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
查詢 "無人載具" ,結果共:8筆
-
【影】以人為本專注戰訓 顧部長勉全心準備漢光演習(軍聞社記者呂尚俞臺北2日電)國防部今日在華視頻道播出「國軍114年精神戰力專案教育」,部長顧立雄特別現身節目,勗勉全體官兵在漢光41號演習前夕,全力投入實戰化訓練,並強調國軍的現代化建軍與國防韌性建構,需仰賴每一位官兵的堅守與努力。 顧部長日前前往北部地區視導海軍陸戰隊陸戰66旅,並於現地與官兵共同錄製本次教育節目,親自說明演習重點與建軍備戰方向。節目中,部長與官兵在指揮所中進行座談,親切回應問題,展現高度親和力。 顧部長指出,漢光41號實兵操演將於7月9日展開,此次演習為國軍年度最重要的聯合作戰驗證,採「無劇本、實兵實地實時」方式進行,納入共軍可能的灰色地帶襲擾情境,強調部隊須具備隨時應處、即時反應的實戰能力。 顧部長說,現代戰爭型態已將戰場擴展至社會機能,關鍵基礎設施如水、電、運輸等,皆成為敵軍可能攻擊目標,因此守護這些設施,就是守護國家生命線,也是防衛韌性的核心任務。他期勉全軍官兵謹記責任所在,持續鍛鍊,強化應處能力。 針對國軍整體建軍方向,顧部長說明,包括不對稱戰力、防衛韌性、後備戰力及灰色地帶應處等四大面向,國防部正持續透過國防自主與對外籌購雙軌並進,汰換老舊裝備、優化部隊結構,提升整體關鍵戰力,形塑有效嚇阻能力,確保臺海安全。 顧部長進一步指出,國軍現代化不僅體現在裝備上,更須導入人工智慧、無人載具等新興科技。國防部已成立國防創新小組,攜手民間產業鏈,推動科技應用轉化作戰效能,期盼官兵勇於學習、善用科技工具,共同打造智慧國軍。 他也強調,「以人為本、減法思維」是國防部近年推動組織文化改革的核心理念,簡化文書、減少無效作業、刪除多餘會報,目的就是讓官兵將心力專注於訓練與本務,真正落實戰力強化。 「國家的安全,不是寫在公文上,也不是在新聞播報裡,而是在你們每一場演訓所流下的汗水裡。 」顧部長向全體官兵致上崇高敬意,並表示「官兵是國家的根,是最強悍的戰士,沒有大家,就沒有民生安穩與經濟發展。」 最後,他也預祝即將展開的「漢光41號演習」圓滿成功,並致贈官兵漢光應援毛巾,感謝他們的辛勞與付出。【最新動態】 114年07月02日
-
114年度國防科技論壇 聚焦無人載具與AI應用(軍聞社記者吳冠萱臺北27日電)為結合產、官、學、研界科技能量,擴大國防先進科技研究領域,國防部今日於國立成功大學舉辦114年度「國防科技論壇」,由軍備局李少將與成功大學副校長張始偉教授共同主持,邀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臺灣大學、成功大學及高雄科技大學等專家學者擔任主講人,研討主題為空中、水面、水下、陸地等四維立體空間無人載具與AI機器人之發展趨勢與運用。 會中由前國防部長楊念祖教授、整評司處長翁孫少將、陸軍後勤指揮部副指揮官游少將及海軍大氣海洋局局長林上校擔任專題主持人,引導國軍研究單位與產、學、研界頂尖學者共同實施議題研討,展現國防科技與學研機構的密切交流,期使國防科技發展需求及學研機構前瞻思維相互融合,持續強化與各大學研中心互信機制及溝通平臺,促進創新、合作,奠定未來先進科技、武器自主研發之能量。【部隊頻道】 114年06月27日
-
顧部長赴立院專案報告 爭取支持預算解凍(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25日電)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日處理院會交付國防部主管預算凍結案等案,國防部長顧立雄出席備詢,並由中科院長李中將報告「民雄航太暨無人機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計畫」專案,爭取委員支持預算解凍,以利各項國防建設及建軍備戰工作順利推動。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上午召開會議,顧部長赴立院出席,並表示,此次辦理解凍計「報告事項」16案、「討論事項」24案(含「專案報告」2案),合計40案,針對委員所關切各案執行現況,國防部均已溝通說明,各項凍結預算均屬推動國防政策關鍵支出,籲請立法院支持解凍,讓國軍建軍備戰與科技創新同步邁進,共同守護國家安全。 會議中,中科院長李中將也進行「民雄航太暨無人機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計畫」專案報告,說明目前推動無人機研發驗證與產業聚落建設的進度與成果。 李院長指出,無人機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計畫依行政院指示,於嘉義民雄54公頃土地,區分為東側研發基地及西側產業園區兩區塊。東側設置無人機研發驗證園區,預計114年底完工、115年啟用;西側則將導入模組化廠房、飛行測試場及客製化建廠用地,促進產業聚落成形。 李院長說明,中科院致力於無人機國產化發展,目前小型及攻擊型機種自製率已達100%,大型機種逾80%,園區未來將導入產學合作,吸引具潛力的國內廠商進駐,加速技術整合與供應鏈建構,因應全球無人機市場快速成長的趨勢與需求。 李院長進一步指出,嘉義民雄無人機園區為全球首創,將技術研發、材料、AI應用與監管、基礎設施及營運整合於同一場域的創新構想,中科院也將持續肩負「火車頭」角色,期盼中央與地方攜手,推動臺灣成為亞太無人載具發展的重鎮。【最新動態】 114年06月25日
-
立委考察水面無人載具 盼國造發展並支持預算推動(軍聞社記者呂尚俞宜蘭18日電)為推動水面無人載具(USV)技術發展,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馬文君、王定宇、陳俊宇及林憶君委員等人,今日前往宜蘭蘇澳地區,考察水面無人載具,實地瞭解國內外廠商產品性能與發展潛力,並肯定國防科技研發與產業推動成果。 委員一行,在國防部常務次長楊基榮中將、中科院院長李世強中將等人陪同下,聽取任務簡報,並參觀由碳基、雷虎、龍德等國內外廠商所展出之多型無人載具,觀察其動態展示中的操控能力與任務模擬情形,並針對未來應用於巡防、偵搜、作戰支援等領域,以及後續發展的效益與可行性等面向進行研討。 馬文君委員表示,無人載具在現代武器發展與未來戰場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具備高度潛力,建議未來測評可納入多元環境條件驗證,以提升實戰應用價值。面對當前區域安全情勢,馬委員認為,我國無人載具技術應朝「全數MIT(臺灣製造)」的方向努力,期盼透過橫向整合國內產官學研資源,加速推動相關發展,立法院將全力支持相關預算與政策推動。 王定宇委員則指出,國內水面無人載具研發籌獲若能考量軟硬體彈性配對,同時強化搖控、導引、定位等技術的穩定,不受干擾及駭侵,對海巡及國軍部隊因應灰色地帶威脅、強化海疆防衛將具重大助益。他強調,灰色地帶威脅日趨頻繁,應思考平戰轉換下的運用模式,並盤點海巡及海軍於近岸與外圍海域的守備範圍與調度能力,強化整體防衛韌性。 林憶君委員進一步表示,無人載具無論在商業或國防領域應用均為最新趨勢,面臨現階段國際情勢,我國應落實國防武器研發自主,透過實際考察,瞭解我國無人載具發展程度,並研討如何再進一步應用於國防領域上,以及有無外銷能力,期透過橫向整合國內產官學研資源,加速推動相關發展。【最新動態】 114年06月18日
-
【影】水面無人載具公開展示 中科院深化國防產業合作(軍聞社記者蔡枋澐宜蘭17日電)為推動水面無人載具(USV)技術發展及瞭解國內外廠家的USV產品性能,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今日起一連兩天,於蘇澳外海舉辦水面無人艇公開展示活動,並邀請國內外廠家共同參與,期藉由公開展示各家無人艇性能,提供國軍及海巡等潛在顧客蒐集數據,作為後續優化規格及模組化量產之重要參考,深化國防自主實力,並促進國內產業發展。 此次展示活動區分為靜態及動態兩個階段,首先靜態階段,是由各廠商透過影片與書面資料,介紹所研製之無人艇功能與應用特性;動態展示則由雷虎科技、碳基科技、龍德造船公司等3家代表廠商,實施遙導控距離、光電目獲影像等6項動態展示,提供軍種未來無人載具優化規格參考,確保後續性能符合實際作戰需求。 另外,中科院也將參照參展廠商展示數據,開發水面無人載具公版控制系統,建立標準化模組,並可搭配不同需求的任務酬載模組(如巡邏、搜救、環境監測、物流等),進一步提升無人艇應用彈性及通用性,以達軍民通用及快速量產的成效。 中科院指出,前瞻國際潮流及科技發展,將持續深化無人艇技術發展與研究,結合自主航行、智慧決策及AI功能,全面提升水面無人載具,在複雜海域中的路徑規劃與環境感知能力,並透過AI技術優化資料處理、航行判斷及任務執行效率,以滿足國軍建軍備戰需求。 中科院強調,配合國防自主政策推動,在軍民通用領域扮演產業領航先鋒,此次配合政府政策,運用累積多年研發經驗,勢必在國防科技研發能量基礎下,發揮產業統合與樞紐的角色,持續推動水面無人載具於國防及民生領域的發展,透過標準化控制規格,促進產業合作與發展,提升我國在全球無人艇技術領域及產業競爭力。 此外,中科院也與Auterion簽署合作備忘錄,Auterion是全球領先的開源自主生態系統技術開發商。此次合作將把AuterionOS(Auterion所開發的無人載具作業系統)與Nemesis(Auterion的AI無人機蜂群作戰平臺)整合至由中科院及臺灣的國防製造商所研發的新一代無人載具中,象徵著臺灣在空中、海上與陸地領域無人載具自主能力發展的重大里程碑。【最新動態】 114年06月17日
-
顧部長視導北部駐軍 慰勉官兵戮力戰訓辛勞(軍聞社記者陳彥樺臺北1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上午赴北部地區視導駐軍,先後慰勉陸軍機步269旅及陸戰66旅,代表三軍統帥賴清德總統犒慰官兵辛勞,肯定大家長期戮力戰訓、堅守崗位的努力與付出,期勉持續強化戰備整備工作,提升部隊整體戰力。 顧部長首先前往陸軍機步269旅戰備部隊駐地,聽取任務簡報,瞭解部隊遂行戰備任務狀況,肯定官兵在高強度訓練下,展現的專業態度與戰備能量。顧部長認為,當前國際及區域安全情勢複雜多變,國軍將戰備任務與平時訓練合而為一,可確保即時遂行防衛作戰任務。 隨後,顧部長轉赴海軍陸戰隊陸戰66旅視導,聽取任務簡報、訓場配置與裝備展示,並親臨操練現場,深入瞭解官兵在科技作戰領域的訓練成果。他指出,隨著現代戰場型態變化,無人載具及智慧化作戰日益重要。國軍應持續強化新興科技的應用與整合,以精實訓練,建立克敵致勝的優勢。 顧部長除肯定官兵戮力戰訓辛勞,也期許大家持續落實各項戰備整備工作,強化部隊訓練與士氣,精進聯合作戰能力,確保國家安全與民眾福祉。【最新動態】 114年06月13日
-
【影】中科院攜手中正大學 打造無人機非紅供應鏈(軍聞社記者蔡枋澐嘉義3日電)為積極響應國家五大信賴產業發展策略,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繼與臺大等三校簽訂策略聯盟後,今日再攜手國立中正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持續在民雄航太暨無人機產業園區,融注產官學研各界的能量,並結合嘉義太保亞創中心及未來的飛試基地,構築一條龍式的非紅供應鏈。 簽約典禮於國立中正大學禮堂國際會議廳舉行,在嘉義縣長翁章梁及無人機企業嘉賓的見證下,由中科院院長李中將和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開啟產學研在地交流的契機,並積極深化園區內人才培育、法規、營運、科研合作、測評、遙導通訊、資安、AI治理、數位孿生與AI技術應用等實務工作,提升國防自主研發實力,共同達成國家無人機政策目標。 中科院表示,政府規劃將嘉義打造為無人機產業發展重鎮,擁有豐沛學術能量和絕佳地利的中正大學,投入該校在AI、資安、精密製造等領域上的卓越實力,未來將能為民雄園區提供關鍵人才與技術支持,加速產業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打造國內無人機產業生態聚落。 中科院指出,該院以國防武器研製為核心任務,長期深耕無人載具系統,肩負起無人機產業發展的火車頭,投入AI算力中心、高低速風洞、智慧製造等基礎建設,並注入無人載具ODM/OEM經驗,協助進駐廠商實現敏捷開發、迭代運算、快速量產、成本降低及世代演繹等創新優勢;同時結合中正大學學研能量,共同引領產業聚落快速成形、生生不息,不僅為地方繁榮帶來加乘助益,也能提升臺灣無人機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另外,現場除靜態展示各型無人機外,也特別公開中科院與雷虎公司合作開發的「沉浸式自殺攻擊無人機(FPV)」,以及中科院「勁蜂一型無人機」,擊靶成功紀實影片;而「紅雀三型無人機」則展示垂直起降、轉態飛行、定翼巡航、目標追蹤等性能,且可不受地形限制進行起降及實施偵蒐任務。 相關影片可至軍聞社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mna_roc觀看。【最新動態】 114年06月03日
-
中科院辦理無人載具展示活動 促進產業合作與發展(軍聞社記者蔡枋澐臺北28日電)國防部今日舉行例行記者會,由中科院系統發展中心主持人孫春青說明「國內外廠商水面無人載具展示活動」內容,現場將廣邀國內外廠商共同參與展示,期望透過產業交流合作,促進國防自主能力與產業發展。 孫春青表示,為推動水面無人載具(USV)技術發展及瞭解國內外廠家之USV產品性能,中科院規劃今年6月17、18日,於蘇澳外海舉辦水面無人載具公開展示,並廣邀國內外廠商(包含造船、控制器及通訊等廠商)共同參與;現場活動除開幕儀式外,也安排水面無人載具靜態展示及海上動態展示活動,提供來賓瞭解產品特性。 孫春青指出,中科院將依展示結果,評估各參與廠商的技術水準,提供軍種未來無人載具優化規格參考,以確保後續無人載具性能符合作戰需求;在媒體提問中,孫春青也說明,此次活動是交流平臺,有利掌握國內、外資訊,並不是競賽性質,也不會有智慧財產權爭議。 孫春青進一步表示,參照廠商展示數據,開發無人載具公版控制系統,建立標準化模組,並可搭配不同需求的任務酬載模組(如巡邏、搜救、環境監測、物流等),進一步提升無人載具應用彈性及通用性,以達軍民通用及快速量產的成效。 孫春青強調,中科院配合國防自主政策推動,在軍民通用領域扮演產業領航先鋒,此次配合政府政策,運用累積多年研發經驗,勢必在國防科技研發能量基礎下,發揮產業統合與樞紐的角色,持續推動無人載具於國防及民生領域的發展,透過標準化控制規格,促進產業合作與發展,提升我國在全球無人載具技術領域及產業競爭力。 此次受邀靜態展示廠商,包括傑海達機器人、經緯航太、博府智造、碳基科技、雷虎科技、哥倫國際、龍德造船、美商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美商Ocean Aero、美商MarTac、美商Defense Systems Redeployment Group、美商Auterion;而參加動態展示的廠商無人載具,則有雷虎科技的「海鯊800」、碳基科技的「碳險家一號」、哥倫國際公司的「食人魚」,以及龍德造船研發的「黑潮」。【最新動態】 114年0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