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聞總覽
-
台船澄清「海鯤軍艦左舷艦艏艇體變形」非事實 凸起處屬聲納系統(軍聞社記者吳東昇臺北19日電)針對網路媒體報導「海鯤軍艦左舷艦艏艇體變形」,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今日表示,所謂「艇體變形」實屬訛傳,特此說明以正視聽。 台船公司指出,「海鯤軍艦」左舷艦艏側船殼凸起處,為「被動測距聲納(Passive Ranging SONAR)」,屬先進整合聲納系統裝備的一部份,因該聲納護罩內,裝置高精度電子聲納元件而凸起,非艇殼變形,故絕無所謂的「艇體變形」情事。 台船公司強調,將持續與海軍及技協等各單位人員,以最高安全標準,依計畫照規定實施各項科目鑑測,籲請國人放心並共同守護臺灣此一得來不易的潛艦國造重大成果。【訊息平台】 民國114年06月19日
-
中共機艦臺海周邊活動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19日電)國防部今日表示,至上午6時止,偵獲共機25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及西南空域19架次)及共艦7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國防訊息】 民國114年06月19日
-
澎防部鎮疆操演 驗證戰訓成果(軍聞社記者陳傳奇臺北19日電)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昨(18)日於五德訓場實施「鎮疆操演」,由官兵操作M60A3戰車、105榴彈砲與120迫擊砲等建制武器,依據作戰進程完成多項射擊課目,發揮強大火力支援能量,驗證平日訓練成果,展現堅實防衛戰力。 操演自凌晨時段展開,官兵在微光環境下完成彈藥檢測、提領及裝備檢整,確保戰備任務萬無一失。隨著警示射擊啟動,照明彈劃破夜空,照亮海上目標區,砲兵部隊隨即執行直瞄射擊,精準命中標靶,展現射擊準度與訓練成效。 操演過程中,模擬敵軍由岸邊滲透突襲,105榴彈砲與120迫擊砲交織火網,執行制壓火力與臨機目標射擊任務,並與M60A3戰車協同作戰,有效殲滅海上目標,展現聯合火力打擊效能。 澎防部指揮官陳中將表示,國軍持續秉持實戰化訓練要求,落實「備戰方能避戰,能戰始能止戰」指導原則,透過實彈射擊與聯合操演,強化官兵臨戰反應與任務執行能力,確保民眾安居樂業,共同守護家園安全。【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06月19日
-
臺北市議會馬祖敬軍 感謝官兵戍守前線辛勞(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18日電)為慰勉馬祖地區臺北市籍官兵戍守前線辛勞,臺北市議會議長戴錫欽今日率市議會各議員,在軍友社秘書長簡士偉陪同下,分別前往亮島守備隊及東引地區指揮部等單位,實施敬軍慰問,瞭解官兵生活實況,感謝他們保國衛民、堅守崗位的辛勞與付出。 過程中,臺北市議會敬軍團一行除走訪亮島及東引地區重要景點外,亦致贈各級單位加菜金,向官兵表達由衷敬意。戴議長指出,敬軍團一行在舟車勞頓的航程中,能深刻體會到駐防偏遠、外離島地區的國軍官兵,艱苦與不便的生活,但每位官兵仍堅守崗位,戮力戰訓本務,他希望能代表議會,前往離島部隊慰訪,同時感謝部隊照顧在離島服役的臺北市籍子弟,共同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建立穩固的基石。【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06月18日
-
劉校長主持校務會議 期提升學習環境(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18日電)國防大學校長劉志斌上將今日於率真校區,主持6月份校務工作研討會,會中首先由海軍指揮參謀學院代表,針對「美國的決斷:臺灣人應該知道的美國外交思維與決策」一書實施讀書心得報告;隨後由空軍指揮參謀學院針對「小型無人機反制作為」研究進行發表,並提出應統合民間研究資源,發展先進電戰技術等不對稱手段,提出建言。 劉校長表示,近期重要任務置重點於聯合畢業典禮、新生報到整備,請確依時間節點執行;另因應近期國內疫情升溫,全校同仁應落實防疫措施,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並提高防疫警覺,定期完成環境清消,防範群聚感染。 此外,劉校長強調,於社群媒體發表言論時應謹慎小心,避免因誤會引發爭議,同時應留意各類網路詐騙手法,保護自身財產安全;最後,要求各單位加強人員內部管理,全體師生應確遵上課紀律,以確保良好學習環境,共同維護校園安全與教學品質。【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06月18日
-
澎湖軍法巡迴教育座談 強化官兵權益保障(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18日電)國防部今日在澎湖防區舉辦「陸海空軍懲罰法」及「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巡迴教育暨座談,由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主持,藉以強化三軍部隊法治觀念與落實官兵權益保障。 黃常務次長表示,防區官兵戍守離島崗位,此次宣導與座談前往澎湖,希望能將法令精神深入基層,協助領導幹部運用,同時使第一線官兵瞭解權益保障機制,讓服役更安心、幹部指揮更有依據,強化領導統御。 國防部表示,「陸海空軍懲罰法」經大幅修正後,已強化違紀處理的合法程序與保障措施,並導入人事、財產與紀律等三大類懲罰類型,提升處分透明度與制度公平性。另同步制定「軍人權益事件處理法」,建立從復審、申訴到行政訴訟的完整救濟機制,確保官兵在考績、懲處、待遇等爭議中能依法行使權利、保障權益。 國防部強調,未來將持續透過制度宣導、教育訓練與實務指導,深化「依法治軍、保護官兵」理念,打造紀律嚴明與權益有保障,兼容並蓄的現代化國軍。【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06月18日
-
立委考察水面無人載具 盼國造發展並支持預算推動(軍聞社記者呂尚俞宜蘭18日電)為推動水面無人載具(USV)技術發展,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馬文君、王定宇、陳俊宇及林憶君委員等人,今日前往宜蘭蘇澳地區,考察水面無人載具,實地瞭解國內外廠商產品性能與發展潛力,並肯定國防科技研發與產業推動成果。 委員一行,在國防部常務次長楊基榮中將、中科院院長李世強中將等人陪同下,聽取任務簡報,並參觀由碳基、雷虎、龍德等國內外廠商所展出之多型無人載具,觀察其動態展示中的操控能力與任務模擬情形,並針對未來應用於巡防、偵搜、作戰支援等領域,以及後續發展的效益與可行性等面向進行研討。 馬文君委員表示,無人載具在現代武器發展與未來戰場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具備高度潛力,建議未來測評可納入多元環境條件驗證,以提升實戰應用價值。面對當前區域安全情勢,馬委員認為,我國無人載具技術應朝「全數MIT(臺灣製造)」的方向努力,期盼透過橫向整合國內產官學研資源,加速推動相關發展,立法院將全力支持相關預算與政策推動。 王定宇委員則指出,國內水面無人載具研發籌獲若能考量軟硬體彈性配對,同時強化搖控、導引、定位等技術的穩定,不受干擾及駭侵,對海巡及國軍部隊因應灰色地帶威脅、強化海疆防衛將具重大助益。他強調,灰色地帶威脅日趨頻繁,應思考平戰轉換下的運用模式,並盤點海巡及海軍於近岸與外圍海域的守備範圍與調度能力,強化整體防衛韌性。 林憶君委員進一步表示,無人載具無論在商業或國防領域應用均為最新趨勢,面臨現階段國際情勢,我國應落實國防武器研發自主,透過實際考察,瞭解我國無人載具發展程度,並研討如何再進一步應用於國防領域上,以及有無外銷能力,期透過橫向整合國內產官學研資源,加速推動相關發展。【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06月18日
-
空軍:所屬戰術輪車不慎擦撞機車 配合調查強化安全教育(軍聞社記者侯凱議臺北18日電)空軍司令部今日表示,所屬飛訓部中型戰術輪車,昨(17)日上午執行任務期間,不慎與騎乘機車民人發生擦撞,造成民人傷亡,刻由警方釐清肇責。 空軍司令部進一步表示,後續將配合警方實施調查,並持恆強化官兵行車安全教育及防衛駕駛觀念,確維部隊行動安全。【國防訊息】 民國114年06月18日
-
顧部長接見CTC訪團 感謝對臺灣安全深切支持(軍聞社記者吳柏融臺北18日電)國防部長顧立雄昨(17)日下午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國會臺灣連線(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 CTC)」共同主席貝拉(Ami Bera)議員及訪團成員,感謝訪賓對臺灣民主自由的肯定支持,期望臺美雙邊能夠持續深化交流,共同創造區域的和平穩定。 顧部長表示,貝拉(Ami Bera)議員長期以來都是臺灣堅定的友人,領銜提出與聯署各項友臺議題及倡議,包括臺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臺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Implementation Act),以及第1127號決議案,展現跨黨派對臺灣的支持,強化臺灣防衛能力,並促進區域安全穩定。 顧部長進一步表示,貝拉(Ami Bera)議員去年訪臺期間曾指出,「臺灣的未來應該由臺灣人民決定」,並強調「在21世紀,不容許任何的侵略行為。」他非常感謝議員為臺灣發聲,展現對民主價值的信念,與對臺灣安全的深切支持。 顧部長強調,面對威權主義擴張與灰色地帶威脅升高,臺灣為印太地區可信賴的夥伴,致力強化自我防衛力量,並深化與美方的交流與合作。相信在貝拉(Ami Bera)議員及跨黨派友臺議員的推動下,臺美安全伙伴關係將更加穩固。 訪團一行成員包括美國聯邦眾議院眾議員艾莫(Gabe Amo)、貝爾(Wesley Bell)、薔森(Julie Johnson)、梅可布萊德(Sarah McBride)及歐謝夫斯基(Johnny Olszewski)等人,均共同與會交流。【最新動態】 民國114年06月18日
-
軍醫局與廣達電腦聯手研發「電子傷票系統」(軍聞社記者王進福臺北18日電)國防部軍醫局、國防醫學院與廣達電腦昨(17)日進行產官學合作簽約儀式,宣布將聯手研發「電子傷票系統」,可即時記錄傷患基本資料、生理訊號與檢傷分類資訊,透過加密通訊即時傳送至後方指揮與醫療單位,提升資訊流通效率與救援指揮判斷品質。 簽約儀式在國防醫學院可勝廳舉行,軍醫局局長蔡中將、國防醫學院院長林少將、三軍總醫院院長陳少將及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技術長張嘉淵等人出席,產、官、學界的代表齊聚,正式啟動三方跨域合作。 此次合作中,國防醫學院衛訓中心作為學研執行主體,導入多年累積戰傷評估、戰場醫療流程與醫療資訊系統研究成果,結合廣達在AI醫療技術、系統整合與資安架構方面的深厚基礎,以及軍醫局提供實戰需求驗證與軍種推廣支持,整合三方資源,進一步提供可標準化部署的前線智慧醫療方案。 蔡局長表示,「電子傷票系統」支援多傷患動態調度,能依戰場規模靈活擴展部署,減少手動紀錄與誤差,協助醫護專注臨床判斷與救治決策。推動此系統不僅標誌國軍醫療智慧化的重要進展,也為醫療科技及與國防應用融合提供示範,並規劃引進常備部隊、戰訓演練與災防演練中部署,朝智慧醫療標準化、國防醫療模組化目標邁進。【部隊頻道】 民國114年06月18日