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無人載具" ,結果共:15筆
-
賴總統緬懷古寧頭戰役76週年 肯定國軍堅守信念守護臺海和平(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5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透過臉書發文,緬懷古寧頭戰役勝利76週年的歷史意義,並回顧服役於金門284師步5營衛生排長時的經歷,強調雖砲戰已歇,但前線官兵皆懷抱「守護國家、保衛人民」的責任感,共同維繫臺海長久和平。 總統表示,76年前的古寧頭戰役,國軍以堅定信念與無畏精神,成功阻止中共登陸,奠定臺海和平基礎;歷年823砲戰、92海戰、814平潭空戰、馬祖雙十空戰及東引海戰等,皆是國軍保衛國土、捍衛主權的見證。 總統指出,政府將成為國軍最堅實的後盾,並持續提升國防預算,除改善官兵待遇外,將推動三項重點任務,首先是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建構分層防禦與有效攔截的防空體系;再來是發展結合AI與無人載具的智慧化防禦作戰系統;最後是推動《不對稱作戰及作戰韌性特別預算條例》,強化國防科技與本土產業鏈能量。 總統強調,金門的故事正是臺灣的縮影,象徵無論面臨何種威脅挑戰,國軍與全體國人始終堅定不移,齊心守護臺澎金馬,延續自由民主的生活與信念。【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5日 -
顧部長赴立院業務報告 強化戰備整備與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2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赴立法院,就「敵情威脅及國軍戰備」、「國防施政要項」報告,顧部長表示,守護家園為國軍使命,面對嚴峻敵情與極端氣候,國防部積極推動重大政策,持續提升整體戰力,守護國家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顧部長指出,國際戰略環境受大國競合、區域衝突與軍事科技發展交互影響下,地緣政治風險攀升,中共企圖提升國際影響力,在臺海進行常態化灰色地帶侵擾,運用所謂「聯合戰備警巡」、機艦抵近施壓、片面更改國際民航航路等作為,形成區域安全嚴峻挑戰,基於此,國防部除持續籌建長航時之無人飛行載具,搭配高解析度成像、雷達、紅外線等感測裝備,提升國軍偵蒐海(空)範圍與準確度;同時透由共同情報圖像系統,整合多方情源,以達訊息共享、同步掌握的目標,同時藉跨國交流合作管道,共享情報資源與技術,嚴密掌握中共軍事動態。 面對中共認知作戰及統戰操作,國防部運用 「莒光園地」製作相關教育影片,強化官兵愛國信念、敵情意識及媒體識讀能力;並適時宣傳國軍重大演訓及新式武器裝備獲裝,提升「見軍率」,強化國人對國軍的支持與信任。另為防制中共滲透作為,國防部今年訂頒「國軍涉密人員安全調查作業規定」,落實人員安全管控,依涉密層級設置接密資格認證機制,並著重未來新興兵力與武器操作人員之安全查核,同時與國安及檢調機關建立協作機制,打造「國安共同威脅圖像」,防止境外勢力滲透。 有關國軍戰備應處,顧部長表示,針對共軍軍事行動及灰色地帶襲擾,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預先獲知敵情威脅,爭取早期預警,並依威脅程度,妥慎派遣兵力應對,以確保領海、領空與國家安全。實戰化訓練方面,國軍以聯合作戰計畫為基礎,自今年起除既有的「漢光演習」外;另增加「立即備戰操演」、「整體空中及飛彈防禦」、「聯合資訊及電子作戰」、「聯合地面防禦」及「聯合海上防禦」等5項聯合作戰演訓,藉以提升整體備戰成效。 廣儲優質人力方面,因應少子化趨勢、民間學校多元招生策略及企業勞動市場需求競爭等挑戰,國軍持續透由完善編組、深耕校園、媒體宣傳、精進報名流程、適度調整放寬招募甄選條件及調整待遇等措施,提升招募效益。此外,國防部整體檢視軍人待遇結構,自114年4月1日起陸續調增「志願役加給」、「戰鬥部隊加給」、「網路戰加給」、「戰航管加給」及「電訊偵測加給」等5項方案,並積極推動國軍老舊營舍整建及各項敬軍優惠措施,期使官兵能安心服役,在落實戰訓工作時,也能兼顧家庭。 武器籌建方面,顧部長指出,依照「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及厚植灰帶應處能力」等戰力整建四大重點,年度迄今已陸續獲裝「M1A2T 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拖式2B反裝甲飛彈」與「標槍反裝甲飛彈」等不對稱防衛韌性主戰裝備。此外,汲取近代戰爭經驗及軍備科技發展趨勢,國軍已將無人系統裝備,列為兵力整建重點發展項目,期藉由國內民間廠商研發、技術移轉或授權生產模式,大量籌獲「可量產、可維護、可擴充」並具備監偵、攻擊、通信與作戰支援等能力之無人載具,以提升不對稱作戰效益。 針對「國機國造」部分,顧部長說明,規劃於民國106至115年產製之新式高級教練機66架,迄今年9月30日累計交機49架。「國艦國造」部分,新型救難艦1艘及高效能艦艇第一批6艘已交裝,高效能艦艇第二批5艘、新一代輕型巡防艦2艘(防空及反潛型各1艘)、快速布雷艇後續艇6艘,持續管制辦理。「潛艦國造」原型艦自今年6月起執行海上浮航測試等,現正實施「主機與電力管理」及「整合式儎台管理」系統調校作業,後續將在安全無虞、 確保品質之前提下,逐步達成測試目標。同時為積極應處當面敵情威脅,國防部依總統「台灣之盾(T-DOME)」政策指導,持續籌購新式防空武器,確保我空防安全。 調整組織編裝方面,因應作戰形態轉變等因素,陸軍主戰部隊自明(115)年起,配合「M1A2T 戰車」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等各式裝備獲裝,逐次調整聯兵、步兵旅及砲兵部隊組織編裝,海軍則配合新式艦艇、無人機(艇)及岸置反艦飛彈獲裝,整合陸岸單位及陸戰隊轉型,陸戰隊六六旅戰車營、砲兵營分別轉型為無人機營及火力營,以提升情監偵及快速支援打擊能力。空軍配合防空飛彈、陸用雷達及「MQ-9B無人機」獲裝,調整防空、戰管及飛行部隊編組,守備及後備部隊則依實際作戰場景、後備動員編管情形、戰力恢復限制與發揮需求等,檢討配賦各式無人機(含反制無人機系統)、自走火砲及人員運輸車輛等裝備,同步調整編組架構,以強化部隊機動與打擊能力。 顧部長強調,國防部國防創新小組(DIO)運用多種途徑,籌獲新興科技產品,規劃於民國115年籌獲繫留型無人機、人攜式刺針飛彈模擬器及新式野戰型氣象觀測系統等裝備,同時辦理衛星影像 AI 自動辨識、 擴增實境智慧作戰系統及智慧化倉儲管理系統等案公開徵集作業,規劃115年委由民間廠商原型開發。國防部亦運用國科會「產業化圓桌會議」機制, 執行國軍無人機6項、資安類3項發展需求,分別由經濟部及數發部公告評選,納入補助計畫,鼓勵產業積極投入,使國軍獲得所需武器裝備,同時促進民間產業發展。 在軍民整合與全民防衛韌性上,顧部長表示,今年將全民防衛動員、防空與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演習重新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 擴大全民參與,提升民眾對空襲應處作為的熟稔度,進而落實全民國防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在軍事動員層面,114年擴大人力動員(同心35號)演習規模及人數,今年也首度驗證步兵206旅全旅動員效能,將所獲參數做為精進動員整備參據;另透過實戰化訓練,達成「動員即完成備戰」目標。物力動員部分,在漢光演習想定架構下,以自強41號演習,下達徵購、徵用及生產轉換,驗證全國民、物力支援軍事作戰,引導參演部隊運用戰綜組織,遂行軍需物資、軍事運輸、 軍需工業等動員作業,以及軍民醫療體系整合運作等演練,統合全民總力支援軍事作戰。 軍法制度改革方面,國防部「陸海空軍懲罰法」及「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已完成相關子法的修訂、業務人員教育訓練、全軍巡迴座談宣教等相關整備工作,另為遏止現役軍人對敵人為宣誓效忠的行為,國防部擬具「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修正草案,並參採司法院、法務部、國家安全局、大陸委員會等相關機關意見,以完備構成要件。修正草案除增訂處罰刑責外;並加重「不盡其應盡之責而降敵罪」之法定刑及增訂其預備、陰謀犯之處罰,以有效確保國家安全及軍事利益。 針對國防預算編列方面,顧部長進一步指出,國防部依總統政策指導,在兼顧政府財政負擔前提下,妥慎籌編預算,並以達 GDP3%以上為目標,逐步穩定成長,確保國防安全並厚植防衛力量,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年度預算方面,優先挹注「人員維持」所需,「作業維持」持恆籌補各項裝備零附件與彈藥、強化資通安全韌性,「軍事投資」依「多域拒止、韌性防衛」備戰原則,持續籌獲與汰換各式武器裝備,打造堅強戰略持久與固守力量, 建立足以嚇阻威脅侵襲的防衛能力。【最新動態】 114年10月23日 -
總統勗勉海軍操演部隊 期勉持恆訓練提升戰力(軍聞社記者吳東昇高雄17日電)總統賴清德今日前往高雄旗津營區勗勉海軍62.1水面作戰支隊聯合截擊作戰計畫演練,期勉持續秉持忠義軍風,成為「有榮耀、有紀律、有戰力」的鋼鐵勁旅,並強調未來國軍將繼續朝向「新訓練、新思維、新裝備、新科技」方向前進,整合新興兵力和裝備技術,全面提升戰力。 總統上午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海軍司令唐上將、艦隊指揮部指揮官吳中將、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李問等人陪同下出席是項行程。總統抵達後,首先登上左營軍艦聽取「海強操演」簡報,並觀看紀實回顧影片。隨後,總統進行現地視導,依序至指揮管制室、前甲板及直升機庫,聽取海上指揮管制及防空接戰流程說明,以及防空武器及艦儎無人機等介紹,並頒發加菜金慰勉官兵辛勞。 賴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能在左營軍艦上與官兵見面,感謝海軍弟兄姐妹長期戮力戰訓,日夜守護海疆,確保國家安全與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賴總統指出,為期五天的「海強操演」,是驗證海空警戒、聯合反封鎖與戰力重整等科目的重要演練,同時涵蓋戰損恢復及整補任務,意義重大。同時,從簡報與現地視導觀察中,可以看見官兵傑出表現,充分展現海軍艦隊優質的專業職能,以及平日勤訓精練的成果,值得驕傲。 賴總統強調,海軍62.1支隊長期肩負護衛海疆及守護國人安全的重責,尤其,面對中共長期威脅及日益頻繁的灰色地帶侵擾,國軍要持續強化不對稱戰力,並導入各種先進國防科技,包括運用精準武器、無人載具以及人工智慧決策輔助等系統,提升國家的防衛韌性。 賴總統進一步指出,未來國軍將以「新訓練、新思維、新裝備、新科技」為發展方向,整合新興兵力與裝備技術,全面提升戰力,並期盼此目標不僅是國家與整體社會一起努力的方向,更是能普遍落實到部隊基層、深耕到國軍各單位的目標。 最後,賴總統代表全體國人再次肯定與感謝國軍的辛勞與付出,並祝福全體官兵身體健康、訓練圓滿平安,隊運昌隆。【最新動態】 114年10月17日 -
裝訓部營區安防護演練 強化無人機應處作為(軍聞社記者王茗生臺北10日電)因應雙十國慶連續假期,陸軍裝甲兵訓練指揮部今日實施營區安全防護演練,模擬無人機襲擾想定狀況,運用干擾槍對空中無人偵察機進行干擾,熟悉遭遇無人機襲擾時的處置流程與操作技巧,強化官兵應處作為。 周指揮官表示,無人機的反制與應用,已成為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課題,透過平時實戰化的訓練,使官兵遭遇無人載具襲擾能快速應處,強化官兵於現代戰爭的適應能力。【部隊頻道】 114年10月10日 -
【影】《國防線上》2025台北航太展 無人載具揭示未來戰力(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9日電)軍聞社製播的《國防線上》節目,持續推出「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系列報導(下集),本集聚焦「國防館」無人載具展區,帶領觀眾探索臺灣如何透過前瞻科技與不對稱戰力,打造未來作戰場景,並見證國防自主的嶄新成果。 展覽期間,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與多家國際知名軍工企業簽署採購合約與合作備忘錄,深化國際合作,強化臺灣航太與國防產業的研發能量。此舉不僅厚植國防自主實力,更為無人載具等前瞻武器系統注入動能。 本集節目將介紹勁蜂III、IV型攻擊無人機、小型快速無人艇、電動無人自駕偵打戰術輪車及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等多項重點裝備,展現陸、海、空多元應用的突破進展。現場民眾也踴躍參與,許多家庭帶著孩子參觀體驗,熱烈感受國防科技帶來的震撼與驚豔。 「2025台北航太展」日前圓滿落幕,「國防館」不僅彰顯國軍自主研發的堅實實力,也讓社會大眾更加理解建軍備戰的成果。面對瞬息萬變的安全挑戰,唯有凝聚全民防衛共識,才能厚植國力,打造堅韌國防,攜手守護國家安全。 《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 打造堅韌國防》(下集)將於今日下午2時在華視頻道首播,並於週五下午2時、週六上午8時重播,也歡迎民眾點選「軍聞社」網站及YouTube頻道收視,一同見證國軍建軍備戰的堅實成果。【最新動態】 114年10月09日 -
總統主持將官晉任 期勉建構防衛體系確保國家安全(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24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上午主持「中華民國114年10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強調面對威權主義擴張及中共的文攻武嚇,必須持續提升戰力,建構「可恃、可用、可信、全面」的防衛體系,確保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 賴總統致詞時,首先向晉任將官表達祝賀之意,同時感謝各位寶眷長期的支持與奉獻,讓國軍專注守護國家安全。總統說,將官是軍隊的核心,肩負領導統御、引領單位向前的重責大任,期盼他們能帶領國軍,以機動、敏捷為原則,導入新興科技,提升先進軍事科技、武器系統研發與製造量能,讓國軍邁向更現代化、高效率的未來。 典禮中,賴總統恭喜樓偉傑、林傳盛少將晉任中將。兩位中將在心理輔導、反制認知作戰、保防安全以及民事協調等政戰工作上,都有非常傑出的表現。尤其,樓中將在擔任陸軍航特部政戰主任期間,完成傘兵訓練,取得傘兵資格,為官兵樹立了良好典範。 賴總統也恭喜蔡傳聖上校、喬福駿上校、蔡明達上校、林志豪上校、江毓鉉上校、李明倫上校、柴仕杰上校等7位晉任少將,肯定他們在文宣心戰、新聞應處、戰鬥支援、反潛作戰、武器籌獲等任務都戮力以赴,提升了國軍的聯戰效能,強化整體國防實力。 賴總統期許各位晉任將官,在未來的崗位上,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成為官兵的榜樣,不負國家的栽培,帶領部隊在新時代挑戰中不斷精進。面對國際上威權主義擴張、以及來自中共的文攻武嚇,必須持續提升戰力,建構「可恃、可用、可信、全面」的防衛體系,確保國家的安全與永續發展。 近年來,臺灣積極推動國防自主,現在我國的軍工技術和供應鏈量能都有顯著的進步。賴總統希望國軍「集中資源」、「縮短期程」,以機動、敏捷為原則,導入人工智慧、無人載具等新興科技,來提升臺灣在先進軍事科技、武器系統研發與製造的量能,讓國軍邁向更現代化、高效率的未來。 賴總統期勉大家,任務除了傳承,更要創新;也要遵循務實態度,以實戰化訓練為根本,提升防衛韌性,建構可恃的不對稱戰力。政府會做各位和所有國軍弟兄姐妹的後盾,持續推動各項措施,從營舍改善、托育支持,到職能培訓與眷屬照護,全面提升官兵生活品質。 最後,賴總統再次恭喜各位晉任將官,感謝他們對國家的付出,也再次感謝寶眷的支持,希望未來能一起繼續打拚,讓國家更安全、社會更安定、人民更安居樂業。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參謀總長梅家樹上將及陸軍司令呂坤修、海軍司令唐華、空軍司令鄭榮豐上將等均在場觀禮。【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4日 -
中科院攜手中央大學開發太空衛星技術 提升國家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莊家豪臺北24日電)面對敵情威脅,國防科技研發刻不容緩,尤其在全球太空科技快速發展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將運用既有關鍵技術,攜手中央大學國防科研團隊擅長的「太空衛星技術」、「遙測技術資料處理與分析」及「光電科技」等強項,為前瞻國防先進武器研發注入創新與活力,也提升我國國家安全的防衛韌性。 中科院院長李世強中將和中央大學校長蕭述三博士昨(23)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啟動互補優勢的產學合作,形成更強大的研發動能,使我國在尖端科技上走得更快、更穩,進一步強化臺灣在太空領域的技術自主性與國際競爭力。 中科院指出,此次簽署MOU內容涵蓋研發和人力資源運用等兩面向,提升雙方相關領域的研發實力,以及推動國際交流與產學的跨域合作,同時開啟更多實習、研究與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將所學應用於真實場域,使科研能量持續保持活力與前瞻性,成為未來科技發展與國防應用的重要核心。 中科院表示,自創立以來,該院長期深耕於國防工業研發領域,在產業實務、系統整合與國防應用上擁有豐富經驗,而航太與國防的關聯密不可分,融合中央大學深厚的學術研究基礎後,未來將共同建構通訊、定位、導航等方面的自主能力,提升精準太空探測與防禦系統的能量;以及加速新一代無人機引擎的開發,打造更具戰略價值與實用性的無人載具,持續突破挑戰、開創新局,為國防科技發展寫下新篇章。【部隊頻道】 114年09月24日 -
賴總統:盼民主永續 持續強化臺灣韌性(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0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出席「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韌性臺灣 民主永續」開幕式時強調,要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只能透過持續整備、強化實力;倘若臺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戰敗或投降訊息,都是假訊息,身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這就是臺灣的立場,捍衛自由民主、永續臺灣的決心。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滿週年之際,上午舉辦「韌性臺灣 民主永續」國際論壇,賴總統致詞為論壇揭幕。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外交部政次吳志中等部會首長出席,多國駐臺代表及專家與會。 賴總統指出臺灣與世界兩大挑戰,一方面是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另一方面是以中國為首的威權體系正強化聯盟,對民主社會進行滲透與破壞。賴總統強調,臺灣沒有時間等待,只能積極行動,加速整備。 賴總統表示,去年9月26日召開第一次「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提出三個強化方向、五大工作主軸,從民力訓練、物資調度、能源安全、醫療避難到資通金融防護,過去一年已轉化成具體行動。 賴總統指出,從桌上兵推到實地操演,讓中央部會、地方政府與民間社會同步參與。首次把防災與防衛結合,在漢光軍演期間同步舉辦各縣市的「城鎮韌性演習」,強化軍民整合的運作能力。並將每年漢光軍演與城鎮韌性演習的月份,訂名為「國家團結月」,成為全臺灣民眾不分職業、性別、年齡都可參與的工作。 賴總統說,越團結,國家就越有韌性;越有韌性,就更能避免或嚇阻危機的發生。和平不能寄希望於侵略者的善意,要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只能透過持續的整備,強化防衛實力與社會韌性;賴總統肯定民間團體韌性整備工作,並強調「和平靠實力,實力靠韌性」就是目標;而眾志成城的心情正是當初決定以國家高度,設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原因。 賴總統強調,臺灣面對威脅的原因,不在於臺灣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而是在於臺灣昂首挺身捍衛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不見容於威權侵略者的野心。威權侵略者的準備,是為了軍事擴張、改變世界秩序進行預演;而臺灣的準備,是為了維護和平現狀與自由民主的永續而演練。 賴總統重申,臺灣以具體行動強化實力,明年度國防預算將按照北約標準,達到GDP的3.32%,也可望在2030年前達到GDP的5%目標;並編列強化國土安全韌性的1500億元預算,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在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就可以實施。 賴總統說,國際社會都在加速整備,歐洲多國正加速提升防衛預算,從先進的無人載具系統到傳統的防空避難設施,從通信韌性到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捷克、法國、瑞典等國規劃發布全民安全指引,國防部已發布新版全民國防手冊「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將讓家家戶戶都能得到這份安全指引。 賴總統強調,更重要的是,「倘若臺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身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他要告訴臺灣人與國際社會,這就是臺灣的立場,捍衛自由民主、永續臺灣的決心。賴總統也提到,在這充滿挑戰的時刻,朋友非常重要,理念相近國家的彼此合作,也至關重大。【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0日 -
航太國防展壓軸登場 民眾熱情參觀國防館(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0日電)「2025年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今日進入最後一日,國防館全面開放民眾入場參觀,吸引眾多家庭、青年學子與軍事迷熱情參與,現場氣氛熱絡,充分展現全民對國防議題的關注與支持。 展覽最後一日,許多民眾透過「AJT高教機電腦程序訓練器」、「塔江艦操船模擬機」、「新式T112步槍及射擊訓練模擬器」體驗國軍裝備操作,親身感受國軍捍衛家園的實力;在「無人載具展區」,各式新型無人機、無人艇及電動無人自駕戰術車等,引起年輕學子的濃厚興趣,不少人駐足詢問技術細節,展現我國不對稱戰力的優勢。 「國軍人才招募專區」也安排多元互動體驗與專人導覽解說,吸引許多年輕學子與家長駐足參與,讓民眾更深入瞭解軍旅生活與國防科技發展方向,並提供即時諮詢服務,協助青年規劃從軍職涯,厚植建軍備戰能量;許多參觀民眾表示,透過展覽不僅能近距離接觸國軍裝備,也看見國防自主與國際合作並行的成果,感受到國軍守護家園的決心與防衛韌性。 此外,展覽期間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與多家國際知名軍工企業簽署採購合約與合作備忘錄,推動無人機、無人艇及戰車系統等新世代國防科技研發,強化防衛能量,並帶動國內產業升級。而航太展中,美商國際知名槍廠西格紹爾(SIG SAUER)公司亦首度參展,展出臺灣軍事迷熟悉的M17/M18制式手槍、M250班用機槍及MPX衝鋒槍等,吸引不少觀眾駐足,成為展場人氣焦點之一。【最新動態】 114年09月20日 -
賴總統參觀航太展 瞭解國防科技研發成果(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19日電)賴清德總統今日下午前往南港展覽館一館參觀「2025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瞭解國防與航太科技最新發展趨勢及研發成果。 賴總統分別參觀「Space Chiayi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TAIA航太產業館」、「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防產業館」、「Taiwan Space台灣太空形象館」、「邑錡股份有限公司」、「U.S.A Pavilion」等攤位,聽取各項產品研發理念及介紹。 總統也由軍備局獲得管理處長李鵬霄少將陪同導覽參觀「國防館」,除觀看國防部形象影片,也聽取M1A2T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105公厘輪型戰車、勁蜂三及四型攻擊無人機、銳鳶二型無人機、電動無人自駕偵打戰術輪車、艦載型監偵無人機、Anduril水下自主無人多功能載具、小型快速無人艇、強弓飛彈發射架及雷達等武器裝備說明,並實際操作T112步槍射擊訓練模擬器、塔江艦操船模擬機及AJT高教機電腦程序訓練器,瞭解我國國防科技研發成果及國防韌性能量。 「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展覽日期為9月18日至20日,係國防、航太、無人載具及軍警部品產業專業展,完整呈現國防航太產業最新趨勢及研發成果,開啟軍民合作及國際交流契機,也讓國人透過展覽瞭解國防自主與韌性之重要性。 包括總統府資政沈榮津、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副秘書長李問、諮詢委員劉得金、國防部長顧立雄、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及AIT副處長梁凱雯(Karin M. Lang)等亦出席是項活動。【最新動態】 114年0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