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聞總覽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劉哲宇臺北22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2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空域2架次)及共艦4艘、公務船1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民國114年10月22日 -
砲訓部家庭日為凝聚團隊向心力,深化部隊與家屬情誼,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學生大隊日前舉辦家庭日活動,邀請官兵及親屬共同參與。活動中安排多項趣味活動,展現官兵的團隊精神與凝聚力,氣氛溫馨。(文:軍聞社李恬恬/圖:砲訓部提供)【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10月22日 -
夜航馳援空軍21日晚間自嘉義基地派遣S-70C型直升機,前往蘭嶼執行本國籍傷患後送任務,機組員平安將人員送往臺東馬偕醫院治療,展現空軍緊急救護能力與平時勤訓精練成果。(文:軍聞社侯凱議/圖:空軍司令部提供)【圖文專訪】 民國114年10月21日 -
中華職棒邀請官兵開球 向馳援災區國軍致敬(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21日電)中華職棒大聯盟為感謝國軍官兵於花蓮救災期間的辛勞,今日晚間於臺北大巨蛋播映國軍救災紀實影片,並邀請陸軍第十軍團101旅陳保宏士官長擔任開球嘉賓,向馳援災區、守護家園的國軍致敬。 活動開場,首先在大螢幕播放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國軍救災影片,隨後由陳士官長登場開球,在滿場球迷見證下完成投球,贏得觀眾熱烈掌聲。 陳士官長日前於花蓮救災期間,曾贈帽給為官兵加油的小女孩頭上,該畫面在網路上廣為流傳,並獲得公開表揚。此次受邀擔任開球嘉賓,陳士官長表示,每一位投入救災的官兵都非常辛苦,能夠代表國軍站上投手丘,感受到國人給予的掌聲與喝采,深感榮譽。他也強調,未來將持續肩負保家衛國的使命,不負國人期待。【圖文專訪】 民國114年10月21日 -
潛水生理訓練中心啟用 潛訓醫學邁向新里程(軍聞社記者林庭暉高雄21日電)國軍左營總醫院今日舉行「潛水生理訓練中心大樓」落成啟用典禮,象徵國軍在「潛水生理訓練、醫學」領域邁入嶄新里程,不僅提升潛水訓練量能,也展現軍醫體系在戰備與訓練能量上的顯著進步。 典禮由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主持,邀請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前常務次長許培山、尚永強中將、前戰規司司長吳寶琨、海軍艦指部副指揮官許少將、左營總醫院院長杜少將等貴賓共同揭幕。隨後,黃常次及與會人員前往訓練大樓,參觀飽和潛水模擬訓練艙,並由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官兵進行動態操演,展示最新訓練成效。 新建的潛水生理訓練中心大樓,設置全臺首座飽和潛水模擬訓練艙,為亞太地區少數同級系統之一,在潛水醫學領域具重要意義。該艙可模擬深海高壓環境,提供潛水官兵與特戰人員最真實的訓練情境,同時能支援海難救援、減壓症緊急治療及潛水員體能評估等任務。 黃常次致詞時表示,左營總醫院未來將與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及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等單位合作鏈結,讓軍民科技與醫學研究相互激盪,帶動整體國防醫學的升級與創新;另外,也會與國防醫學大學航太及海底醫學研究所合作,針對從事深潛任務之部隊,進行試壓、耐氧測試訓練,藉此探討官兵深潛的生理變化,並應用在潛水醫學治療與發展,同步提升潛水醫學發展的廣度與深度,有效提升國軍戰力。 黃常次指出,面對國際安全情勢日益嚴峻,醫療後勤的韌性與即時應變能量,是維繫戰力不可或缺的一環。近年國家積極推動「韌性國家醫療」理念,強化軍醫院在平戰轉換、緊急醫療與關鍵人力培訓的能力,而左營總醫院正是此一體系的重要樞紐。 黃常次強調,未來,左營總醫院將結合海軍輪機學校舊址,規劃三大醫療專區;既有的醫療大樓規劃為「慢性與長照照護區」,整合慢性照護及長照安養;潛訓中心大樓規劃為「軍陣與特色醫療區」,聚焦在潛水醫學及特色醫學;軍陣醫學大樓及新醫療大樓規劃為「急性醫療區」,專責急重症照護,打造北高雄地區最具韌性的全方位照護體系。【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21日 -
全民防衛動員業務講習 強化防衛韌性整備工作(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21日電)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今日舉辦「114年全民防衛動員業務執行主管講習」,邀集各動員方案暨分類計畫與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動員會報執行秘書、業務主管,以及各級戰力綜合協調會報副召集人等共同與會,藉由專題報告與經驗交流,提升動員業務推展效能,強化全民防衛整備工作。 講習上午於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舉行,由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主持,副部長首先頒獎表揚2025城鎮韌性演習評鑑績優單位,肯定他們在動員整備及社會韌性推展上的卓越表現,並期勉各級主管持續精進動員作業,提升中央與地方協調效能。 柏副部長致詞時表示,當前國際局勢變化,從俄烏戰爭至今,全球供應鏈與經濟皆受到嚴重衝擊,顯示現代戰爭不僅是軍事對抗,更是全方位的挑戰,無論是地緣政治變化、能源與物資短缺、資訊安全威脅或複合式災害發生,都需要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才能有效維持社會運作,展現全社會防衛韌性量能。 柏副部長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為例,說明複合式災難中各部門協調的重要性,他指出,政府必須在平時建立跨域協調與整合機制,強化規劃與執行能力,使防災、救災及動員作業能迅速啟動,將人員與財產損失降至最低。他認為,從「鏟子超人」等民間自發救援行動即可看出,臺灣社會充滿熱心與凝聚力,充分體現全民防衛動員的實際效能,更在災害或危機中展現堅韌與團結力。 柏副部長進一步指出,現今防衛不僅侷限在武力層面,資訊安全與認知作戰同樣關鍵,各級主管與人員應提升資訊識別與防護意識,避免中共勢力利用虛假、爭議資訊或輿論操作製造社會分化,唯有構築健全的心理防線與資安防護,方能鞏固整體社會防衛能量。 柏副部長強調,防衛韌性並非單一政策或軍事作為,而是全民共同的責任,從基層防災、社區協力到民間自助互助,都是國家整體安全的重要基石,各級單位應以務實態度落實計畫,讓平時準備成為確保國家在面臨各類威脅時能快速應對、持續運作,為守護家園與國家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講習安排兩場專題演講,國防安全研究院蘇紫雲所長以「全社會韌性是安全的總和」為主題,說明社會整體防衛能力與公共安全資源整合的重要性;Google臺灣總經理林雅芳則透過民間科技協助政府部門共同預防詐騙的實務經驗,以「數位時代下強化國家韌性」為題,分享資訊安全管理與風險防護作為及成果,提供與會人員參考與借鏡,深入瞭解防衛韌性與資安管控的做法,提升全民防衛動員及危機應變效能。【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21日 -
顧部長:強化防空、資安與體檢制度 以實力守護國家安全(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1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上午於立法院院會前受訪,就外界關注的兵役體檢、F-16戰機交付及國軍個資防護等議題說明,強調國軍將持續提升建軍備戰與國防韌性,以堅實力量守護國家安全。 談及F-16新機交付進度,顧部長說明,臺美雙方持續透過管制會議,就軍售裝備延宕情形保持密切溝通,目前部分問題已逐步獲得改善,明年可望開始交付,惟全數按期完成交機仍具挑戰性,國防部將全力爭取如期建軍、維持戰力。 關於「臺灣之盾」與美合作情形,顧部長指出,防空系統建置為建軍重點之一,臺美雙方已有討論,未來將納入年底提出的特別預算中說明,構建多層、完整的防空網。 媒體詢問第三波「閃兵集團」體檢是否與三軍總醫院有關,顧部長表示,相關細節仍待進一步調查,但國防部此前已與三總研議體位認定標準,並採取預防措施,防杜規避兵役情事。未來將與三總研討,並儘速提出具體策進作為。 另針對海軍大氣海洋局局長遭人檢控案,顧部長表示,海軍秉持「勿枉勿縱」原則,已完成初步調查並提出說明,部分指控屬單方面陳述,後續將要求提出完整書面報告,確保官兵權益與部隊風紀。 有關中共近期公布國軍官兵個資,顧部長指出,中共透過認知戰與心理戰,利用我國民主社會資訊透明特性,拼湊並散布資訊,意圖分化社會與削弱信心。國防部已要求各單位加強社群媒體個資防護與輔導機制,並研議精進措施,防堵資安漏洞。 顧部長強調,國軍將持續精進體檢制度、強化防空戰力及個資防護,確保國軍戰備整備無虞,以實力守護臺海和平與國人安全。【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21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21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2架次及共艦5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民國114年10月21日 -
【影】《國防線上》離島不離心 三總澎湖分院全時守護心健康(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1日電)本週《國防線上》將推出《離島不離心 全時守護心健康》,深入澎湖防區醫療報導,帶領觀眾看見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如何守護國軍官兵生命安全的真實故事,展現軍醫團隊在離島面對心臟急重症挑戰時的不間斷守護與專業堅持。 節目中以澎湖防區黃姓士官長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為例,透過急診室搶救、心導管手術到康復出院的完整歷程,展現軍醫體系在離島地區「在地醫療」的重要突破。三總澎湖分院自建置「高階心導管室」以來,持續強化急重症醫療量能,並自113年起由三軍總醫院及所屬國軍醫院支援心臟內科醫師駐點,全年不分晝夜守護軍民心健康。 軍醫局局長蔡中將與心臟內科劉威廷醫師,分別從臨床經驗與醫療策略角度,說明離島急救體系如何結合專業團隊、精密儀器與遠距醫療技術,持續強化醫療照護量能,縮短黃金救援時間,讓官兵與居民皆能在地獲得即時救治。隨著醫療設施與人力持續精進,離島醫療品質大幅提升,展現軍醫體系「健軍衛國」的使命與實踐。 《離島不離心 全時守護心健康》將於本週四(23日)下午2時在華視頻道首播,並於週五下午2時、週六上午8時重播,也歡迎民眾點選「軍聞社」網站及YouTube頻道收視,一同感受國軍守護健康的力量。【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21日 -
特訓中心高寒地救援訓練 精進官兵特種搜救能量(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21日電)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特戰訓練中心114年「高寒地救援訓練班」日前於武嶺完成為期3天2夜的特殊地形救援訓練。本次訓練在使學員透過夜間搜救、垂直地障攀降、碎石斜坡拖拉等演練課程,提升特種搜救能量。 為強化專業救援效能,114年「高寒地救援訓練班」在武嶺溪谷地形規劃一系列特殊地形救援專業課程,模擬官兵在不同時段執行任務時,因故受困於山林、溪畔、谷底等處。學員們在教官引導下,發揮所長、迅速展開搜索與定位,運用繩索系統及擔架器材實施傷患救援與後送作業,扎實磨練臨場應變與判斷能力,精進整體救援效率。 在夜間搜救課目中,各學員輪流擔任傷患,模擬山友因體力不支昏迷在視線極差、低溫刺骨的高寒山區,其餘學員在受命後,憑藉經緯度座標等簡易指令展開搜救行動。搜救過程中,學員間須保持聲勢聯繫與指令傳達,在漆黑夜色中進行地毯式搜索,順利尋獲傷員後立即確認傷情、評估救援方式,運用保暖毯及繩索系統將傷員固定在擔架上,於最短時間內完成安全後送,展現專業救援效能。 特殊地形救援訓練部分,學員們演練為爭取救援時效,在垂直岩壁及碎石斜坡等複雜地形實施通過與救援。學員需在10公尺高的岩壁上,由先鋒手選定穩固支撐點,迅速完成垂直地障攀降所需之繩索系統架設,再依序垂降通過。隨後在滿布碎石、極易滑動的斜坡地勢上,學員們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反覆練習拖拉操作與確保動作,精進體能、膽識與專業職能,有效強化臨場判斷與協調應變能力。【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