,須以報紙包裹、輕放保存,而相對耐放的根莖類則可後置冷藏,以延長使用時間,確保每日菜餚的新鮮與營養。 羅上尉強調,伙房每日供餐不僅要注重官兵的飽足感,更在色香味上用心設計,講究餐盤色彩搭配與視覺呈現,讓弟兄姐妹在海上用餐依舊充滿食慾與期待;烹調方面則透過大家的意見回饋,進行調整與優化,持續精進烹飪品質。 除了每日餐點外,每年敦睦遠航支隊也都會特別納編甜點師,由具備烘焙經驗的官兵擔任,在航程中製作蛋糕、餅乾等點心,也在蒞臨友邦時,讓外賓感受到我國海軍的用心與誠意。 朱上士表示,航行時最大挑戰就是不穩的海象對食材秤重的影響,因此她常須依據經驗調整食材比例,並透過香氣或調味搭配,彌補設備限制所帶來的口感落差。 「學姐你做的甜點太好吃了!」曾有官校生特地前來致謝,讓她深受感動,朱上士表示,看到官兵的笑容,成為她持續努力的動力。【圖文專訪】 114年09月21日
-
磐石軍艦輪機部門 敦睦遠航任務幕後英雄(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為保障支隊遠航期間軍艦機械運轉正常與航行安全無虞,輪機部門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必須每日待在吵雜、悶熱的艙底中,維護引擎、電機各項裝備,24小時輪班確保艦艇動力持續運作,為整趟航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是敦睦遠航訓練順利出航的幕後英雄。 輪機部門可區分為主機組、輔機組、電機組及損管組,各組官兵就像細胞一般,驅動著軍艦這副巨大的身體。主機組官兵主要負責主機、電機等引擎的維保,需要時常待在引擎位置進行檢修,引擎發出巨大聲響使得官兵必須時時配戴耳罩才能正常工作,並且指揮工作只能透過聲力電話進行溝通,同時引擎位置均設置在艦艉之下,封閉的環境加上引擎持續運作散發的熱氣,使得艙間極度悶熱,即使工作環境惡劣,主機組官兵仍展現自身維保專業職能,持續為遠洋航行注入乘風破浪的動力。 輔機組官兵則是負責與日常生活所需的裝備,船艦上所使用的淡水,需要依靠RO造水機進行造水,但透過海水轉換成淡水的過程中,會累積大量的雜質,除了需要時常更換濾心外,因海水的鹽分容易腐蝕裝備,所以輔機組官兵也需時刻保養淡水製造機,確保淡水供應能夠正常運行。 此外,驅動整艘軍艦除了引擎的動力外,全艦的電力系統也至關重要,而電機組官兵身兼重任,負責整艘軍艦密密麻麻的電路,仔細維護有如血管般,貫穿艦艇各部位的電力供應。而損管組官兵主要負責進行焊接維修以及救火、堵漏的工作,他們就像血液中的血小板,發現船艦發生維安時,他們將站上最前線,解決問題,確保艦艇的安全。 此外,敦睦支隊納編的「廠修小組」,成員來自海軍各後勤支援指揮部及艦隊維保單位,包含內燃機、鉗工、電工、俥鑄、塢工及燒焊等專業技能,經驗豐富,可在航行途中遇到裝備損壞時,但未有備用裝備的情況下,執行拼裝、改裝的作業,以確保艦艇能夠持續航行,順利完成敦睦遠航訓練任務。 「廠修小組」的任務在於「應變」,在任何艦艇發生異常時,第一時間進場支援,與輪機部門協力排除問題,除維修任務外,廠修小組亦定期主動巡艦,針對艦上關鍵動力系統、主機運作、空調、壓氣系統等進行監控與紀錄,提前掌握可能風險,並提出建議,確保艦艇維持戰備與推進能力。【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0日
-
遠航專業維保能量 確保動力不間斷(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為使敦睦遠航訓練支隊順利完成長達萬餘浬的航程,有一群人每日穿梭在高溫悶熱、機械轟鳴的艙間內,他們就是輪機部門及納編的廠修小組,時刻執行維保作業,發揮自身專業技能,保障艦艇航行於大洋之上。 磐石軍艦輪機長楊中校表示,輪機部門就像是艦艇的心臟,是確保動力系統穩定運轉,讓整艘軍艦持續前進的重要角色,但要讓軍艦的機械與系統正常運作相當複雜,須由主機、輔機、電機及損管四大組別官兵分工合作、細心維護,而每一項維保作業,背後都是無數輪機官兵的汗水與技術累積。 楊中校指出,面對每日長時間的輪班與密集維保作業,輪機部門官兵仍持續精進本職學能,透過每年固定的教育訓練、技術學校開班與公餘進修等方式,考取包含電焊、冷凍空調、鍋爐操作等多元證照,不僅提升本職學能,更強化艦上官兵自主維保能力,肩負每年敦睦遠航訓練的重責大任。 本次納編廠修小組的損管官程少校指出,廠修小組中包含內燃機、鉗工、電工、俥鑄等專業人才,能在裝備缺乏備品時,立即研改、組裝甚至製造替代零件,確保裝備修復不因物資受限而中斷,這不僅考驗技術與應變能力,更是確保長航艦艇正常運作,為後勤維保提供堅若磐石量能。【圖文專訪】 114年09月20日
-
水下作業大隊展現專業能力 守護支隊航行安全(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在長達60餘天的航行中,面對長時間遠洋任務與多變海域挑戰,為確保任務艦航行穩定與推進系統妥善運作,支隊特別納編海軍水下作業大隊隨艦出航,於靠泊期間協助進行船艦底部結構與裝備檢查,展現高度潛水專業職能與訓練成果,守護支隊官兵完成遠洋航訓任務。 海水之下潛藏許多危安因素,船艦除了受到藤壺、海蠣子等海洋生物侵蝕外,水中也會混雜眾多垃圾、漁網等,倘若纏繞於俥葉或是阻塞海底門,將造成船艦無法正常運行,危害航行安全,而在敦睦遠航任務長期航行的情況下,就需要利用靠港與錨泊的時機,潛入水線以下進行船底的構造與裝備檢查,確保艦艇持續運行,完成遠洋航行任務。 水下作業大隊於艦艇靠港、錨泊期間執行任務,以每組5人編成小組,由帶隊官擔任潛水總監,掌握作業時程與水下安全規範;其中2名官兵穿戴水肺裝備後依序下水執行任務,另2人擔任預備與助手待命應變,作業內容涵蓋艦艇大軸、俥葉、及海底門等船底重要零件,以目視檢查與異物清除倂行方式進行,確保航行順利。 作業期間,潛水員需要下潛至10公尺深的位置進行船底檢查,由於水下光線不足,潛水員將面對能見度較差的環境,因此會由一名潛水員進行作業,另一名潛水員則擔任輔助手的角色,協助照明與傳遞工具。由於錨泊位置會在港口外海,周遭水域的浪況、流速均不穩定,因此潛水員需裝備BCD浮力控制器,確保潛水員可在固定的深度進行作業,維護作業期間的安全。其中,遭遇流刺網纏繞對於潛水員來說最為棘手,由於流刺網漁線細小且透明,在清除時容易纏繞到潛水員身上,因此官兵需先將漁網綑綁住,避免流刺網隨意漂浮,再仔細切除纏繞的漁線,保證裝備正常運作。【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0日
-
氣象官掌握海上氣象 守護遠航安全(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遠航任務橫跨萬浬,氣候變化對航程安全影響甚鉅,為因應海上氣象變化,每年敦睦支隊都會納編大氣海洋局官兵,執行每日預報與風浪監測工作,透過各種設備即時掌握可能影響任務的天候變化,並於第一時間提供決策參考,協助支隊幹部調整航線,確保艦隊航程順利。 這次納編支隊氣象官吳宜蓁中尉表示,支隊航行期間主要透過「氣象傳真機」接收鄰近區域如日本、澳洲、美國等國家的海象廣播資訊,並搭配FBB500設備下載國內大氣海洋局的衛星雲圖及最新預報資料,全天候進行天候分析與監控。 吳中尉提到,此次遠航中曾接獲低氣壓生成的預警,透過滾動式更新掌握低氣壓發展動向,並及時通報支隊重要幹部參酌調整航線,以避開可能的風浪威脅,她坦言,雖然現今氣象預報技術已大幅提升,但面對瞬息萬變的天候,仍須不斷比對資料、反覆修正預測,才能在關鍵時刻為支隊爭取反應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氣象預測工作,吳中尉也參與了本次南沙靠泊前的水文測量任務,她表示,在進入南沙港口前,除了依靠海圖資料,也會搭配簡易測量裝備,提前派遣小艇前往港口進行水深測量,即時回報水深數據,以確保艦艇可安全停靠。 此外吳宜蓁中尉也分享自己首次在海外任務中的心情,她表示,能在國外參加升旗典禮、聽到國歌響起,看著國旗緩緩升起的那一刻,真的很感動,自己身為海軍的一份子,能親身參與敦睦遠航訓練任務,不僅是責任,更是榮耀。【圖文專訪】 114年09月13日
-
敦睦遠航見證經略太平島 深植主權意識(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日前航抵南沙太平島,油彈補給艦磐石軍艦更是停靠南沙,藉由實地參訪我國國境之南,深化官兵及海軍官校、國防大學學生對國土疆域的認識,體認經略南疆的重要意涵。 泊港過程中,磐石軍艦先行完成小艇施放,確認泊港航道狀況,由太平島大氣海洋局官兵評估流速、風向與水深等數據,在磐石軍艦與太平島官兵協力合作下,順利將磐石軍艦停靠於太平島碼頭。 泊港期間,由支隊長劉少將率隊進行島上參訪行程,官兵及學生一行參訪島上各項基礎建設,包括南沙醫院、氣象觀測站、郵政代辦所及淡水井等設施,深入瞭解我國在南沙經營建設的成果與挑戰,並安排駐守島上的官兵講解導覽,使支隊官兵對南海區域局勢有更加直觀且深刻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島生態豐富、群礁環繞,而支隊官兵也有幸在登島時,巧遇綠蠵龜至島上產卵,感受太平島的生態生生不息,留下難忘的回憶。【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3日
-
海軍114年敦睦遠航/系列五磐石軍艦在靠港前,先行完成小艇施放,確認泊港航道狀況,並由太平島大氣海洋局官兵評估流速、風向等數據,最後在磐石軍艦與太平島官兵協力合作下,順利將磐石軍艦停靠於太平島碼頭。(軍聞社王茗生)【圖文專訪】 114年09月13日
-
官校生赴太平島 見證南疆經略(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隨艦採訪)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日前航抵南沙太平島,磐石軍艦更成功停靠於太平島碼頭,參與本次遠航的海軍官校與國防大學學生,藉由實地見證我國南疆實況,深化對國土疆域的認識與使命感,也為未來肩負國防重任打下堅實基礎。 海軍官校學生楊宗育表示,能在畢業前夕踏上太平島,見證國土最南端的樣貌,是一生最難忘的經歷,他提到,島上不僅具備醫療、郵政與通信等基本設施,自然與人文資源也相當豐富,更證明我國在南沙持續經營的成果,同時他也深刻體認駐守島上的海巡官兵辛勤與付出,即便在物資受限與壓力重重的環境中,依然堅守崗位、捍衛主權。 政戰學院黃栩葳則表示,太平島的碧海、藍天與潔白沙灘如同小說場景,構築出一張張動人的畫面,令人難以忘懷。參訪過程中,她也透過海巡官兵介紹得知,島上畜養雞羊,是為了證明太平島具備人類居住與畜牧能力的島嶼而非礁岩,更是我國對於在南沙經營建設的決心與主權象徵。【圖文專訪】 114年0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