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馬祖" ,結果共:20筆
-
鍾副部長秋節慰勉馬祖駐軍 關懷住用環境提前賀節(軍聞社記者李恬恬馬祖15日電)秋節將屆,國防部副部長鍾樹明上將今日前往馬祖地區,代表部長顧立雄慰勉軍備局工營中心北工處馬祖分遣所、馬祖財務組及北高守備大隊等單位,感謝官兵長期堅守崗位、辛勤奉獻,並提前祝賀中秋佳節平安愉快。 鍾副部長上午由相關聯參陪同,前往軍備局馬祖分遣所,聽取單位任務簡報,瞭解各項工作推展情形,就各項業務進度提出指導,並現地視導「興安專案」營舍施工情形,掌握專案執行進度。 鍾副部長表示,「興安專案」是國軍基礎建設的重要計畫,目的在於全面提升官兵生活與基礎設施品質。馬祖地區雖然環境條件較為嚴峻,但官兵長年堅守前線,承擔沉重防務,更需要完善的住宿與生活保障,好的營舍就是最直接的照顧,才能讓官兵以最佳狀態,專注戰備訓練,確保防務順利推展。 鍾副部長特別前往現地,瞭解「興安專案」施工進程與實況,對相關單位的辛勤付出表達肯定。鍾副部長強調,工程建設在安全前提下,必須以品質優先為核心,除落實各項節點管制與監督作為外,更應確保施工安全與耐用性,並將當地氣候特性納入考量,務必做到如期、如質完工,才能真正提供官兵安全、舒適且持久的優質居住環境。 鍾副部長指出,馬祖分遣所肩負營產、土地管理等關鍵工作,他特別肯定分遣所同仁,在地處偏遠、環境嚴峻的條件下,依然堅守崗位、默默付出,確保各項事務依法辦理,達成最佳管理成效,展現高度使命感與責任感。 最後,鍾副部長再次轉達部長對官兵的嘉勉與關懷,並提前祝賀中秋節佳節愉快,期勉全體官兵持續秉持專業,堅守本務,為捍衛北疆與國家安全持續努力。【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5日
-
戰地遺址化身展覽場域 南竿據點綻放藝術能量(軍聞社記者呂尚俞馬祖7日電)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進入第三天,南竿的藝術據點同樣吸引眾人目光。這些作品讓戰地遺址不再只是歷史的印記,而是轉化為連結過去與當下、島嶼與世界的文化平臺。前線的記憶在藝術中被重新書寫,也為馬祖開啟了一種面向未來的島嶼想像。 南竿26、53與77據點全面開放,再生與打開的能量得以完整呈現。在53據點中,策展人洪榆橙策劃「穿越蟲洞的書信——致外島時光」,展出張致中的《家書》,以感濕油墨呈現軍旅書信的浮現與消逝。 臺裔加拿大藝術家李佩珊於南竿26據點推出《不是誰的棋子,我們是…》,讓觀眾看見地緣政治棋局下「棋子」的美麗與哀愁。被命名為「等待美術館」的77據點,藝術家於建築空間中拓展牆面、開口引海景入室,讓窗外風景如畫般展現眼前。「等待」意指早年官兵於此守望敵情,也象徵空間如今等待藝術與訪客相遇。 在山隴澳口堤岸的風動裝置《漁夢》,是馬來西亞藝術家朱威龍以此重構馬祖漁村的意象,呈現過往漁人順應海流、與海共生的記憶。南竿舊體育場則在拆除改建前,讓日本重量級藝術家柳幸典揮灑創意,帶來其經典代表作《哥吉拉計畫》,將廢棄的舊體育館改造為獨特的空間經驗,請來當地的「怪手師傅」,雕刻館場地板,來形塑新的地景記憶。 在南竿山隴排練場,則是由日本藝術家雙人組米谷健、茱莉亞(Ken Yonetani & Julia Yonetani)帶來《生命之網》,以釣魚線編織出龐大網狀裝置,象徵世間萬物緊密相連,凸顯人類與海洋相互依存的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喜愛藝術島海報的觀眾不妨走訪日光春和,攝影師鄭鼎在此展出延續第一屆至第三屆的系列攝影作品《鹹味的光》,搭配日光春和的大面落地窗海景,呈現更多攝影師鏡頭下更多迷人的島嶼風景。【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7日
-
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 北竿島重現戰地記憶與海洋想像(軍聞社記者呂尚俞馬祖6日電)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自即日起至11月16日止,在馬祖開展,今年以閩東語「拍楸」為策展主題。所謂「拍楸」,是馬祖先民世代傳承的捕魚工法,意指在盛夏漁汛期間,全村男丁齊力出海,以竹樁錨定漁網,為來年的豐收奠下基礎。 策展團隊以「你的海洋,我的陸」作為出發點,探索環境生態、身分認同與海島文化自信,呈現馬祖人面對大海的共生智慧與精神意涵。其中,今年的北竿島,循「前線的馬祖」、「島嶼的馬祖」與「海洋的馬祖」三大主題,呈現不同藝術形式,交織戰地記憶、文化日常與海洋想像,讓觀眾在島嶼空間的轉化中,感受馬祖的多重面貌。 在北竿島,與軍事記憶最緊密相連的主題「前線的馬祖」,就是具歷史張力的「軍魂電廠」。當年由國軍第257師鑿開山壁,在坑道中協助興建發電廠,見證了軍事年代資源有限,卻堅毅不懈的奮鬥精神。隨著戰地政務解除,卸下戎裝,再度以新姿態重返榮耀,由臺電公共藝術策畫「島嶼生息III:軍魂1975時間美術館」,匯集光影、聲音、舞蹈與攝影作品,讓觀眾穿越半世紀的時代縫隙。包括一隱照明設計《軍魂之光》、王榆鈞聲音地景《洋放之後,轟鳴與防空洞》、驫舞劇場《時間行者》等,皆以不同媒介回望軍事歲月。 「島嶼的馬祖」則以文化與聚落為舞臺,展現北竿島民的生活紋理。攝影家陳敬寶策劃《迴島嶼吧》,以《尋常人家》描繪地方耆老肖像,書寫回家之旅;陳伯義《擺暝嘉年華》捕捉信仰慶典影像;許家維《鐵甲元帥三部曲》與《御甲戲園》回到創作原點;林羿綺《島上有聲,霧中有人,夢中有神》以女性視角重塑島嶼神話。 「海洋的馬祖」主題,則是邀請西班牙藝術家胡安.薩摩拉(Juan Zamora)帶來《夢之亭》,於北竿打造一處夢境場域,讓觀眾在凝望海景時,進入與大海同夢的感官經驗。【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6日
-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 戰地景觀及多元藝術文化再生(軍聞社記者呂尚俞馬祖5日電)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今日隆重登場,開幕記者會集結來自國內外各界的貴賓、媒體與藝術界人士,邀請國內外朋友一起來馬祖,走入戰地據點、碉堡、澳口、電廠及常民家中,感受來自島嶼的盛情款待,體驗四鄉五島戰地景觀及多元藝術文化再生的魅力。 由連江縣政府及中華文化總會共同主辦的馬祖國際藝術島,下午於梅石藝文中心揭開序幕,開場以「拍楸的呵聲」閩東語戲劇揭開序幕,閩東話「拍楸」是馬祖傳統捕魚工法,舞者們以歌舞呈現「拍楸」儀式。連江縣王忠銘縣長、文化總會李厚慶秘書長、文化部李靜慧次長等部會貴賓,以及策展團隊、國內外藝術家及馬祖在地居民均熱情參與,攜手宣布藝術島正式開展。 連江縣王忠銘縣長表示,「拍楸」的精神,就在於大家齊心習力,而這次藝術島,他看到的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從馬祖的公務同仁、策展人藝術家、民宿店家、志工夥伴到每一位熱情的鄉親,大家都成了藝術島的一份子,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不只是政府主辦的活動,而是屬於全馬祖人的盛事,我們共同織起這張文化大網,向世界展現馬祖的自信與驕傲。 「文總的角色是搭建橋梁,讓世界的風吹進馬祖,將連結的種子吹到在地,讓各種可能性在當地開花結果。」文化總會李厚慶秘書長表示,今年活動來到第三屆,在籌備的過程中,看到許多馬祖居民、藝術島夥伴共同努力,還有連江縣政府一直以來的大力推動,讓藝術島被更多人看見,非常珍貴且讓人感動,也特別感謝支持文總的企業夥伴,讓每一件跨國共創的作品都能完成,成為珍貴情誼的最佳見證。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致詞時則指出,部會長期支持馬祖歷史場域再利用,看見軍事據點轉化為藝術空間,是藝術島最具意義的成果之一。 在馬祖天后宮的開幕表演,特別邀請「即將成真火舞團」帶來原創作品《海神釀》。演出以馬祖在地信仰為靈感,巧妙融入天上聖母意象,透過火焰與特技呈現舞臺張力,這場結合宗教信仰與藝術創新的演出,不僅震撼全場,更讓大家體會到這座島嶼蘊含的深厚力量。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於9月5日至11月16日展開,聚焦「前線的馬祖」、「島嶼的馬祖」、「海洋的馬祖」三大主題,集結逾50件作品,結合數位智慧導覽,只要下載活動App,走到作品前,便可透過語音聆賞導覽。此外,展期也邀請優人神鼓、紙風車劇團等團隊演出,讓登島民眾在藝術與戰地風光交織下,體驗馬祖的多樣魅力。【最新動態】 114年09月05日
-
軍友社敬軍慰問 感謝外島官兵捍衛北疆(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16日電)九三軍人節將至,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秘書長簡士偉今日率團前往馬祖防衛指揮部及北高守備大隊慰問駐軍,向堅守崗位、捍衛國土的官兵致上崇高敬意,並致贈慰問金,感謝官兵長期以來的辛勞付出,現場氣氛溫馨熱烈。 簡秘書長表示,國軍官兵始終扮演守護國家的最堅實的力量,無論是在前線島嶼、離島據點或本島關鍵戰略位置,皆展現高昂士氣與精實戰力。 他強調,軍人之友社長期秉持「照顧官兵、關懷基層」的服務宗旨,持續透過各類敬軍活動,表達全民對國軍的支持與感謝。此次在軍人節前夕實地走訪部隊,更希望傳遞社會各界對官兵的肯定與祝福,讓國軍感受到「軍民一心、同島一命」的溫暖力量。 馬防部與北高守備大隊官兵對於簡秘書長的親自慰問深表感謝,並表示將持續戮力戰訓本務,強化整體防衛戰力,以堅實行動回應各界期待,不負社會大眾的信賴與支持。【訊息平台】 114年08月16日
-
敬軍團慰問東引馬祖駐軍 感謝官兵衛國辛勞(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15日電)為犒慰官兵保家衛國的辛勞,在「楊柳」颱風過境後,永乘工程有限公司賴文通總經理率先響應敬軍活動,由軍友社秘書長簡士偉率團20餘人冒著餘波風浪毅然啟程,搭船前往東引及馬祖列島,在93軍人節前夕,展開敬軍慰問,親赴第一線向官兵表達最誠摯的敬意與關懷。 本次慰問行程中,軍友社秘書長簡士偉等人實地走訪東引指揮部、馬祖防衛指揮部等多個駐軍單位,並致贈慰問金,感謝官兵長期駐守外島、堅守崗位的辛勞與奉獻。 簡士偉秘書長表示,當前臺海情勢嚴峻,更能深刻體會官兵肩負的重大使命與挑戰,馬祖官兵長年戍守第一線,不分晝夜投入戰備與勤務,令人由衷敬佩。此次代表永乘工程有限公司前來慰問,期盼讓官兵切實感受到企業的支持與關懷,未來軍友社將持續結合社會各界與企業力量,爭取更多資源,成為國軍最堅實的後盾。【訊息平台】 114年08月15日
-
三總發表永續報告書 推動社會與環境永續發展(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14日電)三軍總醫院今年8月正式發表《2024永續報告書》,成為國軍醫療體系首家出版永續報告書並通過國際第三方認證的國軍醫院,完整揭露在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治理韌性等方面的成果,展現軍醫院邁向綠色智慧醫療新紀元的決心。 三總表示,此份報告書依循GRI國際準則、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框架及SASB永續會計準則編製,由法標國際認證股份有限公司依AA1000 v3保證標準查證,確保揭露資訊的透明度與可信度,並於2024年3月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共同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的承諾,推動醫療減碳、綠能運用、AI智慧作業與社會關懷等行動,落實軍民健康與永續醫療目標。 在環境永續方面,三總內湖與汀州院區已建置6,024片太陽能光電板,年減碳效益相當於約2.3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吸碳量,並全面汰換15,583盞LED節能燈具、更新高耗能冰水主機、設置RO回收系統,有效降低能源與水資源消耗,穩健邁向2050淨零排放。 在社會責任上,三總肩負軍醫任務,透過遠距醫療提升醫療可近性,長期投入社區健康促進與公益義診,包括澎湖、南沙、東沙、馬祖等離島與偏鄉地區,並跨海參與尼泊爾、蒙古、越南等國醫療援助。 而在治理韌性方面,由三總院長陳元皓少將親自召集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並由五位副院長分別領導環境永續、醫療韌性、社會關懷、效率治理與卓越醫療等五大策略小組,推動涵蓋綠色採購、智慧醫療、節能減碳、資源循環與國際醫療合作等計劃,更將永續理念融入醫療供應鏈與跨國交流,推動綠色轉型。 陳院長強調,全球醫療正面臨氣候變遷、人口高齡化與區域安全挑戰,永續經營是必須持續努力的方向,未來將深化智慧醫療與低碳運營,持續以創新醫療與綠色行動,打造綠色、韌性、智慧化的軍民醫療體系,為臺灣醫療永續書寫新篇章。【最新動態】 114年08月14日
-
國防部《陸海空軍懲罰法》與《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8月6日正式施行 完善官兵救濟權益(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8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為健全軍人權益保障制度,國防部於民國113年9月成立施行籌備工作小組,分別從「法規檢整」、「教育宣導」及「法院整備」等面向,推動各項籌備工作,並經行政院核定於民國114年8月6日正式施行《陸海空軍懲罰法》及《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完善官兵救濟權益。 國防部法律事務司表示,兩法施行後,讓國軍懲罰與救濟制度更符合法治原則,也更貼近官兵實際需要,不僅強調「程序正義」、「比例原則」與「權益保障」,落實現代法治與人權保障的理念,以符合時代趨勢。 法律司指出,《陸海空軍懲罰法》的修法重點,首先將軍人服現役期間內的應受懲罰的違紀行為,區分為「勤務上」與「勤務外」兩種。「勤務上」違紀行為,是在執行軍事相關勤務或業務時,有違背或逾越法令、違反長官的職務命令、怠忽監督部屬,或違反服役單位管理規範等行為;另外,軍人雖非執行勤務,但有濫用軍人身分、權限或制服,或在營內做出不當行為,也是勤務上違紀。 法律司表示,相反地「勤務外」是指,未執行勤務時,故意觸犯刑法、吸毒、酒駕、性騷擾、違反廉政或中立規定、非法兼職,或有損軍人形象、影響軍譽的行為,造成社會觀感不佳,並影響軍隊信譽,仍然可懲罰予以警惕。 法律司進一步說明,對於懲罰種類的修正內容,區分「人事」、「財產」及「紀律」懲罰,並新增「廢止起役」、「剝奪或減少退除給與」、「罰款」等懲罰種類;其中,過去罰薪因對薪資待遇較低或退伍之人員的懲罰效果有限與無法執行,故此次修法新增「罰款」,金額為新臺幣五千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以解決前述的困境。另在「悔過」懲罰類型,則改於適當處所實施教育,並禁止有限制人身自由之行為,但執行悔過期間不計入役期或服役年資。 法律司強調,為兼顧受懲罰人及特定人員於懲罰程序中之權利,確保懲罰之公正與正確性,參考刑事訴訟法之概念,新增調查專章,明訂部隊調查之法定程序,以維護部隊於內部行政調查的合法性。其中針對營區內死亡或重大傷害、演習或訓練事故、將官違紀等事件,得開啟「專案調查」,由上將編階召集部外專家學者或社會公正人士,共同組成專案評議會,相關專案調查結果得製作成專案報告適度對外公布說明。 針對《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法律司則說明,為減少官兵提起救濟的勞力、時間及費用,國防部整併現行國軍多元併行的救濟管道,由「地方軍事法院官兵權益保障會」及「高等軍事法院勤務法庭」受理,同時提高法律位階,從行政規則,提升到法律層級,讓官兵的權益受到更完整的法律保障。 法律司指出,依照規定,官兵對於有關軍人「身分」、「財產」、「懲罰」或「考績」的行政處分不服,可以直接向「地方軍事法院官兵權益保障會」提起「復審」。至於官兵遭受較輕微的行政處分,例如檢束、禁足、罰勤、罰站、人事晉任或遷調,或其他屬於內部管理措施等非復審事件,則需要先向「具管轄權申訴機關」提出「申訴」;對申訴結果仍不服者,才能進一步向「地方軍事法院權保會」提起「再申訴」。 法律司進一步說明,官兵若對於「復審」或「再申訴」決定仍有不服,可以進一步向「高等軍事法院勤務法庭」提起「行政訴訟」,再不服亦可上訴高等行政法院。透過逐層的救濟機制,強化官兵的權益保障,讓每一位官兵在遇到權益爭議時,都有清楚、完整的救濟途徑。 法律司強調,國防部北部及南部「地方軍事法院官兵權益保障會」分別位於桃園八德區與高雄左營區,轄區劃分以苗栗以北、東部及馬祖是北部地方軍事法院所管轄,而臺中以南、金門及澎湖是南部地方軍事法院所管轄,而國防部「高等軍事法院勤務法庭」及「高等軍事法院高雄分院勤務法庭」的管轄區域亦同,確保官兵權益救濟程序。【國防訊息】 114年08月08日
-
敬軍團慰問馬祖駐軍 感謝官兵衛國辛勞(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26日電)為表達對外島駐軍官兵的付出,嘉義軍友顧問團與雲嘉敬軍婦女團組成聯合敬軍團,日前前往馬祖地區進行敬軍慰問,實地走訪多個單位,向堅守崗位的國軍官兵致上最誠摯的問候與慰勞。 此次聯合敬軍團由嘉義軍友顧問團團長古宏麟與雲嘉敬軍婦女團團長張淑真率隊前往,並在馬祖軍人服務站人員陪同下,先後前往陸軍馬防部、北竿守備大隊、南竿混砲連、莒光守備大隊及海軍馬祖基地指揮部等單位慰問,致贈慰問金,感謝官兵長期戍守外島、堅守崗位的辛勞與奉獻。 古宏麟團長表示,面對當前臺海情勢緊張之際,深刻感受到官兵肩負的重任與挑戰,馬祖官兵堅守第一線,不分晝夜,肩負起戰備與勤務任務,令人敬佩,期望透過此次慰勞,代表地方民眾向國軍表達最高敬意。 張淑真團長也指出,外島官兵不分晝夜,勤訓苦練,堅守在第一線,展現國軍無私奉獻、保家衛國的堅定信念。她表示,未來將持續用行動支持國軍、關懷弟兄姐妹,成為官兵們最堅實的後盾。 本次馬祖聯合敬軍團敬軍活動,不僅見證國軍官兵堅守崗位、默默付出的辛苦,更親身體會全民國防的真義,收穫滿滿,也深化對國防的認同。【部隊頻道】 114年07月26日
-
馬祖新村特展 邀民眾重溫當年「將軍村」記憶(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26日電) 桃園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自7月24日起至10月12日止,推出《不一樣的馬村將軍》特展,以8位具有代表性的將軍家族故事,呈現兩代軍人從軍、家庭到社區參與的多元面貌,邀請民眾走進眷村巷弄,重溫50、60年代將軍生活場景與傳承眷村記憶。 馬祖新村素有「桃園將軍村」之稱,歷年曾有14位將軍居住於此,本次展覽透過文史調查與訪談,邀請徐培青、韓麟、姚佐治、張民善等「第一代」將軍,以及孫光煥、查岱龍、胡鎮埔、程幼銘等「第二代」軍職人員的珍貴歷程,展現軍人犧牲奉獻之外,在藝術、人文與醫學領域中,都有相當傑出的貢獻。 展區規劃「光榮檔案」、「軍旅歷程」、「家庭教育」、「過年記憶」、「退休日常」等主題空間,透過實物展示與影像敘事,呈現將軍們的生活軌跡,並規劃「將軍夫人的下午茶時光」限定體驗活動,邀請民眾換上旗袍、體驗復古妝容,搭配花藝課程與眷村下午茶,讓參觀民眾沉浸於當年眷村生活情境,喚起懷舊情懷。【訊息平台】 114年0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