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聞總覽
-
救災馳援/系列十五國軍第三、四作戰區化學兵部隊4日傍晚於光復市區,出動重型消毒車執行街道消毒作業,確保環境整潔,維護居民健康。(軍聞社侯凱議)【圖文專訪】 民國114年10月04日
-
第三作戰區持續災後復原行動 軍民同心共築美麗家園(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4日電)第三作戰區持續投入花蓮縣光復鄉災後復原工作,官兵們秉持「同島一命、守護人民」的信念,與地方志工及民眾攜手奮戰,無懼風雨與烈日的考驗,日以繼夜投入清淤與整理工作。經過多日努力,主要道路、社區環境及多數房舍在國軍弟兄姐妹的協助下,已逐漸恢復往日整潔的模樣,熟悉的街景重新展現,重新找回「家的溫度」。 在復原現場,無論是揮汗鏟除淤泥的官兵,或是忙著搬運廢棄物的志工,大家臉上都寫滿了堅毅與關懷。軍民齊心、攜手重建家園的畫面,成為臺灣最動人的風景,也凝聚了無可取代的力量,見證「軍民一家、同心協力」的深厚情誼。 第三作戰區表示,救災官兵不辭辛勞、堅守崗位,以實際行動詮釋「救災即作戰」的精神。許多民眾在清理完成後,紛紛向官兵表達感謝之意,感佩國軍在最艱難的時刻伸出援手,讓他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與勇氣。國軍強調,會持續與地方政府及社會各界攜手合作,讓花蓮光復鄉早日恢復昔日風景,讓美麗的家園再度閃耀幸福光彩。【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10月04日
-
機動加油站增設 國軍強化救災油料補給效能(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花蓮4日電)為避免救災車輛遠赴瑞穗、鳳林地區中油直營站加油,提升救災效率,第二作戰區補給油料分庫向陸軍後勤指揮部申請專案加油卡,可於中油非直營加油站(台糖加油站大進站)實施加油作業,此外,補給油料分庫亦於光復糖廠開設機動加油站,以滿足即時加油需求,展現後勤補給效能。 第二作戰區泵輸油料分庫副分庫長吳上尉表示,此次任務在陸勤部及中油的協助下,克服系統與帳務整合,才能讓這次的任務順利遂行,並表示,除了光復鄉內三個定點加油站外,單位增設了一個機動加油站,可派遣行動補給車前往現場提供加油服務,大幅提升了油料補給的彈性與效率。【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04日
-
國軍第二作戰區開設服裝補給站 滿足救災官兵換補需求(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花蓮4日電)為因應救災官兵於執行任務期間衣物破損,第二作戰區補給油料分庫分於光復、瑞穗及鳳林地區開設服裝補給站,提供官兵領取戰鬥透氣衫、迷彩褲及各式消耗性服裝,滿足服裝換補需求,展現後勤補給效能。 第二作戰區臺東油料分庫長李少校表示,此次任務重點為針對官兵消耗性服裝及個人裝備進行撥補,並強調補給站內各式服裝是針對救災申請的「特殊專案」,與年度國軍服裝供售站提領限制有所不同,官兵可持軍人身分證至補給站填寫資料後,領取所需服裝;此外,李少校也補充,補給站額外提供「洗滌服務」,以解決官兵在外救災時服裝清洗需求。【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04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4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10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空域5架次)及共艦7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民國114年10月04日
-
中科院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強化前瞻國防科技研發(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4日電)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為推動國防前瞻科技發展,日前與國立清華大學攜手合作,由院長李中將和清大校長高為元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增進雙方在先進材料、智慧製造、人機協作、電池技術、工業工程、人因工程、量子科技、前瞻半導體及人工智慧等項的創新發展,致力成為國家安全與國防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 中科院表示,此次與清大的產學研策略聯盟,涵蓋研發與人才培育兩大主軸,透過師生交流與技術合作,結合理論與實務,培養具備跨界視野的優秀人才,期能為國防工業注入新動能,持續保持臺灣在國防科技上的韌性與競爭力。 中科院指出,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與科技挑戰,為深耕國防科技研發,近期引進國外優質技術,擴大產學合作對象與範圍,並整合清大在量子科技、前瞻半導體、先進材料及人工智慧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導入國防科技實務經驗,將有助於強化自主研發能力,為國家打造更堅實的科技基礎。 中科院強調,此次合作將與清華大學共同推動相關合作研究計畫,結合清大在半導體、高熵合金、AI與人機協作等技術的優勢,以及竹科在地的產業鏈,共同開發新世代的核心關鍵技術,增強武器系統環境適應力與製造精度,縮短研發時程,並兼顧國防科技與民生應用,達成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的「學用合一」目標。【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10月04日
-
救災馳援/系列十四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災情以來,警消、醫護及「鏟子超人」等社會各界挺身而出,與國軍官兵肩並肩投入花蓮災區搶險與復原工作。陸軍司令部表示,在這段艱鉅的任務中,來自四面八方的鼓勵與支持,無論是一聲加油、一瓶飲水、一個握手、一個擁抱,都是支撐國軍官兵持續前行、堅定守護的最大動力。 陸軍司令部指出,災區重建非一蹴可幾,但「軍民團結的力量,永遠比風雨更強」,國軍將與地方政府、在地民眾攜手同行,用汗水與行動灌注希望,扛起復原的責任。迷彩身影不僅是災區的堅實支柱,更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力量,國軍將持續展現堅定而溫暖的守護力,與全民一同迎向更堅韌的未來。(軍聞社莊家豪)【圖文專訪】 民國114年10月03日
-
台鐵羅東站廣播挺國軍 歡迎救災英雄返回駐地(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3日電)「救災官兵辛苦了,歡迎回家!」當這段特別的廣播聲在羅東火車站月台響起時,花蓮災區連日救災、首批返鄉的蘭指部41名救災官兵,正一步步走下列車。雖然他們的身影略顯疲憊,但那一刻,迎面而來的是滿場熱烈的掌聲與喝采,瞬間讓馳援的官兵感受到滿滿的榮耀與溫暖。 羅東車站站長李友明在得知部隊將於該站下車時,心中第一個念頭便是:「我們能為這群守護家園的迷彩英雄多做些什麼?」於是他主動聯繫部隊,細心規劃迎接安排,並由副站長梁雅茹透過廣播,用最真摯的語調傳遞感謝與敬意。跑馬燈上「救災官兵辛苦了、歡迎回家」的字句閃耀不息,代表全體鐵路同仁與鄉親的心聲。 現場民眾紛紛也自發性鼓掌高喊:「感謝國軍,你們辛苦了!」掌聲與歡呼聲輕送著國軍戰士們踏上回家的路,也見證軍民間深厚的情誼,更具體展現了「軍愛民、民敬軍」的深厚力量。【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10月03日
-
鍾副部長慰問屏東分院 勉提升醫療韌性與精進醫療服務(軍聞社記者林庭暉屏東3日電)國防部副部長鍾樹明上將今日前往南部地區,慰問國軍高雄總醫院屏東分院醫護同仁,以及醫院行政專員秦良丰,代表顧立雄部長感謝所有醫護同仁堅守醫療前線,守護官兵與在地居民的健康,並且預祝所有同仁中秋佳節愉快平安。 鍾副部長上午在國軍高雄總醫院院長吳少將等人的陪同下,前往國軍高雄總醫院屏東分院,聽取單位任務簡報,瞭解近期工作重點與未來展望;隨後進行意見交換、討論,並針對屏東分院發展與管理策略,提供建議與工作指導。 鍾副部長在會議中表示,首先他要對屏東分院對於未來經營、規劃的用心給予肯定。而針對戰時醫療韌性,主官需要逐步規劃與落實,包含人員後送與撤離路線、SOP的制定等等,都需要納入重要管制事項,並且透過軍醫局執行、制定的SOP,一同帶動衛福部所屬醫療院所,強化戰時的社會與醫療韌性。 鍾副部長也提到,單位主官需要思考自身面對的挑戰與困境,檢視如何規劃未來的願景,並且持續推動醫療策略與服務品質提升,促進地方軍民就診。在檢視的過程中,也需要分別訂定短、中、長期的策略,思考如何推動政策與鏈結地方人力資源、強化環境與人才待遇,提升醫療品質與吸引力。 「目標訂在100分,最起碼能做到80分,但如果訂在60分,你永遠做不到。」副部長認為,一個政策的推動,從規劃到具體行動,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見成效;因此,主官更需要訂定前瞻的規劃與目標,並且廣納意見,透過集體的智慧,制定執行策略、定期檢視成效,到最終達成設定的目的。 鍾副部長也勉勵屏東分院同仁,針對院內的醫療資源與服務,可以多加透過各式管道、社群軟體宣傳,讓屏東地區的軍民都能知曉;照顧病患時,也要以視病猶親、和諧的態度照護,守護地方軍民健康。 在屏東分院行程結束後,鍾副部長轉往國軍高雄總醫院,探慰該院的行政專員秦良丰,關心其近期復健狀況,肯定他這段日子以來,以堅定的意志力撐過治療與復健的劇痛,並且向他祝賀秋節愉快。【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03日
-
外燴廠商加入支援 第二作戰區驗證軍民合作效益(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花蓮3日電)為確保災後復原任務期間,部隊膳食供應正常,第二作戰區將轄內食勤部隊編成任務編組,並結合瑞穗地區外燴廠商,共同執行每日午、晚餐炊爨及便當裝盒,一起用熱騰騰的便當讓官兵補充能量再出發。 第二作戰區機步營營部連連長孟上尉表示,此次花蓮光復地區災後復原任務,有效驗證軍民合作模式的可行性。他強調,平時與民間建立密切聯繫,對於戰時或災害應變的軍民整合至關重要;若能將民間廚師、廚具設施及供應鏈納入運用,不僅可減輕野戰部隊炊爨壓力,更能提升官兵用餐品質。【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