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聞總覽
-
軍士官團教育暨家庭日活動陸軍砲兵第21指揮部砲二營日前辦理軍士官團教育暨家庭日活動,安排官兵與眷屬參訪總統府及圓山東密道。透過參觀國家象徵建築與歷史設施,深化愛國情操,增進官兵與眷屬間的情感交流,凝聚部隊向心與榮譽。(文:軍聞社劉哲宇/圖:21砲指部提供)【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10月23日 -
臺南市政府辦理役男射擊訓練 提升全民防衛量能(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3日電)臺南市政府自昨(22)日起,一連兩日辦理「114年第2梯次替代役備役役男實彈射擊」訓練,由市府召集替代役備役役男,前往陸軍步兵第137旅新中靶場,實施65K2步槍射擊。本次演訓共召集備役役男381員,課程內容包括「民防暨全民防衛教育」、「射擊基本課程」、「模擬射擊」、「射擊預習」及「實彈射擊」,透過基礎射擊技能訓練與實作體驗,強化自我防衛能力,進而建構堅實民防能量,確保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 民政局副局長吳明熙今日在臺南市軍人服務站站長劉可雲陪同下,前往新中靶場視導訓練情形,並代表黃偉哲市長向步兵137旅表達慰勉之意及致贈慰問金,除感謝官兵平時執行戰備及救災任務外,亦協助推動退役官士兵與替代役訓練,使全民皆成為國防戰力的一環。 吳副局長強調,中央已將替代役人力納入全民防衛動員體系整體運作,無論現役或備役,均有系列性的相關訓練,以強化替代役民防人力運用,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吳副局長特地指示市府團隊務必全力配合中央政策,落實辦理訓練任務。 臺南市政府表示,希望藉由此次射擊訓練,讓備役役男親身體驗防衛情境,培養自我保護與守護他人的能力;並期勉役男們積極投入民防工作,發揮「自助助人」精神,共同強化全民防衛意志。【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10月23日 -
輔導會導入AI智慧應用 精進就業服務品質(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3日電)為精進退除役官兵就學、就業及職訓輔導服務品質,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自21日起,舉辦為期3天的「114年度就業服務工作研習」。此次活動邀集全國各榮民服務處及職訓中心服務人員,共同探討實務技巧與創新策略,並聚焦導入AI人工智慧應用及深化溝通技巧,以全面提升就業輔導專業能量。 輔導會副主任委員陳進廣今日主持意見交流座談,傾聽基層同仁的意見與建言。陳副主委表示,面對國際貿易與產業鏈快速變動所帶來的勞動市場新挑戰,輔導會責無旁貸,必須不斷精進提供更具前瞻性與韌性的服務。他指出,輔導會近年積極與跨部會協作,建置軍民專長轉銜機制,以縮短軍中專業與民間需求間的落差,並期勉同仁以積極態度面對問題、研提具體解方,靈活運用資源,推動創新服務。 本次研習課程緊扣時代趨勢,規劃兩大專題講座,包括「善用AI智慧夥伴,提升輔導效率與特色」及「溝通解鎖,服務專業再升級」,引導同仁運用數位科技提升服務效能,並強化面對多元情緒與需求的溝通與協作能力,使服務更貼心、更專業。此外,研習亦安排文化與產業轉型參訪見學,拓展同仁視野與創新思維。 歷經3天課程交流與實務研討,不僅促進經驗分享,更凝聚服務共識。輔導會表示,未來將持續秉持「以榮民為本、以服務為先」的理念,推動智慧科技工具融入日常輔導作業,並不斷優化就學、就業及職訓政策,為退除役官兵順利銜接職場,提供最堅實的後盾。【訊息平台】 民國114年10月23日 -
顧部長赴立院業務報告 強化戰備整備與防衛韌性(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2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赴立法院,就「敵情威脅及國軍戰備」、「國防施政要項」報告,顧部長表示,守護家園為國軍使命,面對嚴峻敵情與極端氣候,國防部積極推動重大政策,持續提升整體戰力,守護國家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顧部長指出,國際戰略環境受大國競合、區域衝突與軍事科技發展交互影響下,地緣政治風險攀升,中共企圖提升國際影響力,在臺海進行常態化灰色地帶侵擾,運用所謂「聯合戰備警巡」、機艦抵近施壓、片面更改國際民航航路等作為,形成區域安全嚴峻挑戰,基於此,國防部除持續籌建長航時之無人飛行載具,搭配高解析度成像、雷達、紅外線等感測裝備,提升國軍偵蒐海(空)範圍與準確度;同時透由共同情報圖像系統,整合多方情源,以達訊息共享、同步掌握的目標,同時藉跨國交流合作管道,共享情報資源與技術,嚴密掌握中共軍事動態。 面對中共認知作戰及統戰操作,國防部運用 「莒光園地」製作相關教育影片,強化官兵愛國信念、敵情意識及媒體識讀能力;並適時宣傳國軍重大演訓及新式武器裝備獲裝,提升「見軍率」,強化國人對國軍的支持與信任。另為防制中共滲透作為,國防部今年訂頒「國軍涉密人員安全調查作業規定」,落實人員安全管控,依涉密層級設置接密資格認證機制,並著重未來新興兵力與武器操作人員之安全查核,同時與國安及檢調機關建立協作機制,打造「國安共同威脅圖像」,防止境外勢力滲透。 有關國軍戰備應處,顧部長表示,針對共軍軍事行動及灰色地帶襲擾,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預先獲知敵情威脅,爭取早期預警,並依威脅程度,妥慎派遣兵力應對,以確保領海、領空與國家安全。實戰化訓練方面,國軍以聯合作戰計畫為基礎,自今年起除既有的「漢光演習」外;另增加「立即備戰操演」、「整體空中及飛彈防禦」、「聯合資訊及電子作戰」、「聯合地面防禦」及「聯合海上防禦」等5項聯合作戰演訓,藉以提升整體備戰成效。 廣儲優質人力方面,因應少子化趨勢、民間學校多元招生策略及企業勞動市場需求競爭等挑戰,國軍持續透由完善編組、深耕校園、媒體宣傳、精進報名流程、適度調整放寬招募甄選條件及調整待遇等措施,提升招募效益。此外,國防部整體檢視軍人待遇結構,自114年4月1日起陸續調增「志願役加給」、「戰鬥部隊加給」、「網路戰加給」、「戰航管加給」及「電訊偵測加給」等5項方案,並積極推動國軍老舊營舍整建及各項敬軍優惠措施,期使官兵能安心服役,在落實戰訓工作時,也能兼顧家庭。 武器籌建方面,顧部長指出,依照「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及厚植灰帶應處能力」等戰力整建四大重點,年度迄今已陸續獲裝「M1A2T 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拖式2B反裝甲飛彈」與「標槍反裝甲飛彈」等不對稱防衛韌性主戰裝備。此外,汲取近代戰爭經驗及軍備科技發展趨勢,國軍已將無人系統裝備,列為兵力整建重點發展項目,期藉由國內民間廠商研發、技術移轉或授權生產模式,大量籌獲「可量產、可維護、可擴充」並具備監偵、攻擊、通信與作戰支援等能力之無人載具,以提升不對稱作戰效益。 針對「國機國造」部分,顧部長說明,規劃於民國106至115年產製之新式高級教練機66架,迄今年9月30日累計交機49架。「國艦國造」部分,新型救難艦1艘及高效能艦艇第一批6艘已交裝,高效能艦艇第二批5艘、新一代輕型巡防艦2艘(防空及反潛型各1艘)、快速布雷艇後續艇6艘,持續管制辦理。「潛艦國造」原型艦自今年6月起執行海上浮航測試等,現正實施「主機與電力管理」及「整合式儎台管理」系統調校作業,後續將在安全無虞、 確保品質之前提下,逐步達成測試目標。同時為積極應處當面敵情威脅,國防部依總統「台灣之盾(T-DOME)」政策指導,持續籌購新式防空武器,確保我空防安全。 調整組織編裝方面,因應作戰形態轉變等因素,陸軍主戰部隊自明(115)年起,配合「M1A2T 戰車」及「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等各式裝備獲裝,逐次調整聯兵、步兵旅及砲兵部隊組織編裝,海軍則配合新式艦艇、無人機(艇)及岸置反艦飛彈獲裝,整合陸岸單位及陸戰隊轉型,陸戰隊六六旅戰車營、砲兵營分別轉型為無人機營及火力營,以提升情監偵及快速支援打擊能力。空軍配合防空飛彈、陸用雷達及「MQ-9B無人機」獲裝,調整防空、戰管及飛行部隊編組,守備及後備部隊則依實際作戰場景、後備動員編管情形、戰力恢復限制與發揮需求等,檢討配賦各式無人機(含反制無人機系統)、自走火砲及人員運輸車輛等裝備,同步調整編組架構,以強化部隊機動與打擊能力。 顧部長強調,國防部國防創新小組(DIO)運用多種途徑,籌獲新興科技產品,規劃於民國115年籌獲繫留型無人機、人攜式刺針飛彈模擬器及新式野戰型氣象觀測系統等裝備,同時辦理衛星影像 AI 自動辨識、 擴增實境智慧作戰系統及智慧化倉儲管理系統等案公開徵集作業,規劃115年委由民間廠商原型開發。國防部亦運用國科會「產業化圓桌會議」機制, 執行國軍無人機6項、資安類3項發展需求,分別由經濟部及數發部公告評選,納入補助計畫,鼓勵產業積極投入,使國軍獲得所需武器裝備,同時促進民間產業發展。 在軍民整合與全民防衛韌性上,顧部長表示,今年將全民防衛動員、防空與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演習重新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 擴大全民參與,提升民眾對空襲應處作為的熟稔度,進而落實全民國防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在軍事動員層面,114年擴大人力動員(同心35號)演習規模及人數,今年也首度驗證步兵206旅全旅動員效能,將所獲參數做為精進動員整備參據;另透過實戰化訓練,達成「動員即完成備戰」目標。物力動員部分,在漢光演習想定架構下,以自強41號演習,下達徵購、徵用及生產轉換,驗證全國民、物力支援軍事作戰,引導參演部隊運用戰綜組織,遂行軍需物資、軍事運輸、 軍需工業等動員作業,以及軍民醫療體系整合運作等演練,統合全民總力支援軍事作戰。 軍法制度改革方面,國防部「陸海空軍懲罰法」及「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已完成相關子法的修訂、業務人員教育訓練、全軍巡迴座談宣教等相關整備工作,另為遏止現役軍人對敵人為宣誓效忠的行為,國防部擬具「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修正草案,並參採司法院、法務部、國家安全局、大陸委員會等相關機關意見,以完備構成要件。修正草案除增訂處罰刑責外;並加重「不盡其應盡之責而降敵罪」之法定刑及增訂其預備、陰謀犯之處罰,以有效確保國家安全及軍事利益。 針對國防預算編列方面,顧部長進一步指出,國防部依總統政策指導,在兼顧政府財政負擔前提下,妥慎籌編預算,並以達 GDP3%以上為目標,逐步穩定成長,確保國防安全並厚植防衛力量,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年度預算方面,優先挹注「人員維持」所需,「作業維持」持恆籌補各項裝備零附件與彈藥、強化資通安全韌性,「軍事投資」依「多域拒止、韌性防衛」備戰原則,持續籌獲與汰換各式武器裝備,打造堅強戰略持久與固守力量, 建立足以嚇阻威脅侵襲的防衛能力。【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23日 -
空中救援北部海域昨(22)日肇生外籍貨輪船員因傷需緊急後送情事,空軍接獲通報後,隨即派遣UH-60M直升機前往馳援,在天候不佳的情況下,憑藉機組人員平日精良訓練,順利將傷患送往臺北馬偕醫院治療,展現空軍無畏惡劣環境,執行緊急醫療後送的應處能力及人道救援精神。(文:軍聞社侯凱議/圖:空軍司令部提供)【圖文專訪】 民國114年10月23日 -
國軍軍事社會科學研討會 深化創新韌性思維(軍聞社記者李恬恬臺北23日電)國防大學今日於復興崗校區舉辦「第28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由校長劉志斌上將主持,邀請國內各個領域的學者專家共同與會,以「軍事社會科學的創新、韌性與展望」為主題,透過與會專家學者的研討,激發前瞻且務實的思維,進而建構長久可恃、並具韌性的國防戰力。 研討會區分為專題演講及論文發表兩階段,首先由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吳重禮以「臺灣民眾孤兒心態之概念與量測」為題演講,從「被國際拋棄的焦慮」與「對盟友支持的不確定感」兩面向出發,剖析民眾對臺灣在國際處境中所感受到的外交孤立感,並進一步說明這種孤立感如何影響我國的外交思維與安全政策走向。 論文發表則以「軍事社會科學的創新、韌性與展望」為主題,區分5個場次、異地同時舉行,分別探討「韌性社會中的軍事傳播:媒體、輿論與認知作戰的挑戰」、「國防安全韌性與AI科技運用」、「軍隊助人工作的創新與展望」、「軍事應用藝術的數位轉型與創新思維」、「共軍多域作戰能力與創新應用」等5個議題,共計發表15篇研究論文,橫跨應用藝術、政治、新聞、中共軍事、心理與社工等領域,兼顧理論與實證研究,從多元的角度,研析國防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同時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進一步強化整體國防的韌性與永續性。 劉校長致詞時表示,在當前快速變遷的安全環境中,國防體系與社會結構皆面臨嚴峻挑戰,從傳統軍事威脅到非傳統安全問題,都需要以跨領域的視野,尋求解決方案。 劉校長指出,國防安全不只是依靠國軍,更有賴全民的共同信念與團結力量的發揮。劉校長舉例,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除各地大量民生物資的捐助,更有「鏟子超人」自發性地前往災區協助清理重建,這份跨地域、跨社群的互助精神,正展現出全社會的防衛韌性。 劉校長強調,軍事社會科學的價值,不僅提升戰略思維與作戰能力,更在於整合跨領域的資源,從軍事、社會、政治、科技、心理以及藝術等面向建構韌性基礎,將國防韌性的概念由部隊向外延伸至社會層面,促使全民形成共同的防衛意識與支持系統,進而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成形,成為守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23日 -
顧部長:提升國防韌性 用堅實力量守護國家安全(軍聞社記者尤昱翔臺北23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上午於立法院受訪,就外界關注的兵役體檢、美臺國防工業會議、法條修正審議、非洲豬瘟協處等議題說明,強調國軍將持續精進體檢制度、強化臺美之間的國防合作、完備法條修正,以提升國防韌性,用堅實力量守護國家安全。 媒體詢問有不肖醫師配合閃兵集團事件,此波涉案藝人有在三總複驗,三總是否啟動調查乙情,顧部長表示,目前沒有接到任何檢調通知,而體位判定修調部分,維持常備兵體位標準,僅研討替代役體位修正,這部分軍醫局跟內政部還需進一步協商。 有關美臺國防工業會議美方官員將公布「全球指引」邀我國參加情形,顧部長表示,不論合作生產、技術授權等,均歡迎美國願意強化臺灣的防衛力量,以促進區域和平,而有涉及到相關合作生產跟技術移轉部分,等指引正式公布後,會再與廠商進行相關的討論。 談及後續擬修正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針對消極行為的部分,及日前修正的軍審法送審情形,顧部長指出,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有關投敵、降敵的預備犯跟陰謀犯,是對敵宣誓效忠的處置法條,並非針對消極行為,而這部分的增列,是有助於強化官兵為國效忠的職責,而軍事審判法已於七月底送行政院審議當中。 此外媒體詢問近期爆發非洲豬瘟,國軍是否前往協助,顧部長表示,國軍隨時待命,目前沒有收到相關單位提需;另外,國軍伙食肉類的部分,尤其豬肉均通過檢驗,在冷凍豬肉部分亦有30日以上的供應量,在伙食供應上無虞。【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23日 -
36化學兵群發煙訓練 強化專業職能(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3日電)為強化戰場應變與支援能力,陸軍36化學兵群煙幕營昨(22)日於駐地實施基地專精訓練,官兵操作M56渦輪發煙車、M3A3機械發煙器等裝備進行發煙作業,模擬施放煙幕掩護作戰部隊機動,除驗證煙幕遮障作業流程,也強化油料補給、測候等組合訓練,扎實部隊訓練成果。 36化學兵群煙幕營官兵實施發煙訓練時,採縮短距離演練方式,模擬支援作戰部隊在機動過程中,施放防護煙幕掩護部隊,並驗證官兵完成油補點及測候所開設與發煙機架設等綜合演練,以強化官兵默契配合與專業職能;同時,各車組透過MHR-112無線電話機保持密切通聯,靜待發煙指令。 此外,單位也驗證官兵M3A3機械發煙器操作,各煙幕陣地官兵接獲指令後,立即拉動泵浦將煙幕油霧化,藉由精準計算的方向、位置部署,使煙幕順應風向持續覆蓋目標區,以彌補煙幕間隙,展現支援作戰能量。【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10月23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23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3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空域1架次)及共艦4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民國114年10月23日 -
三總與馬偕攜手合作 共建韌性醫療體系(軍聞社記者劉哲宇臺北22日電)三軍總醫院與馬偕紀念醫院今日舉行合作意向書簽署儀式,雙方就戰傷處理、災難應變、智慧醫療、預防醫學等多領域展開合作,透過醫療資源整合與技術交流,強化軍民醫療協作與應變能量。 簽署儀式由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蔡建松中將見證,三總院長陳元皓少將與馬偕總院長張文瀚共同簽署,象徵軍民醫療攜手共建韌性醫療體系的重要里程碑。 陳元皓院長表示,三總長年致力於軍陣醫學與災難應處機制,具備豐富戰傷急救與前線醫療經驗。此次合作除推動雙方在外科模擬訓練、AI心電圖分析、神經外科脊椎微創等領域深化交流外,亦強化在國際醫療援助、重大事件應變、預防醫學等層面的互動協力,展現國家醫療體系的快速動員與整合,進而提升在全球醫療援助上的協同能力。 陳元皓院長指出,在韌性國家醫療整備方面,三軍總醫院持續努力,已完成前進外科小組籌備與訓練,同時建設國軍外科模擬醫學訓練中心,提升自主訓練量能;另也積極推動健康臺灣深耕計畫,以智慧醫療為推手,加速醫療轉型並朝向永續發展目標邁進。近期,國軍醫療體系也前進花蓮光復地區開設醫療救護站,為當地民眾提供即時醫療支援,並協助災後重建,全面提升災區的醫療照護能量。 陳院長進一步表示,三總近年積極推動智慧醫療與數位轉型,曾獲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首獎肯定,並名列《美國新聞週刊》「2026全球最佳智慧醫院」前350名,未來將與馬偕醫院持續擴大師資交流與技術合作,推進軍民醫療融合,為國家健康福祉與防災醫療韌性建構堅實基礎。【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