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
  • 最新動態

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展 北竿島重現戰地記憶與海洋想像

  • 民國114年09月06日
《漁汐》作品以藝術語彙回應「拍楸」意象。(軍聞社記者李恬恬攝)
《漁汐》作品以藝術語彙回應「拍楸」意象。(軍聞社記者李恬恬攝)

(軍聞社記者呂尚俞馬祖6日電)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自即日起至11月16日止,在馬祖開展,今年以閩東語「拍楸」為策展主題。所謂「拍楸」,是馬祖先民世代傳承的捕魚工法,意指在盛夏漁汛期間,全村男丁齊力出海,以竹樁錨定漁網,為來年的豐收奠下基礎。

 策展團隊以「你的海洋,我的陸」作為出發點,探索環境生態、身分認同與海島文化自信,呈現馬祖人面對大海的共生智慧與精神意涵。其中,今年的北竿島,循「前線的馬祖」、「島嶼的馬祖」與「海洋的馬祖」三大主題,呈現不同藝術形式,交織戰地記憶、文化日常與海洋想像,讓觀眾在島嶼空間的轉化中,感受馬祖的多重面貌。

 在北竿島,與軍事記憶最緊密相連的主題「前線的馬祖」,就是具歷史張力的「軍魂電廠」。當年由國軍第257師鑿開山壁,在坑道中協助興建發電廠,見證了軍事年代資源有限,卻堅毅不懈的奮鬥精神。隨著戰地政務解除,卸下戎裝,再度以新姿態重返榮耀,由臺電公共藝術策畫「島嶼生息III:軍魂1975時間美術館」,匯集光影、聲音、舞蹈與攝影作品,讓觀眾穿越半世紀的時代縫隙。包括一隱照明設計《軍魂之光》、王榆鈞聲音地景《洋放之後,轟鳴與防空洞》、驫舞劇場《時間行者》等,皆以不同媒介回望軍事歲月。

 「島嶼的馬祖」則以文化與聚落為舞臺,展現北竿島民的生活紋理。攝影家陳敬寶策劃《迴島嶼吧》,以《尋常人家》描繪地方耆老肖像,書寫回家之旅;陳伯義《擺暝嘉年華》捕捉信仰慶典影像;許家維《鐵甲元帥三部曲》與《御甲戲園》回到創作原點;林羿綺《島上有聲,霧中有人,夢中有神》以女性視角重塑島嶼神話。

 「海洋的馬祖」主題,則是邀請西班牙藝術家胡安.薩摩拉(Juan Zamora)帶來《夢之亭》,於北竿打造一處夢境場域,讓觀眾在凝望海景時,進入與大海同夢的感官經驗。

《擺暝嘉年華》攝影展以閩東建築作為展場。(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擺暝嘉年華》攝影展以閩東建築作為展場。(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軍魂之光》裝置,重現當年官兵協力開鑿電廠的歷史場景。(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軍魂之光》裝置,重現當年官兵協力開鑿電廠的歷史場景。(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時間行者》透過舞蹈與音樂交織,引領觀眾穿梭往昔歲月。(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時間行者》透過舞蹈與音樂交織,引領觀眾穿梭往昔歲月。(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尋常人家》紀錄北竿島住民居家環境肖像。(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尋常人家》紀錄北竿島住民居家環境肖像。(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洋放之後,轟鳴與防空洞》以音樂裝置喚起歷史記憶。(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洋放之後,轟鳴與防空洞》以音樂裝置喚起歷史記憶。(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暗光屋瓦》作品借由紅布與黑布遮蔽燈光,呼應昔日燈火管制情境。(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暗光屋瓦》作品借由紅布與黑布遮蔽燈光,呼應昔日燈火管制情境。(軍聞社記者呂尚俞攝)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