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聞總覽
-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系列一中科院在16日登場的「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示「防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可在攝氏2000至3000度瞬間高溫衝擊下,保障穿著人員皮膚表面溫度5秒內不超過攝氏50度。中科院指出,此款防護服採用獨特的複合式材料夾層結構,經實驗證實,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效降低燒燙傷風險,為作業人員爭取寶貴的應變求生時間。此項關鍵技術不僅已向臺灣、美國及歐盟申請專利,未來更可廣泛應用於消防救災、鋼鐵冶金及石化產業等高溫作業環境,相關技術轉移所得亦將全數投入公益,善盡社會責任。(軍聞社陳彥樺)【圖文專訪】 民國114年10月16日 -
文藝金像獎漫畫複審評選 多元內容展現國軍創作量能(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16日電)第59屆國軍文藝金像獎今日於博愛營區舉行美術類漫畫作品複審評選,邀請唐健風、胡覺隆、梁紹先等老師擔任評審,依故事表現、繪畫技巧、分鏡構圖等面向進行綜合評分,經過審慎討論後,評選出金、銀、銅獎及優選作品。 第59屆國軍文藝金像獎以「放心,有我在」及「軍民同心,守護中華民國」為主題,區分國軍組、社會組及國際組,徵選展現官兵堅守崗位、守護家園的漫畫故事。此次共有國軍組9件、社會組3件、國際組1件,共計13件作品進入複審評比,內容涵蓋心理輔導、災害救援、歷史記憶等多元題材,充分展現參賽者對漫畫創作的熱忱與巧思。 評審團表示,今年進入複審的作品完整度普遍較高,無論在題材選擇、故事結構或漫畫技法上,都充分展現豐富的創意與成熟表現手法,其中部份官兵作品能將國軍實際馳援、與民同在的動人事蹟生動呈現,宛如「紙上電影」,不僅精彩動人,更為國軍英勇保國衛民的事蹟留下璀璨篇章。【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16日 -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社群國際研討會 國內外學者深入對談(軍聞社記者王茗生桃園16日電)國防大學國際與國防事務學院今日於率真校區舉辦「2025全國戰略研究社群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教育長李少將主持,邀請中央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及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國際學者與會,以「川普2.0時期的國際局勢與挑戰」為主題,針對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變局與戰略格局下的因應策略進行深入探討,透過專業交流與深入分析,促進國際間意見交流與對話。 本次研討會共分三個場次,分別為「川普2.0時期的挑戰」、「川普2.0時期的開發中國家經濟安全」及「川普2.0時期臺、美、菲及臺、日、韓戰略三角關係」,共計九篇論文發表,內容涵蓋美國對拉丁美洲的戰略發展、美國印太戰略之展望、開發中國家的貿易安全、以及臺灣在印太區域的戰略角色等,展現學術界對當前全球安全與經濟議題的重視。 教育長李少將致詞時指出,研討會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國際交流與軍民融合的學術平臺,藉由對全球局勢與區域安全重大議題的討論,增進國人對國際情勢安全問題的理解,並強化國防大學作為國防智庫的專業量能。 李教育長表示,自川普政府提出「美國優先」政策並於2018年發動美中貿易戰以來,美國對外經貿與外交策略歷經重大變化,拜登政府延續美中競爭態勢後,如今川普2.0政府再度實施關稅與貿易壁壘措施,使全球政經秩序顯著動盪,尤其對於開發中國家,須重新思考政策調整、供應鏈布局與區域合作,以確保經濟穩定與戰略安全。 李教育長強調,臺灣位處第一島鏈關鍵位置,對印太區域安全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同時在全球半導體與製造供應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期望藉此次學術交流機會,與理念相近國家攜手合作與對話,從中汲取研究經驗,拓展戰略思維與國際視野,共同維護區域和平穩定與民主價值。【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16日 -
澎防部鎮疆操演 強化臨戰應變效能(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16日電)澎湖防衛指揮部「鎮疆操演」昨(15)日操作M60A3戰車、155榴砲等各式武器進行實彈射擊,強化接戰程序與官兵戰技。期間,特別演練105榴砲「直接瞄準射擊」課目,透過直線射擊驗證精準打擊能力,同時提升戰場應變的靈活度。 「鎮疆操演」在澎湖五德訓場實施,由官兵操作155、105榴砲、CM21裝甲車、M60A3戰車、50機槍及標槍飛彈等編制武器,依想定狀況下達,依序完成照明彈示警射擊、戰車砲暨同軸機槍射擊及直接瞄準射擊等課目,期透過實戰化訓練,強化臨戰應變效能。 操演開始前,由官兵操作微型無人機,進行目標區域偵察,並回傳即時影像供指揮所判定目標位置與修正射擊參數。緊接著,官兵在120迫砲施放照明彈照亮海面目標後,隨即操作M60A3戰車實施排集火及交互掩護射擊;此外,反甲連官兵也運用標槍飛彈進行精準反裝甲火力打擊,配合各式155、105榴砲、120迫砲等各式火砲編織綿密火網,掩護戰、甲車射擊海上目標,展現連日勤訓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傳統曲射方式,此次操演同步驗證105榴砲「直接瞄準射擊」課目,模擬海上登陸敵軍進入可目視目標距離實施射擊;期間由副砲長同步觀測彈著點,並進行即時修正,達到強化戰場火力應用靈活度的目標。【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10月16日 -
105榴砲原級校正射擊 磨練砲兵專業職能(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16日電)為強化精準射擊能力,中區聯合砲兵營日前於陸軍砲兵部隊測考中心北岸陣地,實施「105榴砲原級校正射擊」,官兵整合「射指、測量、觀測、通信、砲操」5大專長聯合操作,藉由逐發射擊檢驗,獲得確切初速,並透過觀測所回報落彈位置,射指所據以求取各砲修正量,扎實磨練砲兵專業職能,為基地測考做足萬全準備。 此次「105榴砲原級校正射擊」,由步兵101旅、104旅、257旅及302旅砲兵營聯合編成,火砲採一線型放列於同一基線,各門砲以翼次射方式,並運用「平均彈著點法」求取各火砲初速誤差,以排列各砲最佳順序,提升火力支援效能。 為確保射擊全程裝備與人員安全,每門砲於第1發射擊時採「長拉火繩」方式實施,「一砲,放!」發令官口令聲一畢,發射手拉下火繩,砲彈瞬間衝出砲管,向目標區域快速飛去;落彈後,觀測所觀測位置與距離,並回報射指所,射擊士與水平手迅速計算方向及高低修正量,將諸元下達給各砲班,反覆操作以求取最佳精度與射效,為後續實彈鑑測奠定扎實基礎。【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10月16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16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23架次(其中逾越中線進入北部、西南及東部空域計21架次)及共艦8艘、公務船2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民國114年10月16日 -
關指部基地戰力鑑測 展現訓練成果(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16日電)為提升官兵實戰能力,關指部機步2營日前進駐陸軍北測中心展開基地訓練,先後完成專精訓練、合格簽證及模擬對抗戰術演練等課目,循序漸進積累戰力,昨(15)日展開戰力鑑測實彈演練,透過實戰化訓練模式與場景,驗證官兵臨戰應變與協同作戰能力,為後續基地期末鑑測做準備。 在完成彈藥鑑濾與提領等整備工作後,由機步排排長召集各車組幹部下達命令,隨後CM21裝甲運兵車及CM34裝步戰鬥車官兵發現假想敵,分別在500、400公尺處以40公厘榴彈槍發起火力壓制,接續由CM21車組展開,運用T74排用機槍掩護人員下車戰鬥,有效強化步戰協同的戰術默契與實戰應處效能。 此外,官兵以T85榴彈發射器與40公厘轉輪榴彈槍進行實彈射擊,並依狀況想定推演,演練包括遭遇毒氣攻擊,參演官兵迅速戴上防護面具,並以T91步槍及M249班用機槍等建制武器持續射擊,扎實鍛鍊官兵臨場反應與持續戰鬥力,體現實戰化訓練成效。【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10月16日 -
秀峰公記慈善會慰問住院軍官 傳遞社會溫情(軍聞社記者劉哲宇臺北15日電)陸軍步兵第203旅李姓軍官日前因病住院,臺南市私立秀峰公記慈善會董事長陳智文得知後,特委請臺南市軍人服務站站長劉可雲代表前往探視慰問,表達關懷與祝福。 劉站長轉達慈善會及社會各界對李員的慰問之意,並致贈慰問金,期盼李員早日康復。李員家屬對秀峰公記慈善會及軍友社長期關懷國軍弟兄的善舉,表達由衷感謝,現場氣氛溫馨感人。【訊息平台】 民國114年10月15日 -
文藝金像獎國畫、西畫評選 展現官兵創作能量(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15日電)國軍第59屆文藝金像獎今日於博愛營區舉行美術類國畫及西畫作品評選,邀請羅振賢、沈禎、李轂摩、潘蓬彬、游守中及張璐瑜等藝術名家擔任評審,分別就國畫與西畫項目進行專業評比,並依筆觸表現、構圖技巧、色彩運用及主題意象等面向進行綜合評分,經審慎討論後,順利評選出金、銀、銅獎及優選作品。 本屆文藝金像獎以「放心,有我在」及「軍民同心,守護中華民國」為創作主題,分為國軍組及社會組,由參賽者自由選題創作,除展現國軍官兵在面對天然災害或中共灰色地帶襲擾時,堅守崗位、保家衛國的決心與意志外,也呈現軍民一心、全民防衛的凝聚力量,傳遞守護國家安全與民主的共同信念。 本次國畫類評選共有國軍組13件、社會組17件,共計30件作品參賽;西畫類則有國軍組10件、社會組10件,共20件作品。作品內容題材多元,充分展現參賽者對藝術的熱忱與巧思,更從中鼓勵更多優秀官兵及社會人士投入創作,共同推動國軍藝文風氣。 評審團表示,今年作品在筆墨、構圖及意境表現方面,均展現豐富創意與藝術表現,特別是部分官兵作品能將軍人精神與傳統書畫筆法結合,呈現剛柔並濟的獨特風格,讓藝文創作不僅能陶冶性情,更能激發戰鬥意志與團隊向心力,展現國軍推動藝文活動、培養官兵「允文允武」藝文軟實力的成果。【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15日 -
三總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 開創新「腎」世(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15日電)隨著AI智慧醫療來臨,三軍總醫院今日由腎臟內科宋志建主任、腎功能室許舜能主任發表「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記者會,這項融合人工智慧、雲端醫療與跨平臺決策支援的創新平臺,為病人照護開啟全新紀元。 會中,許醫師首先分享一名 67 歲女性血液透析病患,因腎臟外傷導致慢性腎衰竭,20年的長期透析,併發嚴重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前年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後出現「持續性餓骨症候群」,造成全身骨頭劇烈疼痛、日常生活受限。 許醫師進一步說明,三總團隊運用數位醫療中心AI-CXR骨密度預測系統分析胸部X光,發現病患骨密度僅 T-score-3.4,屬於嚴重骨質疏鬆,進一步骨骼核子醫學影像掃描顯示肋骨多處「肉眼看不見的微小骨折」與髖部恥骨骨折。 許醫師強調,透析患者一旦發生髖骨骨折,十年死亡率幾乎高達100%,這是醫療團隊必須極力預防的警訊;他說,透過「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AI輔助診斷與個人化治療規劃,團隊選用最新雙重作用骨鬆藥物,每月注射一次,結合含磷鈣片與維生素D補充,三個月後病人骨密度由-4.2提升至-2.5,骨痛完全消失,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許主任表示,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不僅提升照護效率,也具備智慧化透析醫療管理、跨平台資訊整合、創新式病人照護與品質監測模式、醫護專用APP、病人端居家照護 APP及雙語透析摘要(FHIR-ready)等6大特色,能即時掌握病人透析狀態,讓透析資訊無縫串聯及藥物檢查與整合,同時通過FHIR驗證,支援美國與國際HL7資料交換標準,象徵臺灣智慧醫療正式與世界接軌。 許主任指出,三總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是臺灣首度將「AI數位決策」與「透析照護」整合於臨床應用中,不僅提升醫療品質,更兼顧醫療韌性與ESG永續經營,這項創新計畫由三軍總醫院與經濟部工業局、國防部軍醫局共同推動,未來腎臟科將持續推動國際合作,發展智慧醫療輸出,展現臺灣在腎臟醫學與AI醫療創新的影響力。【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